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玉帝成长录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艾芮宸
    听到有可能是鸿蒙紫气导致通天圣人死亡的,稍微还知道点情况的元始圣人还好,接引圣人和准提圣人都不够担忧地道:“这可如何是好”

    老子圣人看向了张昊天、至真圣人、女娲圣人,便躬身一礼道:“三位圣人,不是依靠鸿蒙紫气成圣的,不知是否可庇护我等”

    女娲圣人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张昊天,那意思非常明显:“一切听从先生的。”

    至真圣人也没有说话,也是看向了张昊天。

    张昊天则摸了摸鼻子,咳嗽了一声道:“老子圣人,太客气了。如果能够帮忙的话,我




第553章 圣人多转世
    听到张昊天说有一法,老子圣人、元始圣人、接引圣人和准提圣人俱都眼前一亮,都想听听素有智者之称的张昊天会有什么高招。

    元始圣人忙道:“不知造化圣人有何良策,还请不吝指教一二,我等感激不尽。”

    张昊天想了想便道:“我想只有从鸿钧道人的目的出发了,那鸿钧道人真正感兴趣的无非是各位的鸿蒙紫气而已,如果各位放弃了鸿蒙紫气呢”

    准提圣人一听惊道:“放弃鸿蒙紫气,这怎么可能,那岂不是意味着放弃圣人位这怎么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宁愿与鸿钧老儿拼死一战。”

    其他圣人或有意动者,但大都和准提圣人一个想法:“与其放弃圣人位,还不如杀了我。”

    是啊,圣人是这个世界的绝对高端力量,虽然有了通天圣人被吞食这个先例,但圣人就是圣人,绝对是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即使面对危险,任何人都是不舍得放弃的。

    这次,包括一向深沉的老子圣人都没有说话。

    张昊天只好将手一摆道:“除此之外,我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围攻鸿钧道人,如果大家能够找到围攻他的办法,对了,还得有镇压他的办法,麻烦告诉我一声,我必不推辞,与大家共赴时艰。”

    众位圣人是面面相觑,如果大家有镇压鸿钧道人的方法,何须在此商议半天啊。

    因此,众位圣人又商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终还只能是不了了之,各自结伴离开了造化道场。

    老子圣人、元始圣人、接引圣人和准提圣人即使是圣人,可也不敢独自一个在外面行走。

    面对鸿钧道人这个敌人,张昊天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抛弃鸿蒙紫气,转世重修。

    当场并没有圣人选择这条路,最终接引和准提两位圣人回归了西方教道场,而元始和老子圣人也回归了玉虚宫。

    女娲圣人并没有走,而是略有疑问地问道:“先生,难怪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张昊天叹道:“这么多圣人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你觉得还会有其他办法吗”

    女娲圣人则道:“转世重修,这条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成圣,即使避免被吞食的命运,又有何意义,这太难选择了,怪不得他们不想选择。”

    张昊天则平静地道:“面对鸿钧道人这个大敌,除了此法,你觉得他们能坚持多久被吞食就会魂飞魄散,而转世重修不仅性命可保,以他们的见识比其他还是有更大的可能成就圣人,这不难选择,只是下得了决心而已”

    女娲圣人道:“难道他们真的会转世重修”

    张昊天点了点头:“当再有一位圣人被吞食之后,其他3位圣人就会急不可耐要自己转世重修了。”

    女娲圣人想了想道:“先生说得对,没有什么比自身性命更重要的了,与其魂飞魄散,当然是转世重修是更好的选择。”

    女娲圣人再次问道:“先生,我看你一点也不担心,难道你不担心鸿钧道人会吞食你吗或者将来威胁到你吗”

    张昊天则蔑视地道:“除了因为有鸿蒙紫气这个内应在,你觉得圣人是那么好吞食的不然那鸿钧道人也不会被通天说出秘密了。另外,你真的以为这种依靠吞食外来之物会真的很厉害吗圣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境界在于天道法则,这种夺来的东西不过是纸皮老虎,唬唬其他人可以,想要对付我,他即使将老子圣人等5位圣人都吞食了,我也不会畏惧他的。”

    女娲圣人敬佩地道:“也就先生会这么淡定,女娲还是非常担心的。”

    张昊天慎重地对女娲圣人道:“女娲,你与老子等人虽然有不同,但你根基不稳也是个隐患,转世重修对于老子他们是必然的选择,而对你则是另外一种选择,今后的路,怎么走,还得看你自己的选择。”

    女娲圣人道:“先生,转世重修危险大不大何时转世更好一些”

    张昊天先是笑道:“你有无极照顾,你又何必担心转世的危险”

    女娲圣人羞道:“先生,你竟调笑人家。”

     



第554章 百家之争鸣
    包括圣人在内的众多大能之所以选择南赡部洲,是因为此时的南赡部洲不仅灵气最为充沛,而且人族的发展借助气运的提升已经极为迅速。

    同样的功法,同样的修炼机会,人族已经显示出了超过其他种族的优势。

    此时的人族在南赡部洲已经显示出了天地主角的气象。

    这也是众多大能选择南赡部洲,选择人族的原因之一。

    而此时南赡部洲的世界则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正是因为这些圣人、大能转世重修,整个南赡部洲则出现了各种学说出现,纷纷宣扬,要建立道统,大概出现了100余家道统学说。

    这些道统学说的生灵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就成就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是一个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更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引发了社会的剧烈震荡。

    而各位大能降生之时异像连连。

    孔子降生之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而他还是“凤生、虎养、鹰打扇”。

    原来,孔子生下来时相貌极为怪异,头顶如反扣着的盂,中间低凹,四边高出,且面有七露之相: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

    其父以为他是个怪物,大为惊骇,便将他放在洞中,和妻子回了家。

    没有想到,更加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初生的孔子嗷嗷待哺,山上的老虎跑来为他哺乳;当时正是秋高时节,洞中实在闷热,老鹰便飞来用翅膀为他扇扇,上山的人们见到了,都以为洞中的婴孩是凤凰之子。

    因此孔子的“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老子降生也是颇为神奇,乃是其母亲夜作一梦,梦到天上太阳化成一颗流珠钻进了自己口中,其母因此得孕。

    后来老子的母亲怀孕整整81年,才在一棵李树下生下了老子,并且老子不正是正常生育,而是从母亲的左腋下生出的。

    老子生下便是皓首白发,而且老子生下可说话,他自己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帮姓李。

    而乔达摩转世之后,顺利诞生于一家王国之内,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唱咏之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当这些圣人、大能转世之后,如果带有前世的记忆,修行极为迅速,境界提升也快。

    同时,为了验证自身对天道法则的理解,纷纷著书立说,就像老子就提出了无为的思想,人道应法天道,所以为无为以至无不为。

    老子主要提倡“小国寡民”的思想,就是自然而然,遵守规律,不妄为。

    而乔达摩则提出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诸行是苦、涅槃寂静、以戒为归,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就是人与人的不平等造成的,而解决苦难的方法就是要实现众生平等。

    乔达摩认为,离苦趋乐是每位众生的自然天性,而难得的人身就是解脱苦难的最好时机。

    乔达摩宣称他的目的就是“普渡众生”,他的道就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

    如果说乔达摩的思想是大乘佛教,而此时还有一个生灵也宣称类似的思想,不过与“普渡众生”的不同,他们只求自己解脱,不渡众生,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他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

    &



第555章 孔子的抱负
    孔子可以说是生在了一个乱世,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乱世,才给了他莫大的机会去实现他的抱负和主张。

    孔子出生于鲁国,在陬邑定居,他的父亲叔梁纥官职为陬邑大夫,就是一个邑的小官而已。

    孔子小时就被遗弃过,长大一点点就先后失去了父亲和母亲,身世说可怜也是可怜。

    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7岁之时,母亲颜征去世。

    双亲失去只是他人生亲情上的挫折,而他人生仕途上的挫折则是一次拒之门外。

    当年在一次鲁国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时,孔子赴宴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而这个阳虎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后来成为了鲁国不可一世的人物。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上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开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

    孔子一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的工作,后来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对于这些事务,他之前都没有接触,都是一一学习处理。

    后来,孔子开始开办私学,教授学生,而且不分贵贱,不分贫富,开创了当时的先河。

    此前,教授学生一般都是氏族的特权,这是第一次面向平民的教育。

    到了30岁之时,孔子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当时,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就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国发生内乱时,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随之离开鲁国。

    到了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孔子因此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

    孔子无论在哪里都处于学习之中,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随着孔子名声越来越大,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而此时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已经乱了君臣之纲,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因此选择不出仕,而是隐居起来修著《诗》、《书》、《礼》、《乐》。

    此外,在这个时间里,孔子还带领着众多弟子却游历,弟子们跟着他走遍了各国,吃了许多辛苦,甚至有被敌人围困、被杀死的危险。

    有一次,他们被困兽在一个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十分悲惨。

    最后还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来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还有一次,孔子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只好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后来孔子也自嘲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不过正是这样艰苦的情况磨砺了孔子,让他不断完善了自身的思想。

    如在道德方面,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主张人道与天道、地道相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

    孔子的最高理想称之“天下为公”的“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后来,有着丰富经历的孔子有机会升为鲁国大司寇,其实担任的就是过去宰相之职。

    而此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称之为三桓,在鲁国可谓权柄极重,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



第556章 孔子OR含真
    孔子在神识空间再次打开之后,就明白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他乃是不惜功德圣人这个身份而毅然决然地转世的含真。

    孔子之所以没有恢复记忆,乃是含真接受了张昊天的意见而决定封存记忆的方式而转世。

    含真还记得张昊天当时所说的话:“我倒是建议你不要一开始就带着这世记忆,你是神识之身,一开始就站位极高,反而忽略了脚下,你想修补漏洞,从平凡人做起,体验一下凡夫俗子的喜乐哀愁,这次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含真这次之所以选择转世,就是因为他觉得自身从张昊天神识脱离开来之后,修为境界就十分高,这种高可以让他站得高望得远,是好事,同时他也虽然知道低处是什么样子,但低处到底具体是什么样子,他是不知道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一个成年人知道碰到热水肯定会烫得要死,这个含真是知道的。但如小孩那样非得体验一番才知道是两个概念。

    一个是虚幻的知道这个知识,一个是通过亲身感受才知道这个知识,两者看似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一旦到了圣人之境,那可能就是很大的漏洞,这也是含真选择听从张昊天建议的原因。

    在恢复了记忆之后,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体会了许久。

    在他以孔子的身体生活在南赡部洲之时,他实实在在地经历了凡夫俗子的爱恨情仇,许多感受是那么地具体和鲜活,让恢复了记忆的含真感到十分的值得。

    正是因为经历了凡夫俗子的艰难,含真才坚定了为这个世界做些事情,“还这个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当一切恢复了平静之后,含真所想的是:“那就从混乱的鲁国开始吧!我要扭转乾坤。”

    随着含真恢复了记忆,他的容颜是越来越年轻,精神是越来越好,一股帝皇之气从内往外散发着,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信服之感。

    随着记忆的恢复,含真开始进入到修炼当中。

    此时的南赡部洲因为众多圣人和大能的转世导致灵气极为充沛,含真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心境已然极高,再加上他之前就想好如何修补漏洞,自然修炼起来极为迅速,他的境界也在飞速地提升着。
1...136137138139140...1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