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成长录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艾芮宸
含真并没有因为修炼而耽误政事,每日还是正常处理事务,仿佛诛少正卯之事没有发生一样。
随着他境界的提升,含真可以感知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对于凡夫俗子的所谓秘事就了解得极多。
看到含真每天没事人似的还正常处理政事,包括季氏的阳虎,还有公山不狃、叔孙辄等人便私下底议论纷纷。
“将诛少正卯这样的脏水泼在孔子的身上,这样他还没气疯那孔子还是挺能忍啊!”
“本来希望通过这样将孔子排挤出去朝堂,没想到反而让他更积极,真是没想到!”
“那孔子就是一个假君子,如果按照他的那一套来执政,什么君君臣臣,那哪还有我们的活路一定不能让他们长久。”
……
孔子是真正明白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自己在国家治理理念上与一些权贵是南辕北辙,而且严重触犯了一些权贵们的利益。
孔子(含真)心道:“看来想要推行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就得将这些权贵收服或者压服,没有其他的路子可走。不过,这种事情虽然着急不得,却也不好一味忍让。”
孔子(含真)正在谋划着如何在鲁国推行自己理念的时候,一个事情让他看到了契机。
这一年夏天,实力强大的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鲁定公不得不答应齐国的要求。
因为孔子懂礼,所以双方约定由孔子来主持盟会。
让孔子这样一个鲁国人相礼,齐国虽然为大国,也是
第557章 孔子隳三都(上)
面对强大的齐国,在会盟之时,鲁国其实没有多少实力去争取什么。
不过,作为含真转世之身的孔子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经验丰富,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鲁国在之前的一场战争之中将郓地、讙地、龟阳三郡之地被迫割让给了齐国,至今还没有归还。
孔子便对齐景公作揖行礼,侃侃而谈:“如果齐军出境,鲁国必须派三百辆甲车跟随齐国,我们理应遵从。但是你们不归还我们汶阳的土地,却让我们帮助你们打仗,这算什么呢请归还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出战,也有盟誓为证!”
郓地、讙地、龟阳本来就是鲁国的土地,既然是盟国,便没有占领的理由。
齐景公没有理由拒绝之下,只好将郓地、讙地、龟阳的土地全部归还给鲁国。
这次盟会鲁国可谓占到了巨大的便宜,这不仅是鲁国的成功,也是孔子的成功。
孔子的名声一下子打了出去,名震齐鲁大地,特别是鲁国之人,对于孔子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回大片故土,朝野上下是一片赞叹。
再加上孔子弟子的大肆宣扬,孔子的名声一时无两,诛少正卯之事已经无人提及。
鲁定公看到轻轻松松就收回了三郡之地,这可是丰功伟绩之事,自然是极为高兴。
对于此事的大功臣,司寇孔子,鲁定公也是大加奖赏,将孔子由掌管刑狱诉讼司寇的升为司徒,负责治民事,掌户籍,与负责治军的司马、管土地的司空一样,成为诸侯国最重要的三大职位之一。
含真曾经作为南赡部洲的四辅弼,做的就是治理民事等一应事务,自然驾轻就熟,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但此时,鲁国正是外忧内患之时。
鲁国真正的权利并不掌握在鲁定公手中,而是掌握在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桓手中,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
说起三桓还得从鲁桓公说起。
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
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而据孔子的观察,三桓虽然名义上是掌握鲁国权利,但他们的权利也被架空,被他们的手下家臣所掌握,如季氏的阳虎,还有公山不狃、叔孙辄等人。
鲁国不仅有内忧,还因为内忧使得国力消退,外患随之而来。
鲁国北方是大国齐国,国力是鲁国数倍不止,而鲁国周边包括莒国、郯国、徐国、宋国、卫国,可以说他周围都国家,是一个被各大国家包围的国家,环境十分恶劣。
此外,鲁国还有一个不定时的炸弹,那就是鲁定公只有一子名为姬蒋,身体极为柔弱,子嗣问题是个大问题。
在孔子当上司徒之后,鲁国逐渐强盛了起来,自然引起了鲁国三桓和外部势力的注意,很多人将孔子当作了眼中钉。
而此时,孔子一方面在提升鲁国实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就将目光聚焦于鲁国三桓问题上,并进而提出了隳三都的行动。
三桓分别筑有城邑作为统治中心。季孙氏筑城于费,孟孙氏筑城于郕,叔孙氏筑城于郈。随着三桓的强大,三桓的家臣逐渐掌权,常依据城邑发动叛乱。
孔子这样做当然是为了照顾鲁定公公室,提高鲁君的地位,但是这势必会得罪三桓。
便孔子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孔子对此事的解释是:“三桓本来手握重兵,位高权重,但是三桓的食邑却控制在邑宰的手里,这是威胁主子权力的。”
听到这个解释,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皆点头称是,他们虽然明白孔子的别有用心,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孔子的主张。
&n
第558章 孔子隳三都(中)
所谓隳三都,是因为当时周朝有一条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这是为了防范他们日后造反,建立了这条规定。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中的三位国相“三桓”掌控国家大势,不理这条规定。
讲究礼法的孔子对这很看不过去,决定联手国君鲁定公开始了“隳三都”行动,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
叔孙州仇首先站出来支持隳三都,这是因为他领地下最重要的郈地已经被手下侯犯占领了。
孔子当然不惧这等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就在这时,郈邑有个工匠官叫驷赤的,早年听过孔子讲课,听说他要主持隳三都行动,便前来投诚。
孔子便征求驷赤的意见:“郈地不仅是叔孙氏的忧虑,更是国家的祸患,你常年在郈邑,不知是否有良策”
驷赤说了郈地的情况,孔子听闻之后,便面授机宜地道:“看来,即使我们不攻打,郈地也坚持不了多久了,现在你可以如此这般去做,自然一切可以水到渠成。”
孔子带领着军队带到了郈地不远处驻扎下来。
信心满满的驷赤回到了郈邑,对侯犯道:“我们被攻打了快一年了,粮食日趋紧张。如今处在齐国、鲁国之间,如果哪一国都不投靠,必定是不行的。您何不请求事奉齐国呢这样,齐国还是会把郈邑封给你,你还是会统治这里的百姓的。否则,粮草不济,老百姓也会叛变的。”
侯犯此时确实有点挺不住,便听从了驷赤的话。
正巧齐国的使者来到,侯犯便和齐国的使者密谈。
驷赤则趁机召集郈邑的百姓,鼓动大家:“我们完啦!侯犯准备把郈地和齐国交换,齐国人准备迁走我们的百姓,我们要流离失所了!”
郈邑的百姓听了,将信将疑。
驷赤又对侯犯道:“我刚才问了百姓,大家的意见和您不同,您不如把郈邑和齐国人的地盘交换。因为郈邑是鲁国的,你将来即使得了这块封地,也会被鲁国人攻打驱逐,为什么非死抱着这里不放呢不如换块其他的土地,悠哉游哉!再说,齐国人想凭借郈邑威逼鲁国,必然加倍给您土地,您赚大了!另外,为何不多准备一些皮甲,放在城门内以防意外呢”
侯犯听到驷赤的主意后大喜,连声称赞,并准备了很多皮甲放在城门内。
侯犯又找到齐国使者道:“我们郈邑宰侯犯想和贵国交换郈邑,并希望贵国视察郈邑,以表诚意,但是,那里的老百姓不愿意,您要多带些军队过来视察。”
齐国使者以为驷赤代表的是侯犯,便约定次日查看。
当齐国使者快要到达的时候,驷赤派人绕遍全城大喊道:“齐国的军队到了!”
郈地人非常害怕,纷纷来到城门前,穿上侯犯准备好的皮甲,将侯犯的府邸层层包围。
驷赤假装要射这些人,侯犯阻止他道:“我也没想到百姓这么不理解,如今只有放弃郈邑,远走他乡了!”
于是侯犯请求出走,包围的百姓答应了,放走了侯犯。
就这样,驷赤在前,将侯犯这个危险人物带出了老窝。侯犯每出一道门,郈地人就关上这道门。到了外城门的时候,侯犯已经被彻底隔离在外了。
驷赤假装愿和侯犯一起逃亡,侯犯感激地说:“您还是留下来吧,将来局势稳定了,我还可以回来。”
驷赤流涕道:“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二人洒泪而别。
结果,留下来的驷赤将孔子放进城,一场浩大的叛乱被驷赤平叛于无形。
侯犯这才知道上了当,只好逃亡到齐国,并献上郈邑的地图。
当时齐景公觉得时局已定,只好顺水推舟,将郈邑地图送还给鲁国。
正是在孔子的面授机宜下,驷赤利用自己的口才在几日之内收获不世之功,让孔子能够不费吹灰
第559章 孔子隳三都(下)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三桓势力改变了当初支持隳三都的主意,这让孔子在毁掉郕邑方面就面临着许多问题。
郕邑宰公敛处父强硬回复:“毁掉郕邑,齐国人必能直抵国境北门,是鲁国的保障,不能毁掉。”
面对公敛处父的强硬,孟懿子则言道:“现在家臣手中权力极大,自己实在是管束不了,还请鲁定公决定行止。”
孟懿子将皮球踢回到了孔子和鲁定公的手中。
鲁定公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精神不振,而且身体是每况愈下。
但鲁定公好不容易看到了消弱三桓实力的希望,当然不肯放弃这样的机会,便力主马上攻击郕邑。
孔子忙拦道:“定公,战争不急在一时,此时正天寒地冻,不利于攻伐,而且郕邑城池坚固,十分高大,不是短期能够攻下的,还是多想想其他办法为好。”
鲁定公道:“孔子,你不要拦我了,我自知时日不多了,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收下郕邑,我想我都不会看到明天的春天了。”
鲁定公看着孔子命令道:“此次出征,你不要跟着了,你就留守都城曲阜吧!我将带着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三桓一同出征,不成功就成仁。”
经过这些年相处,特别是孔子将郈邑的管理上交之后,鲁定公对孔子是十分的信任,将留守后方大本营的重任交于了孔子之手。
尽管孔子百般劝解,但鲁定公主意已定,亲自率军攻打郕邑,公敛处父率军抵挡。
鲁定公军队多次攻城都没有攻下,加上天寒地冻,军士叫屈,军心涣散。
就在这时,公敛处父趁鲁定公不备,主动出击,攻他一个措手不及,军士损伤极多,而鲁定公也是忧劳成疾,竟然一病不起。
孔子坐镇曲阜,对鲁定公之病极为关心。
就在这时,一封密信送到了孔子手中,是鲁定公命令孔子马上到郕邑外军营去见他。
孔子马上召集弟子商量此事,子路便道:“此时曲阜乃是大本营,而郕邑那里情况不明,老师还是探明情况再去为好。”
子路是担心此事不是鲁定公所为,而是有人假借鲁定公之名,想要诓骗孔子。
这不是没有可能,大家之前就一直担心鲁定公的身体情况,现在又经此次大败,鲁定公是否能坚持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是三桓之人别有用心,那孔子很有可能就陷入进去。
孔子想了想,便以静心为名,来到密室,拿出一面镜子。
此镜子是当前瑶池送给他之物,可以照看此方世界任意一处。
孔子仔细查看了鲁定公的情况,发现他此时确实是病重在床,却也没有被禁锢的迹象。他心道:“看来还真是鲁定公召我前去,可是他不着急回来,而是让我过去,这是何意呢”
孔子出来后便道:“定公有召不去不为臣子之义,我决定去见定公。”
孔子继续吩咐道:“颜回,我担心定公的身体,你去扁鹊神医到郕邑外军营会合。子路你率领费邑人马从左路前去接应,驷赤你率领郈邑人马从右路前去接应,子贡你负责带领曲阜人马从后面前去接应。”
驷赤从上次之事后,孔子看出他的才能,不仅对他很忙重任,还收他为弟子。
孔子又安排了诸多事情,便带着在曲阜的一干大臣前往。
很快,孔子就来到了郕邑外军营,拜见了鲁定公。
看到孔子前来,鲁定公十分高兴,脸色也红润了不少,勉强起身道:“孔子司徒,你终于来了,孤现在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建议,招致此败,无脸回去见曲阜啊!”
孔子忙安慰道:“定公,这是说的哪里话,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这次失败了,下次争取一个胜仗就好了。”
鲁定公认真看了看孔子,又看了看在场的三桓和一众大臣,将孔子拉到了近前。
鲁定公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前有
第560章 子贡的能力(上)
因为鲁定公子嗣意外去世,他将孔子推到了鲁国公的位置上。
这也是孔子(含真)帝皇之气的影响。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三桓对此虽然不愿意,但奈何孔子以法术相压,让他们不得不暂时低下了头。
特别是当子路率领费邑人马、驷赤率领郈邑人马、子贡带领曲阜人马来到郕邑之后,整个郕邑都安静得可怕。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三桓即使实力很强大,远远超过了孔子,不过此时面对着三路人马前来支援孔子,他们又能怎样呢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三桓老老实实地呆在了郕邑,直到孔子用弟子将子贡安排在郕邑,使得郕邑很快就被孔子收归于自己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