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时间的长短,自然是衡量友谊的标志之一。时间的流逝,共同的经历,会加深或者减弱相互的友谊。

    所谓刎颈之交,却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长的时间。今天公孙瓒为刘德全亲冒矢石,改天刘德全又岂会退缩

    &n




第四十章 卢植赐字谓玄德
    如果说卢植问志答儒行,是取巧,是展现性格中侠义一面。能看出这三个问题,就是后世人所具备的历史视角了。

    刘德全编造了理由:“我读史记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家分晋,读汉书王莽篡汉,深深地感觉到中央的权利集中在一人之手,郡**队和民政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都是十分危险的。”

    卢植:“所以提出这三个问题,但如何解决呢”

    刘德全:“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三条。

    第一,加重中央之权力。一是将任免官吏之权进一步收归中央。太学生、孝廉过多,官职过少,是党锢多次发生的原因之一。当增加中枢取士的人数,降低初次任职的职务,将周郡的一部分从事的任免权力,改为中央任免。二是集中权力到尚书台和九卿。大将军、三公四府分曹理事,尚书台亦分曹理事,两者职能交叉,加上州郡长官常由四府举荐,使得大将军、三公权力过于膨胀。应该减少四府属吏数量,加重尚书台和九卿的权力,设置副官,州郡长官多从尚书台、九卿的副官中选择。

    第二,分离太守事权。各地太守权力过于集中,可曾设领军的都尉,专门设置管理法律和诉讼的巡察御史,防止太守不听中枢指挥,拥兵自重,防止枉法轻罚和滥法重。”

    担任博士以后,卢植也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大部分并没有被荒废政事、耽于享乐、信任宦官的灵帝采纳。现在他知道大汉的问题比他想象的复杂的多。

    虽然刘德全提出的措施都很好,可谁会相信小小年纪的刘德全有足够见识和经验能够提出这些有价值的意见就算郦炎提,多半也只能提出一些有关郡县的意见,因为根本不知道雒阳的权利如何运行。

    看到问题是一种能力,开出正确的药方,比仅看到问题难得多。所以当刘德全提出的建议,既关系到汉朝中央、又关系郡国县邑,卢植的第一反应,有人在教他说话,或者通过这个孩子递话,莫非是刘子玉:“这两条说的容易。尚书台和九卿增加副职需要钱,郡国县邑增加副职也需要钱。哪能弄来那么多钱”

    卢植涵养很好,没有立即揭发刘德全,想看看这个孩子能背诵、消化多少。

    刘德全:“卢公说得对,欲稳定国内,必行前两事,欲行前两事,无钱则不行。

    增加财赋收入有三条计策。

    一是设卡。可在边境,河口,海港等要隘设卡,对一些贸易物资收重税。二是统一中央铸造货币的权利,铸造金币,流通使用。新增加的副职可以做这两事。三是在民间提倡薄葬,减少埋入的黄金、铜钱、各种器皿,将财富保留在地上而不是地下,这样财富才能越来越多,税收也才能越来也多。”

    两汉时期,视死如生,习惯于厚葬,比如海昏侯墓陪葬的黄金超过80公斤,铜钱数百万,价值约相当于现在三千万。还有大量的乐器,漆器。这就导致贵族们越来越穷,为了保持生活水平,则加大力度向百姓剥削压榨,以致于民变四起,发生了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

    卢植继续深入探讨细节,几乎变成诘问,给人相当大的压力。

    刘德全一边思索,一边回答,许多后世的金融财政知识,如货币供给量,如稀有商品,如中央银行的作用,若用汉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往往要寻找生活中的例子,直令他脑门冒汗。

    半个时辰之后,卢植总算满意了:“你小小年纪,怎知道这些”

    刘德全以为穿越者的身份被揭穿,支支吾吾:“这,有个老道,送了我一些道书。”

    “道书中会讲这些”

    “有一些。之后,有个。。。仙。。。仙人,白胡子、白头发,一定是仙人,于梦中授予我天书一百卷。可惜没完全记下来。”既然编造了谎话,那就只好继续编下去。

    卢植翻开于吉送刘德全的《是谓玄德》:“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成熟结果直到消亡。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不自以为主宰。

    是谓玄德,既最深远的德。”

    “如此,以后你就叫‘玄德’吧。玄者深也,玄者黑也,玄者水也,水无孔不入,变化万千,能化气上天,能结冰硬如钢铁,能滋养万物。”

    &n



第四十一章 少年不怕远征难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夏。。。吴郡(假)司马富春孙坚召募精勇,得千馀人,助州郡讨许生。

    冬,十一月,臧旻、陈寅大破生于会稽,斩之。十二月,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追击,破之。迁育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寇并州。司空唐珍罢,以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资治通鉴》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也,盖汉相国参之后。。。年二十(公元174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县尉),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续汉书.袁绍曹操列传》

    新月当空,大树乡,张虎庄中。

    卢植连续赶了半个月的车,非常疲倦,只向乡中名士长者们敬了酒,再受了徒弟们集体敬酒,便草草吃些肉饭,早早睡下。名士长者们跟一群青少年共同语言不多,故而也早早立场。

    宴会的氛围反而更加热闹。

    高高燃起的火盆,烤的整个厅堂皆暖,其上是一个陶壶,煮着浊酒。师兄弟们,将榻席移近,围绕着火盆,互相敬酒、猜拳、斗诗、博戏。只是却分为两个不太明显的人群,一群以郦炎、刘庆等文士为首,一群以公孙瓒等善武者为首。善文者讲究一言一行皆和礼数,看不惯善武者粗鲁、随意,善武者看不惯善文者的繁文缛节。

    唯有张庚坐在稍后的位置,阴暗着脸,看不出喜怒,慢悠悠地喝着酒。

    郦炎喝得晕乎晕乎地,在师弟们的起哄下,站起身来,赋诗一首。

    那边,公孙瓒取出宝剑,来了一段锋芒毕露地剑武。

    这边,刘庆做了一副对联,那边田楷讲述戍边杀敌的故事。。。

    刘玄德,先向张虎、郦炎、郦玄让、公孙瓒、田楷等人敬了酒,接着走了一圈,喝了十几杯。汉代的酒,度数低,状如米酒,度如啤酒,杯子不大,倒不觉醉。

    众人见他海量,都不敢来招惹。

    刘玄德倒是有时间细细考虑一些事:“到底谁把我的名字,列入到缘边甲士名单刘德广是里长,刘子敬是乡有秩,此事非他二人莫属。大汉子民从十五岁开始缴纳算赋,从二十三岁开始戍边,可翻了年我才十五,便是乡里列入甲士或积射士、骑士名单,县里怎么通得过

    难道他们为了将我列入名单,向县里使钱了这两人为了弄死我,可真是不遗余力啊!”

    “玄德,玄德,该你了!”

    “什么情况”

    “该你表演节目啦,舞剑或是做诗”

    师兄弟们大多数以为刘玄德会跟公孙瓒一样,舞剑助兴。

    刘玄德:“做诗吧,我想想。有了

    少年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燕山逶迤腾细浪,太行磅礴走泥丸。

    。。。”

    描述行路之难的诗歌,给他前世印象最深的,便是李白的《行路难》,毛爷爷的《长征》《过娄山关》。诗文肯定是李诗仙做得好,然而两位诗人在诗中透露的态度有本质的差别,李白遇到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直呼“行路难、行路难”。毛爷爷却写“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把艰苦的长征写成腾细浪、走泥丸。

    不同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程度差异,或许是唐明皇不用诗仙的重要原因吧。

    。。。

    夜色深沉,烛火熄灭。

    公孙瓒还在不停地对同睡一榻的刘玄德传授经验:“贤弟去军营之中,不要怕事,不要怕冲突,军营一向以武艺高、能力强为尊。

    虽然贤弟颇善骑射,但比胡骑还是差不少,尤其是年幼力弱,杀敌时切不可冲突过前。

    乌桓鲜卑最强者,称之为射雕者或射雕勇士,皆能百步穿杨。所以一定要带上护面甲,护住头脸要害。为兄耳边有轻微的血印子,便是为射雕者所伤,幸亏避开了些,否则这张俊脸就没啦!”

    &n



第四十二章 燕山胡骑鸣啾啾
    本可大年后集中,然战事紧急,数支鲜卑骑兵从小道入塞,州郡发布提起集结的命令。

    正月初四,日未出,天尤黑。刘玄德骑上张虎借的枣红马,马上放着行囊,背上双曲弓,外衣之内穿上皮甲,与王伯等同里之人,前去乡亭报道。

    皮甲是张虎以前服役时留存的,也说是借给刘玄德。口中说借,心中也没想会还。皮甲大了很多,皮很厚、很硬,耿氏很花几天时间修改,原本粗糙的手上更是增加了很多伤痕和血泡。令刘玄德心里既暖暖的,又颇有愧疚。

    相比于之下,里中其他人可就寒颤多了,个个面露菜色、脸色愁苦,没一人有马,衣服穿得也不够厚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有一人背着猎弓,一人背着斧头,一人带着把菜刀。

    只有王伯稍好一些,身背长弓、腰挎拍髀,背后背着渔网和一个袋子。拍髀是长约一两尺(20多到40多厘米)的短刀,一般挂在大腿外侧,与其说是近身格斗用的短刀,不如说是切割食物等用的匕首。

    刘玄德曾问过王伯为何带上渔网,王伯嘿嘿地笑了,只说用处大了。

    亲戚邻里们,一直送到到大树乡亭部。天刚蒙蒙亮,火把高高燃,已经有十几个壮丁,数十个乡亲在此等候,好些人都带着马匹、兵器。

    王伯是老服役的人啦,带着刘玄德跟熟悉的人打招呼,有好几个汉子见玄德年幼,表示会多加照顾。毕竟在家靠亲戚邻里,出门靠朋友老乡。

    大树乡有秩刘子敬和亭长让手下敲响了锣鼓,里长们指导壮丁站好队,清点了人数,便北上前往涿县。在交通和通讯条件相当落后的汉代,没有乡亭的长官的带领,不用说按时到达,不走错路都不容易。一些遥远的乡、亭,上到乡有秩,亭长,下到书佐、亭卒往往全体出动,防备役卒逃亡。

    近涿郡而不入,北门外有一个大大的军营。乡、亭送到此处,办了交接终于可以安心回去。从这之后士卒发生逃亡,就与乡、亭无关,由部队长官处置,战时可以军法从事。

    刘子敬脸色复杂地回头看了看刘玄德,虽然是他同意将这侄儿列入服役名单,可没想到服役来得这么快,来得如迅雷不及掩耳,战争中刀剑无眼,毕竟是亲叔侄,虽互相看不顺眼,也没到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

    。。。

    涿郡北门大营,涿郡所有戍边部队,在此处集结,经过整编,领取装备,物资后,前往边疆。

    东汉军之军制,5人为伍设伍长,10人为什设什长,50人为队设队帅,100人一屯设屯长,500人一曲设军侯(不叫曲长)。

    其上为司马、别部司马、军司马、长史,率领少为数百、多达数千人。军侯、各种司马、长史已经是中级武官了。

    再上为都尉、校尉,秩1000石、比2000石。率领数千人。一个校尉、都尉率领的队伍,叫“部”。例如中央的北军五部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西园八校尉;例如边疆的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例如地方屯兵,黄河济水间的黎阳营校尉,镇守关中、陵园的京兆虎牙都尉。

    再上就是中郎将,最上为各种将军,2000石及以上,乃是大汉的最高级武官。

    汉代实行藏兵于民的普遍兵役制度军事方针,常备军相当少。例如护乌桓校尉,只有一两千营士,要知道仅仅是上谷郡乌桓,就有数万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长城内外,山岭众多,草原民族们大多数散居,很多时候多点入侵,一个点上多不过数千,少时甚至数百人,从辽东、辽西、右北平,到上谷、代郡、雁门郡,到北地郡到凉州,东西万里,汉朝的北疆、西疆要防备的地方太多,如果一个校尉常备军上万人,边军就得五万以上,国力消耗遭不住。

    在少量常备军的同时,执行了普遍兵役制度。前汉的匈奴,后汉面对的鲜卑,偶尔也会发动数万控弦骑士,入塞攻城,为了抵抗和还击,打好歼灭战,就征调缘



第四十三章 鲜卑环形骑射阵
    蜿蜒起伏的道路上,是延绵里许的骡马、车辆和人。队伍车辆出涿郡,经广阳,折向西北而行。

    “快看那就是军都山和居庸关!”

    只见两侧山势雄奇,中间夹着一个山谷,一条冰溪自中流过,山谷狭窄处不过两百米。居庸关就坐落在山谷口上,乃一座西北、东南向的要塞,门楼高大,城墙边上有敌楼,与两侧山上的长城相连。

    祖茂大笑:“

    任胡人轻骠矫健,任胡骑日驰百里,

    有山关如此雄伟,不脱层皮岂能过”

    “向西应该是上谷郡!”

    在涿郡领取了甲胄,每十人或五人,有马拉轻车一辆,行军时,并非全副武装,甲胄,弓弩,矛戟,弓矢都放在车上。刘玄德还贿赂军需官200钱,多领了强弩一副,头铠2顶,圆盾一个。

    过了居庸关,王伯、玄德穿上铠甲,本伍其他人也不情愿的照做。

    “你们穿那么多干嘛”行军走的气喘吁吁,大部分汉子都脱了铠甲,有的甚至把外衣也扔在车上。

    “上谷郡时有胡骑出没!”

    “上谷是咱们的汉地,有什么胡骑兵啊”有些人不相信。

    第二日,又走了数十公里,前面出现一阵骚动,车辆停了下来。

    敌袭!敌袭!

    紧接着而来的,是吼叫声、惨叫声、马蹄声。

    只几息,一个接一个的鲜卑骑兵,从官道两翼飞驰出现,同时弯弓射箭,不知多少支箭矢,从两侧飞射而来。

    官道比周边的地形要高一些,否者鲜卑骑兵一定会直接冲锋!

    这支汉军,由于队伍拖得太长、宽度过于狭窄,人员拥挤在一块,许多不走运的士卒们,成了两侧箭矢的夹心饼干,纷纷中箭。

    刘玄德蹲在车侧,庆幸自己戴了头盔、身着两层铠甲,在王伯持盾掩护下,他甚至有时间抓起一幅强弩,上弦,射向最近的鲜卑骑。

    还有不少上过阵,见过血,或负过伤的士卒,也同样借助车辆、马匹、盾牌的掩护,拿起强弩、硬弓,与鲜卑人互射。
1...910111213...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