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刘备对鲜卑人是有些了解的,不知不觉间讲了讲檀石槐的情况,末了说:“鲜卑人得此雄主,怕是以后中原的大患!”

    “鲜卑人不讲礼仪,不顾父子兄弟之伦,与我汉人颇不同。”袁绍对着一座坟茔拜了三拜,“这是我的大父袁汤,永兴元年担任太尉,由于灾害严重,为了承担责任,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自动辞职。辞职之后不久,就在当年郁郁而终。

    那是我的嫡父,左中郎将,梁冀害死了孝质帝,嫡父羞愧于不能保护皇室,且没有足够的能力除去梁冀,于是辞官归隐,数年后呕血而死!”袁绍没有说的是,孝质帝被梁冀害死那年年号,正是“本初”元年。

    刘备:“尊家的先人无愧于名臣之称号!”

    袁绍:“我们袁家世代忠良,为了皇室、百姓竭尽所能,永兴元年我们把所能拿出的粮食,都拿出来赈灾。

    大父去世前,阿母刚刚生下我,还是个婴儿,希望我继承他为国为民的遗志,所以为我取名‘绍’;希望我不忘袁家寒门出生、受皇室重恩而成公族的根本,不忘为国为民的初心,所以取字‘本初’。”

    公族,非有家人担任三公之族不敢称。若较长时间内,家族中只有一人当过三公,也不敢自称公族。例如刘繇、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任职太尉,刘繇却只敢说自己“家世二千石”。

    刘备:“原来本初兄的名、字大有来历,真是佩服尊大父一片用心良苦。”

    如此有历史感、有政治背景、又高富帅的人,以朋友的姿态给人絮絮叨叨家族隐秘历史,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毫无疑问的被其所感动,继而引为知己吧。

    况且袁绍有太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名头和光环。

    一方面是袁家给他带来的身份:四世三公的袁家嫡系,继承袁家二房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何伯求与河伯
    “我爹真的是党人”离开的路上,刘备依然不停的问着同样的问题。

    “虽然不是党人,毫无疑问与党锢有干系。”不论怎么问,何顒就是不说。

    刘备气急,上船时,一把将何顒拉上船,对袁氏家丁们说:“你们且回,我有事请伯求兄帮忙。”

    何顒本一文士,没多大力气,被刘备死死抓住胳膊,连拉带拽,不得已上了船:“玄德,你轻点,有话好说,有话好好说。”

    “再不说,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哼,你待如何难道还要把我摔颖水里”

    “那就看你水性如何。”刘备提起何顒就往水里扔。这几年中,天天用于吉教授的方法修炼身体,随着年龄增长,伙食改善,愈发强壮。

    “别,不要,求你啦,拉我上去。”何顒双脚悬空,继而落到水里,寒冬水冷如冰,吓得哇哇大叫,双手死死抓住刘备胳膊不松手。

    船是汝南袁氏的船,周围的袁氏家丁,上来救何顒,被典韦一脚、一拳打翻在地。典韦哈哈大笑:“真是没用,我还没出全力呢。”

    刘备:“何伯求,到底说不说要是不说,或者说谎,就让你到河里做河伯!”

    何顒:“别,我说,我说,玄德别开玩笑,快拉我上去。”

    何顒上了船,又故态萌发,开始左右而言他,拖时间。

    刘备让典韦将家丁撵到一边,强迫他们互相绑住对方双手,蹲到船舱里,再让自己的几个手下开船东下。自己提着何顒,来到船头:“从汝阳到南顿,距离远得很,莫非你想在此一路吹风”

    典韦在一旁笑眯眯的:原来刘君所说顶风而立、拉风之人,就是描述何颙这样冬天穿着湿裤子的人吧。

    何顒脚下沾了水,裤子贴在身上湿漉漉的,被冷风一吹,双脚如同被冰扎一样冻得生疼,疼入骨髓:“刘玄德,你不要逼人太甚!你敢这样对我,就不怕袁本初日后收拾你吗!”

    刘备:“既然要做朋友,就不应该隐瞒,一个故意把对方父亲的秘密抓在手中要挟的人,换你能够相信何况死在我手上的鲜卑人和盗匪,少说也有上百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何颙:“你这是在犯罪!而且是杀人重罪!官府不会饶过你的,袁本初一定为我申冤。”

    刘备:“你是一个被通缉的党人,而我是大汉官吏,我只需要上报你被发现之后,亡命逃亡,追逃途中持械拒捕,被就地格杀。你觉得袁司徒会相信一具泡涨的尸体

    袁本初或者会怨恨我,可惜一个守孝禁锢之人,在江湖在野人士之中无论有多巨大影响力,还能把朝堂上的官员怎么办”

    在生命威胁和寒冷面前,不一会何颙就熬不住了,这才做出一份老实的样子说:“准确的说,你爹是被牵扯进去的。那一年是第二次党锢之乱。。。

    你父亲是涿郡的上计吏,代表太守上计,非常同情党人,于是帮助其中一些人逃亡冀州、幽州。哪知道后来被追捕的宦官一系官吏发现,下狱审讯。后来听说你父亲等一批人士虽然出了监狱,可惜被终身禁锢,不得当官。再后来我就不清楚了。”

    “怪不得。”刘备仔细思索,父亲刘弘如果是党人,或者党人的属吏、学生一般也会被归纳到党人,不仅会终身禁锢,也会祸及子孙。而刘备可以当官,就说明刘弘当时只是被牵连。



第一百八十三章 豪门底蕴
    十万石粮食是很大的一个数量,约相当于1350吨,能够占据两百立方体积,无论是运输、存储、装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令人十分惊奇的是,袁绍派出的人,竟然早已经将粮食放置在颖水边码头旁的几个仓库里,刘备从汝阳回到项县时,发现数百人正将粮食井井有条的装载上船。除了刘备带来的小船外,还有袁绍指派人就近征集数的七八十条小船,由吴巨和几名袁家管事带领。

    同路的郑泰说:“玄德你看,袁家在安排粮食上船一事上,所展示出的统筹、组织能力,相当令人吃惊。这还是袁家子弟不在场监督时,几名管事所展示的状态!尤其在大规模生产、存储、运输上很有办法和经验。袁家有着普通家族没有的底蕴!”

    令人吃惊的财富、快速有效的组织动员能力。

    刘备:“公业真是火眼金睛,慧眼如炬。你我两家不也是家大业大大吗,比之如何”

    郑泰:“差远了!袁氏家丁、仆役、佃户数万人,连田数县,怕是王候、外戚之家才能比得上。”

    旁边指挥装载的吴巨走过来说:“你也算有自知之明!汝南袁氏世公侯之家,那才是真的大家大业大。

    就本初二房而言,日常直接管理着数千人,数十万小亩土地,粮食年产数十万斤。同时其庄园中还有铁矿冶炼、铁器、漆器制作的作坊,丝绸、麻布制作的纺织场,制作陶器、瓷器、砖头的各种窑,布料印染、衣物制作的服装场,繁衍和管理牲畜的马场等。相应的,手下有善于管理田地的庄头,管理商铺的掌柜、账房,管理工场的管事和工匠,管理车马的马头。”

    年少时因为庶出,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袁绍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这一切,弱冠之前完全接手嫡父袁成二房的所有财富、产业和人手,管理的井井有条。比一个小县的县长所需要管辖的头绪更多,治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这几年兄弟叔伯们陆续出来做官,几乎只有袁绍在家,他不仅管理着二房的家业,也帮其他人照应家业,就更了不得了。

    刘备赞叹说:“你我要靠在不同职务历练来积累见识、经验和人脉,费时又费力。

    本初兄只需要在打理自家的各类产业时,加以了解就能积累见识和经验,不断提升治政能力。”

    还有些话没说,一旦需要治理地方,其家中相当多的熟练管事人员能够成为助力,迅速的安排到相关位置协助掌控局势。至于人脉,以其显赫的家世,极佳的名声,各种人才都趋之若鹜,只要从中加以挑选就是。

    袁绍、袁术能在汉末众多诸侯争夺的初期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关东最大的两个势力,绝非偶然。大部分寒门士子,因为生活层次的差距,绝对缺乏足够的历练和对很多事情的基本概念、应对办法,很难与他们竞争,因为在出仕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远远落后。

    这就好比米国的,虽然之前并未进入政府工作,对许多内政外交政策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怒怼全世界。但他数十年间管理和发展企业的经验,与商、政要人接触的人脉,长期接触百姓的亲和力,使得他能够获得国内大部分商人、百姓的认同,支持居高不下。

    与川普相比,台湾省的蔡英文就差得多:缺乏地方大员经验,缺乏企业



第一百八十四章 孙坚报恩
    孙坚目光如电,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肚子圆圆的中年人:“你知道杀死李君的凶手在哪里”

    一年来,孙坚每当闲下来,就会想起前上司富春县长李永的音容笑貌。数年前孙坚只是一个十七岁略有功劳的县吏,是李永提拔他于草莽之中,任命为县假尉,越过小吏,一步跨入副县级,直接完成到下级官员的飞跃,看起来只是最小的官,却是许多人一辈子达不到的地位,而孙坚十七岁就做到了。

    之后孙坚感恩戴德,在李永带领和支持下,忠心耿耿地招募、训练壮丁,在镇压叛乱的百姓和山越人中不畏刀枪箭矢、屡立功劳,被州郡看中,任命为假司马,因协助平定妖贼许昌之功劳,为扬州刺史表为盐渎县丞,成为县里真正的二把手。

    李永是仕途上第一个贵人,孙坚无比的感激。当得知李永被人在家门口杀害,痛哭流涕,孙坚从盐渎县日夜兼行,五日行了一千里,赶到睢阳,协助李永的亲戚处理后事,追查凶手。

    发现是一名叫典韦的黑大个游侠所为,孙坚与李永的家人一年来不停地悬赏、搜寻,发誓要把典韦抓来生祭于李永夫妇墓前。孙坚的老上司臧旻等人也发动关系网查找。

    可是典韦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年时间不知所终。

    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终于出现了。

    何顒:“是的,就在袁家的运粮船上。”

    孙坚步步逼近:“你是在逗我吗袁家的管事,揭发袁家的属下!当我是傻子么”

    何顒刚才上船时,看到孙坚护卫个个都是精锐,甚至还有盗匪,早就有些惧怕,气势上已弱了,如今更是急忙后退两步:“在下绝无半点虚言。至于为何揭发,乃是因为家主被奸邪所蒙蔽,不便于向家主报告。”奸邪当然指的是窝藏杀人凶手的刘备了。

    孙坚拔刀,以刀身反射之光照耀何顒之面:”运输粮食入雒阳,是袁司徒定下的国策,谁反对就是反对袁家。你想挑拨我去破坏司徒大事!“

    何顒被晃得眼花,看着刀,用颤抖地声音说:”我怎敢骗您,我们袁家向来是汝南等郡的私盐包销商,得罪了大人要不给我们发货,岂不是亏大了。“

    。。。

    何顒走出船舱,回到岸上,感觉脚步虚浮,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在仆人搀扶下坐上安车,这才抚胸叹道:”这几天遇到的两个人,一个刘备、一个孙坚,怎么都如此重的杀气!尤其是孙坚,我几乎能闻到血气味,仿佛才从尸山血海中出来。也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且在一旁观坐山观虎斗。“

    。。。

    何顒离开后,吴景说:“这种吃里扒外的人说的话,怎么能相信呢这里毕竟不是广陵郡,如果我们搜查袁家的船,找得到贼人还好说,找不到,岂不是与袁家生了龌蹉。”

    孙坚将手指按得发白:“仇,不得不报!至于发生龌蹉,臧刺史不也与袁家交好么,总有挽回的余地。凭借你我手中掌控的私盐渠道,袁家还真不会把我怎么办。”

    故扬州刺史臧旻的老家在广陵郡射阳县,与盐渎县相邻,也是其他所有县中距离盐渎最近的一个,当初臧旻动用了大量老关系,才把孙坚安排在盐渎,以方便照顾臧家,的生意。

    如果说孙坚主要干的是收盐,且不让别人收盐的事,臧家与射阳、盐渎等数十家干的就是将盐远卖到兖州、豫州、徐州、扬州的生意,一个控制采购端,一个负责销售端。

    大汉产海盐的地方很多,但扬州过于南方远离中原广大的市场,夏季雨水又多,给晒盐、煮盐提高了难度、增加了成本,产海盐2成。幽州、冀州、青州北部由于渤海海水浓度较低,温度较低,产盐的成本相对较高、时间较长,加上海侵导致百姓内迁,产量大大下降,亦产海盐2成。青州南部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赵氏孤儿与狸猫换太子
    “到不觉得为丈夫、孩子洗衣做饭带孩子有多累人。”乌敏英从小学的骑马射箭,做饭几乎只会烤肉煮肉和做酪,至于织布那就压根没去学,如今随时有人伺候,不怎么知道家务活的辛苦。

    刘母抱着粉嘟嘟的孙女,在脸上亲了亲:“你啊,虽也曾经弯弓杀人,然而衣食无着、物资贫乏、仰人鼻息的日子,还没真没经历过,哪里晓得其中苦处!

    雪梅这快一岁了,该戒奶了,家里事情多,黄芩又没什么天赋,你也出来做事情吧。天寒地冻的别想着去雒阳,玄德说过正打算想办法回来。”

    。。。

    “怎么不见敏英”

    耿氏:“走了,把孩子丢在家里,自个儿去雒阳找玄德啦。胭脂又来看雪梅。老身不是说了许多次,别过来么!”

    祁胭脂:“阿母,别生气,我是放心雪梅不下。”

    耿氏:“瞧你们做的那些荒唐事,别叫阿母,我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婆子受不起。雪梅也是我孙女,敏英不喜欢她,不还有黄芩,还有老身,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

    祁胭脂抱着笑嘻嘻的女婴亲了亲,满脸都是泪水,解开衣扣给她喂奶:“我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草原上的人寿命都很短,若生不出儿子,万一难楼王有个三长两短,您肯眼睁睁的看着我嫁给继子”

    耿氏接连叹了几口气,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只是细想他们的做法,也荒唐地太令人吃惊:

    姑母和表侄女,怀孕时间差不多,临产前一个多月,姑母以上谷太冷、汉地医疗条件更好为由,到涿郡待产。

    巧的是两人竟然在相邻两天生产,祁胭脂先生女儿,乌敏英后生儿子。作为表姑母的祁胭脂指示祁黄芩偷偷把女儿与乌敏英产的儿子互换!

    整个过程如同狸猫换太子一般神奇。

    细心的耿氏还是发现了,祁胭脂屏退众人,不顾产后虚弱跪下来求耿氏谅解。

    耿氏哪里肯放弃自己的第一个孙子,自然一定要抢回来的。

    祁胭脂这才拿出一件信物,说出了与刘备之间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姑母和表侄女,先后与刘某人颠鸾倒凤,竟然一同受孕,分开养胎。乌敏英并不清楚祁胭脂与刘备之间的私情与借种协议,耿氏之前更不可能听说,想想都觉得太过吃惊,无法相信。

    耿氏亲眼见到祁胭脂从刘备送的玉佩中抠出一个小纸团,上面写着:敏英子,可换之!

    落款是一个后世简体的“刘”字,耿氏知道除了刘备,没人这样写刘字,回想起刘备的家书中,除了关心家里人,几乎每一次都会提到祁胭脂,之前以为是过于亲密的盟友关系,如今弄清了因果,瞬间信了七八分,急忙说:“地上冷,你产后虚弱快到床上躺着去。”

    祁胭脂躺到床上,一边露出白嫩的令人炫目的小半个乳让小儿吃奶,一边取出几封信,竟然都是刘备的字迹:“阿母,儿子跟了我,必不会亏待他,一定像亲生儿子那样把他养大,估摸着二十年后,他就是上谷乌桓的王,十万乌桓人的王!”
1...4546474849...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