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陈王刘宠,尤其善于弓弩,射十箭、十中,而且能射中一个地方,武艺高强。平日喜欢交接游侠,经营商贾,颇为富有。

    袁术受到刘宠邀请,到陈县一游,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浪汤渠县西北而来,转向东方,再向东南流过的,其支流,为护城河。宛丘之下星罗棋布的水泽陈县环境极佳,城立于宛丘之上,真是天然之城!陈王拥如此美地,真真是令人羡慕!”

    刘宠笑道:“《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如今是冬天,蒲苇、荷叶、荷花都枯萎,只见星星点点的水泽,有甚好看的若是夏日过来,我必请君食用油新鲜的荷叶蒸煮的肉和点心,清香扑鼻,夏日炎炎用来消暑正好。如今只能吃些莲藕,真是对不住啊。”

    袁术轻哼了一声,怎么会听不出刘宠话中的炫耀心想:“竟然用《陈风》来炫耀。不知道我袁氏就出于陈么,陈风都是描写我陈、袁之地的风俗,如今归了刘宠,这是**裸地炫耀!

    代汉者当涂高者,以前以为是车马,如今宛丘也有可能啊。

    虞、姚、胡、陈、田五姓,同出自妫姓,而袁氏出于陈,乃虞舜之后,继之土德。而汉刘邦为赤帝,承火德,我袁氏以土承火,或因宛丘而兴这刘宠不过是一时占据陈国宛丘而已,胡公虞满因此陈地而得立陈氏,遂有陈、袁氏,陈国宛丘终究要再做我袁氏的龙兴之地!”

    。。。

    刚刚快马回到船队旗舰,袁术就得了非常的坏消息。

    “糟糕,又有艘船搁浅了,还是最大那几艘。”刘德然乘坐小船,赶到旗舰上,一路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

    “又搁浅了”袁术也不管弄脏身上正经的官服,手脚并用地登上船顶,顾不上脸被冷冽的北风吹得生疼,顾不上手上通红,极目远眺,焦急地看向西北方,那里有连绵不绝的船只,如今大多已停下来。

    刘德然:“袁君,实在不行我们改成车马运输,或者换成小船”南船北马,按理说身为幽州人的刘德然对自己的建议,应该很有信心。实际上却信心全无。

    从扬州来运来的粮食,超过10万石,折合一千多吨,共计不过三十几条船就装下。刘德然仔细观察,这些船长则三十余米、短则十余米的,方头方尾,平底、肚大,平均一船装了三千多石。

    袁术:“得要多少车马”

    刘德然:“如果全部换成马车拉,一马一车两人,一般能装50到100石。大约需要一千五百辆车、马,三四千号人。”

    袁术一脚差点把刘德然踢到水里去:“混蛋!陈县距离陈留县还有400余里路,马车日行4、50里,得10日。增加三四千号人,2000多石粮食、数十万钱就没啦!这种馊主意你还有脸说!”

    刘德然好不容易稳住脚步,满满都是委屈,下到甲板上生闷气。

    在九江郡时,负责筹办粮食的刘普、鲁玄原本曾经建议,船队走涡水




第一百七十四章 袁曹针锋
    当袁术带着十几条船,三万石稻谷到荥阳达敖仓时,整个河南尹的官吏、百姓,有上万人前来看热闹并为之沸腾。

    往常夏收、秋收之后一、二个月,到敖仓送粮食的船只、马车络绎不绝,去年、今年遭受严重旱灾,敖仓等国有仓库的粮食,运出的多,运入的少。粮食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司徒袁隗、大司农曹嵩、尚书令曹嵩、尚书卢植等官员,皆到敖仓。

    见船上一袋袋粮食,装上马车,曹嵩脸上显示出如周边喜庆完全不同的肉疼来:“袁家的粮食来了,雒阳的粮价就得跌,我曹家得少赚多少钱啊!”

    占据大司农位置的曹家,同时也是大汉最大的粮食商人之一。每年发往雒阳的粮食达数十上百万石,足够供应数万人。曹家与许多粮食商人联合起来,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河南尹、颍川、陈留、河内等郡的供应,将雒阳的粮食抬高,一年牟取暴利数百到千万钱不等。

    曹节还算镇定,偶尔冷冷地看一着不远处与袁术寒暄的袁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下船、装车的粮食上。一直等到粮食全部卸载,小声说:“不对啊,号称五万石,或许只有三万左右。”

    曹家有三四十个账房、伙计,分散在人群里,分散开来,数着每一个船上下来的袋子数。

    曹嵩汇了总:“一点没错,大约只有三万石。”又吩咐账房,“粮价降10钱。这三万石主要是做官员俸禄的,没多少会流通到市面上,不必担心。”

    曹节自不会反对曹嵩的决定,却仍有抹不去的忧虑:“派人紧紧盯着敖仓和孟津、小平津等几个港口码头。袁家怕不会那么简单。”

    曹嵩:“声东击西示敌以弱”

    曹节点点头,急忙上安车回宫中,宋皇后做事比较冲动,他不敢离宫太久。

    。。。

    躲开人群,袁隗刚才兴高采烈的脸色立即沉下来,比翻书还快:“怎么比预计晚三天到信上写得不是十万石么”

    袁术:“本来一路顺利,到了陈国,一些大船搁浅,我只好带着小船先回来。”

    袁隗:“怎么会搁浅这条路你以前不是走过”

    袁术以前北上走得是旁边的官道,几次南下走的是浪荡渠水路,可那是春、夏、秋季,河道比现在深:“刘德然和九江郡几个倒是劝我走涡水,过龙亢,到谯县改陆路北上睢阳,改走睢水。。。”

    袁隗一挥手打断对方:“不用说了,在谯县换车马这帮小子不知道厉害!曹家能让你在谯县顺利换到车马不会拖你十天半个月不会找些流氓无赖趁火打劫”

    袁术小意奉承:“叔父考虑就是周密!他们说涡水深,我给拒绝了,当时就是想着在汝南、陈国离家近,而已没想那么多。”

    袁隗:“浪荡渠就在汝阳附近,就算船只搁浅了,也方便招募人手。玄德,你立即带人走一趟,一定要把搁浅和后续运输的问题解决好。”

    “好,这这就走。”

    袁术:“我也去吧。”

    袁隗:“不,你跟我一起,不入敖仓,大张旗鼓把粮食运到雒阳去!我倒要看看谁还敢让我下台!”

    。。。

    “湿了,湿了!”

    “快,把船拉到边上去!”

    “把粮食放到小船上。”

    浪荡渠中,袁胤着急地大叫着指挥,几乎把声音吼得嘶哑。

    袁术带着纪灵将小船带走、先行北上之前,指示作为从弟的袁胤,与刘德然、刘普等一起,负责剩下十几艘大船的运输工作。从扬州出发时,在刘普、鲁玄、刘德然组织下,雇佣了不少九江人。自从到了汝南境内,袁胤带来了上千袁氏佃户,将纤夫全部换成佃户。袁胤更是自居船上,以北方人不善水为由,把刘德然、刘普赶到岸上去,一前一后带领袁家佃户拉船。

    带着一群并无拉船、行船经验的佃户们,刘德然对水运本就不太了解,毫无意外地花费更多时间,佃户们则



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涣郑泰之进退
    袁涣指着一条鱼:“浪(狼)荡渠中的草鱼颇有名气,客人不妨多吃。”

    袁胤:“雒阳百官粮食不足,在下食不甘味。”

    袁涣笑道:“狼汤渠的水,引自阴沟水与鸿沟水。在浚仪县分叉为三,从东向西,依次为卞水、睢水、狼汤渠。其中卞水、睢水原本就有河流,位置较低,且经过人工挖深,承接了主要水量,所以不容易搁浅。

    而狼汤渠本来就是为了接通鸿沟、涡水、颖水三条河水,人为开挖的水渠,位置最高,所以水浅一些,一般通行小船。又因为在扶乐,水流再次分叉为涡水和狼汤渠,涡水向东,位置较低,带走了主要水量,所以从扶乐到陈县这段狼汤渠水位特别低。”

    慢条斯理地吃完饭,顺便谈好价格,袁涣带着焦急的袁胤走到码头边。

    袁胤惊奇地发现,来时只有小船数只的码头边,如今却有大小不等的密密麻麻小船,好些船夫、船娘正在收拾碗筷,看样子也正在吃饭。

    袁胤大喜:“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半个多时辰集中了这么多船,一定超过五十只吧!”

    袁涣淡淡地说:“整整一百只。”

    袁胤:“这次多亏了你,真不知道如何表达谢意。”

    袁涣挥挥手:“谢什么,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合作!先祖璋公之所以举家迁移到扶乐,就是因为扶乐地处于两条河流交叉处,除了冬天,船只航行非常方便。春夏,丰富的水源方便灌溉,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湖泊、池塘能够养殖各种鱼类,冬天结冰前提供丰富的肉食。”

    袁胤:“对,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以后合作日子还长。璋公迁扶乐真是精明睿智,遇到你这么仗义的本家真为兄的幸运。”

    袁涣:“你们迁移到汝阳去,不也是这个意思吗。”东汉初年,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土地相比目前还有一些富裕。作为两千石大官的儿子,通过迁移到人少的地方,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和其他资源。

    与袁胤的如负重释、开怀大笑相比,袁涣嘴角仅仅浮现出淡淡的微笑。

    虽然比袁胤更年轻,却雪中送炭一般、轻易组织和主导的合作的开始,既加固了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的关系,又给陈郡袁氏联系到一门可以长久的生意,还赢得了船头门的拥护。

    。。。

    刘备带着典韦,乘坐返回的运粮,自从敖仓沿着鸿沟而东南行,行到浚仪。

    浚仪既后世的开封,上接鸿沟、阴沟可通黄河、济水,下连卞水、睢水、浪荡渠,乃是兖州、豫州、司隶、冀州之间的通衢之地。船只遮天蔽日,商贾、行人络绎不绝,浚仪县尉甚至专门组织了一直水上执法队,把水面航行管理起来,尤其重点在船只相撞后的救援、协调,以及阻塞时的疏通上。

    运气很不好,刘备、典韦的船队,与一条挂着“郑”姓旗帜的船发生了擦挂。

    这年头,普遍迷信,船只擦挂或撞击,可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预示未来一段时间运气不佳的兆头。典韦一下跳过两船之间的丈余水面,如同路怒症发作,脾气暴躁地抓住对方船头的衣领,提起来一边摇晃一边吼着:“你我都是下行水,后来的不是应该让先行的么你们怎滴直愣愣往上就撞你们吃饱了撑着,找事情吗!”

    郑家船头常在江上行走,也有几分功夫,更有许多力气,挣扎踢打,竭力想挣脱开来,却哪里能够。

    郑家的船夫门,见典韦如同铁塔一样高大,站在那里就是一尊怒目金刚,把平时一人能打几个的船头如同小鸡一样提起,都被吓



第一百七十六章 孙坚的一石三鸟
    广陵郡

    孙坚:“夫人啊,在这东海之滨待了几年,海滨贫瘠,我这县丞当得无滋无味。”

    吴夫人牵着蹒跚学步的儿子,头也不抬:“夫君年不过双十一,就已是200石的县丞,何必烦恼”

    孙坚:“我当日居吴郡,年十七,斩杀寇贼,因功为富春县尉,与盐渎县丞还不是一般大小几年了,也没个进展。”

    吴夫人把儿子抱起来,塞孙坚怀里,笑道:“怎么没进展不是娶了妾身,还生了策儿。你看策儿多乖,目似点漆,皮肤洁白,萌萌的,比县长家的女儿还漂亮。”

    孙坚眉头为之一松:“是哈,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娶到了你。从此踏上官运亨通之路!”

    吴夫人:“尽贫嘴!”

    孙坚:“我十七为县尉,后州刺史、郡守令我为司马,二三年间好歹也管理上千人,让他们进,不敢退,让他们站,不敢坐,威风凛凛。可如今,当这县丞,比郡司马俸禄低一半,尽是些琐碎之事,上面处处受到县长掣肘,还每次都把麻烦事情丢给我做,下面吏胥处处给我挖坑设伏。一言难尽啊!”

    孙坚用满是胡须的脸,在儿子脸上亲了几下,胡须扎得儿子哇哇大叫,连连挥舞着小手推据。

    吴夫人急忙接过儿子,踮起脚尖在孙坚额头上按了一下:“让你把胡须剃干净,把策儿扎到啦!”

    孙坚:“这小子怎么跟我不亲”

    吴夫人:“策儿才两岁,当然跟我们这些妇人更亲,大了就跟你亲了。你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

    孙坚:“太小了,记不得了。对了快给我出个主意,不想当这个劳什子县丞,不如我们用这几年的继续,回吴郡买田和做生意反正吴郡、会稽地广人稀,地价便宜得紧。”

    吴夫人出门把儿子交给妹妹,回来表情很严肃:“夫君,当日为县尉,乃是假尉,临时署理。为司马,也是假司马,州郡任命,未经过朝堂任命。如今盐渎县丞虽小,乃是朝廷正式文书任命,只要不犯大错,以夫君的年龄,短则数年,长或十余年,做县长、郡丞总有机会。怎么会说辞官这种丧气话”

    孙坚:“我也是被县长压着愁苦难受,一时心急。我有如此功劳,县长只是有家世而已,凭什么在我之上应该给我个县长当才对嘛!”

    吴夫人:“县长是世家名门之后,从小观摩家中长辈治理政务,家学渊源,这是我们比不上的。县长精研经学,学识渊博,也是我们比不上的。夫君又想当大官,又不想从小官、小事做事,妾身觉得好笑呢。”

    孙坚尴尬挠了挠头发:“那些调解纠纷,收粮收钱,断狱之事,我嫌麻烦。经学嘛,一看就想睡觉,还是兵法来得好些。”

    吴夫人:“这就对啦。夫君既然在治理政务上没有专长,没有兴趣,又何必嫌弃县长掣肘小心对付就是,何况还有景弟帮衬,料想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夫君武艺绝伦,深通兵法,何不在治政权上谦让以交好县长,在治安、捕盗、运输上使力气”

    孙坚眼睛睁的老大:“治安捕盗之事是县尉的权力,这不是侵权么”

    吴夫人笑道:“盐渎这片地方,由于靠海,海上还有不少岛屿,其他地方犯罪之人,多往这边跑,流民百姓也多有到此的。

    县尉管理不善,经常被县长和郡里斥责,郡县豪族也多有说闲话的。县丞官职在县尉之前,帮他管一管,他还敢反对吗同时对县长表示恭顺,县长也定会支持的,毕竟县里盗贼横行不法,出了事情县长也有大责任。

    此一石三鸟之计!既能交好县长、县尉,又能得些功劳。”

    孙坚:“不是两鸟么还有一鸟是”

    吴夫人:“夫君喜欢纠结豪侠和乡中少年,这可是很花钱的。家中钱财大多花于此。”

    孙坚急



第一百七十七章 飞月营
    吴景急急冲冲地冲进门,一下摔在门槛上:“大兄,好消息,再好不过的好消息!”

    孙坚正在玩博弈:“能有什么好消息哈哈,说出来要不是好消息,仔细把你丢河里洗冷水澡。”

    孙羌亦在一旁笑道:“德彰,冬天的河水,可是很冷的。”

    吴景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有一二十余人的私盐贩子,正在十五里外。另一个嘛,听说郡里放出消息要让每个县出一名官吏带人运输粮食到雒阳。”
1...4344454647...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