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王九所率的黑狼分为两队,一队随王九而去;而另一队则开始搬抬行李、牵马车入院等暂且不提。
王九已入城的消息在硕大的南京城中如石投大海,起不了多少波澜,并且王九入城之时,亦是非常低调,不惊人,不扰民。但在朝堂之上,却如晴空霹雳一般。
当初王九在活捉海盗王陈祖义之时,落水失踪的消息,已传遍朝堂。不少人叹惋之余,却将红通通的眼睛盯上了王九所率、富得流油的锦衣卫,并想取而代之……这其中自然以纪纲为代表,而除此之外,江浙派系的官员,对此亦是眼热不已,直想上前分杯羹。
而在之前王九所提出的按晋商的模式,以银股、身股与财神股的分配形式,更是如同火浇油一般,激起王九所率的弟兄们的无穷斗志。商场奇才袁杰的点石成金之法,在西洋沿线亦官亦商的探子们所传递回来的情报中找寻商机,大明的国力与黑狼们的武力配合之下,顿时焕发了无比的生机,转化成滚滚不断的财源……
很多人进言,旁击侧敲,言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永乐帝朱棣不置可否。
正是因为不置可否,所以慢慢地,更多人开始进言。
朱棣不胜其烦!
永乐帝朱棣之烦在于他实在是找不到如王九之辈,可撑得起如今如同一个聚宝盆般的海外锦衣卫的头头。
王九的下落不明,让朱棣肉疼不已,实在是这王九这班人太会赚钱了!
而向来大手笔的朱棣,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北方的残余的元朝势力正在跃跃欲试;在安南,张辅将军的近二十万兵马仍未归国,每日钱粮的消耗即为天文数字;郑和二下西洋,虽说下西洋非为赔本的生意,但本钱还是需要的;迁都北京,亦是提上日程……哪一处都是钱!
王九的下落不明,在如今每日陪着永乐帝朱棣的老太监老廖来看,直接就不是个事情。他直接言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或者这小子因此而得道亦不定……
永乐帝朱棣便心领神会。他正看着到底有多少人会露出狐狸尾巴,意图染指王九的锦衣卫。
首先蹦出来的自然便是纪纲……
然而在朱棣心目中,这只是一头恶犬而已,哪里可以接手这个聚宝盆!
并且如今这个聚宝盆却是放在自己的女儿公主朱菁手里,放在自己闺女手中,自己才放心……确实,幸得有公主朱菁在照应,锦衣卫的各项事务尚且得到朱棣的首肯得以推行。唯有便是这公主朱菁始终是女子,不方便抛头露面而已。
最先蹦出来的纪纲,亦是最早发现王九在琼州府出现之人。纪纲未偷到鸡反蚀把米,意图不轨,反将沿海一带的锦衣卫拱手相送予王九,所以今日王九先至锦衣卫时,纪纲尴尬异常。
未曾想到,这王九倒是先冲着纪纲拱手打招呼道:“噢,纪大人。近来可好。兄弟我又回来了。”
“回来便好,回来便好。可想死你了,想死你了……”纪纲皮笑肉不笑道。
“噢。兄弟我可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如今又活过来了。”王九笑得十分灿烂。
“恭喜恭喜……”纪纲恨得牙痒痒道。
“噢,多谢纪大人了。”王九道。
二人寒喧完毕,王九前去交差,未及交差,这王九便被自宫内的太监宣诏入宫及至深夜方得回府。
具体谈了何事,无人得知。
当时仅有四人在场:永乐帝朱棣、王九、公主朱菁与老太监老廖。
当王九回至品茗轩,是半夜三更。当王九来到品茗轩门前,正欲敲门时,门开了,门口浮现了一位圆脸的女子,这正是任罄。
任罄如同乳燕一般,投入王九怀中。
“罄儿,”王九嗅着任罄发丝上散发的独有香味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受苦了。”
“嗯。”任罄呢喃道。
“七毓跟阳明呢”
“雪萌姐姐在照料他们。他们早就睡了。你入宫了”
“嗯。”
“又有何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估计又要至安南了……”
第295章
永乐六年(1408年)夏,自安南重归大明怀抱已一年有余,且交阯布政司看起来已风平浪静。张辅将军正式率军撤回南京,沐晟撤回云南。张辅将军交予朱棣的交阯地图,东西长一千八里里,南北长二千四百里,人口达五百二十万人,缴获船只近九千余艘,二百五十万件武器。
永乐帝朱棣论功行赏,封张辅为英国公,封沐晟为黔国公,其余将士尽受封赏。
锦衣卫的封赏终于随之而下,金银不说,而那王九竟封为三等明月候,世袭。虽然爵位不高,但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代表朝廷对王九功绩的认可。
当张辅将军归国之际,王九又化名陈伺,带着公主朱菁、携着之前安南的陈氏王嗣陈天平,在数十名黑狼的护卫之下,又踏上了安南的土地……离别之时,王九与杜雪萌、任罄依依惜别,襁褓内的阳明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父亲,那四、五岁的七毓则哭得鼻涕、眼泪各两行……
张辅被调归国内。永乐帝朱棣任命工部尚书黄福兼任交阯最高行政、司法长官,吕毅、黄中负责军事。九千余名当地人被送至南京学习、培养,并被授予各种官职。兼职的布政使黄福勤俭节约、轻徭薄赋,实行了许多惠政。
原安南王嗣陈天平重新住入现在的王宫,即原来的皇宫,作为仅存的安南王嗣陈天平终于重见天日;且永乐帝朱棣的恩旨下达,封陈天平为交阯王,坐镇交阯郡。但遗憾的是陈天平因受此劫难,在大明会同馆两、三年时间,礼部曾自安南寻得好生养的数名女子前来侍奉陈天平,无奈这陈天平因在丛林避难太久,湿气入侵全身经络,无法尽男女之事,更是无法留下子嗣。
而在王九眼内,这陈天平确系全身经络已发黑,确已是病入膏肓,并且非但无法留下子嗣,并且连命都不久矣!
而在来交阯的路上,这王九与陈天平却是结下了不小的交情。这倒不仅在于是当初在永乐四年之时,王九千里奔袭、僵桃代李,救下陈天平时所结下的缘,更多的却在于王九看起来,却是让人由衷地生出好感。
实在是因为如今的王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而那与王九同来的公主朱菁,有事无事,便唤王九骑马至其马车侧,跟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而陈天平亦是如此……
“陈兄弟,为何你至这安南,便以‘陈’为姓”陈天平问道。
“回禀王爷,初至此地,便为自己取名‘陈伺’,因自己母亲姓陈。”王九道。
陈天平又问道:“那你可知你母亲祖籍是哪里”
“在广州府。为我父亲云游之时遇到母亲,然后母亲便随父亲而去,后来便有了我。”王九回道。
“可曾寻过你母亲的娘家”陈天平道。
王九点了点头,接着道:“有。”但王九却明白,这交阯郡王陈天平聊此“陈”姓,绝非心血来潮。
“那你可知安南陈姓传自哪里”陈天平问道。
“这个却是不知。”王九道。
“陈姓于北宋躲避战乱之时,入安南甚众,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日创建安南陈朝,传八世十三王,故陈姓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姓入粤始于南宋……嗯……所以某种程度之上,我们可谓同宗同源。”陈天平说完这番话之后,便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应该说陈天平此人四十余岁,岁数倒是不大,但历经全族人被杀,而自己过了数年东躲西藏,栖身丛林的日子,实在为其一生中难以挥去的阴霾!自天堂落入地狱,亦不过如此。所以陈天平如今苍老得如同已是入土半截之人,岁月的磨难完完全全地便写于其脸上……
王九从不打诳语,他已探至“道”之边缘。
经常打诳语之人,身上会涣散着一些负面的能量,而依王九此际的眼力,却是一眼便可看穿。且此种负面的能量有悖于“道”。当你说过一次谎话,便会有数个、乃至十数个谎话去圆,而谎话始终会有揭开的那天,进而形成于另一种因果报应循环……
而正直、诚实之人,自带气场,给人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
王九很早以前便翻查来自广州府的户籍,意图寻找自己母亲陈氏,闺名丁仪。广州府为千年古郡,自秦、汉以来曾命名为南海郡,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王九查了数询数万户籍,方且在其中寻至一名为陈邑的秀才,与自己母亲所述较为吻合;但亦仅为关注而已。
直至此次王九自南靖归来,王九方且命人将此广州府陈邑的秀才一家的情况了解清楚……
秀才陈邑,娶妻王氏,育有一女一子,却是一个书香世家。女儿名丁仪,二十余年前已出嫁;儿子陈丁胜,早在十数年前已于乡试考取举人,但在殿试之中却落榜而归。
但无论如何,考取了举人,却也是获得了进入仕途的资格。但这陈丁胜却是对做官无甚兴趣,便一直闲赋在家。
直至王九所派的锦衣卫千户刘胜在筹建广州府的锦衣卫据点时,便将这陈丁胜再三地请了出来……
王九的舅舅陈丁胜不明所以的情况下,一个百户的帽子便扣在他的头上!
以至于王九的外公陈邑,嘴都合不拢在邻里乡亲面前甭提多风光了……
当然,此乃后话。
化名陈伺的王九又回到了交阯郡河内的明月酣。而那公主朱菁乍见到明月酣,便说什么都不肯去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宅院,而非得要住在明月酣
王九无奈,只得随她。
当还剑湖畔的微风撩起公主朱菁的发梢,掠过王九的脸庞时,王九嗅到来自公主朱菁特有的少女清香,忽然觉得公主朱菁的此行似乎大有深意。虽然在来之时,永乐帝朱棣似乎仅是轻描淡写地命王九带公主朱菁出来见识一下世面,但帝王之心,却是何等的难测……
第296章
汉唐雄风今犹在,朱元璋对唐太宗仰慕已久。而中国历史上,西北军力一直强悍。建都长安,既可抑制北方蒙古势力威胁,还可防止西北势力崛起。不过,长安同样偏居一隅,中国的政治中心早已东移。自西到东,路途艰难,不便统治,走走路都能把朱标折腾出病来。
朱标回至南京,刚向皇帝汇报考察长安的情况,迁都大计未定,就急匆匆地病死。
朱元璋将太子之死,归咎于南京宫城风水不好,是风水害死他的继承人!一头白发的老皇帝万念俱灰,从此不再提迁都,朱家王朝的兴废,只好“听天由命”!
其实不管建都何处,地理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人为。《明史地理志》指出,固若金汤不足以防止土崩瓦解,领土广阔不足以形成犄角之势。国家强弱,天下兴亡,而并非地利的因素。所以说“在德不在险”,治国有道比地理险要更为重要。
斗转星移,至永乐帝朱棣的时代。
南京轻易被占领,也说明南京作为首都,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而朱棣在南京称帝,却无时不刻不在想念他的老窝与龙兴之地----北平。而他的手下将领、大臣对北方有感情。既然皇帝不喜欢南京,那便让他回北平好了!
永乐元年(1403年)天上月,礼部尚书李至刚揣摩皇帝朱棣的心思,正式建议道:“北平为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应该遵从太祖设立中都之制度,将北平改名北京。”朱棣听后十分高兴。
李至刚成为提出迁都的第一人。
朱棣思前想后,觉得北平作为首都,的确有着许多优势。论城市,北平为元代首都,洪武时经过徐达、华云龙的初步改造,基础实佳。按照旧都的城市规划,大体不会出现问题,建设宫殿、郊庙便可投入使用。
论地理条件,北平辐射东西南北。自地图上看,右有大海环抱,左有太行山拱卫,南有大河阻隔,北有居庸关当靠山。
自河北到北平,有数十、上百个关口,尤其成庸关、紫荆关、山海关、喜峰口、古北、黄花镇等,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应对军事上的突然袭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而对于北元残余势力,朱棣天不怕,地不怕,连建文皇帝都敢打,当然不把蒙古人放在眼里。
朱棣一旦下定决心,那便是百牛拉不回。待其百年之后,回顾其一生便可发现,其文治武功实不逊于唐宗宋祖,甚至胜于其父亲朱元璋。他之所事,件件均为大事,且不说靖难之役,单论郑和七下西洋,便为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设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等衙门。
当年正月,朱棣将北平升为陪都,改名北京。二月,派长子朱高炽(即洪熙帝)治理新都。朱棣不断迁徙直隶、苏州、浙江、山西人至北京发展……
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阔别北京七年后回来视察,住入燕王府,为迁都北京与首次伐鞑靼做准备。他索性来个“天子守边”,长住北京,不回南京。此种事情,也只有永乐帝朱棣做得出来……
永乐六年夏天,南京城的东门处的品茗轩处来了一队人马,这队人马簇拥着一辆马车。马车停了下来,一位身着儒袍的年轻人修长的手掀开马车的车帘,自马车上下来一位素色长裙的女子与一位粉雕玉琢的四、五岁的小姑娘。
这队人马,自然便是王九、杜雪萌及女儿七毓携着洪平所率的数十名黑狼。
王九与杜雪萌在南靖会面后,处理了漳州府知府洪任鸿之后,便至王家老宅探望自己的奶奶蔡氏。蔡氏见自己的孙子王九完好无恙,心花怒放,欢喜自是不必细述……
三日后,王九一行人在洪平所率数十名黑狼的护送之下,离开了南靖,而蔡氏因身体原因,还是留在了南靖老家,由王九的姑姑王宁照顾。王九等人走得不快,福建南靖至南京城二千余里,亦是走了半个月,方才到达南京城。
品茗轩侧旁的院门开了,一名圆脸的黄衣女子怀抱着一名婴儿在一名侍女的陪同之下,正饱含着泪光看着那名年轻人。黄衣女子正是任罄与她的已出生数月的儿子阳明。如若算起娘胎中日子,这阳明已近二岁。这家伙在任罄腹中足足呆了十四个月!
王九与任罄相视无语凝噎。
当初他跌入海中,任罄正在那船上,她的最后一瞥却是见这王九平静的眼神扫在她的身上,而她读出他眼眸内的依依不舍……
而今再见,她已为他生下一子……却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哎,任妹妹,让我看看这小子……噢,他的眼睛好黑,正看着我……”一旁的杜雪萌的话语打断了二人的对视,并且杜雪萌接过了任罄怀中数月的孩子。
“我还要去衙门一趟交差之后方得返家。”王九有些歉意地看着任罄道。
“去吧,”任罄看着自己的相公,袖口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花道,“家里都好,等您归来。”
王九笑笑,转身上马,回过头冲又望了望院门口任罄稍为富态的身体,转身向锦衣卫衙门的方向而去。而那任罄看着王九这队远去的人影,叹了口气,不知为何,有了“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