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要知道,这王九可是大明帝国经永乐帝朱棣亲封的三品大员

    文章无奈,将王九亲至多邦城将军府内做小厮之事上报。虽说揭露自己上司不当之事,为人所不齿,但文章数次劝诫而王九置若罔闻。实在无奈之下,文章向王九下了最后通谍,如若王九在三日之内还不归来,他便上书永乐帝朱棣,通报此事。

    王九回道实在因为拙荆要呆在将军府不肯离去,且如今自己已取得信任,并且自己已可以将军府自由出入,可及时将多邦城各方情报及时传出

    文章接到王九的回话,啼笑皆非。

    而那张辅亦向朝庭为锦衣卫拿到多邦城的工事及兵力分布图,而为锦衣卫向朝庭请功。

    永乐帝朱棣一直着安南的战事,实在是因为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如今国库已有所不支;并且自己自继位以来,尚的一件事悬而未决。

    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之后,内心却一直不安定。有次军报中道蒙古大军又在北方不断冲击大明疆土,便特别恼火地群臣,为何北方的鞑靼、瓦刺两大势力会如此嚣张

    大臣们一进都不吭声,但内心如明镜一般此事不能说

    为何

    因为朱棣正忙于夺位,让他这个燕王离开北京防护区,没有了强大的燕王看守地盘,蒙古势力自然就敢于为所欲为。可这件事情谁能明说

    朱棣是位明白人,很快就明白过来,并且他从来就是一个搞大动作之人,一个念头便在心头生出迁都。

    迁都不是小事。一帮大臣纷纷反对。大家都在南方生活惯了,谁愿离开这鱼米之乡,至干燥、多风、寒冷的北方

    可是众大臣忘记了,朱棣是一位意志多么坚定之人

    当初朱棣下决心让郑和下西洋,欲以国家贸易的形式,打开中华帝国的海防大门,群臣便群情激昂,齐声反对。那时的朱棣便道,他以皇家名义出资,不需大明出一分钱,他自己造船,购物资出海

    虽然最后他只是自己象征性地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其余均由明月楼代为垫资完成。最后待到郑和下西洋之后,结算之时,此次下西洋造船、囤积物资等共计花费三千余万两银子。而明月楼出资一千万两银子,而其余均由明月楼出面,而皇家朱棣名义亲自签名具保,待郑和下西洋归来之日便是结算之日。

    但当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月楼通知民间那些伐木厂、丝绸商、瓷器商等前来赎回具保函,未曾想到那些人竟不愿赎回保函,因为上面有当今皇帝朱棣的亲笔签字,这是何等荣耀之事

    那些伐木厂、丝绸商、瓷器商等自取得那皇帝朱棣亲笔签字的具何函之后,不少便未曾想要将此函取回。他们将这具体保函以书画的形式装裱之后,直接供奉起来,放至最显眼之处

    未曾想到,这东西实在太好用了,连皇家都与我做生意,你与我做生意还会担心吗于是这些商家更是大发其财,未至郑和下西洋归来,便已回本如若赎回这具体函,没了皇帝朱棣的签名,这岂不是亏大发了,还是留着罢

    或者有些人未曾想到此招,待得赎回具体函之后,后悔不已

    当然,此乃后话。

    但无论如何,这永乐帝朱棣如若下定决心要做何事,势不可挡

    永乐帝朱棣力排众议,决定迁都。

    但在迁都,却是何等大事,劳民伤财不说,这却是承载着一国的国运

    此处暂且不提。却道这永乐帝朱棣同时两个奏章,一个为张辅传来的为锦衣卫请功的奏章,而另一个却为文章弹劾自己上司王九将自己置险地,竟自己跑到多邦城的将军府上去做小厮,置自己的安全而不顾,并且还借口言道自己的拙荆不愿离开,喜欢做侍女

    朱棣哭笑不得。

    于是他提笔批阅。

    首先他先肯定海外锦衣卫的布局,确实是相当到位;其次,他语气严厉批评王九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他要求王九马上离开多邦城的将军府,如若不遵,将以抗旨论处;最后,他还是对王九以身犯险获取如此重要的情报表示肯定

    写完之后,他却哈哈大笑,心情甚是舒畅。

    一旁的徐皇后见朱棣心情大好,便问道“不知陛下如此开心,却是为何”

    徐皇后与朱棣相携多年,感情甚好,却也是经常陪伴于朱棣身边,陪他聊天,审阅奏章。

    朱棣随手将两封奏章及自己的批阅递于徐皇后道“你且看看,之前那名四品御前带刀侍卫干的好事”

    徐皇后接过奏章,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未已,便以丝巾掩面而笑道“这王九,便是陛下赐名他家闺女的那个家伙未免也太有个性了吧。毕竟少年心性,有时会胡闹。但这人可是大浪淘沙所出的人才”

    “谁说不是,想当初,俺也是如此。但如今当了皇帝,却是不能从心所欲了”朱棣叹道。




第203章 一马平川
    “如今国泰民安,陛下居功甚伟。”徐皇后道。

    “却是百废待兴,心有余而力不足”朱棣道。

    “陛下过心急了。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徐皇后继续道,“早几日,菁儿写过一封信来。她如今在福州,如今她正筹措第二次下西洋的物资”

    “啊这一次尚未结束,就来第二次”朱棣打断了徐皇后的话。在他看来,第一次下西洋方才出海大半年,尚未结算,如何能进行下一次。

    “这你便不知道了吧,”徐皇后被朱棣打断了话,却丝毫不在意地道,“菁儿已初步得出结论,这下西洋是绝对稳攒不赔之事,如今海路已被那伙黑狼海盗扫清,再加上郑和百余艘舰队、数万人的武力威慑,谁还胆敢来捋虎须海路畅行无阻,那些商人便蠢蠢欲动。”

    “这个倒是。海路通畅了,那我们大明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出,那他国的金银便不断运进来,迁都、打安南,便有银子了”如今朱棣满眼都是金子。

    “正是。如今暂且不说郑和下西洋,就是那伙黑狼海盗黑吃黑所劫掠的东西,在那福建布政使王卜鸣的操作下,便卖了数百万两银子”徐皇后道。

    “那么多”朱棣道。

    “这是菁儿告诉我的。所以菁儿让我转告你,如今她正打算筹措第二次下西洋的事宜,”徐皇后道,“并且,之前不是有来自吕宋岛的数名修士来访福建吗”

    “这个俺倒是清楚,他们来访,费用全算入俺们皇家。”朱棣道。

    “那个布政使王卜鸣与他们接洽之后,那些修士欲在大明传教,被王卜鸣否决。那些修士又提出与大明保持常年交易。”徐皇后道。

    “这个倒无妨。但那吕宋岛有啥好东西上次菁儿提到,他们有种食物叫番薯,很易种植,可食用,如发生大饥荒,倒是好东西。就是之前说,那吕宋岛对此物封锁。”朱棣道。

    “那锦衣卫早就有人将此物偷运至福建了。如今菁儿正在培植。”徐皇后嗔怪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

    朱棣大手不好意思地搔了搔脑袋道“俺没留意奏章,好在夫人提醒。”

    “按布政使王卜鸣所述,那吕宋岛的宝贝,正适合你那欲迁都的念头。”徐皇后道。

    “啊,有这等事”朱棣大喜过望。

    “建造皇宫,最需要什么”

    “自然是木头。”

    “吕宋岛有大量、上好檀木,最适合建造宫殿,用些三等品的丝绸、瓷器便可交易,你可愿意”

    “啊有这等好事”朱棣心中一片狂喜。

    “只要陛下所想,自会有人操办,只要陛下心系大明。愿天佑吾主,天佑大明”徐皇后一脸的虔诚,如同圣母一般端庄秀丽。

    如今的朱棣便如想睡觉有人送来枕头,肚子饿恰好有人送来饭菜,但这朱棣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拿着大手掻着脑袋道“你怎会知晓这么多事情,咋俺却不知晓”

    “菁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些话自然是不能与你说的,并且菁儿不想你太过操劳,不然你以为她一个弱女子,如何坐镇福建,帮你照看他郑叔叔下西洋一事并且还帮你操劳那填肚子的番薯及试种一事”徐皇后道。

    “还是闺女体谅她老爹”朱棣笑道。朱家子弟,传自朱元璋,对自己朱姓子弟总是信任有加,虽说有些狭隘,但却符合人性。

    “但就怕她老爹不体谅她。”徐皇后笑道。

    “怎么不体谅”朱棣的心情大好。

    “假若她想嫁的男人,已经有了夫人,且已有了孩子咋办”徐皇后问道。

    “俺老朱家的闺女,当然要做原配,这点不容置疑,”朱棣大手一挥道,“不然如何配得上俺老朱家的闺女”

    “所以才难办,”徐皇后苦着脸道,“据福州传来的消息,菁儿却是有心仪的男子,且那男子却正是你赐名的那位闺女他爹”

    “啊,是他啊”朱棣傻了眼。

    如今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南多邦城将军府内、吃过午饭的王九,身着粗布的小厮衣裳,毫无形象地摊在躺椅之上,正在闭目养神。突然,他毫无征兆地连打了数个喷嚏,嘴里嘀咕道“不知哪位正在咒我”

    他却不知,如今的大明帝国之主与夫人正在头疼他之事

    将军府内丫鬟、下人连同护卫等共计二百余人,这伙房的事务着实不少。每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时,王九便要拉着推车去采购,采购回来的之后便要为全府上下准备午、晚餐。当然,将军简定及亲信所用,不需要王九准备,但其余人等,均需王九负责。

    伙房内原本仅有三人,自从来了王九之后,便是四人,但勤快的王九却将伙房内大部分事务全部包圆,伙房大厨、每日笑呵呵的肥叔,特别喜欢这名叫九哥儿的年轻人。原本他的躺椅,别人轻易不能碰。但这九哥儿来了不到一周之后便可以碰,不仅可以碰,在肥叔不在之时,还可躺在上面

    如今肥叔已决定收这九哥儿为学徒,实在因为肥叔发现这名年轻人极具做饭的天份。假以时日,肥叔认为这九哥儿厨艺必定超过他

    如今的王九,逍遥自在,他忽然觉得如此亦是不错。

    按这肥叔的说法,全天下,谁都饿得死,唯独饿不死的是厨子王九深以为然,所以王九很是认真的向肥叔学习厨艺。

    厨艺讲究的是刀功、火候,研究菜肴的色、香、味

    而在这肥叔看来,这九哥儿的刀功根本不必修炼,便足以出师

    九哥儿有一把短刃,似剑如刀,手臂长短,锋利异常,切菜、切肉,对九哥儿来说,挥刀便就。如切肉,纵丝或横丝,或大或小,或薄如纸片在九哥儿手中如同变戏法一般,大小均匀,简直如裁缝裁成一般。当那肥叔第一次见九哥儿切肉之时,眼睛都直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第204章 一马平川
    肥叔的厨艺,在安南声名显赫,不然亦不会被将军简定收至府中专门为其包办饮食。

    王九忽然觉得学厨艺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王九自幼孤苦,从来都是一个人,而论到做饭,也从来不讲究,但这肥叔的厨艺,却为王九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如今的王九对这厨房甚是感兴趣。

    三周之后,但就在王九对厨艺甚是入巷之时,每日清晨他去菜场买菜,在蔬菜摊档前,那卖菜的、络腮胡子戴着草帽之人,帮着王九在车内装了菜,顺手又塞了张纸条予王九。

    此人正是文章。

    王九不动声色,拉过纸条扣于手中,手腕一转,那纸条便已消失

    其实对于王九来说,他即便不看,便知晓这纸条肯定是要他尽快离开城主府。如王九如此胆大妄为、将自身置于敌营之中的三品大员,实属异类。

    王九回至将军府中伙房,此刻伙房无人。他展开那纸条,这却是摘自永乐帝朱棣亲笔所书的一封信件,此信以密密麻麻的小楷所书。

    信中永乐帝朱棣首先肯定海外锦衣卫的布局,确实是相当到位;其次,他语气严厉批评王九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他要求王九马上离开多邦城的将军府,如若不遵,将以抗旨论处;最后,他还是对王九以身犯险获取如此重要的情报表示肯定

    王九看罢,将手中纸条直接丢至灶台之中,那纸条瞬间变成灰烬

    “是该离去了”王九暗自思量道。前后王九刚好在此呆了三个月。如今想要离去,却依稀有些不舍在其中。姑且不说大厨肥叔如此的质朴,对他的细心教导,反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却让王九原来出海之时,至千里奔袭的紧张日子得到了彻底的松驰

    并且在研究厨艺之时,王九忽然发现道之一途,而殊途同归。无论剑道、茶道,又或是厨艺之道,隐隐都契合于“道”

    而这“道”,却是说不清而道不明。你永远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知道便是知道,不知便是不知。而如今的王九,似乎已踏入“道”之门槛,似有所得,但却无法言表。

    当晚,王九找到任罄。

    这段时日,任罄反而无所事事。

    皆因为那将军简定每日均在多邦城墙上巡视,朝出晚归,甚少回来,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宿在城墙之上,组织防御。

    安南并不进攻,只是严防死守。

    而大明的张辅军,如今亦是三天一吵,五天一闹,只是小队人马不断骚扰安南军,并未组织大规模的攻击。如此小规模的骚扰,也持续了近三个月。

    并且张辅军的骚扰时间不定,或白天,或黑夜,且如今大明军中已配备部分火器,与冷兵器搭配使用,效果要佳。

    简定不胜其烦,但又无可奈何。

    慢慢地安南士兵已渐显疲态。

    而张辅军则是轮番上阵,倒还保持着士气。

    王九与任罄在某天晚上悄悄地离开了简定将军府上。在王九离去之时,忽然间一道气机锁定了王九与任罄二人。任罄懵然而不知,但此时的王九感觉何等敏锐,瞬间锁定那道气机,而反弹回去

    那道气机却是在将军府东北一角,一名年过半百的老者正坐那一间简朴的房内,房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当王九将锁定其二人的气机反击回去之时,这年过半百的老者瞬间“咦”了一声。

    这名老者未有示警,因为王九所反弹的气机未包含杀气,反而只是警告,意思是,我只是过来看看,你若是有何举动,在下也不怕你。另外,这老者发现,这反击回来的气机,醇厚面精纯,高出自己一筹而不止,假若自己示警,倒霉的可能更多的是自己。并且原本他们有三人为将军简定请来的专门护卫,而今已有两人跟随简定而至城防处,而他仅有一人,所以此名老者并未有其他动作。

    王九与任罄悄然离去,离走之时,王九留下一张纸条予那大厨肥叔,只是告诉他,一定要保重,有缘自会相见。

    当肥叔看到那张纸条时,却是百感交集。其实这肥叔看见秀气的王九,便知晓这王九绝非池中之物。王九的气度与格局,黑得透亮的眼眸,在阅贵人无数的肥叔看来,绝非常人所能及。
1...8384858687...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