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明启王朝之前,古里与中国便有官方往来。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帝朱棣曾派使臣尹庆至古里访问,赠送大量彩币。永乐三年1405年),古里国王沙米地派使臣随尹庆至大明回访。朱棣热情接待古里使臣,封沙米地为古里国王,赐印绶及文绮等礼物。因此,大明与古里关系甚佳。

    两国的这种友好关系在下西洋船队到来之际得到充分展现。当郑和船队的海船靠近古里国海岸时,海船上鼓声、锣声、钟声、号角一齐发响,震耳欲聋的声响越过海洋,跨过礁石。海岸边上的古里国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边移动。古里国人已看清了面前的宝船,每艘宝船有几幢屋大,这些船首画着蛇眼的大船黑压压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船队靠岸,古里国王沙米地在岸边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郑和代表大明向沙米地国王宣读了赐封诏书,并转永乐帝诰封命银印,向国王及大臣赠送了丰厚礼品及升赏“品级冠带”。

    沙米地国王也向郑和回赠贵重礼品,其中有一条珍珠宝石金带,以五十两黄金打造而成,上嵌许多珠宝,光彩夺目。

    郑和设宴答谢古里国王与大臣,席间郑和与副手王景弘向沙米地国王提议,为纪念此次远航访问,船队想在古里竖碑修亭以作纪念。沙米地国王欣然同意。

    不久,经过船队官兵努力,一座中国风格的碑亭出现在古里,石碑上铭刻“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丰,熙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古里碑亭成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郑和船队在古里停留时间较长,船队带去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卖予古里民众,然后买进胡椒、香料、宝石、珍珠等特产。古里贸易形式十分独特生意开始之前,古里国王派出两名头目带领贸易人员至船队与明官员、书算手会谈,确定贸易日期。届时他们再次至宝船,看货议价,填写合同,最后击掌成交,时称“打价”。

    打价为一种表示诚实可信的行动,双方伸出右手同对方握在一起,由中介人的“牙子”拍掌。

    打价之前,双方容许反悔,一旦拍掌之后,无论贵贱盈亏,不得反悔。

    与哲地富户的宝石、珍珠、珊瑚等珍宝交易,并非一日能打价,快则一月,慢则三月。

    古里书算之法甚奇,书算手全凭二十个手指、脚趾计算,计算快速,不差毫厘。贸易中,除以物易物外,还常使用金、银、铜钱与小金钱作为交换货币。




第231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结束了对古里的访问,标志着郑和终于不负圣恩,顺利完成此行所确定访问的国家和地区。郑和率船队启程返航。

    归国途中,船队在甘巴里国今印度南端科摩林角)短暂停留,对甘巴里国国王作了礼节性拜访,双方互赠了礼物,船队亦顺便补充给养。离开甘巴里后,船队经过锡兰山,借助牵星术安然驶过印度洋,抵达苏门达剌。在苏门达剌的官厂维修船舶,补充淡水与食品,接着前往满剌加。

    在满剌加,郑和船队做短暂的停留,等待分船队自泥等地来汇合,一起返航归国。

    就在郑和船队返航之时,王九携同自己以刘老二为首的数十名护卫,已乘一艘六桅货船早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

    王九此次回国,一方面是护送公主朱菁归国,另一方面却是在为海外锦衣卫布局。此次归国,王九携带了在多邦城之战中,包括柱子、最先冲出去的廖老六在内、数十名血洒疆场的锦衣卫的骨灰!

    王九的手下虽然与纪纲干了一架,却好在未伤人命。虽然纪纲怀恨于心,但敢怒不敢言。并且纪纲发现这王九完全是一个异类!

    王九不贪财,他对钱财毫无概念,从来不讲排场,并且深入简出。王九因为属下与纪纲属下打了一架,曾有过接触,王九直言会对纪纲属下按受伤严重程度进行赔偿。鼻青脸肿者,赔五两银子;身受内伤者赔十两银子;或有其他,则由郎中验伤后再作定论……

    一时间,纪纲的属下一干人等大喜过望。纪纲贪得无厌,对属下又是极为刻薄,仅凭锦衣卫的俸禄,月例不到二两银子。而此番与王九属下打了一架,鼻青脸肿而已,稍养几天便是。但却因此而得了一笔横财,不少人却在恨为何那王九属下不再给多自己几下子!

    但不管如何,此事王九却是解决得十分漂亮,让纪纲无话可说!

    不少锦衣卫之人却因此而与王九的属下熟络了许多,正可谓“不打不相识”。待他们与王九属下聊了一下,却发现王九属下待遇丰富简直无以伦比。

    如今已近年关,锦衣卫每人除俸禄之后,平均每人的分红竟达到了百两银子!这却是何种概念普通老百姓,四口之家,一年花费也仅十两银子。当然这些银子均需归国之后发放,又或发放至其家属处。而王九此次归国,便是在大明帝国各处锦衣卫的据点,安插海外锦衣卫的人员。

    王九开始招募海外锦衣卫的内勤人员,未曾想到,连纪纲的手下,人人眼红,不少人托关系、走后门,竟追着王九来到福建南靖老家……

    此次阵亡属下的骨灰尽皆安排各地锦衣卫据点分送下去,同时那抚恤金、花红等尽皆发放。当然,发放的仅为一个凭证,凭此证可至各地明月楼领取抚恤及花红,当然以后每年均可凭此证领取花红。当凭证发放下去之后,有锦衣卫的家属凭此证至明月楼欲领取抚恤及花红,当领到之时,这家属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此乃后话。

    王九在福建泉州港出发,王卜鸣携蔡氏、杜雪萌带着闺女王七毓及恒山派弟子方芳,均前来送行。

    粉雕玉琢、如同一个小肉球般的王七毓原本在王九温暖的怀抱里,但当王九放下她之后,她似乎觉得有些不妥,放声大哭……

    这段时间七毓每日只要醒来,便找她的父亲王九,如同棉花糖一般,粘住便不放……杜雪萌亦极为不舍,她抱着自己的闺女七毓向王九告别。

    “千万要保重。”杜雪萌噙着泪水道。

    王九看着母女俩,道“此去马六甲,应在大半年内便可归来。”

    “此话当真”杜雪萌眼睛一亮道。

    “当真。”王九看着杜雪萌的丹凤眼,认真地道。

    “我和女儿等你归来……”

    王九等人坐上货船,扬帆远航……

    这艘货船的主人,正是之前在福州将房子借予公主朱菁之人。王卜鸣得知这家伙已弄了艘货船,备了满满一整船的货物,欲运往占城销售。而占城在安南北部,至占城之后,王九等人即可转船至马六甲海域。

    王九并未告知祖父王卜鸣自己此行的目的,但自王卜鸣知晓,身为海外锦衣卫头头的王九此行必不简单,自王九这段时日经常飞鸽往来,属下经常焦急地等待王九与闺女的玩耍的空闲时间,便来简要地汇报可知,这海外锦衣卫必在筹谋更大事项;但王卜鸣亦同时知道,这王九身为锦衣卫,必然身负许多不宜宣之于口的秘密。

    当王卜鸣望着一袭白衣的王九在船舷之上向他们挥手,而王九身后均为整齐数列的黑衣人,一时间,茫茫大海、货船,海鸥……在黑衣人簇拥之下的白衣的衣襟随风飘起,格外显眼!

    而那王九一直笑着冲他们招手,直至他化成货船上的一个白点,消逝于茫茫大海之上……

    人相较于大自然来说,却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

    只能用渺小来形容。

    但人的胸怀却可用“如海般辽阔”来形容!

    这幅图画便定格于此,成为杜雪萌等人永远的记忆……

    老人时常会回想起以前之事,很多很多的事情,但究其所想,记忆深刻的却仅仅是数个画面。

    而这幅画面,便是杜雪萌的记忆之中最珍贵的画面之一。

    杜雪萌知道王九此行所为何事,虽然王九亦未与他说。但身为他的枕边人,如何不知晓自己丈夫每天晚上,等自己的闺女七毓睡着之后,展开那海图,沉吟思量久久未离眼……

    此行的目的便为马六甲海域的海盗王陈祖义,而陈祖义如今正蜷缩于苏门答腊岛的旧港。

    杜雪萌很是担忧,但她不敢将自己的担心放于脸上。她很清楚,身为女子,不应成为自己丈夫的累赘,她只能为自己的丈夫看好家,看好闺女,再就是等王九的归来……

    但她不知晓,此离别,竟差点成为永别……

    不管怎样,此次离别,正应了“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232章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茫茫大海之上,映入眼帘的尽皆蔚蓝一片。

    乍一看还好,但看久却是满是孤寂之感。

    这货船上的货主姓袁名杰,原本他并不想随船一起,但那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布政使王卜鸣托人来询问,并且经袁杰私下了解,欲跟随他们出海之人竟然是王卜鸣的孙子,且为朝庭海外锦衣卫的头子,三品大员。这袁杰如何能错过此机会

    如今这茫茫大海之上,四十有余、肥胖如猪的袁杰正与这王九扯着近乎。

    却还甭说,这袁杰实在会享受。在船仓之中,他却弄出了一个舒适近乎奢华的房间。虽然不大,但其内被褥、地毯、茶桌及茶具一应俱全,看起来便非凡品。

    袁杰泡茶,却也甭说,这袁杰的肥胖的手指极为灵活,煮水、洗杯、泡茶、斟茶一气呵成……动作流畅无比。看得出来,袁杰深谙此中滋味。

    王九拿起青瓷茶杯,但见那茶水色泽乌黑,轻闻一下,品了一口,却是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便笑道“此应安溪铁观音,且应为陈香型的铁观音。”

    袁杰伸出肥胖的大姆指对着王九道“高,实在是高。王大人仅凭一口茶便品出其出处、品种。如换作是我,却亦是不能。”

    王九笑着露出雪白的牙齿道“在下却是极为喜好茶之一道。”

    “……”

    这袁杰却真是走向闯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由茶之一道聊至茶叶的买如草原之人,成日食肉食,则必须辅以茶叶去油腻,所以在草原之上的茶叶,却为生活必需品,且消耗量极大。故此,来自大明的劣质茶叶很多便流向草原……

    在袁杰看来,这草原上之人,物资匮乏,而实在是生活环境所迫,方且在每年南下抢掠,假若大明或开放与蒙古的交易,他可以拍胸脯保证那些来自蒙古的威胁或可少了大半。试问,又有谁愿意拎着刀,过着天为被,地为床,刀口舔血的日子……

    而同时,如今大明海禁尚未打开,假若开放海禁,那些倭寇或可消逝九成……

    王九很认真地听着这个肥得连眼睛都变成一条缝的男人说话,袁杰很少见到有如此听众竟如此认真地听自己说话。说至至兴起,这肥胖的男人指手划脚,口沫横飞……一时之间,袁杰竟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位朝廷的三品大员!

    而王九却接过袁杰的茶壶,开始泡起茶来。

    王九已有许久未曾泡过茶,但这茶艺却未丢下,修长的手指如弹奏琵琶一般,瞬间那古朴的茶意顺着王九手中的茶壶飘了出来,一时间,那“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苍茫的意境竟油然而生。

    袁杰说着说着,在王九将手中的茶送至他面前时,竟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袁杰下意识地品了一口王九所泡之茶后,久久未有放下茶杯……

    王九漆黑的眼眸,笑看袁杰道“喝茶只需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人生亦如喝茶,虽看着繁杂,其实又何尝不似如此简单”

    袁杰诚惶诚恐地放下茶杯后,忽然起身拱手道“实在是袁某有些得意忘形了,适才失态,还请王大人见谅。”

    王九笑着一挥手道“听您一席话,却还真的有那么几分道理。恕在下却是从未听过如此之言论,不觉便泡起茶来。”

    袁杰归座之后讪讪道“不知为何,与王大人交谈之后,我却总觉得大人是位可信之人,不知不觉便倾囊相掏,将自己藏于心底之话说了出来。”

    王九不知晓,如今的他,却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当他在王家老宅认祖归宗之时顿悟之后,他的意念已慢慢可影响他人的情绪,而这袁杰原本对这朝廷的三品大员便有敬畏之心,如此一来,影响更大……

    而王九更不觉,如今他的下属,包括那已经历醍醐灌顶而开悟的刘老二,对王九的已由表面的敬畏而上升为内心的信服。王九这些年来,手上的人命岂止百人,那血腥磨历之下,意志何其坚定;但经此次的认祖归宗后的顿悟,却让王九形成了一定的“念力”。

    但这“念力”王九尚不知如何控制。但好在王九久习“道家三诀”,那清静无为,淡泊自然的心境却让这念力散之于无形。其中奥妙,却非言语可述说……

    袁杰此次与王九聊过之后,却不知为何与王九更加亲近,包括那亲卫的头刘老二,亦是时不时跑来袁杰处讨茶喝。

    如今的刘老二,却成为如今这班人的极为艳羡的对象。为何

    实在是因为刘老二得到了杜雪萌的跟班恒山派弟子方芳的青睐。

    而此次离别之时,方芳将自己亲手做的荷包送予刘老二,且洒泪而别……而这刘老二亦将这荷包放入怀中,每晚睡前均会放至鼻子前闻上一闻,那饱含少女独有的清香荷包,却让这刘老二意乱情迷。

    原来与刘老二关系极好的同僚,不知何时发现之前极为粗犷的刘老二,如今竟然变得言语少了起来,而有时竟然会在船上,望着东北方的福建方向发呆,而手里总是抓着那粉红色精致的荷包……

    男女之情爱,总是会让人意乱情迷,尤其是在那情意不知不觉来临之际。

    而对于王九来说,对杜雪萌与自己血脉的延续王九毓来说,体悟更为深刻,尤其是自己女儿的哭声,却让自为父亲的自己,终于体会到何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意味。

    此中“儿女”不仅指男女之间的情意,其中亦包括自己的儿女在其中……



第233章 舍与得
    王九基本上未曾与商人打过交道。但如今他掌着海外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实感身上负担很重。而对于经商一事,他却是一窍不通。在安南的“明月酣”的经营,锦衣卫如今近二千余人的管理,单依靠朝廷的拨付,却如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而今在操持明月酣与锦衣卫后勤一事,唯有那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侍郎。虽然这陈侍郎亦是很得力,但王九始终觉得陈侍郎年纪大了些,精力有所不济。

    经过一次与这胖子袁杰畅谈之后,并且得知这家伙亦正是将自己在福州的宅子让予公主朱菁住之人。王九忽然有种将这袁杰收归麾下的冲动。

    王九又来找这胖子袁杰喝茶之时,笑问道“袁兄可知如今在下把持哪方面事务”

    “王大人是锦衣卫之人,操持海外事务。”这袁杰咪成一条线的眼睛,忽然闪现一丝精光。他似乎觉察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如今我们这海外的锦衣卫近二千人,如今在安南,我们将按大明的明月楼,弄了数个‘明月酣’,且那锦衣卫亦以此为据点,搜集各方情报,”王九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在桌面,字字斟酌地道,“但朝廷拨付的银两实在太少,一年不够一百万两。但这实在不够,所以朝廷亦默许我们锦衣卫自己做点小生意……”

    当话语谈至此时,这袁杰眼内精光更甚,他似乎已经知晓这王九欲与他说什么了,这次袁杰却未插嘴,静听王九说下去。

    “假若让你来操这锦衣卫的后勤运作,你会如何操持并且我想将这些利润都分予这些锦衣卫出生入死的兄弟。而我本人分文不取。”王九淡然地道。
1...9394959697...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