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英雄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吾道长不孤
“你现在回去自称接触外星人的国内第一人都可以了。”老刘是这么跟他说的。他拍了拍向山:“好好干吧,以后前途无量。”
暂且不论向山个人的命运,这次探索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东西。
在确认整个“奧贡”内都没有任何的可交互物体——不管是机械还是外星人——之后, 罗摩项目也大胆了起来。大批的维和部队人员身穿防化服, 进入奧贡开始作业。他们一开始还仔仔细细的在地面上进行采样,试图寻找有可能存在的外星细胞。可是很快, 他们就发现奧贡内部同样干净得可怕,所有有机物全部都是来自地球本土的混入。
这下子连消毒都不用了。
于是,罗摩项目的高层们开始组织维和部队的士兵在奧贡内部作业,在内外架设加固结构,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奧贡”,同时在内部铺设轨道与脚手架,搭建电梯,铺设照明设备,来方便探索的进行。
而这一过程中整理好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呈现到科学家们面前。
首先是向山那一天看到的钢梁。那果然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如同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复杂钢结构支撑着“奧贡”。这個结构已经严重变形,但是所有的变形都绕过了最中心的那个漆黑圆筒——那才是“奧贡”的建造者真正想要送达的东西。
这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根据复原计算。奧贡无论以何种姿态落地, 那些钢梁都能通过变形来吸收动能。而无论钢结构如何变形,那黑色圆筒很大概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看起来那个nasa工程师说得一点没错, “奧贡”的建造者完全就没考虑过降落伞。
或许是得益于人类的降落伞,“奧贡”落地时的完整度比其建造者预期得要高得多。人类得以窥探这搭建积木的艺术。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那个黑色圆筒上没有任何通向外侧的线缆。这黑色圆筒一开始就不具备控制火箭发动机的机能。
好消息是,圆筒上存在舱门。
目前人类已经用包括敲击在内的多种传递信号方式,向圆筒“喊话”,但圆筒没有任何回应,始终是静默状态。看样子里面就算有机械也已经停摆,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索了。
坏消息是,具体要怎么开,谁来开,好像还有争议。
据说这里的每一点推进,都能在几个大国政坛上产生波澜来。具体的过程向山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付出劳动的是一线人员,后面那些官僚还可以如此反应强烈。
然后就是另一个消息。
或者说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奧贡”的火箭发动机损坏得很严重。
但好消息是,人类依旧可以从上面解析出有用的科技。
并且,正好是人类现在就需要的,“比当代人类先进一点点的技术。”
奧贡使用的是核火箭,用反应堆直接加热推进剂然后喷射出去获取速度。
其反应堆的结构似乎很有意思,是地球人没有使用过的。不同国家的核物理学家看了都大呼“原来如此”。
如果以人类整个科学史来看,这样一点儿提示, 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某位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即使没有“奧贡”, 人类也会在某一天发现这个结构。但“奧贡”的抵达, 意味着人类直接省去了“等待灵感”的这一步,还省去了研发与试错的成本。
当然,人类也在奧贡内部的钢梁上发现了符号,是直接刻在钢梁的某些位置的。
英格丽德在知晓这一消息的时候非常兴奋,但仅仅半天她就笑不出来了。
那些符号根本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类似于条形码的、方便计算机读取的符号,用来表示数字的。
“除了奧贡的建造者使用十二进制之外,我们依旧一无所知。”英格丽德说这话的时候,用叉子插进盘子,狠狠卷了一团意面。
而那些碎石也被清理了出来。
这些玩意里面含有纯度不低的铀-235,据说要由有处理经验的有核国家来进行妥善保存,必须尽快送理这个“动乱中的国家”。
“那还真是奇怪”向山看了发来的资料之后如此说道:“这铀的纯度也太高了,然后就我那天所见的辐射来看,那根本就不是乏燃料。这不是他们处理核废料的手段。”
高纯度的燃料棒元件,其实辐射并不强烈。人类就算没有任何防护,也可以短时间内直接接触。比起辐射,反而是身为重金属的铀被人吸收或中毒更加可怕。但乏燃料不这样。从反应堆里卸下来的乏燃料元件,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崭新的反应堆燃料棒里面,是纯度很高的铀。但是经过裂变反应之后,燃料棒就不那么纯了。里面会出现上百种同位素,半衰期各不相同,但辐射却更可怕。比起主要释放a射线的燃料棒,这里面还混杂了穿透性更强、危害更大的辐射。
就那个读数来看,那个巨大的石碓里面根本不含乏燃料。
“如果以‘奧贡建造者的技术水平与地球相差不大’这一点来考量,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乏燃料堆在‘奧贡’里面吧。”大卫在向山身后,咬着可乐吸管,“别的不说,人类对于‘计算机不耐电磁辐射’的问题非常苦恼,外星人应该也是一样的。”
“那乏燃料应该怎么解决?”
“如果是我的话”大卫眼珠子望向上方,吸了一口可乐:“当做推进剂?”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三十三章 讨论
确实,20世纪下半叶,nasa就提出过“核火箭”的概念,无外乎就是“用反应堆直接加热推进剂”以及“将反应过的乏燃料电离化之后当推进剂推出去”。
只不过这一套一直以来就没什么应用的机会。
主要就是
污染太可怕了。
乏燃料是能够杀人的玩意。不同于核爆之后大部分放射性元素瞬间反应,干干净净,乏燃料是真的可以流毒万年的。
就算不是直接排放乏燃料,而是排放直接通过反应堆的推进剂, 也足够可怕。
但若是不用反应堆直接加热推进剂,而是间接加热推进剂,那反应堆的推重比与化学能火箭相比,就毫无优势了。
但这对“奧贡”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这个外星航天器一直在深空之中航行,两个恒星之间,若干光年的距离, 想来也不会有人举报它辐射排放超标。
实际上,核火箭一开始设想的应用场景, 就是“在地球之外发射”。在月球或者远离地球的空间站。
那个时代的航天人,对人类的未来都抱有一种相当盲目的乐观心理。他们会觉得人类距离上太空也就那么一点儿距离了,所以就连“只能在太空里用的火箭”也给设想了出来。
向山思考片刻之后,沉吟道:“那能不能根据这些辐射较高的尾迹来追溯‘奧贡’的来历?如果它真的曾将乏燃料当推进剂的话。”
向山仔细一想就觉得,这说不定还真成。乏燃料多是相对质量超大的放射性元素,喷出去的话确实效果不错。
大卫继续吸溜可乐:“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人家就是直接扔了呢。况且,就算人家真的将这玩意当推进剂,我也只能说你想法很好。就推进剂那点辐射剂量,人类的最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的。”
在聊“地球环境”的时候,乏燃料推进剂是“辐射量很恐怖的玩意”。但是在聊“宇宙”的时候,乏燃料的辐射就算不了什么了。
宇宙实在是太大了。
“那还有一个小问题。”向山继续思量:“他们为什么要把铀-235跟其他玩意浇铸成一个整体?”
“保存吧。”
“我知道要保存,但是”向山手比划了两下,“就咱们地球上的那些保存手段,对吧,不管是混进陶瓷还是混进其他合金”
大卫道:“我得纠正一下, 虽然具体的鉴定结果还没出来,但就那個辐射量来看, 咱们找到的这些宝贝就是普通的浓缩铀,够不上高浓缩,肯定是混了其他东西的。而且看体积,纯度也不会很高,不然辐射就不止这么一点了”
向山查了查公式,心算一番,点了点头:“对啊所以,为什么要做成一整块,一批批的分散保存不好么?做成这么大一块,一不小心超过临界体积了怎办?”
“也不一定?”大卫道:“我猜的话,最后就会检测出来,那一大块石头,元素分布得非常不平均,铀都富集成一团一团的,然后铀块与铀块之间就是中子吸收材料,比如石墨或者铅什么的。”
“然后,中子吸收材料与浓缩铀块强度与韧性的差异很大,大到外星人可以用某种手段轻易的分离。或许在我们的观念里,这是一整块石头一样的玩意,但是在外星人看来, 这可能就是把燃料块埋在中子吸收材料的沙子里了。”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沙子呢?或者固定架之类的。”
大卫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啊。或许外星人的某种加工技术,可以轻易的将燃料块分离出来,所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理念与我们地球人有明显差异,也有可能单纯是文化差异、认知差异。”
向山沉吟:“嗯话说回来,你觉得,奧贡应该没有载人的机能,对吧?”
大卫点了点头:“如果是与地球相近的技术,‘奧贡’核心的大小就不可能装下完整的卫生系统,除非那些外星人比人类小很多——不是猴子,而是老鼠那种大小。但是,你也知道对吧,比人类小太多的话,脑部能集成的神经细胞数量就非常有限了或者说‘类似神经组织的组织’?总之,思考器官的基础单元过少,就很难形成复杂的结构。结构过于简单,会限制智能的发展。”
向山道:“可我觉得,‘结构的巧妙’应该是大于‘神经元的绝对数量’的对吧——那冬眠呢?”
“你开玩笑么?奧贡的建造者科技水平与人类相当,他们的飞船就算是从比邻星来的,那也需要成百上千年。就算这个外星人天生就很擅长假死与冬眠吧,它们也不可能在假死状态下度过比自己正常生命周期长千百倍的时间。若是机器辅助的话,他们也造不出能顶几千年的冬眠装置。”
“也就是说,那些燃料块储备,基本都是机器在使用咯?”
既然“奧贡”内没有人,那必定是存在一些东西,可以对包括燃料块在内的资源进行操作与使用。
那么就肯定是机器人了。
“造不出能顶几千年的冬眠装置,那也肯定造不出能顶几千年的机器人,也就是说他们肯定是需要更新换代的。”向山深思:“一代机器人继续制造下一代,然后一直重复,直到地球。”
大卫点了点头:“嗯哼,大概是这样没错。不过你这么说的话一个人携带少量补给,然后每隔一百年从休眠仓里出来,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给休眠仓更新一波零件之后再重新睡回去不行,那个区域还是太小了一点。”
向山沉吟:“也就是说,那么小的地方,肯定塞得下完整的生产设备不过还有个问题,那生产那些零件的技术资料怎么存储的?硬盘劣化还是很要命的。依靠不断翻新存储设备?这玩意能发展出什么样的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还有,能保证无数次复制之后依旧没有任何劣化”
向山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当然,很快答案就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形式展现在他面前了。
人类在奧贡的核心层里发现了很多铜合金包裹的碳结晶板。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三十四章 力大砖飞
“我敢打赌,那些外星人绝对是力大砖飞爱好者。”向山仔细看着面前那被机械臂吊着滑动的一排板状物,向山如此说道。
这是在奧贡核心层里面拆出来的玩意。罗摩项目以“奧贡”命名来源的神话中,选择了一个名字作为项目代号。这些板状物被称作“奥伦米拉”——在某个神话之中,是预言、魔法与知识的神。
“奥伦米拉”——这些板状物,就是固定在奧贡那个内侧的。它们紧密排列在一起,, 如同万花筒一般。
许多条大概是轨道的玩意与墙壁平行。大概机器人们就是沿着这些轨道移动的。
而在整个核心的中坚,是一台已经不可使用的机器。它大概是出了什么故障吧,不管人类怎么试探都没有反应——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电源键”或“开机键”。
或者单纯是人类给接的供电设备电压不够。
鬼知道外星人的民用标准是不是十万伏特呢?
但目前有权利操作那外星机器的人也不敢直接就上百伏的电压,怕烧坏了这个唯一完整的外星机械样本。
啊,当然,还有一些不完整的。
向山他们那一次的探索, 被一些碎石挡住了去路。而在那些碎石堆的后面, 就是另外一些不完整的机械残骸。这些残骸的数量很是庞大,看样子应该是无人机。
顺带一提,依旧没有找到哪怕一個来自外星的有机大分子。
包括向山在内,好几个科学家都想到过“外星人是赛博人,是居住在机械身躯里的生物大脑”这种事。虽然很扯,也没人觉得思考器官装进赛博身躯就能延续自然生命周期千百倍的寿命,但人类还是仔细检查了每一个机械。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里面曾存在有机体。这些东西全都是纯粹的机械。
人类记录下那些机械所在的位置,详细记录了每一件的编号与对坐标。
据说已经有政府背景的研究机构在反推这些机械之前的样子。
而罗摩项目园区内部,也有许多科学家开始进行修复工作。
但是,也有不少科学家,已经表现出了失望。
不管是材料学还是工程学,“奧贡”的建造者都与地球相差无几, 最多也就是“比地球先进一点儿”。
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那些大人物们最关心的问题, 即“奧贡能给现在的人类带来的、可直接作用于工业或军事的技术”,好像也就那么一点。
比如一个相当成熟的核火箭发动机的结构之类的。
现在人类所需要面对的难题, 也就只剩下这些板状物上的信息, 以及那些机械机械的修复。
总而言之, 被紧急拉过来的生物学家,尤其是搞分子生物学的,处境一下子就尴尬起来了——因为这飞船里面所有生物大分子,在分析之后都被判定为来自地球的污染。
里面一个外星的生物大分子都没有。根本没有什么供他们研究。
研究形态学与行为学的倒还可以尝试推测一下外星人可能的形态与认知能力,但分子生物学是真的没有研究对象。
而这些人之所以没有被直接撤走,一方面是为了保险——万一呢——一方面也是有人猜测,这些复合板上的信息里包含了外星人的遗传信息,需要他们去解析。
当然,这一切都与现在的向山无关。
他痴迷的看着这些真真切切来自外星的石板。
另外一个文明,隔着不知道多少光年的空间,以及不知道多少万年的时间,将这造物送到了太阳系。这些石板存在的时间,可能比人类文明还要久远。
南方古猿刚刚从树上走下的时候,它或许就已经在路上了,不知道与多少星间的尘埃摩擦过。玛雅人仰望星空的时候,它可能正在穿越奥尔特云。
而在如此广大的空间跨度、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之后,它仍旧能存在于距离向山这个个体不到两米的地方。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英格丽德就站在他旁边,安静的看着这些刻录着不知名信息的石板。
想要研究这些石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罗摩项目内部不得不对这些石板进行严格管理,想要实际进行研究的话,得提前做出申请。
虽说每一个园区内的科学家都能拿到石板上符号的相关资料, 但是依旧有一部分科学家想要近距离观看。
这就好像参观博物馆一样。尽管不少文物的照片都能随便让你看,但实际接触的感受就是有所不同。
而向山则发出一声感慨:“我敢打赌, 那些外星人绝对是力大砖飞爱好者。”
他使用的是汉语。而这一圈人里,恰好只有英格丽德听得懂。
“嗯哼?”英格丽德道:“怎么说?”
“把信息刻下来,确实是个很好的办法。”向山叹息:“这样子的抗噪性非常强,真的,巨强,而且成本也很低。”
“嗯。”
“电子产品之所以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就是因为它们太小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一个高能粒子撞击,就会导致位翻转当然,他们也可以做好几个镜像备份,不断对相对位置的数据进行校验。但,这飞船也就这么点地方,完全有可能被不知道多少光年外来的一束伽马射线一网打尽对吧?”
“哦。”英格丽德点了点头。
“实际上做机械的都晓得,如果你做不出一个足够精密的机械,那就不妨做大一点。在材料强度足够、不用计较运转成本的情况下,大而粗苯的机械可以做到小而精密的机械能实现的工作。”
“哦。”
“但这样的信息密度就太低了”他低声说道:“同体积下能存储的数据少得可怜”
“我听说用激光在某种水晶内刻录信息,也很稳定?”
“但那样子的话,解读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向山道:“如果一段信息必须高精度一起才能阅读,那么阅读的设备出了故障的时候,那么信息就会失去意义。而这段信息越小,对解读设备的要求就更高。”向山指着这石板:“而这玩意的话,一百多快的扫描仪就能读取了吧。”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疯狂的文明?
“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抵御时光而进行设计的。”向山如此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英格丽德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笔记本,又仔细看着那些外星石板。
“他们选择这样的手段来记录信息,就意味着他们原本就准备好了时间长达十万年甚至百万年的航行——他们准备了足够的抗噪性,来对抗这十万年间有可能出现的一切信息丢失。”
“十万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有为物理学家曾引用一位古代先知的话语,声称“群山在上帝面前流动”。流体与固体呈现的性质与物理过程的持续时间是有关的。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尺度之下,坚硬的岩石也能呈现出流体的特性,大地如同波浪一般有序的起伏。十万年的时间啊, 在造山运动激烈的地方,它足够让平地里长出千米的高山。
在这样长的时间之下,材料的嬗变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哪怕是最好的材料,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存放十万年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变化。
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大”。
只要存储设备做得足够大,那么材料嬗变引发的噪点就无足轻重了。
大概是这样。
“其实那些家伙存储铀-235的方式也是这样的。”向山叹息:“那些外星人, 一开始甚至都考虑了‘万一奧贡外壳被陨石击穿、打中燃料存储设备之后如何防止铀块飞散’的问题。奧贡内部许多玩意都不抗电离辐射。铀块是会影响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的。”
“铀块与铀块之间填充了带有天然磁性的吸能材料。就算有星际陨石撞穿了奧贡, 进入其中,正好撞在了这一对核燃料上, 这些核燃料也不会被冒然打翻,而是外面强度更低的吸能材料先一步碎裂,却因为自身的磁性而尽可能的黏合,或是自动富集到钢柱上。大卫觉得,考虑到整体的重量,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还有这个用‘用结构强度来做缓冲进行硬着陆’的思路也是”
“但这样加大小,又会造成另外的问题。”
“nasa勘测了这玩意的结构。他们认定,奧贡尾部本来还有一节火箭,应该是在脱离它自己的太阳系时抛弃了。奧贡又这么大,它的材料所能提供打架剪切抗性有限。这么大的航天器, 从整体上来看非常柔软——奧贡在离开母星系之前, 都只能维持一个较低的加速度,不然的话它自己就有可能变形!”
“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必须长时间保持较低的加速度——这相当于用很慢的速度一点点离开大气层。它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加速期。在这個过程中,推进剂的消耗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个被奧贡抛弃掉的火箭,不可能更大的。不然的话, 材料无论如何也扛不住。但如果那被抛弃的火箭尺寸有限, 就意味着奧贡的发射着必须提前布局,在自己的母星系里多次给那一枚火箭补充燃料”
“这种硬往上怼的办法,居然真的驱动这巨大的玩意离开自己的母星系了!”
“还有机器我可以肯定,那些机器一定是来自某种自我复制的。他们的技术不足以支撑机器运行这么久。但是我依旧没有想到他们是怎么做到了——那些外星人!”
向山挠了挠头发,将发行抓乱了:“这些家伙的所有技术都只比人类强一点点,并且所有技术都在现在人类的理论框架之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如此费解!一个只比人类先进一点的文明,为什么会花费这样大的代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火箭?为什么能组合出这样的工程学奇迹?”
这可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
一直到21世纪,旅行者一号与旅行者二号这两个航天器作为一个项目整体,也才花费了10亿美金。而在旅行者一号发射的1977年当年,合众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两万亿美金。
与人类的总财富相比,旅行者一号与二号所耗费的部分不过是九牛一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