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赛博英雄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吾道长不孤
向山挠了挠头:“但这份报告,还要被我头上的小组负责人筛一通吧。如果他觉得我的猜想呸,那算不上猜想,就是个脑洞!得他觉得我的脑洞够有意思,才能进更高一级的汇报里。”
“这就是刷资历有意思的地方了。你未必需要真的需要这个‘提了一嘴’的猜想在汇报中层层上传,最终抵达相关研究者手里。只要它被记录在案就行了。这种资历,本来就不是做给学界内的人看的。”景宏图喝了口咖啡:“况且,这类内容之后也会被专门整理出来,汇成档案。虽然现在没人看,但难保不会有相关专业的学者在故纸堆里找灵感的时候意外翻到。那就算你赚大了。”
“这实际上没什么意义啊”
“谁知道呢?万一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这种白送的‘步数’谁嫌他多呢?”景宏图道:“这其实就是你跟你老师之间的思维差异了。你在晓得‘奧贡’缺乏直接的技术价值,尤其是可以投入国防的技术价值之后,你内心就把罗摩项目当做是一种学术上的活动。但刘教授他不这么看啊。在他眼里, 这首先就是一个政府背景的项目,只是地点放在海外了。”
“你觉得这种事情对你自己日后的研究工作未必有帮助, 但他却意识到,这种项目里刷出来的资历,或许在日后申请经费的时候, 能提供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优势。”
向山低下头:“啊这”
“当然,你不这么做也有不这么做的好处。格拉纳特与克莱恩都表现得很君子。你在这上面显得清高一点,也很容易获取他们那种学者的好感。”景宏图继续说道:“他们可是园区里水平最高的那一批学者了,并且他们在对外星人的研究上也很积极,大概是会选择留下来的。如果你想要留下来工作,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只有好处。”
向山乐了:“您总是这样啊,正话反话都被您一个人说去了。”
“我这人就这样啊,世事就是这样,正着琢磨反着琢磨都能琢磨出好来。人要乐观啊。”景宏图呵呵笑着,道:“不过,你真的想好了?在这个地方、这个不确定的项目里,赌上自己未来十年?”
向山精神一凛。
他之所以跑过来找景宏图聊这事,还是老刘的指点。
“老景跟你聊得来,这是好事。”老刘是这么说的,“你如果真想留下来啊,就在他面前多提几句这事——啧,这话得你亲自说。还有,不能是正式场合,私底下, 闲聊的时候, 想办法跟他提几句这事!找个切入点,自然一点!”
按照老刘的说法,景宏图在向山的去留上多半说得上话。虽然从表面上看,景宏图在园区内的职位也就比老刘高半级,也没有其他职位,但这园区内的事,可不止看“园区内”这座小庙的。
向山也不知道景宏图这老家伙到底有什么背景,甚至老刘都说不清楚。但既然老刘都这么说了吧
向山也就来了。还“忿忿不平”的说了老刘对自己的那句评价。
实际上全篇对话的核心就是“我想留下来”。
“那可是外星人啊!”
“虽然你写科幻小说,可生活总归不是科幻小说。”
向山道:“我觉得,搞懂外星人那些机械,很有意义。”
“当然有意义啊。”
“不是,我的意思是对我个人的志向很有意义。”向山说道:“还记得您刚认识我的时候,我跟您讲过我以前的研究方向。”
“嗯,3d打印,工业基础。你讲得很好啊,给我这个老文科生上了一课。”
向山有些不好意思:“谈不上上不上课的。总之就是啊,虽然鉴定结果还没出来,但目前很多迹象都表明,那些机械残骸被制造出来的时间并不一致,且远晚于奧贡外壳的建造时间。奧贡内部,机器人或许通过多次自我复制来更新换代。”
“也就是说,这些机器人,在没有智慧生物辅助的情况下,用极为简陋的手段,进行了多次自我复制与换代。他们必然有一种能生产多种零件的,近乎万用的工业母机。我认为,这是可以改写地球工业格局的东西。”
景宏图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几周之后,老刘回国了。而向山也不再是以学生、助理,而是以学者的身份参与这个关于文明的项目。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四十章 磁带
“卧槽”
这是大卫失魂落魄的回到办公室之后对向山说的第一句话。
工程学研究中心现在已经空了很多。几个月下来,想走的人已经陆陆续续离开了。队伍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多,很多项目组直接合并。不少有军队背景的技术人员们则开始填充最低级的空缺。这些技术人员不是学者,很少做研究的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也足够承担普通科研人员需要承担的任务。
而留下来的学者们也自动升级。
这对向山来说简直是重大利好。本来以他的年纪与资历,是拿不到这个级别的职位的。他回国之后, 就可以直接获得助理研究员的级别,并且可以直接等待副研究员的评审。若是他在这里干几年,干出了点成绩,就连这一步都可以跳过。
在共和国,能在三十岁之前拿到这个职称的学者都堪称“前途无量”。
但对于向山来说,这种“破格提拔”最大的好处,就是研究起来更方便了。很多之前不方便获取的资料,现在都可以直接翻阅了。
不过就算如此, 他手里那些资料,在“时效性”上依旧不如大卫的。
向山记得,这两天就是罗摩项目拆开那唯一一台完整外星机械的时候。显然,这种玩意不可能说摆在一个大礼堂里面,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拆开,这一点也不现实。
虽然拆开这玩意的过程必定是非常有仪式感的,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能第一时间看到。现在的向山是没这个本事。
向山也只能带着手下的一些研究人员,继续整理与研究那些残骸的资料。
向山对大卫笑道:“怎么了这是?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吗?”
大卫和向山办公桌本来就很近。现在人走了一批,这个研究中心人均有三张办公桌。据说等什么时候有空了。这里还会再做隔断,让部分学者获得私人的办公空间。不过向山与大卫属于聊得来的那种朋友,所以还是只是扩张了自己的“地盘”,用来堆放资料、文件,却还坐在原本的地方。
“我早该想到的。那些家伙啊”大卫盯着向山,眼睛里甚至出现了血丝:“他们用个屁的扫描仪啊。他们用的是磁带。”
“什么”向山愣住了。
“磁带。”大卫如此重复道:“奧贡里的那些小机器人, 根本不需要在意工作效率的问题,存储的信息也没有多次重复擦写的需求。那些小机器人并不是用电子扫描仪来识别信号的它们大概率是短暂磁化那些铜版的表面,来将符号直接转化为特定的磁信号,刻录在磁带上。它的内存是磁带机。”
向山一愣:“可我们没有在外面找到磁带的痕迹”
“辐射吧。”大卫低声说道:“某些高分子材料会在辐射的作用之下更快劣化。核心区域之外的机械残骸可能几千年、几万年之前就在那儿的, 有些金属部件都因为嬗变而黏连在一起了。这些玩意不怕辐射,但是高分子材料没有这么强的抗辐射能力。等我们进入的时候,外面残骸里的磁带,高分子薄膜的带基就消失了,就连此磁性材料颗粒都消磁了。时间太长了。”
“但是核心区那台机械不一样。它的带基是铝合金的。虽然已经黏在一起,分都分不开了,但大体上还能看出来是什么。”
向山陡然已经:“我勒个去也就是说有些意义不明的机械结构,可能是外星磁带机?”
实际上,即使是在21世纪中期,地球人也依旧在使用磁带。
在专业的机器上。
磁带实际上具备比硬盘更低的单位容量成本,更高的稳定性,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也更低,可以轻易的做到长期备份。实际上,以人类现在的技术,一盒专用磁带的容量已经轻轻松松超过了500tb。
不过磁带也确实有不如磁盘的地方。磁带的修改与擦写确实远不如磁盘。它也只能进行线性读取。
而现在的人类,也确实制造过内部同时插着上百盘磁带的专业机器。
“但是,从结构上来看,那些小型的机器人也插不了几盘磁带”向山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简单且僵硬的设备,支撑不了复杂的人工智能才对”
“可以用时间来补足。”大卫如此说道:“你知道么这些家伙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了。”
磁带为数不多的劣势就是“速度”。写在磁带上的东西只能线性读取。
如果以磁带来支撑一个人工智能的话,它做一些反应的时间可能会相当漫长。可能机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倒带,才能找出当前情境预设的应对手段,
但是奧贡里的机器人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我猜录磁带的磁头大概是这么工作”大卫随手拿起了一卷带有辅助器的透明胶带,在自己办公桌上一划。一行胶带就粘在桌面上。大卫挠挠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应该还有个装置把胶带收回去。就是这么个意思”
向山抽出一支油性笔,在桌子上随手写了几个字,然后拿过胶带,在桌子上一划,紧接着将胶带撕下来。
那一行字就出现在了胶带上。
“这样?”
“将一个符号的所在区域磁化,同时用磁带去靠近它可能具体细节有一点出入,但是大概是这么一个原理。”大卫道:“而且这个过程,磁带与铜版的表面,应该是没有直接接触的,可能有零点几毫米的距离。不然的话,我们会在用半表面检测出大量的摩擦痕迹。嗯,不过也有可能是磁头感应电磁信号,然后经过纯机械结构的转化后,再录入磁带。”
向山按住脑袋:“你说得还真对这样子录入一个符号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它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原本在向山的印象里,奧贡核心的黑色舱体内,应该是如同蜂巢那样,无数机械快速进出,交替工作,井然有序,忙碌但不繁杂。
可仔细想想,这些机器有什么理由忙碌呢?
他们面对的可是少则数万年,多则上百万年的漫长旅途。
黑暗之中,只有若干磁头在缓慢而坚定的工作。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符号的矩阵
据说人类在拆卸那个完整的外星机器时,没有感到任何障碍。
没有任何人类在制造机械时常用的“拆开就无法还原”的特殊结构,采用了最简单直白的装配工艺,所有零件都可以轻易的拆下来,并且规格与外面那些小型机械上的完整零件大部分共通,加工工艺也几乎一致。
想来外星人也不在意自己的技术会被其他星球的文明给复制过去吧?
或者,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机械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制造与装配?
而且, 仿制的过程也很顺利。
外星人设计的时候,似乎走了“尽可能让机器在零件公差大的环境下工作”的设计思路,并且整个机器的材料异常地统一。
有些时候,一台精密仪器,就算将它的每一个零件都拆下来,摆在另一群人面前, 让他们逐个扫描、记录,也难以重新复制一个。
有些机械确实复杂到“没有图纸就难以完整拆卸”,有些零件也确实存在“拆卸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测量结果会受到影响”。但就算不考虑这些,复制未知的机械也存在巨大难题。
因为现实是不理想的。
一个零件的设计存在尺寸要求,但是设计尺寸后面往往会标注一个“**mm”之类的标志。这个零件虽然设计尺寸是一个固定数值,但是现实加工,不可能所有零件全都是刚好是这个数值的,就必定存在一个误差。机械在整体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和这个零件配合的其他零件的误差,即“公差”。
只要一个零件的误差在公差范围之内,那该零件就是合格的零件。
机械的所有零件,都存在这样的公差。就算人类获取了未知的机器,也只能测量这一台机器上的零件的精确尺寸, 而难以得知公差的范围。
而材料也是。许多零件都对材料的强度、韧性、弹性有不同的需求, 并不是知晓尺寸就可以复制的。
这大概是一个3d打印机——也只能说大概, 因为有好些部件, 人类暂且没弄明白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但从激光发射装置、送料装置以及影响大概是结晶形成冷却剂输送装置还有磁场、声场发生装置来看,这确实是成熟的机器。
至此, 人类也确认了一件事。这支未知的外星文明, 与人类共用着差不多的逻辑。
人类可以很清晰的从外星文明的造物中看出这些部件的设计思路, 看出其内秉的逻辑——当然,有些部件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过于陌生。或许是出自人类一直以来的思维盲区,人类暂时看不出它们的具体作用。
那么,摆在人类文明面前的下一个问题,也就很明显了。
即,“这个机械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外星铜板里面到底记录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或许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机器到底如何利用这些外星铜板里的信息来维持自己的工作”。
不管怎么说,这些铜板上的信息也实在是太少了。
尽管那些外星人使用了特殊符号来增加铜板的信息密度,但是那些符号若是以计算机来存储的话,大约也就几百mb的样子。
几百mb的信息,就包括了一个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吗?
不管怎么想都不大可能。
但是从现实上来讲,那些外星人几乎成功了。
虽然这艘飞船内部的机械活动,早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之前就已经停止了活动,但是,在之前,它们成功运行了更长的时间。
那些机械残骸的年代、这一台3d打印机的年代,以及飞船主体部分的年代,都是天差地别的。
甚至人类也观察道, 飞船的主体部分上都有许多修补的痕迹。
很显然,这些机器人甚至都晓得如何去维护这飞船。
它们的设计图纸、装配工艺、材料信息,以及ai,全部加一块,也就只有几百mb。
可能也就十几张照片的数据量。
几百mb啊
对此,英格丽德的评价是:“我认为这并不能用‘代码’来衡量这些符号。它们显然不是代码。代码与人类的语言一样,都是线性的、一维的。但这至少也是个二维的符号系统,搞不好还是三维的呢。”
向山立刻凑到英格丽德身边:“细说,细说。”
“语言是一种线性的东西,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人类说话,就是语言沿着时间排列成词句。其实文字的符号系统,落在纸上,便可以不是线性的。”英格丽德思索片刻:“在东亚大陆,曾有盘中诗与璇玑图,就是非线性的文字游戏。尤其是璇玑图,非常精巧呢。”
向山脑袋上似乎浮现了大大的问号。
“呃不好意思。”英格丽德急忙补上了解释:“璇玑图是一种特殊的是叫回文诗吧?的东西。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最中间是空的,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如今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在这种文字的矩阵之中,符号与符号二维的空间关系,也是有意义的。语言是一维的,一个词汇只与它前后所在的区域有关联。你第一句话的第一个词与第二句话的第二个词、第三句话的第三个词,不会在别人的意识之中连成一个新的句子,但是写在二维媒介上的文字,不一定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
见向山还在思索,英格丽德道:“或许我说‘填字游戏’,你可能更好理解一点?”
“嘶”向山点点头:“你太小瞧我了,我完全明白了。”
“那些外星石碑上的阅读规则,可能要更加复杂一些。”英格丽德说道:“如果符号中存在‘下一个终止符号无效’的符号,那这石碑的读取规则能变得更加可怕。这简直就是迷宫。就算我们可以拆解出每一行每一组的符号,恐怕也难以让机器真正运转起来。”




赛博英雄传 第一百四十二章 更多问题
向山大概听明白了。
或者说,唯一让向山懵逼了一瞬间的,也就是英格丽德举出的那个例子。
他没想到会在这种场合听到这种……奇怪的例子。
但是,除此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
只能说,任何专业人士,在超出自己专业领域之后,就不比一般人更加智慧吧。
虽然在英格丽德眼中,这些外星人的书写方式有趣极了,但归根结底,这就是一种压缩算法。
而这无法解释向山现在在琢磨的问题。
“所有外星机械的设计图纸、装配工艺、材料制造的参数,再加上它们自身运行的ai,加在一块,是如何压缩到两三百mb这个水平的”。
外星人使用了两种压缩算法。
一种大致可以称作“字典算法”,即“将高频出现的排列组合用,做成对应字典,然后用字典内编号代码来替代该组合”。这种手段人类也在使用。当然,如果“字典”做得很大,那么数据本体就可以压缩得很小。但有些时候,又会形成“字典比数据本体还要大”的情况。
外星人大概是选择了一个恰好的数值,保证“本体+字典”的大小最小。
另外就是英格丽德所说的这种二维的符号矩阵。
但不管怎么样,信息的无损压缩一定是有极限的。
而这种二维矩阵的算法,不管外星人将读取规则设计得怎样花里胡哨,它都存在一个“上限”的。
就如英嘉所说,如果多增加一个“下一个终止/方向符号无效”的符号,固然可以增加读取路线的数量,但是却会导致符号之中混入大量除了表示“下一个终止/方向符号无效”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的符号,“字典”的集合之中也要增加项目。
“读取路线”的增加,会导致“掺杂过多只与读取规则有关的符号”以及“字典”的膨胀。
同字典算法一样,到最后,同样也会出现“读取规则”大小大于数据本体大小的问题。
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平衡点。
按照向山估计,关于读取规则的符号可能也就那么几个,不会太多。
而二维的符号矩阵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好像“填字游戏”一样,一个空间坐标上的符号,要受到来自四个方向内容的制约。这反而使得信息的表达不像一维的文字那样自由。
“就用你举的例子来说吧……”向山是如此说的:“虽然那个古代诗人在八百四十字里面压缩了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但是我敢肯定,这七千九百、将尽八千首的诗,单独拆出来的话,没有一首可以流传千古吧,说不定还存在那个什么……格律啊韵脚不那么工整的情况。”
英格丽德有些好奇:“你看上去好像是刚刚才知道这玩意的……”
“如果那个文字游戏里面拆出来的诗足够优秀的话,肯定会上课本。那我肯定会有印象。”向山在这一点上倒是非常确信:“仔细一想,古代多半没有标点符号,断句也得后人来猜……”
英格丽德捂脸:“我猜你想说‘句读’。”
向山无视了英格丽德的提示:“你看,从这一点来看,这种文字游戏,对信息的压缩,损失很大,效率也就那样。它甚至不是‘压缩任意八千首诗’,以压缩算法的标注来看……嘶……”
向山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不是“压缩了任意八千首”……不一定是压缩……
——什么……
向山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但是那个“什么”的灵感与他一直以来的思维有冲突。这来之不易的点子就这么从向山意识间滑落,消失不见。
向山站起来,挠了挠头:“我要说什么来着……”
英格丽德坐在凳子上,抬头看着突然发神经的朋友:“那个……‘以压缩算法的标注来看’?”
“以压缩算法的标准来看,这玩意没什么了不得的……”向山继续思索道:“不怕失真的信息……为什么呢……”
不……
应该说,这信息绝对不是“不怕失真”的。
不然的话,外星人完全可以使用信息密度更高的存储方式,而不是这种符号石板。
使用这种符号石板,就意味着那些外星人也非常惧怕意外导致的噪音。他们选择了抗噪性极强而信息密度不高的手段。
抗噪性、信息密度、“字典”与“读取顺序规则”与“压缩率”,以及压缩过程中可能丢失的信息……
“还是想不明白啊……”向山低声说道。
实际上,这个问题几乎困扰了所有留在罗摩项目的人员。
这方面的进展几乎停滞了。
好在“研究外星遗产”是一个巨大的项目,可以分割为很多的子项目,这方面进度不佳,不影响其他方面取得进展。
比如,来自欧洲的研究者们就根据记录下来的“报废机器人最后的位置”,推测“奧贡”在地球降落时所经历的事情。
根据模拟计算,这些机器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尽数报废了。但与此同时,奧贡的发动机早就停止工作,整体几乎没有加速度,所以这些报废的机器人就在失重状态下,集中趴在奧贡的后半段,随着这件的流逝而发生微弱的劣化。
1...353354355356357...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