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是的,他们没有像其他地阶一样看徐亦山,又或者一边看看徐亦山,一边看看许同辉。
他们的目光聚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许同辉!
但许同辉自始至终都阖着眼,唔,现在不止是阖着眼,他还打起呼了……
虽然只是极轻微的呼噜。
一众地阶集体无语。
阁下,你是认真的?
眼角余光瞥了瞥身边的憨货,徐亦山也是无语。
他当然知道这厮是在装模作样、装疯卖傻,问题是此情此景下,这一招还真管用!
且不见周围的那些地阶,此刻开始全都把目光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了?
哪怕地阶大成,承受着这么多目光,徐亦山还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主要是每一道目光,都太过灼热,灼热到能直接把他给烫熟了。
每一位地阶,现在都是一根柴火。
他们用目光共同堆叠出了一个烤架。
嗯,他就正在被烤着。
老大不好当啊!
徐亦山心里不由得地就喟叹了一声。
许同辉现在之所以能够放肆地装疯卖傻,除了因为他是后辈、小辈,还因为他是“师弟”。
场中,有“师兄”在呢。
有什么问题问师兄就好,师弟我啥都不知道。
然后,我先睡了,拜拜了您们各位!
徐亦山简直都想伸出脚来,一脚把这厮给踢得直接镶嵌到墙壁里去,以后这个大厅直接就叫“同辉厅”,我看就挺好!
凭什么你小子惹出的事,要老子我来担着?
我是吃你家饭了还是喝你家水了?
思绪飘到这一点,徐亦山也像周围的那些地阶一样,心里,沉默了,也无语了。
他还真吃了也喝了!
吃了小凝气散,不止一颗。
喝了同福楼的那前后两种汤羹,喝了不止一顿。
……
有人问我,我不会讲,但也无人问,你们只用目光编排。
我意外,但真不知该怎么对你们说,很无奈。
是我活该!
别看我此时平静地站着,又有谁知,我的心里,有十分感慨?
你们不过是凭空一点妄猜,而我,只能把真相在心里深埋,因为,事关着那等存在。
就这样吧,我们各自一拍两散。
最好山高路远,永远不见。
任彼此心上长满青苔。
……
徐亦山目光淡淡地看着一众地阶,那目光里,遍是高位者的威严与淡漠。
许同辉,我的好师弟,你且张开昏眼,好好看看吧。
你会演话本,师兄我也会!
你只会装疯卖傻,行僻弄乖,师兄我却可以心凌九天,脚踏尘埃。
之前的道诗题拟里,你不是说过“一朝从地来天上,万丈紫华耀纷纷”么,更早,你也不是对我讲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么?
师兄我现在就让你看看!
什么叫“一朝从地来天上,万丈紫华耀纷纷”!
什么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徐亦山决定开大。
既无话可讲,那就什么都不讲。
真相既不能说,那就不用说,直接一刀斩断这些地阶所有的妄想。
没有什么需要和尔等说明的。
你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就是一切。
其它,不管有没有疑问,都永远地埋在心里吧!
心念转动间,徐亦山的意识缓缓地回到了当年北地,大雪纷飞,一片冰天雪地中,师尊为他主持三拜九叩之礼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的师尊,是他前所未见的威严,仿佛圣尊。
此时,徐亦山的心神沉浸于那片意识中,然后,把自身的心神状态,向师尊当时的样子靠拢。
那是徐亦山心中的三大道标之一,也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憧憬和向往。
此时,根本不需怎么沉浸,那种威严,那种淡漠,那种高高在上如同天人临世,却又心怀尊崇崇天崇地崇圣,而自己仿若一介小童……
这一刻,徐亦山不再是往日的那个徐亦山。
许同辉也终于不“睡”了,他睁开了眼睛,和周围的其他地阶一般,神情难掩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极度陌生的徐亦山。
第235章 半亩方塘一鉴开
徐亦山在做什么?
他想干什么?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他就是想向这些地阶展示一下,什么叫天阶子弟罢了。
有些时候,千言万语,不如一默。
但只默着也不行。
他是老大。
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作为控场者,他理应对下面人有一个交待,同时也尽量避免他们事后无意义的妄测。
然而又没有什么好交待的。
所以直接展示一下就行了。
好让你们知道,这世间,你们不知道、不可想象的事,除了今天你们见到的之外,还有很多!
说来有点遗憾,坐镇安南百年,徐亦山还从来都没怎么发挥过呢。
也不要他发挥,只“地阶大成”兼“天阶子弟”这两个身份,就足以让他眼前的这一众地阶及其身后的宗门,乖乖地俯首配合听令了。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又哪里需要什么发挥?
所以,徐亦山偶尔地,难免也会有一种锦衣夜行的萧瑟。
他留在安南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了,而今天这个时机正好,可以让他刷上一波。
然后留给安南郡这些人一个漂亮的背影。
虽说彼此以后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交集,甚至直接天南海北,再不相闻,但到底同处一地百年,不看人情看地情,不看地情看山情。
虽然他的出身及以后非眼前这些人可比,但到底,真真实实,都是“道友”。
他的静修之地和这些人的静修之地,就连着呢,同处一片小山域中。
而且,时间达百年之久!
这已经是普通人的一辈子了,甚至还长。
徐亦山思绪淡淡,但就这般淡淡的思绪,也很快地消散,他的整个人身上那种凝肃与庄严,越来越像是一座山一样,压得在场所有地阶包括许同辉在内全都有点喘不过气来。
或者说,竟是有点莫名地感觉不敢喘气。
徐亦山接下来施展的,可以叫道术,也可以叫法术,一个意思,它的名字叫“灵雨天降”。
独属于天阶。
把时间推移到半个月前,这个法术徐亦山是施展不出来的,他毕竟只是地阶而不是天阶。
但经过重新的一次炼形之后,徐亦山感觉,施展这个法术的条件,他已经具备了。
尽管,这法术从他手里施展出来,肯定比从真正的天阶手里施展出来要差上不少,但对眼下的情形来说,也无甚分别。
灵雨天降,据徐亦山师尊所言,这法术最早源于圣地。
灵境是圣地的核心,也是圣地之所以为圣地的根本所在。
灵境中,灵气不仅仅是浓度非常之高,远超外界,更重要的是,外界的灵气是“死”的,而灵境中的灵气是“活”的。
这两者的区别,就好像是一个小湖而且是死湖的水和一条流动的河流中的水的区别。
前者是静止的,只是缓慢地发散着。
后者却是一直流动着,冲刷着前方的一切。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进入到灵境中,那里的灵气就会一直冲刷着你,不分朝夕,不分昼夜,你的身体始终都处于灵气的冲刷和沐浴之下。
这样的环境,对于凝气,对于通脉,对于开窍,以至于对于晋入地阶,全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是外界修者所难以想象的。
灵雨天降,就是通过心神操控外界的灵气,使灵气呈现出一种类似的回环和流转。
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随身、便携、移动”式的小灵境,一些天阶大修士收下弟子时,就经常为弟子施展这道法术。
这个法术,比灵境的灵气流转,效果其实更好,而且还要好上不少。
毕竟天阶大修士可以针对自己弟子的情况,对灵气的具体流转作最适合的调整,而这一点是灵境所不能达到的。
但灵境的关键是“自生流转”。
这种流转不止是不分昼夜,更是常年累月,亘古不休。
这就太可怕了!
在这一点上,任何天阶大修士都是望尘莫及的,不要说天阶大修士了,就是那等存在,对此一样会望而兴叹。
所以当年,徐亦山师尊才通过帝都某位大人物的关系,把徐亦山送往大瑶山灵境,为其地阶的修行打下一个无比扎实的根基。
而有着这段经历,徐亦山施展起灵雨天降这道法术,在某些细节方面甚至可能比其师尊更为精擅。
心神若有形,向着周围缓缓散开。
徐亦山慢慢接触和感受着这片小天地间的灵气。
聚星楼后面的灵水湖,他是知道的,刚来安南的时候就知道。
其实那里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修行福地,如果不是此地早就被四海门占了,徐亦山拿它来当静修之地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似这般灵气外溢之地,哪怕处深山大泽,也不可能不被发现。
这里的灵气浓度,比郡守府那边,或者说比整个郡城,确实都要高上不少。
神情淡漠间,徐亦山缓缓地从身侧抬起右手。
四指握拳,独有食指伸开向前,朝着斜上的方向。
下一刻,这片小天地间的灵气,就以他的身体为中心,在汇聚,而当这灵气进入了他的法域之后,却又以他的右掌心为中心,通过食指,对外进行散射。
也就在这个散射的过程中,经过汇聚之后浓度异常浓厚的灵气,秉承着他的心神意志,进行流转。
只要他把手指对准谁,谁就会处于灵雨天降的法术笼罩之下。
徐亦山当年刚入门,其师尊每天早晚两次给他施展灵雨天降法术的时候,其实是伸出一个手掌,也就是说,用的是五只手指。
但徐亦山现在,还做不到那般。
只是一只手指,就需要他集中几乎所有的心神了。
这不是问题。
此情此景下,徐亦山只是想让在场一众地阶感受一下这个法术的威能而已。
单论形式而不说效果,这其实也是一种炼形,当然了,和真正的地阶炼形不能比,更和小凝气散的功效不能比。
但再怎么不能比,这其实也还是炼形。
而徐亦山要对一众地阶示意的,和要说的,也就是这个!
也所以,这一刻,徐亦山并不是要把这法术对着场中的哪一位施展,他的施展对象是在场所有人。
周围的灵气缓缓凝聚着。
一众地阶和许同辉感受到周围的异常,更感受到徐亦山身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威严,俱都大气也不敢喘一下地肃立周围。
他们不知道徐亦山要做什么,他们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
等待。
或者说恭迎。
如此而已。
而对徐亦山来说,一切俱在掌握中。
心神沉浸于当年北地师尊所展示的形象中,这一刻,伸着手指的徐亦山,感受到的不止是灵气秉承着他的意志在汇聚和流转,更是,外面的整个天地,仿佛都在秉承着他的意志而流转。
他不是这灵气的中心,他是整个天地的中心!
他的心神意志,就是整个天地的心神意志!
之前只是肃穆,众地阶感受到的,其实大半也只是地阶大成者的威严。
但是。
这一刻。
一种真正的神秘、浩荡和庄严,以徐亦山为中心,铺天盖地般向周围扩散。
第236章 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是天阶的感觉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