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不过他只有九年的时间,这九年里,小秀儿到底能学得他的多少东西,也不好说。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学得快与慢,而是很多东西,在领悟条件上,有的需要高度,有的需要广度,更有的需要各种人事物揉合的复杂度,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小秀儿相当欠缺的。
不过也不必急。
一个四五岁的天阶大修士,有什么好急的?
这九年的时间,就算只是给她用来打基础,也没什么亏的。
一个大宗师教一个天阶,这样的基础,呵呵,许广陵都想看这样的基础最后能孕育出一朵什么花来,不过他应该是看不到的了。
此时,他们两个谈不上相濡以沫。
但将来,却必定是相忘于江湖。
或者,也不是相忘,只是这个“江湖”太大了,太漫无边际,天各一方的情况下,忘也罢,不忘也罢,并没有什么区别。
就如这一世,他对两位老人还有沈欣君长安他们也还是记挂着。
想着他们在新世界是否安全。
想着他们是否灵光不昧,顺利地踏入了修行之路。
想着……
很多很多,多到不见上一面,实难安心。
但下一世呢?
下下一世呢?
……
未来无法安排,有太多变化和可能。
所以前世,很早很早,在许广陵还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就知道那句心灵鸡汤,“把握现在”。
现在,对他来说,就是专心地夯实大宗师以下的修行理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修行大体系,最好是等同于造化级别的,然后就是专心地教导一下小秀儿。
小秀儿完全属于意外。
但这个意外既然已经出现,那就不要浪费这天地造化了,顺天应人吧。
造就她!
除此之外,其它的事,就多半是闲闲落子了。
有意来落子,无心论输赢。
也不存在输赢。
对一个修者或者说道者而言,只要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就既没有输,也没有赢。
有的只是,天未负我,我不负天。
到了傍晚,小秀儿被许广陵给撵回去了,而见到南屏秀时,小秀儿同样扑进了她的怀里。
那天醒来后,小秀儿的变化很大,大到南屏秀不知所措,但小秀儿对她表现得比以前更亲热,这是南屏秀心里很高兴的事,而因为这一点,其它什么都不是事。
不过南屏秀心里还是藏着很多难解。
前段时间,得徐亦山传话,她前去南州府拜见天君莫天奎。
南屏秀本来以为莫天君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最大的问题,她是怎么晋升到炼形境的。
却不想见面之后,莫天君只是邀她喝了盏茶水,然后聊了一些闲话。
真的是闲话,聊了安南郡城的街道啊,还说他以前也曾经去过郡里,现在郡城的变化大不大?他的郡城口音说得可还标准?
如此之类。
然后就让她回来了。
南屏秀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没多久,她似乎有点明白了。
因为南州的澜水宗来人,宗主亲自来的,这位的修为明显高过现在的她,当然身份上就更不用说了,但对她晋升之事一字未提,只是表示了恭贺,然后给她提了个建议。
建议她,可以去到南州发展,甚至,南州可以代为向帝都方面引荐。
只是建议。
除此之外,一点“上宗”的派头都没摆出来。
南屏秀因此就隐约明白了,敢情,那一日的州署之行,就是那位天君不知出于何种情由,把她庇护于其影响之下。
为什么呢?
徐亦山的关系?
不太像。
其实南屏秀知道自己是怎么晋升的,她不知道的是,小秀儿到底是怎么晋升的,这里面又和那位天君有什么关系。
她问小秀儿,小秀儿却只是嘻嘻笑。
着笔中文网
全知全能者 第277章 扪萝登塔远
小秀儿的晋升和那位天君当然是没有什么关系,不过那位天君也确实将目光投入了安南,并和安南发生着相当程度的交集。
就如此刻,他的手里就拿着青云之路的第二回,而他的对面,正坐着徐亦山。
两人看起来不似师徒,而似兄弟。
嗯,徐亦山似兄,对面如弟。
不过“兄”很拘谨,“弟”则很洒脱。
而在看过话本之后,那位年轻人久久地沉默着。
徐亦山也不奇怪,因为之前他看过之后,也是一样的反应。
而且他感觉,天下任何修者看过这话本之后,出现这样的反应都很正常。——如果不是类似的反应,才不正常!
良久之后,年轻人,也就是莫天奎,那有点呆滞的目光终于从话本上移开,然后就是轻轻的一声叹息。
“亦山,你当初入门的时候,我是怎么教导你的?”莫天奎问道。
徐亦山嘴角泛笑,脸上现出尊重也有孺慕,然后道:“师尊,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亦山’。”
“其实,我只是教你专注。”莫天奎笑了笑,“专注,只要一直专注下去,不管做什么事,结果都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莫天奎话语一转,“但也只是不会太差而已。有很多事,只凭专注,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
“比如修行。”
徐亦山点点头。
对于这话,他应该是最有感受的了,因为这一两百年,他一直都在见证。
家族内,很多同辈长辈晚辈,专注者不知凡几。
但修行可不是光专注就可以的。
差不多的专注。
有的一辈子下来,连个凝气境都没有突破,已经早早地化为一抷黄土。
徐亦山的一个堂妹就是这样,小时候,这位堂妹就经常跟在他屁股后面玩,而百十年后,坐在她的坟前,他只能是微洒一杯水酒,然后无言。
有的仅止于通脉。
小时候,一位堂兄,就被不少长辈夸是不错,但后来让人大跌眼睛的是,这位堂兄百般折腾,也未能突破到开窍境,以至于他那一家都成了族内不大不小的一个笑柄。当然,没人会当面笑话。
后来,这位堂兄娶妻生子,并接管了族内的几家店铺。
有的到了开窍,却也终生止步于开窍,未能突破人地之限。
这样的人,族内很多很多。
为什么很多很多?
若现在来说,因为这就是他们家族中人,最大的“命”。
止步于凝气的,是自己天资太差。
止步于通脉的,还是自己天资不行。
但凡他们天资再好点,以家族的传承和资源,断无可能连一个开窍境都混不上。
而止步于开窍……
虽然还是和天资有关系,但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另外的东西,取代专注,取代天资,成为主要的决定因素。
而突破了人阶,来到了地阶之后,面对的还是那个问题。
安南郡的很多很多修者,如古怀民之流,皆是如此。
专注?
如师尊所言,这只是入门时的教导,是步向修行之路的第一步。
但这条路,不止是一步。
也不止是两步三步。
是十步、百步、千步、万步……
想着青云之路这第二回的内容,再略回想一下第一回的那些,徐亦山大抵知道,师尊为什么会说出此话了。
但接下来,出乎徐亦山意料的是,师尊并未立即提及这第二回里面的东西,而是给他讲了一些东西,关于修行界的。
“亦山,我们脚下的这大地,它其实不是平的,是圆的,你知道吧?”莫天奎问道。
“知道,小时候,家族学堂里有教。”徐亦山点点头。
“安南有山,你肯定是不止一次地登过山顶。大一点的山顶,其实也是平地,所以就算在山顶上,有些时候,你看到的也只是平地,就像我们脚下的这大地一样。”
徐亦山再次点点头,表示确实明白师尊说的话,也确实理解,脚下这地,是圆非平。
莫天奎手一招,这小院里的假山顶上,一块石头飘飞过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调整为了圆形,然后像羽毛一样地落在两人之间的桌上。
莫天奎伸出手,用小手指在这石球上划着,划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来。
“这是我们所在的南洲。”莫天奎指着被那条线大概划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下部分圆球说道。
“师尊,天下就南北两洲?我们南洲要比北洲小不少的样子?”徐亦山问道。
那条线并不在石球的中部,而是下方,而被那条绕了整个石球一圈的圆线所划分出来的区域,大概只占了整个圆球的三分之一。
“那边的情况,为师也不是很清楚。”莫天奎摇摇头,“也没有去特意了解过。”
徐亦山点点头。
没去了解,是因为不需要。
修者的视野,说起来,都是很狭窄狭隘的,就以他而言,要不是这百年坐镇安南,太多太多的东西,都不知道。
而遍数整个安南、南州甚至是崤国,知道“南洲”的,都未必有几个。
崤国境内,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州,但这只是崤国境内的划分。而崤国的修士,或者非修士,知道这些划分也就足够了,就算知道外面的情况,也没有任何用。
他们中的绝大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踏出崤国一步。
所以,就算知道外面的情况,又有何用?
特别是对于修者来说,无用之事,皆是累赘。
关于累赘的心思多了,你还有多少心思再关注修行?
莫天奎又伸出手来,在这石球上被划出的南洲部分按着,大拇指,一按就是一个凹坑。
不同位置,被他一共按出了五个凹坑。
“这就是我们南洲的五大灵境,按修行界更普遍的说法,也叫五大圣地。”莫天奎指着这五个凹坑说道,“位置可能不是很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样子。”
徐亦山点点头。
莫天奎又伸出小拇指,在其中一个凹坑的不远处,又点按出一个小点出来。
“这是我们崤国。”
知道崤国,那崤国边上的凹坑显然就是大瑶山圣地了,看着两者间几乎是挨在一起的距离,再看看五个凹坑分别的距离,徐亦山不由咋舌,“师尊,南洲好大!”
“也不是很大。”莫天奎指着先前划出的那条线,“据言道,这条洲线,周径大概也就是十四万里。”
说到这里,莫天奎眼含笑意,也带着一些回忆,“这条线,在不少天阶修士那里,也有一个俗名,叫作‘天阶巡海线’。”
“古往今来,南洲不少修士,成为天阶之后,都会独自或两三相偕着,把这条线走上一圈,而这条线的对面,都是大海,所以叫做‘巡海线’。”
“师尊,看不到对面的洲吗?”徐亦山好奇地问道。
“纵登高极目,看到的也尽是汪洋。”莫天奎道。
“其实也不止是汪洋。”莫天奎又道,“巡海线上,有不少的位置,也能看到近海或远海的地方,有大大小小的岛屿。”
“为师当年就曾登上过几个岛屿。”
“海中岛屿,不论有无人烟,情况大抵相似,殊无可看,灵气也乏。”
“不过各种海鱼之属,味道倒是颇为鲜美,胜过陆地。”
全知全能者 第278章 刳木取泉遥
异域风情,多种多端,不论是人,还是事,还是物,海上都与陆上不同,北方亦与南方不同。
接下来,莫天奎只是寥寥数语,拣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例子,就将“天阶巡海线”描述得摇曳多姿,让徐亦山大生向往之情。
“其实天下间,可游可览处,又何止一个南北洲线?”莫天奎笑着道,“亦山,为师当年比你更为不堪,你好歹还去了圣地修行过,为师么,天阶以前,连一个帝京都没有出过,至于友朋往来之类,更是屈指可数。”
“我不如师尊。”徐亦山也是微笑着,似庄似谐地道,“弟子当向师尊学习!”
莫天奎哈哈大笑。
哈哈大笑的原因是有此弟子,真是此生一大慰怀。
作为天阶弟子,目标最少也应是一个天阶。而在晋升天阶之前,自是当一心一意,专务于修行。
其它一切,都可应可不应,可理可不理。
而真的晋位天阶之后,任何想观、想看、想做、想玩之事,还不都是等闲?
这道理,自徐亦山入门起到现在,莫天奎从未教导过,只等着他有朝一日自行领悟。
因为这道理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小是因为凭此可以收束身心,有助于修行,说大是因为这个道理直接关乎道途。
这是一个相当重大却又不紧急的事情。
所以莫天奎不教。
自己领悟了,心领了,神会了,才最有用。
而就看徐亦山此时的这回答,就知道,他懂,不止是懂,更是渗透到心心念念之中。
于是莫天奎就着此刻的话题,继续说道:“晋入天阶之后不久,为师受邀参加了一个集会。”
“那次集会,为师心中颇受震动,因为参与集会者数百人,个个皆是天阶,遍目所及,竟无一个天阶以下。”莫天奎回想着,也是呵呵着,“后来为师才知,那些天阶居然还全都是新晋天阶,如为师一般。”
“其他非新晋之天阶,如天上群星般散落于南洲各地,其数更不知凡几。”
这还是徐亦山第一次听闻关于外面的修行界的事情,如师尊所言一般,听到这信息,他的心中也是“颇受震动”。
只新晋天阶,就数百个!
老牌天阶,则不知凡几!
所以,这整个南洲的天阶,至少也是一千以上,而极有可能是数千。
甚至,都有可能上万?
而他目前,还只是地阶大成。
大成不大成什么的,都是虚的,实实在在的是,他是“地阶”。
“怎么样,感受到渺小没有,感受到压力没有?”莫天奎呵呵笑道。
在自家师尊面前自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徐亦山老老实实地点了下头,“师尊,天阶修者,比我想象的多。”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多很多!”
“呵呵,说起来多,其实也不多。”莫天奎微微敛了下神情,“南洲大小国家数百个,分散开来的话,平摊着,也就是一个国家有那么几个天阶。”
“就如我们崤国,连为师在内,一共只三位天阶。”
“当然,我们崤国地处西域,自是相当偏僻,比不上中土及东方大陆,据言那边有一些大国,一国之天阶,动辙数以百计。”
“不过我们崤国还不算最弱小的,很多国家,都还只是一两位天阶呢,传承出自一门,然后代代相续,一旦续不上,国内就再无天阶。”
对这些,徐亦山发表不了什么意见,当然,也不需要他发表什么意见。
所以他就只是默默听着。
而师尊会对他说这些,固然可能有话本中某些内容的关系,但同样也表示着,师尊应该是对他的修为,有着相当的认可了。
已经不需要担心他分心什么的了。
对这点,徐亦山其实也有自己的判断。
在竭尽心力地交付了安南那位大师尊的任务要求之后,徐亦山就有一种明确的感觉,那就是天阶对于他来说,确实,已经不存在什么大的阻碍了。
条件适合后,只需一跃。
而那一跃之后,必然成功!
那是清晰地望见了前路,再无任何一点疑惑,所以,可以全身心地,没有任何担忧和顾虑地,进行那一跃。
“为师当年,初晋天阶之后,难免志得意满,觉得天下之大,老夫就是第一。纵然不是第一,也当是第二。再纵然不是第二,也当是第三第四第五。”
“反正不论怎么排,也当是掉不出前十之数。”
“而这前十里,还要排除那五位圣尊。”
徐亦山做了一个咋舌的表情。
莫天奎伸手欲打。
师徒一番小闹后,莫天奎才又接着说道:“那次集会,恰值其时。几乎是一下子便打掉了为师的所有傲气,让为师看到了天下之大,豪杰是何其之多!而我辈能侧身其中,作那诸多繁星之一,既可自傲,又不可自傲。”
徐亦山点点头,但其实,他现在还无法想象一个地方,济济一堂,满满数百人,个个都是天阶的景象。
别说天阶了,就是地阶,安南郡也凑不出那么多人。
连十之其一都没有!
对此,徐亦山想说的话大抵只有一句,那就是心向往之,恨不能现在就见证。
当然了,见证之前,他要先成为天阶。
“对那集会,有点向往?”莫天奎笑问道。
徐亦山点头。
“就如为师,对北洲的情况,也有些憧憬和向往一样,不知彼处,是何等光景。”莫天奎道,“然,纵横南北,我辈固所愿也,实不能也。”
“南洲北洲之间,横亘着无尽汪洋,而那无尽汪洋之中,孕育着远比大地上要可怕得多的凶猛恶兽。据为师所知,古往之时,不是没有天阶从南洲前往北洲,然不知是何缘故,但有去者,无有返者。”
“或是彼方太好,灵气太充裕之类,所以南修一至,沉醉其中,再不愿返。”
“又或者……”
“他们根本就未能顺利地抵达北洲。”
顿了顿之后,莫天奎接着道:“横行巡海线,那是我等天阶的资格。天阶之下修者,固不能为也,其中诸多碍难处。”
“而横行南洲北洲,那当是圣尊的资格。”
听着师尊说到这里,徐亦山忽有所悟,然后他道:“师尊,你是认为,我的那位师尊,是来自北洲?”
莫天奎把手中的册子放于桌上,然后指着其中的几个字。
那正是那篇“逍遥游”的开头:
“北冥有鱼。”
全知全能者 第279章 霜薄花更发
莫天奎对圣尊这个层次的人事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虽然他是天阶,也是其他修者所谓的“天君”,但天君和圣尊之间,同样是间隔着一段或者不止一段很遥远很遥远的距离,而这距离,以莫天奎目前所知,极有可能先需要垫一个灵境上去,才有追赶的可能。
是先有灵境然后有圣尊,还是先有圣尊,然后才有灵境?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
传承给了莫天奎答案。
有史以来,嗯,他的修行传承所记载的一万八千六百二十二年以来,南洲天阶,层出不穷,代出不穷。
而仅崤国境内,就有很多。
每一代天阶传承者的记录里都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记录一下,本国,本代,有几位天阶。
崤国天阶,两位或三位同一代的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而近两万年来,崤国天阶,一共是五十七位。
但是圣尊呢?
崤国没有出过圣尊。
其他国家也没有出过,不管大的国家,还是小的国家。
所有的圣尊,都是五大灵境出身。
再结合天阶以下的修者的情况,所以答案其实真的很简单。
莫天奎对圣尊没有多少认识,但他知道一个基本的情况,那就是,以崤国这么一个“穷山恶水”的环境,是不值得圣尊踏足的,就算真的踏足,也只是转瞬即过,而不会长久地流连。
嗯,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安南郡那位圣尊,是什么个情况呢?
一种可能,他看上了一个小孩,准备收为弟子,在暂时别无它事的情况下,留在安南考察。
几个月的时间真不算长,特别是对一位圣尊来说。
别说几个月了,就是几年、几十年,估计也只是一弹指而已。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安南郡在穷山恶水的大环境下,孕育出了什么了不得的造化,把圣尊都给吸引了。
事实上,这种可能只是一种思考区间里的“可能”,都不值得单独拿出来再思考一下。
简单来说,理论上不排除这个可能。
但实际上……
不予考虑。
这比他这个天阶一夜之间头秃,掉光所有头发的可能性都要小。
山水真要有什么孕育,他会不知道?又或者,他对面这个百年来一直都待在那里的弟子会不知道?
不存在的。
还有,那位圣尊收徐亦山为弟子,虽然只是“记名弟子”。
莫天奎不是看不起自家弟子,而是这个弟子真没有出格到能让一位圣尊垂青的地步。
结合徐亦山汇报的一些情况,再结合这个神秘莫测以至不可思议的青云之路,第一回,再加上这第二回,莫天奎心里便有了一个关于那位圣尊来历的猜测。
那位,十成里有六成以上的可能,不是南洲五大圣尊里的任何一位。
其应该是来自北洲。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看起来的“不合理”,一下子就都合理多了。
但鉴于对圣尊这个层次近乎一无所知,对圣尊与圣尊之间、南洲与北洲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同样一无所知,所以莫天奎也无法作更多的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