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四司每一司都有一个郎中作为主官,员外郎作为副手,而左右两个侍郎每人手底下掌管两个职司,最后统归尚书管辖。

    不过李信这个兵部右侍郎许久不在,李慎那个兵部尚书也不在,谢隽这个左侍郎理所应当的统领四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兵部尚书。

    现在李信回来了,他就要把权柄交出来一半了。

    这位谢侍郎很是客气。

    他把李信拉到自己的班房,给李信倒了杯茶之后,微笑道:“李侍郎,这大半年时间你在外面不曾回来,尚书大人也称病不出,愚兄一个人在兵部苦苦支撑,好不狼狈,现在李侍郎终于回来了,愚兄也可以长出一口气。”

    他偷偷的看了李信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李侍郎没有在兵部做过事,愚兄的意思是,先把驾部司和库部司交给李侍郎,等李侍郎熟悉了兵部事务,咱们再重新分配,如何”

    四司当中,数职方司油水最少。

    因为右侍郎地位略低于左侍郎,按照兵部原来的规矩,右侍郎应该是执掌职方司和库部司,左侍郎执掌武选司和驾部司,不过这位谢隽谢侍郎,当年站错了队,不敢跟李信按规矩来,只能小心翼翼的和李信商量。

    李信低头沉吟了片刻,最终开口笑道:“谢侍郎,小弟想要职方司和库部司。”

    坦白来说,谢隽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而且他当初也没有犯什么事,毕竟当时齐王殿下是被先帝封为兵部尚书,这些兵部属官只能跟着齐王殿下做事,多半都是无可奈何。

    所以,太康天子并没有为难当初的那些齐王党,比如说这位谢侍郎,如今虽然活的小心翼翼了一些,但是毕竟还是在执掌兵部。

    这大半年,他甚至是以左侍郎代行尚书事。

    谢隽诧异的看了李信一眼。

    “李侍郎知道兵部职司么”

    李信咧嘴笑道:“小弟知道,来之前找人问过了。”

    谢隽心里松了一口气。

    兵部最重要的就是武选司,只要武选司还在他手里,兵部尚书又“缺位”的情况下,他就等于仍旧是以左侍郎代行尚书事。

    “既然李侍郎都清楚,那愚兄这就去安排职方司和库部司的同僚们,来见过李侍郎。”

    李信眯着眼睛,笑得很是开心。

    “多谢谢侍郎照顾。”

    快中午的时候,谢隽带了四个人过来见李信,这四个人分别是职方司的郎中员外郎,还有库部司的郎中和员外郎,至于下面的那些主事之类的,就需要李信自己去认识了。

    这四个人里,最年轻的那个也三十多岁了,大部分都是四十岁出头或者五十岁的官员,见到李信这个毛头小子之后,他们先是愣了愣,然后低头道:“下官等,见过李侍郎。”

    职方司的员外郎,名字叫做钱笙,在四个人当中最年轻,只有三十二岁,同时他也最是会钻营的一个,见到李信之后,他没有称呼侍郎,而是恭恭敬敬的说道:“下官职方司员外郎钱笙,见过侯爷。”

    李信很感兴趣的看了他一眼,走到这个人面前,呵呵一笑:“这里是兵部,不用称呼爵位,叫我李侍郎就是。”

    钱笙低头,声音谄媚:“下官虽然在并不任事,但是一早就听闻了侯爷的丰功伟绩,今番能在侯爷手下做事,是下官莫大的福分。”

    李信呵呵一笑:“钱员外客气了。”

    原本六部职司里没有员外郎这个职位,但是郎中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只能增设一个副手,所以称呼为员外郎,意思是名额之外。

    这也是“员外”这个称呼的本意。

    李信轻笑道:“李某这大半年回乡办事去了,对于兵部一无所知,有劳钱员外,带我到处看一看”

    钱笙大喜过望,直接丢下了自己的上司职方司郎中丁淮,走到李信前面带路。

    李信背负双手,跟着钱笙去了。

    留下另外三个官员,愣在原地面面相觑。




第384章 旧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兵部最重要的自然是武选司,这个衙门就是李信如今也很是眼红,但是他现在很清楚,自己拿不到武选司。

    就算谢隽因为“站错队”的事情,把武选司交到李信手里,李信目前也玩不转。

    这个职司权柄太重了,武官升迁贬谪,将官调遣,考核,统统都由武选司说了算,这里面需要大量的人脉,经验,以及老道的处事手法,才能在居中调配,谢隽这种在兵部耕耘的十几年的“老兵部”可以游刃有余,李信一头扎进去,只能是两眼一抹黑,任由那位武选司的郎中拨弄。

    二来,也没有右侍郎拿武选司的道理。

    那么剩下的几个职司就很好选了。

    驾部司和库部司虽然油水很厚,但是李信到兵部做事,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要在以后取得更好的发展。

    所以他拿了职方司和库部司。

    职方司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等等,所谓征讨的权力只是一个名头,最重要的就是堪舆图和城防。

    理论上来说,哪怕是京城的城防,也是归属职方司管辖的,不过京城的城防有皇城兵马司打理,兵部是插不上嘴的。

    对于李信来说,这个职方司最重要的就是堪舆图,堪舆图也就是地图,大晋开国百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地图资料,尤其是三十年前一统天下之后,又从南蜀和北周的国都,搬回来大量的地图资料,这些资料都被丢在了职方司,如果能找人整理出来,参考后世的地理知识,李信就可以得到一幅详细的地图了。

    因为李信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地球。

    至于库部司,就更好理解了。

    库部司是司掌兵器的地方,大晋所有的军队兵器甲胄更替,都要经过库部司,以前李信的祝融酒,也是按照军用物资,通过库部司送往北境。

    有了这个职司,李信就可以慢慢着手改造大晋的军备,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他现在需要先在兵部站稳脚步才行。

    这个职方司员外郎钱笙,就是李信站稳的第一步。

    拍马屁的人固然让人讨厌,但是这种人也不是没有坏处,比如说对现在的李信来说,钱笙可以让他迅速的了解兵部上下的运作流程,以及兵部上下的人事关系。

    这一整天,李信都待在兵部里,作为兵部如今的二把手,他这一整舔只是跟在钱笙身后,一边看,一边问,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朝中六部,每一部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衙门,比起羽林卫那种直上直下的衙门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李信想要摸熟兵部,最少也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行。

    到了下午傍晚的时候,李信离开兵部。

    钱笙一路小跑,跟在他的身后,弯腰作揖:“侯爷今天第一天到兵部,下官已经让人在兵部备了一桌酒席,请侯爷务必赏脸。”

    请上司吃饭,是自古以来最好用的法子之一。

    李信摇了摇头,微笑道:“今天多谢钱员外带路,让恳谈对兵部认识了不少,今后一段时间,都要麻烦钱员外教我,只不过本官还有事情,请吃饭就不必了,等过几天,本官在家里设宴,请钱员外过来吃一顿。”

    钱笙大喜过望,连连鞠躬。

    “侯爷客气了,这都是下官应有之事,改日下官一定登门拜访。”

    ……………………

    接下来十来天时间,李信的生活就很规律了,早上练了拳之后,准时去兵部报道,然后在兵部一待就是一天,早晚的时候就翻看叶老头给他的那些孤本。

    这些兵法是必须要学习的。

    李信虽然有一个穿越者的身份,但是他上辈子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况且这个世界又跟另一个世界的历史大相径庭,因此李信对于这个时代了了解和融入还远远不够。

    在碰到大事之前,他需要尽可能多的吸收这个世界的知识。

    虽然拜师叶晟最重要的目的是挂个名,但是既然叶老头肯教,李信没有理由不学,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换作是侯敬德,让他把老婆卖了就能得到叶老头的指点,这货会毫不犹豫的把家里的老婆连同三四个小妾绑起来送去大街上卖了。

    所以李信还是学的很用心的。

    转眼间十多天过去了,时间到了太康元年的八月初一。

    每个月的初一,初十,二十,都是大朝会的日子,这一天京城的所有官员无论文武,都要汇聚在皇宫里上朝开会,商议大事。

    李信自然也不例外。

    一大早,李信就换上了一身侍郎的朝服,用了早饭之后,他摸了摸钟小小的脑袋,微笑道:“跟你初七姐姐在家里好好的,不要调皮,过几天就要把她送回去了。”

    小丫头咬了咬牙:“不送初七姐姐回去行不行”

    这两个小丫头,虽然差了好几岁,但是这几天相处的还不错,钟小小也渐渐开朗了一些,不像是以前那么自闭了。

    李信摇头道:“你初七姐姐的娘还在家里等她呢,先把她送回去,过段时间再接回来跟你玩,好不好”

    “好。”

    跟小丫头说了会话之后,李信出门上马,没过多久就到了皇城。

    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大朝会,也是在太康朝第一次参加大朝会。

    李信刚到未央宫门口,就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身材高大的侯敬德,大踏步走到李信面前,重重的拍了拍李信的肩膀。

    “李兄弟,许久不曾见你了!”

    李信被他拍的身子抖了抖,随即才长出了一口气,轻声道:“侯将军,皇城里头,注意一些。”

    侯敬德稍微收敛了一点,呵呵笑道:“约有大半年不曾见到李兄弟了,难免有些激动,听说李兄弟回老家办事去了,事情顺利否”

    “还行。”

    李信声音平静。

    见李信不冷不热的样子,侯敬德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咧嘴笑道:“怎么大半年不见,李兄弟生分了这么多,莫不是做了大官,瞧不起我们这些老兄弟了”

    李信摇了摇头:“侯将军,咱们不比以前在羽林卫的时候了,如今你我都可以算得上是朝廷大员,要庄重一些,不要丢了朝廷的体面。”

    没有办法,现在李信就要跟这个大个子疏远一些,这样以后“翻脸”的时候,才不会那么不自然。

    侯敬德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未央宫的钟声振动,文武百官顿时整理衣衫,开始准备进殿。

    李信目光闪动,转头看向了一个身材不算高大的普通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相貌普通,身材中等,但是只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渊渟岳峙的感觉。

    禁军大将军裴进。

    裴三郎。



第385章 勋贵第一人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裴进,是目前摆在李信面前的最大的敌人,其实这位裴大将军与李信无冤无仇,李信对他也没有什么恶感,但是没有办法,挡路了就是挡路了。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官路可比挡财路要严重的多了,古往今来朝堂之上,不知多多少人因为这个原因反目成仇。

    不过李信并不着急对付这位裴三郎,应该着急的是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太康天子,李信只要跟在太康天子身后,摇旗助威就好了,裴进下不下台,与李信关系不大。

    换句话说,他并不急着去执掌禁军。

    钟声响起之后,百官鱼贯进入未央宫,这座原本是西宫的宫殿,此时已经是大晋的正殿,半年以来,已经彻底取代了原本长乐宫的位置。

    未央宫里,文武百官按座次站好。

    但是李信却不知道要现在哪里。

    他身份很特殊。

    受封靖安侯,说明他就成了勋贵,兼领羽林卫,那他就是武将,但是偏偏他身上还有一个兵部侍郎的位置。

    兵部侍郎听起来是武官,但是实际上却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按照道理来说,武将和勋贵,一般最多是给个兵部的虚封,不给给实职,但是李信却是正儿八经的做了兵部侍郎的。

    所以他站在哪里,就成了问题。

    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笑呵呵的领着李信,走到左侧兵部侍郎的位置上。

    正三品的侍郎,六部里总共就只有十二个,按照排位来看,李信已经站在了左侧比较靠前的位置,他本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就大刺刺的站了上去。

    直到侯敬德对他招了招手。

    “李兄弟,到这边来。”

    左文右武,左右两边第一排都是站着五个人,文官这边五个人自然是五个宰相,武官那边就不太一样了,五个人当中有四个是朝廷的大将,但是最右侧的那个,却一定是勋贵。

    这是大晋不成文的规矩。

    五个人把队伍分成五排,武官最右边那一排,站的全部都是勋贵,这一排不按官职来分站位,而是按照爵位大小来划分,比如说如果有个宗室王爷在朝廷里做事,有资格上朝,他肯定是站在勋贵那一排第一位的。

    但是很可惜,大晋的宗室就没有在朝廷里当官的,之前几位皇子在朝廷里任尚书的时候,也是站在御阶下面,不跟官员们站在一起。

    李信犹豫了一下,迈步走向侯敬德。

    侯敬德对着李信笑了笑,把他拉到勋贵那一排第一位。
1...115116117118119...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