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长安,朕知道你一片赤诚,但是咱们以后的日子还长,你不能把什么过错都揽在自己头上。”
这位太康天子长叹了一口气,语气真诚:“你不要想太多,朕对你绝没有什么坏心思,这新朝到处都是敌人,朕要依仗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李信笑眯眯的说道:“这也不是什么罪过,齐王殿下撺掇各地谎报灾情,诋毁陛下,已经算是死罪,到时候臣去处理,放过齐王一家的性命,也不会是什么过错。”
天子拍了拍李信的后背。
“信哥儿,难为你了。”
“不碍事。”
李信微笑着说道:“臣与陛下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有朝一日帮着陛下南疆平定了,臣就老老实实做自己的驸马都尉,不出来做事了。”
天子郑重摇头。
“长安你这个心思要不得。”
太康天子面色肃然:“你我两个人,算得上是患难之交,说句俗气一点的话,长安与朕有恩,朕虽然不是父皇那样的仁君圣君,但是也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无论如何,朕在一日,你李长安就在一日。”
天子微笑道:“朕已经想好了,等太子开始蒙学,就让他正式拜长安做老师,这样朕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你封一个太子太傅了。”
太子太傅,就是太子的师傅。
这个职位名义上是东宫官,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实职,一般只授给尚书台的宰相,或者是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
大都督府,是大晋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机构,节制内外军事,朝堂之上与李信一起站在第一排的那四个军方大佬,就是出身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的左右两个都督,一个同知,还有一个禁军大将军裴进。
以前太康天子还在潜邸的时候,那位谢王妃,当今的谢皇后就曾经提过,要让世子拜李信为师,只不过那会儿李信没有点头。
这会儿太康天子旧事重提了。
李信微微低头,笑着说道:“朝堂之中饱学之士,有本事的人不知凡几,哪里轮得到臣这个年轻人来做这个太傅,臣在这个侍郎的位置上少说要做十年以上,才能熬出资历,陛下莫再要捧杀臣了。”
天子面色严肃。
“朝堂里有本事的人是多,但是当初帮朕登基的,只有你一个李长安。”
李信摇头道:“还有叶家。”
“叶家已经足够高了。”
天子呵呵笑道:“而且没有信哥儿,叶家那会儿未必肯帮朕。”
两个人叙了一会旧,李信便弯身笑着说道:“陛下,咱们现在应该做好眼前事,这些后话,就留着以后再说。”
靖安侯心里很清楚,这些画饼的事情,听一听就是了,信不得。
他现在做一个靖安侯,就有不知道多少人红了眼,要是他真的做了太子的老师,朝堂那些人,还不把他活吃了
那个位置,等于是钦定的帝师啊。
天子爽朗一笑。
“好,朕也有事要忙,长安你先回去吧。”
李信躬身点头。
天子亲自把李信送到书房门口,然后拉着李信的衣袖,低声道:“长安,裴进的事情……”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陛下,裴进的事情,臣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不过只要是个人,就不会没有弱点,臣准备借用陛下的天目监,好好查一查裴进这个人。”
天子爽快点头:“好,回头朕就让天目监派人给你。”
说着,天子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长安,你说董承这个人,怎么样”
李信摇了摇头。
“内廷的事,外臣不应置喙。”
天子摇头道:“你不是外臣,你是朕的兄弟,况且董承那会儿,也是你出面去说动的,这件事你应该给个意见才是。”
当初董承配合宫变,的确是李信出面说动的,所以后来董承在宫里遭受了委屈,也是来跟李信说,因为李信是那个“担保人”。
老实说,当初李信给董承承诺了很多东西,现在天子这么做,让李信在董承面前很没有面子。
李信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叹了口气:“不瞒陛下,当初奉陛下的命令去说服董承在内宫放火,臣给他承诺的是陈矩那个位置,不过这种事情不用强求,毕竟内廷内侍监极为关键,如果董承实在不堪用,也不能强求。”
说着,李信低头道:“如果陛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不如让董承任内侍监少监兼天目监太监,毕竟董承这个人,跟陛下还有一点香火情分,而且他执掌天目监多年,让他继续管着,也不是什么坏事。”
天子叹了口气。
“本来,当初长安你许给董承的,朕都应该给他,但是长安你也知道,身边的人如果不亲近,总会觉得不踏实。”
他说的跟那个魏王府的执事萧正。
李信低头道。
“陛下说的是。”
“那就依着长安你的意思,把天目监还给他,过几天朕再给他加个虚衔,就当是补偿他了。”
“陛下英明。”
两个人的对话,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李信迈步走出皇宫内城。
走在里皇城里,李大侯爷闭上了眼睛,心里暗暗盘算着京城的局势。
就现在而言,皇帝急着搞掉裴进,这是一个很好的踏脚石,李信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一跃而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右侧第一排人选。
但是,到底要不要完全配合皇帝,还需要细细考量。
永安门门口,独臂的陈十六,牵着一匹马在等着李信,见到李信之后,他立刻迎了上去。
“侯爷。”
李信笑着看了他一眼:“你怎么过来了,我记着没让你在这里等着啊。”
陈十六憨厚一笑:“蕙兰说了,说别的大官们到哪都有随从跟着,侯爷您一个人独来独往的不像话,我就琢磨着以后跟着侯爷,当个随从。”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
“不碍事的,我习惯一个人走了。”
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走在永乐坊里。
前面,一个车队大概几十个人,在永乐大街上浩浩荡荡,朝着平南侯府的方向赶去。
看旗号,是郑氏的车队。
靖安侯看着这个车队,玩味一笑。
玉夫人的娘家。
第388章 荥阳郑氏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这个世界也有郑氏。
荥阳郑氏。
另一个世界的五姓七望之一。
不过这个世界的荥阳郑氏,没有另一个世界那么显赫,只能算得上是一个顶级家族,早年天下五分的,郑氏最辉煌的时候,五国之中有三个国家的宰辅都是荥阳郑氏中人。
三十年前大晋一统天下,荥阳郑氏全面归顺姬氏皇朝。
但是因为之前他们的主心骨在北周,因此在大晋不是十分受待见,到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荥阳郑氏里头官位最高的人叫做郑衷,是户部的一个郎中。
因此,荥阳郑氏在最近的半甲子的时间里,开始全面与大晋的权贵联姻,最典型的就是与赵郡李氏联姻,赵郡李氏的分支平南侯府的主母玉夫人,就是郑氏的嫡女。
当今的京兆府尹李邺,家里的夫人也是出身荥阳郑氏的女儿,
家道中落了。
赵郡李氏,原本也是北周境内的世家,不过李氏的场面铺的很开,李氏主脉在北周为官,却派了不少支脉的人到其他国家为官,最典型的就是在大晋做了将军的平南侯李知节。
换句话说,荥阳郑氏与赵郡李氏,都是当年北周的世族,北周被叶晟所破之后,他们就黯淡了许多。
好在有一个平南侯府,赵郡李氏的日子好过一点,有不少族人都在朝为官。
李信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个车队。
陈十六顺着李信的目光看过去,笑着问道:“侯爷在看什么”
李信面带微笑。
“在看有人作死。”
如今的平南侯府,是京城里最为敏感的地方,当今的太康天子,正死死地盯着这里,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盯着这里。
就连李信,也不敢去平南侯府见李慎,生怕这位太康天子有什么误会。
但是,这个荥阳郑氏,却派了这么个车队进京,还大张旗鼓的显露旗号,一头扎进了平南侯府。
这就是典型的作死。
这一下,太康天子就会把目光转移到荥阳郑氏的头上,一旦朝廷与南疆翻脸,荥阳郑氏就会首当其冲。
李信双手揣进了袖子里,好整以暇的靠近了平南侯府凑热闹。
这个郑氏的车队,一共有四五辆马车,大概二三十个人,靠近了平南侯府门口之后,最中间的那辆马车里,下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平南侯府门户大开,当朝的兵部尚书,平南侯李慎,带着一家人出来,迎接这位老者。
玉夫人更是跪在地上,口称父亲。
一阵寒暄之后,李慎把这些荥阳郑氏的人,迎进了平南侯府。
附近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这一幕看在了眼里。
场面一触即发。
此时平南侯府附近,有天目监的人,也有内卫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动手,因为没有上峰的命令。
李信正在一旁看热闹的时候,一个有些阴柔的声音,在李信身边响了起来。
“侯爷,这个老者是荥阳郑氏的家主,郑规,也是仕林之中久负盛名的大儒。”
李信被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发现是胖了一圈的董太监。
李信哑然一笑:“董公公什么时候到的”
董承连忙对李信行礼,感激道:“跟侯爷前后脚出的皇宫,侯爷对陛下说的话,陛下都与我说了,董承多谢侯爷恩德。”
李信摇头道:“都是前面说好的,本来是许给你陈矩那个位置,只可以陛下不肯松口,我也没有办法。”
“知足了,知足了。”
董承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能到如今这个份上,咱家就已经知足了,幸赖侯爷开口,不然以后咱家就只能在内侍监里跑跑腿,一辈子就到头了,如今还能替陛下打理打理天目监,于愿足矣。”
李信笑着说道:“董公公还年轻,不急。”
“回来这几天,有去看过陈公公么”
陈矩现在还在承德天子的陵寝替先帝守陵呢。
董承点头道:“回来第二天,咱家就按着侯爷的意思,去看了干爹,干爹在那边带了大半年,苍老了许多。”
“常去看看他,有好处的。”
李信收回视线,把目光看向平南侯府门口,呵呵笑道:“这个荥阳郑氏为什么来京,董公公知道么”
董承摇头道:“不知道,是突然进京来的,只听说是这位郑家的家主思念女儿,所以来京城看一看。”
李信呵呵一笑:“董公公可千万要看住这些人,如果平南侯偷偷跑了,别说董公公的地位不保,就是整个天目监,也不一定能留下来。”
董承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
“侯爷不用担心,这件事高槐插手了,有他在,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李信皱了皱眉头:“高槐是谁”
董承声音更小了。
“内廷第九监的太监,做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事,也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咱们内廷叫他们梅花内卫,有他们在,平南侯府这边不会出事。”
“还是要注意一些。”
李信深深地看了一眼平南侯府。
“如果让李慎借着这些人脱身了,陛下估计要雷霆大怒了。”
董承连声应是,然后开口笑道:“听陛下说,侯爷要我天目监帮忙配合,不知道天目监应该如何动作,请侯爷指示。”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麻烦董公公帮忙,查一查裴进这个人。”
董承问道:“查他什么”
“有什么查什么,越详细越好,天目监能搜集到的资料,我都要。”
董承点了点头,开口道:“侯爷放心,这两天咱家就把裴大将军的资料,给您送过去。”
李信点了点头,正准备牵马回家,他刚走出两步,就停了下来,僵住了。
他突然想明白了,那些地方官哪来的胆子,谎报灾情了。
是荥阳郑氏和赵郡李氏在发力!
他们与平南侯府,合作了。
联想到郑家的家主进京,再想到废太子失踪,各地频报灾情,谣言四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