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李信刚一进府,他便迎了上来,陪着笑脸。
“侯爷……”
靖安侯爷双手揣在袖子里,笑眯眯的说道:“办成了。”
赵幼安咽了一口口水,声音有些颤抖…
“侯爷,请问是……何官职”
“京兆府……”
李信只说了三个字,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赵嘉听了这三个字之后,眉头大皱,他明白自己绝对不可能一步登天坐到京兆尹的位置上,也不可能成为京兆府的少尹,那么进入京兆府,就只能去做一些小吏了。
李信卖了个关子之后,见赵嘉有些着急,便笑眯眯的继续说道:“京兆府治下溧阳县县令。”
“这个职位,幼安兄满意否”
赵嘉愣在了原地。
他自小读书,因为生在大晋,对于大晋的官制自然是非常清楚的,这个溧阳县令的职位,已经和一些地方上大洲的别驾地位差不多。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李信深深作揖。
“多谢侯爷成全,侯爷恩情,赵嘉此生难忘!”
“先不要谢我。”
李信笑着说道:“还要去过那最后一关才是,我明天带幼安兄去见天子,见完天子之后,幼安兄就可以去吏部报道了了。”
“这是应当的。”
赵嘉深呼吸了一口气。
“我得去准备准备才行。”
相比较来说,李信就远远没有赵嘉这么紧张,他拍了拍赵嘉的肩膀,缓缓开口。
“莫要准备了,我还有一件事要与幼安兄商量。”
李侯爷面色平静。
“我可能要北上了。”
第709章 大白天呢……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老实说,北上对于李信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如天子所说,他与叶家无分彼此,只要带上叶茂一起,凭借他与叶家的关系,以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人望,想要短时间内掌握蓟门关的镇北军,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问题是到了北边之后,李信应该做什么。
算算时间的话,现在北边应该就快要打仗,甚至已经打起来了,等李信去北边的时候,最少也要一两个月之后,那时云州军与宇文诸部的第一次碰撞,多半已经结束了。
这个当口,李信动身去北边,必须明白自己的定位。
说的简单一些,天子的意图很明显,是要让他带着镇北军,与宇文诸部玩命。
自己带着镇北军与宇文诸部死磕,哪怕是打赢了宇文诸部,镇北军本身多半也残了,到时候不仅朝廷解决了镇北军的问题,自己与叶家的关系多半也会因为这件事情大打折扣。
这就是李信动身去北边的前提。
所以他才要在动身之前,想明白到了北边之后,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当天傍晚,靖安侯府的下人给弄了一小桌酒菜,李信与赵嘉依旧坐在后院的凉亭下面说话,现在天气热了,外面蚊虫横行,凉亭下面点了一些驱蚊的香料,凉风吹来,倒是颇为惬意。
李信一边吃饭,一边把大致的情况与赵嘉说了一遍,赵幼安认真听了,低头想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侯爷……陛下的意思是,让你暂时接手镇北军,还是一直接手……”
靖安侯爷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暂时接手。”
“我要去坐在那个位置上不挪窝,不说镇北军的将士们如何看,不出五年,叶家便要跟我反目成仇了。”
“便是叶师在天有灵,也要埋怨我不厚道。”
赵幼安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李信淡淡的笑了笑,开口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放心,便是天子也不能把我按在那个位置上不挪窝,我不想干了,便与朝廷告病回京休养就是了。”
赵嘉点了点头,吐出了几口气。
“如果朝廷的意思不是挑拨侯爷与叶家的矛盾,那么大约就是要让侯爷去主持这一次北征了。”
他缓缓说道:“先前侯爷与我提起北征的事情,我私下里琢磨过这件事,当时想的是应该是由云州城先手,然后叶大将军主攻,没想到现在事情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信默然开口。
“若不是叶师没了,事情应该与你猜的差不多。”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开口道:“眼下不是想我为什么去镇北军的时候,应该考虑我去了北边之后,应当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赵幼安回答的毫不犹豫。
“自然是帮着朝廷,平灭宇文诸部了。”
“侯爷先前已经说了,这件事陛下已经琢磨了五年时间,既然陛下让侯爷去办这件事,那么侯爷自然是要办好的。”
李信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的看着赵嘉。
赵幼安沉声道:“当然,宇文诸部的战力不可小觑,也不可能说灭就灭了。”
“侯爷不妨先去上任,到了蓟门关接手了镇北军之后,再看一看宇文诸部的情况,如果可以打,那侯爷便顺手立下这个功劳,如果不行,便拖着就是。”
“到了北边之后,侯爷可以按着自己的心意行事,打与不打,都在侯爷的一念之间……”
“就算长时间打不下来,也不是镇北军无能,而是宇文诸部太过强横。”
李信喝了口酒,笑呵呵的看向赵嘉。
“若我也在北边打个二三十年,岂不是又成了一个平南侯府”
赵幼安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其中大不一样,平南候府有平南军,但镇北军并不是侯爷的嫡系,而是叶家的嫡系,与侯爷没有什么关系。”
靖安侯爷仰头喝了口酒,没有多说什么。
…………
因为叶鸣大将军要回乡丁忧,镇北军急需人接手,朝廷给李信的圣旨很快就走完了流程,送到了靖安侯府。
前来宣旨的人,是内廷的掌门人萧正,这位萧公公捧着圣旨,低眉顺眼的到了靖安侯府,他宣读完圣旨之后,弯着身子把这卷圣旨,递到了李信手里。
“奴婢恭喜李侯爷接掌镇北军。”
他表情谄媚。
李信接过这卷圣旨之后,自嘲的笑了笑:“本来是在京城这个繁华世界里享福,现在要去北边的苦寒之地守边,这分明是流放,又有什么值得恭喜的地方”
萧正弯腰道:“侯爷得了这个机会,必然再立奇功,将来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光耀千古的重臣。”
“还是公公们会说话。”
靖安侯爷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此次北上困难重重,我只求不被罢官夺爵便好,至于立不立功的,想也不敢想。”
萧正连忙弯身:“侯爷太谦虚了。”
“奴婢在宫里还有些事情,便不打扰侯爷,这就告辞了。”
靖安侯爷含笑道:“我送公公”
“可不敢,可不敢。”
萧正连连摆手,逃也似的走了。
而靖安侯爷则单手拿着圣旨,面无表情的看着萧正远去的方向。
因为是圣旨,自然是要一家人出来迎接的,长公主这会儿就在李信边上,她拉着自己夫君的衣袖,长长的叹了口气。
“怎么又要出京去,五年前你从西南回来的时候,陛下不是说以后再不让你出京了么”
李信笑着摸了摸长公主的脑袋,微笑道:“天子的话,哪里能信”
长公主被他这句话吓了一跳,摆手道:“胡说什么,给外人听了去,非拿你去大理寺问罪……”
“这儿不是没有外人么。”
李信伸手环抱住长公主的腰肢,含笑道:“走,咱们去里屋说话去。”
九公主面色有些微红,她掐了一下李信的胳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干什么……大白天呢。”
“大白天便不能说话啦”
靖安侯爷笑着说道:“谁定的这个规矩”
长公主无奈之下,只能被李信抱着朝后院走去,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她抬头看着自己的丈夫,有些担心的低声道:“你这一次,要去多久啊”
李信闻言,顿了顿之后,微微叹了口气。
“我也不知道。”
第710章 本尚书的职权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接到圣旨之后,李信并没有立刻上路,而是在京城等了几天,一直等到叶璘叶茂叔侄两个人,从宁陵老家回来。
带上叶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李信自己去蓟门关,且不说能不能顺利接手镇北军,就算接手了,后续也会有矛盾产生。
叶茂现在的官职,是羽林卫中郎将,一个不起眼的五品官,但是李信只要带着他去蓟门关,他便会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副将,而且他从现在开始,就会慢慢接手镇北军,这才是叶家想要看到的局面。
在家里等了三天之后,一直到第四天的傍晚,李信才等到了回京的叶茂,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此时的小公爷憔悴了不少,胡子都没有修整,看起来颇有些狼狈。
他到靖安侯府,见到了李信之后,以子侄礼行礼,李信叹了口气,伸手拉着他的衣袖,开口道:“走,进去说。”
两个人在靖安侯府的客厅里坐下,下人奉茶之后,李信开口问道:“你一个人回来的”
叶茂点了点头。
“四叔还在宁陵,给祖父修坟,侄儿接到了朝廷的诏令,才匆匆赶回京城来见师叔。”
李信看了一眼有些狼狈的叶茂,开口问道。
“刚到京城”
“是刚到京城。”
叶茂吐出了一口气:“还没有来得及回家,便到师叔这里报道了。”
李信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大个子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
“叶师的后事,都处理好了么”
“差不多了。”
提起叶晟,叶茂的情绪又低落了一些,他低声道:“已经安葬好了,就是修坟还要一段时间才能修好,所以四叔在那里盯着。”
靖安侯爷微微摇头。
“按规矩,这时候我应该要去宁陵一趟,在叶师坟前磕几个头,但是朝廷下了圣旨,便不太好去了。”
他抬头看着叶茂,面色平静:“朝廷要咱们去做什么,你知道了么”
“知道。”
小公爷咬牙道:“父亲辞了北边的职事,要回乡丁忧,所以朝廷让师叔与我一起,去蓟门关接手镇北军。”
李信暗中摇了摇头。
看来叶茂只知道要去接手镇北军,并不知道北边要打仗了。
想到这里,李信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叹道:“你既然知道了,那我便不留你吃饭了,你一路辛苦,先回家里休息一晚上,明天准备准备,带一些家将,咱们两个人后天一早出发北上。”
叶茂起身,对着李信深深鞠躬。
“侄儿明白了。”
说着,他转身走了。
李信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又想起了叶老头。
从前每逢大事的时候,李信都要去陈国公府坐一坐,与叶晟聊上几句甚至聊上半天,那位睿智的老人家总会给李信一些很有帮助的建议,但是这一次……
已经没有人再来叮嘱李信了。
想到这里,靖安侯爷又叹了口气。
……
第二天一大早,李信还是早早的起床,吃了个早饭之后,便动身去了一趟兵部衙门。
他怎么说也是兵部尚书,如今要从这个位置上离任,自然要跟手下人交接一下。
其实也就是走一个过场,他做了五年的兵部尚书,也就只过问了上一次采购军械的事情,其他事情基本都是交给谢隽钱笙这些手下人去做,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况且……
朝廷只说让他北上带兵,却并没有卸去他身上兵部尚书的职位,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会兼着这个兵部尚书,去北边带兵。
到了兵部衙门之后,李信在自己的班房里见了手底下两个侍郎。
老侍郎谢隽已经年近七十,右侍郎钱笙,还是五十多岁不到的年纪。
李信坐在班房的主位上,把事情大概的说了一遍,然后他笑呵呵的看着谢隽,开口道:“我这一走,谢侍郎该与兵部的同仁们弹冠相庆了罢”
谢隽低头道:“李尚书在与不在,兵部都是一个模样,未有可弹冠相庆之处。”
说着,这个老书生看了李信一眼,然后缓缓的说道:“下官与李尚书并没有太过深厚的交情,不过毕竟同事五年,李尚书这一次北上领兵,要保重自身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