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旁人不知道李信北上要做什么,但是身为兵部实际上代行尚书事的左侍郎,谢隽比谁都清楚朝廷到底要做什么。

    因此,他也很真诚的祝福了一句李信。

    靖安侯爷微微一笑。

    “多谢谢侍郎吉言,接下来咱们说几句正经事。”

    李信起身,从自己座位旁边的柜子里翻找了一番,找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找到了那块兵部尚书大印,然后他把这块大印拿在手里把玩了片刻,对着谢隽微笑道。

    “谢侍郎,我走了之后,这块印便交给你保管了,兵部的差事,多半也都要压在你的身上,你要辛苦一些了。”

    谢老头心里暗暗翻了个白眼。

    你在京城这几年,老夫也是做这些事……

    但是明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他低头道:“下官一定不负李尚书嘱托,把兵部的差事打理好。”

    靖安侯爷一边面带微笑,一边从自己的袖子里,取出一张纸。

    他把这张纸摊开,然后取出自己的兵部尚书大印,用嘴巴哈了口气,重重的印在了上面。

    于是,这一张原本普通的纸,就成了兵部文书。

    李信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盖下去的印章,然后把大印收了起来,递在了谢隽手里。

    “谢侍郎,这块印便交给你了。”

    谢隽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信的这一顿操作,他呆呆地看着李信手里的材质,有些磕巴的问道:“李……李尚书,这份文书……可否给下官看一看”

    李信很爽快的把文书递了过去。

    “自然要给谢侍郎看的,毕竟事情还要谢侍郎去办。”

    谢隽接过这张纸,随便扫了一眼之后,便觉得有些头晕。

    纸上的内容,与寻常兵部文书的格式一模一样,只是内容却有点吓人。

    “调拨两万套步甲,一万五千柄长刀,弩箭十万支,棉衣五万套,送往蓟门关镇北军大营。”

    大意就是上面这一句话。

    谢隽只觉得自己有些头晕,他双手都颤抖了。

    “李尚书……这文书不合规矩啊!”

    李信笑眯眯的看了他一眼。

    “哪里不合规矩了”

    谢隽颤巍巍的说道:“兵部调拨物资,要经过朝廷核审……”

    李信淡淡的看了这个老头子一眼。

    “这个我知道,但是调拨兵部库部司的库存,在我这个兵部尚书的职权之内,不需要经过朝廷核审。”

    靖安侯爷笑呵呵的看了一眼谢隽。

    “前几天我调了库部司的账本看过,这些点东西咱们库部司里还是有的。”

    谢隽闻言,不仅双手颤抖,连呼吸都急促了。




第711章 兵部的潜规则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谢隽很是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把心情平复下来。

    他反复的看了几眼李信写下来的数字。

    兵部四个职司里,他负责武选司与库部司,库部司也是他在管。

    “李尚书……如果下官没有记错的话,镇北军是三年前要了一批刀甲,前年才要过一次棉衣,这两样东西他们应该不缺,至于箭矢之类,倒没有什么问题,库部司可以很快调送。”

    靖安侯爷笑呵呵的看了这个老侍郎一眼。

    “谢侍郎的意思是,除了箭矢以外,其他的东西兵部都不出”

    谢隽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李信一眼,咬牙道:“侯爷,兵部也有兵部的难处,您要去镇北军上任不假,但是大晋非是只有镇北军一军,兵部还要顾及其他军队。”

    李信脸上的笑意收敛了起来。

    “其他的军队要东西,你们给户部打条子就是了,现在我还是兵部尚书,我加了兵部尚书印,这便是正儿八经的兵部文书,我只问谢侍郎一句话,你是给还是不给”

    “你要是不给,恐怕我就要去陛下面前好好说道说道了。”

    谢隽能在兵部做了这么多年,也并不是什么一吓就怕的怂包,老头子咬牙说道:“那下官便与李尚书一起去陛下面前,分说此事!”

    李信看了看谢隽,突然笑了笑。

    “库部司的东西放在那里,一不能生崽,二不能卖钱,谢侍郎这么大的反应,且容本官猜上一猜。”

    靖安侯爷用手敲着桌子,淡淡的说道:“莫不是库部司里,没有这么多东西了”

    如果只是李信要调用兵部库部司的东西,那么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北边战事将起,兵部给前线调送物资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谢侍郎之所以这么大反应,就是因为……

    兵部的库部司其实没有这么多东西了。

    确切的说,是帐面上有,但是实际上没有了!

    李信前几天才翻过库部司的账册,他要的东西都是按照库部司的存量来的,只给库部司剩下了一点零头,但是这个时代的官场,想要捞油水,帐面上的数据一般都做不得真。

    兵部一共四个司,其中武选司与库部司是两个油水最重的职司,武选司负责选拔武官,相当于武官的吏部,这个职司如何捞钱,自然不用多说。

    而库部司作为负责大晋军资供给的衙门,他们也自然有一套捞钱的路子,比如说上一次三百万贯的采购,库部司就能从里头刮下来一小半,平日里没有这么多的油水,他们便从帐面上作文章,扣一些油水下来。

    这都是兵部的潜规则,但凡李信好生在兵部干上一两年,就会心知肚明,但是他偏偏没有怎么在兵部待过,才会闹出这种事情。

    李信这句话一出,谢隽脸色骤变,他沉声道:“李尚书莫要信口胡说!”

    这时候,沉默了许久的兵部右侍郎钱笙突然站了起来,对着李信拱手道:“侯爷,下官虽然不管库部司,但是既然库部司的帐面上有,那么想来库里就应该是有的。”

    说着,他走到谢隽身边,压低了声音。

    “谢侍郎,这文书加了兵部尚书印,便没有什么问题,您要想清楚了。”

    谢隽又惊又怒的看了钱笙一眼。

    这个平日里低眉顺眼的胖子,居然在这个时候,跳起来闹事!

    钱胖子见到谢隽这个模样,低声叹了口气。

    “谢侍郎,我这都是一番好意,你不要想岔了。”

    见到两个人窃窃私语,李信终于站了起来,淡淡的看着谢隽:“如果谢侍郎坚持不给,那么本官只好与谢侍郎在陛下面前分说此时,不过本官此时还是兵部尚书,去查一查库部司的库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谢老头深呼吸了几口气,脸色变得铁青。

    事实上,他算是一个清官,并没有贪墨太多东西,但是他也不是什么诤臣,并不想去衙门里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他在兵部接近二十年时间,只做自己份内的事,至于手下之人的贪墨行为,只要不是特别过分,谢隽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兵部这一二十年才能坐的这么稳当。

    如此一来,时间久了,库部司那边就自然会有亏空,他心里清楚,不过帐面上过得去,他也就不太愿意去深究。

    毕竟再有几年时间,他也该致仕回乡了,一大把年纪,没有必要去跟那些正在青壮时期的手下人死磕。

    谢隽沉默了很久,最终缓缓低头。

    “李尚书是我兵部的尚书,既然尚书盖了印,兵部自然应该奉行。”

    说着,他把李信的那封文书收在了袖子里,咬牙道:“李尚书要的这些东西,库部司会很快给侯爷送到镇北军去,请侯爷放心。”

    谢隽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是个很理智的人,库部司的亏空显然已经瞒不住了,既然瞒不住,那就要想办法把这个窟窿给补上。

    至于用什么补……

    自然是那些拿了钱的人,再吐钱出来填满这个窟窿。

    靖安侯爷笑意盈盈的看着谢隽。

    “如此,就麻烦谢侍郎了。”

    “库部司在京畿一带有八个库房,这八个库房里的东西,我明天就要提走,至于剩下的缺漏,还请谢侍郎尽快送到镇北军去。”

    说到这里,李信又看了一眼谢隽。

    “谢侍郎如果碰到了难处,没有办法很快送东西去镇北军,那就给本官写一封信,本官会如实呈报陛下,到时候我兵部的家丑漏了出去,无非是咱们这几个尚书侍郎革职问罪而已。”

    李信做不做兵部尚书其实无所谓,但是谢隽这个在兵部做了半辈子的老侍郎,如果在将要致仕的时候被革职查问,那么一辈子的名声就算是毁了。

    须发都已经花白的谢老头,咬了咬牙,低声道:“李尚书放心,兵部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少了镇北军的物资。”

    李信这才满意的拍了拍这老头的肩膀。

    “谢侍郎很恨我”

    谢隽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下官不敢。”

    “你们自然是敢的。”

    李信笑呵呵的说道:“这件事情办下去,整个库部司乃至于半个兵部,都要出血去补这个缺漏,到时候我这个断人钱财的尚书,便会被你们在背地里大骂特骂。”

    “你们说不定连刨我家祖坟的心思都会有。”

    靖安侯爷面色平静,淡淡的看着谢隽。

    “你们心里会想,兵部从来都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这个愣头青尚书要跳出来做这种恶事。”

    “但是兵部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李信看着谢隽,一字一句的说道:“圣人的圣贤书也没有教你们去搜刮油水。”

    “你们先做了恶事,我只是把它稍微纠正过来一些,让你们吐一点出来,弥补弥补。”

    “如果你们还是不愿意,那么就不是破财免灾这么简单了。”

    李信负手离开自己的尚书班房。

    “没了你们,兵部一样会转,天底下想要当官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兵部里头来。”

    “这件事办还是不办,应该怎么办,都由你们自己去考虑,不过丑话说在前头。”

    “我不介意承担一个御下不严的罪名。”



第712章 授业之恩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从前李信还是一个小人物的时候,做事只问利害,不问对错,这是很正常的成年人心态,李信还曾经把这句话,教给叶家的小侯爷。

    但是叶晟临死之前,又教了李信另外一句话。

    那就是,如果已经站的足够高了,做事之前不妨也问一问对错,然后再去想利害。

    这句话李信听进去了,并且深以为然。

    所以他才会在这个当口,以这种强横的姿态,得罪几乎整个兵部。

    毕竟他要是想要物资,有很多别的路可以走,比如说直接跟太康天子要,再或者亲自去一趟户部要钱,不管哪一边都会给他李信一点面子,弄点东西总不是难事。

    实在不行,库部司账册上记载的数字,他也不用要这么多,如果只要一半的话,那么库部司的库存即便不够,那些兵部的官员也会心甘情愿的去补这个缺漏。

    李信可以有很多别的选择,但是他偏偏选择了这种最生硬,也最“愣头青”的做法。

    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因为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二来是……因为他已经站的足够高,高到这些兵部的人根本够不到他的脚踝,也没有办法把他拉下来,所以他才能肆无忌惮的去得罪这些人。

    从兵部离开之后,时间还没有到中午,李信上了自己的墨骓马,朝着城南的羽林卫大营走去。

    很快,他便到了羽林卫大营门口。

    此时,羽林卫右营的人全部被种衡拉着去北边送东西去了,还没有回来,因此羽林卫大营里只剩下左营,大部分都是李信的旧部,他很顺利的就进了羽林卫左营,被人带到了羽林左郎将王钟的班房门口。

    班房的房门被死死地关着。

    几个左营的都尉挨个去敲门,对着里面喊说李侯爷来了,但是里面还是没有动静。

    李信很干脆的挥了挥手。

    “撞开。”

    于是,左营的四个都尉很干脆的朝着这个房门撞去,房门本来就是木门,被四个大汉合身一撞,两块门板立刻倒在地上,掀起了一阵烟尘。

    房门一开,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

    蓬头垢面的左郎将王钟,半躺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酒壶,喝的不省人事。

    即便房门倒在地上,他也无知无觉。

    李信皱了皱眉头,迈步走了进去。y

    “王师父这样多久了”

    他对一个都尉问道。

    这个羽林卫的都尉,曾经是他手下的一个队正,闻言连忙说道:“回侯爷,王头儿他从…叶老公爷走了之后就这样,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喝酒,也没有怎么过问过羽林卫里的事情了……”
1...291292293294295...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