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会盟
善阳城也就巴掌大的地方,洺州那边随便一个村子修建好了围墙之后,都比这里大,不过这么小个地方,却是出过一个狠人,那便是李世民身边的尉迟老黑。
早年他可是这里的第一铁匠,方圆两三百里范围内生活的杂胡部落,都要找他打制铁器,这就让每日打铁工作不断的他,练就了一个好身板,放眼当今世界武将,单挑尉迟恭未必是天下第一,但唐军中力气最大,冲阵最猛的,肯定是他。
而作为曾经善阳城内生意最好,产业做的最大的首富之家,尉迟恭的老宅,也是城中修建的最奢华大气的,足有七间茅草盖顶的大屋,而且,有三间是用黏土糊了捆扎好的木材建造而成的可以挡住四面冷风的泥木结构房屋。
没错,这种泥巴糊柴火的房屋,就是善阳城内最好的房屋了,原先生活在城里的人,大多也是修建这样的房屋,而且,都没有尉迟恭家修的这么大,这么结实。
至于另外四间近乎开放式的棚子,则是尉迟恭的工作场所,除了屋顶之外,就只在靠北的方向修一堵挡风的墙。
现在,这些开放式的棚子,已经成了突厥人煮牛肉,烤羊肉的场所,而见到颉利和突利将宴会的场所设在自家老宅,尉迟恭本就黑的发光的大脸上,顿时腾起一丝红晕,这绝对不是羞涩的红晕,而是气的冒火了。
“老黑,老宅被人强占的感觉咋样”程咬金用嘲笑的语气向尉迟恭问道。
从还没进城的时候,尉迟恭就跟大家叨叨,自己年轻的时候在善阳有多牛,自己的铁匠铺当时有多大,任何杂胡部落为了得到铁器工具,都要把他当祖宗供着等等等等。
并且,他还想让大家见识见识,自己那座快占据了善阳城五分之一大小的老宅。
可现在,这座老宅居然成了突厥人杀牛宰羊,招待客人的场所了。
“知节,别挑事,这里咱们迟早会拿回来的。”李世民见到尉迟恭就要发飙,连忙用眼睛瞪了一眼程咬金,拍了拍尉迟恭的肩膀道。
同样已经走到了这座大宅前的于秋则是笑道,“何必等到以后,咱们现在拿回来不好么”
闻言,李世民几人面上都是一怔,看到于秋先一步走向了门口迎接的队伍,他们也立即跟了上去。
突利到善阳比颉利要远好几百里,他其实只是比于秋等人早一天的时间到这里而已,和颉利按照自己的习惯,煮了些牛羊肉不同的是,突利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精心的准备,甚至,连吃饭用的案几,铺地用的羊毛毯,都是洺州的产品。
于秋等人刚从牛马上下来,他就带着刚刚完成了酒宴布置的几个属下的酋长向于秋迎来,比嘴上讲理,却只站在自己准备的酒宴场所门口等着于秋过去的颉利要有礼貌的多。
“用你们中原人的话说,我早就想一睹你的真容了,今天能在善阳相见,即是荣幸,我们突厥人向来好客,只是冬日里产出不多,酒食粗鄙一些,还望于都督不要见怪。”突利依照汉人的礼仪报拳和于秋见礼之后,用一口流利的汉话向于秋道。
看到他这么热情礼貌的态度,李世民等人都差点忘了,他是草原上实力排第二号的大可汗。
而于秋则是微笑的向他抱了抱拳道,“等越冬场修建好之后,这种情况就将不复存在了,即便是在冬日里,你们也能和唐国江南那边的百姓一样,吃到很多蔬菜。”
闻言,突利眼神一亮,心中对越冬场所的修建便更加看重了几分。
要知道,越冬场所修建的位置,已经是于秋刻意偏帮于他了,而它最终成型的规模,则是决定着他未来能不能超过颉利,一统突厥的重要因素。
而于秋,就是能够决定他未来的实力能否增长的人。
“听董先生说,于都督对于烹调方面很有研究,也很讲究,我特意在室内准备了一些肉食洺州产的调味酱料,希望于都督一展身手,能让我等草原上的粗鄙之人一饱口福。”突利做了个里面请的手势道。
他和颉利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享受过几乎所有洺州产出的东西,
第一百九十八章 谈判进行时
突利在颉利面前最大的弱势,其实并不是部众少了几万帐,年轻,统兵经验不足,才是他最大的弱点。
毕竟,颉利带着突厥人对外征战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孩。
于秋通过董放,让突利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突利有了组织人马抢劫颉利的举动。
因为兵是靠打仗练出来的,颉利带着人连年对外征战,而突利却一直没有相应程度的练兵作战,就会导致他的军事能力永远都追不上颉利。
也正因为这次突利的出手,导致了历史上这个时期只是面和心不合的二人,直接摆明了立场,成为了两方势力。
草原上这种部落制的汗国一旦出现了两个王,就会很快出现第三个,甚至第四五六个王,本质上,和中原朝纲崩坏,出现乱像的时候,会出现群雄并起诸侯林立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
于秋带着苏定方,罗成,王猛,陈虎,张康,赵河六人入席的时候,在漠北草原,正有一支人马,在董放的带领下,朝善阳的方向赶来,他们或许赶不上这次四方会盟了,但为首的人却注定是北方草原上即将出现的第三个王。
与董放并骑的那个青年叫做夷男,是薛延陀部的首领,他的部落虽然有七万帐人口不算小,但是牧区却是在比漠南草原更加苦寒的漠北草原,原本他是臣服在西突厥射匮可汗帐下的,然而,射匮可汗并不能解决他的部众的基本生存问题。
董放引他入漠南,同样是于秋搞乱草原局势的一步棋,只是他没有想到董放能这么快就完成了自己布置的第这个战略任务。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董放还顺势,帮他布局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战略目标。
越冬场的消息,他已经让人散播到了回纥六部以及射匮可汗帐下另一个大部落,契苾部落中,想必整个西突厥部落过不了多久,都会知道消息。
要知道,于秋帮颉利建设在胜州西北三百余里处的共荣越冬场,距离回纥六部的活动范围,还不到一千里。
而一但夷男在漠南草原站住了脚跟,那么,同样生活在漠北苦寒之地的契苾部落,也一定会步他的后尘,往漠南草原徒迁,这可又是一个六七万帐人口,数百万头牛羊规模的游牧族群。
这些人口部落在颉利看来,是威胁他统治地位的挑战者,但是在于秋看来,却是潜在市场,是财富。
当他经营的四大越冬场附近生活着两百多万人口,养殖着上千万头牛羊的时候,他才更加的好赚钱。
作为这场宴会的东道主,突利和他属下的几位酋长,当仁不让的坐在了正北主位的方向,于秋等人则是在左边主宾位,李世民带着尉迟恭,程咬金,还有李君羡李孟尝等部将在右。
这就导致了最后进门的颉利,只能带着人坐在门边的下方位,于秋在查看案几上各种调味料的时候,很明显听到了颉利咬牙的咯咯作响声。
不管怎么说,这次会盟,已经动摇了他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了,最憋屈的是,他还不能立即掀桌子。
在于秋调好香料,给即将烤熟的骆驼肉刷上之后,整个房间里,顿时便被香气充斥,同样是香料,大家对这些东西在于秋手上爆发出来的神奇效果很好奇,而于秋却似乎不着急和大家进入主题,因为,他派了褚飞在城外执行秘密任务,需要一些时间。
“今天本王终于能吃到一回于都督亲手烹制的食物了么。”大致了解于秋意图的李世民率先将话题打开道。
早已被洺州产出的各种食品征服了味觉的突利立即就接上了他的话道,“连你平时都吃不到于都督烹制的食物么看来,今天我的准备是做对了,这些洺州产出的香料,在于都督手上,才能爆发出最浓郁好闻的香气。”
‘洺州产出’四个字莫名的就让颉利胸口一痛,他身为突厥最有权势的可汗,居然没有第一时间享受到这些最好的东西。
“香料可并非是洺州的特产,只不过是我闲暇是种出来调剂口味的而已,在洺州种植的代价比较大,反而在你们日照充足的草原种植,它可能会长的更好,只是,这些香料作物的种植比一般的农作物要更加复杂一些,即便在洺州,能够打理它的种田好手也不多,等再过几年,我教出更多的人手了,或许能让他们到你们草原上来,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吓尿颉利
此章节?
第两百章 确定细则(骑猪虎爷万赏加更)
上位者的颜面和威严很重要,尤其是像突厥这样的崇尚实力为尊的游牧民族,颉利出了这样的丑,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威严丧尽,他属下各个部落的酋长以后将不会再那么听他的话了。
而少了他在场,会盟的细则问题,就好确定的多了,越冬场的建设问题,主要是各部派多少人手在哪个场帮忙干活,摊牌多少牛羊食物提供给干活的人食用的问题。
在于秋承诺,出了人手和牛羊牲畜的部落,可以在越冬场修建好之后,将所其折算成费用,抵扣各部牛羊在越冬场所越冬产生的费用之后,大家对此就不抗拒了。
一百只羊,在每年第一场雪下来到次年冰雪融化的五六个时间里,存放在越冬场的羊圈里,由越冬场提供草料吃食,只需要缴纳十头羊作为费用,这个价格在突厥各部的酋长看来是很公道的。
毕竟,一百只羊如果安全的过冬,次年至少能够繁殖出好几十头羊出来。
而在越冬场修建过程中,任何提供了一个青壮男丁,帮忙干了半年活的部落,都能在之后的过冬费用结算中,减少两百头羊,等于是这个青壮在这里干半年活,就挣到了二十头羊,这让各部酋长也觉得比较划算。
毕竟,青壮男丁在部落里是会消耗食物的,而在这里干半年活,不仅不消耗食物,还纯赚二十头羊,一年的话就是四十头羊,至于放牧这样的活计,现在本来就是那些妇孺在干,这也是突厥人为什么要在打草谷的时候消耗掉一些男丁的原因。
依此类推,突厥各部的酋长认为,牛马等其它牲畜也应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收费,他们知道牛马的食量比羊大两三倍,但却忽略了,牛马的价格,比羊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至于提供吃食方面,也很简单,各部提供多少,到时候抵扣回去多少,于秋这么给这些酋长们说完之后,所有酋长都以为自己并没有因此遭受损失,毕竟,会补回来的嘛!
而实际上,修建越冬场的大部分人手,和所有伙食的消耗,都是突厥人自己提供的,于秋只是出了技术,派一些人过来组织一下,就能得到四个每年至少都会为自己创造超过数十万头牛羊收入的产业。
修建方面的和主营业务方面敲定了之后,就是其它贸易方面的问题了。
这里,李世民有不少话说,朝廷可以允许大部分物资在这里交易,但是有些物品必须管制,限量销售,尤其是铁器,只允许售卖少量生活工具方面的,兵器铠甲严格禁止买卖交易。
而且,越冬场必须要允许大唐所有的商贾来此贸易,洺州方面负责越冬场所的管理,可以在越冬场所内修建铺面,租售给这些商贾,平常可以管理他们的经商行为,但也必须保障他们的安全。
这一点,于秋只是在限量方面跟李世民有交涉,武器兵器确实应该禁止交易,但粮食和盐,他觉得未来要逐步解除限制,价格也交给市场供需来决定。
李世民想到了那些高产粮种未来几年可能种的到处都是,而且洺州似乎完全不担心盐矿石会开采完的样子,便也退了一步,同意了于秋的要求。
越冬场只是会盟的基础,借助它,达到两族人民和平共处的目的,才是大家想要完成的共同目标,而想要和平,首先就是领土界限的划分,这方面就是值得详细商讨的问题了。
一张标注了李唐北方所有州县以及突厥几乎全部草场的地图被于秋拿了上来。
然之后,大家开始吃着烤骆驼肉,商讨边境的界限问题,由于科技水平的原因,这个时期没有什么很准确的定位,于秋设置四大越冬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设置一个缓冲区域了,即,出了李唐边镇关口,向草原深入三百里的范围。
经过反复很多轮的讨论之后,四方最终同意,将这三百里宽度范围的地区,设为军事缓冲区,属于双方共有,只允许四方平民和千帐以下小部落在这片区域放牧或者耕种狩猎,超过千人以上配备武器的军队穿过片区域,必须提前跟对方协商,获得允许,否则被视为入侵。
一旦有一方出现背盟入侵的情况,越冬场就将会对其进行制裁。
比如李唐方面背盟,越冬场就将对李唐过来贸易的商贾进行惩罚性征税,补足突厥被入侵方所受的损失。
突厥哪个部落若有入侵李唐的行为,便根据其造成的损失,增加其在越冬场的费用,将其用于补足给被入侵遭受损失的李唐百姓,严重的,甚至可以禁止其牛羊和百姓在越冬场越冬,并且起联军强制性的制裁这个部落。
于秋故意以部落为单位,来施行奖惩制度,就是想弱化可汗对于各个部落的控制,让他们更多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敢轻易犯禁。
而且,这个盟约达成,洺州在某种意义上
第两百零一章 返程
如何能让保持克制的颉利与突利争斗起来
于秋所用的方法,就是打破他们的平衡。
当军事实力稍弱的突利比颉利富裕很多的时候,颉利肯定会抑制不住的要抢他,被抢的突利不甘心,肯定会想办法报复回来,两人的仇怨会不断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其它一些原本不在他们关注范围内的势力,就会乘势崛起。
山头越多,对于秋就越有利,因为把持着越冬场的他,在草原上有超然的地位。
只要越冬场在头一两年帮助突厥人很好的渡过了冬天,那么,任何想要袭击它,破坏它的人,都是所有突厥人的罪人。
于秋跟突利说的新礼仪,就是献哈达。
洁白的丝绸长巾,代表了两族人民纯洁的友谊,传递的是和谐安康,标志着崇高的敬意。
当然,这是于秋对突利或所有突厥部落的酋长的说词,而对于李世民,他则有另一番说词。
丝绸是只有汉人能生产的高级织物,当它成为了突厥人,或者更多游牧民族在礼仪场所的必备之物的时候,那么,这些人对于丝绸的需求就会大大的增加,这是对中原百姓有利的事情,应该大力推广。
李世民听完之后觉得,朝廷礼部有必要在与所有少数民族和外邦小国朝贡的环节,都设置献哈达这个程序,象征纯洁的友谊,传递和谐安康,标志崇高的敬意,多美好的寓意啊!最关键的是,把政治与推销相结合了。
在次日经过了大半天最后的讨论之后,于秋,李世民,颉利,突利,共同在经过四方同意而起草的盟约上签署了自己的大名,并且用印。
在一万二千兵马的见证下,他们相互献上了哈达,并且对天起誓,会遵照盟约执行。
类似这种仪式和盟约,在历史上还是头一遭,让所有人都感觉很新鲜,李世民甚至专门让军中主薄详细记录了全过程,方便稍后奏报朝廷。
而四人在四份盟约书上分别签名用印之后,善阳城就成为了李唐的领土。
于秋轻松完成了他之前的说过的话,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善阳往北百里以内所有的土地,这也算是钻了突厥人目前根本没有领土意识的空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