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除了几处水草丰茂的地方,他们对草原具体有多大,多几百里,少几百里范围,并不太感兴趣。

    倒是李世民,开始一门思想的琢磨,这些边地城池未来可能帮李唐带来多么巨大的好处,毕竟,没有战乱的话,这里肥沃的土地,是非常适合耕种的,并且,它能用于招待往来经商的人,和设置征过税的关卡。

    协议达成了之后,就要快速运作起来,于秋带着鬼面骑士返回洺州,开始进行越冬场建设的前期设计和人员物资抽调安排。

    李世民则是去了马邑,准备带着当初他从关中带出来的三万大军回朝交旨。

    这次出征,他不仅收复了河朔地区,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还击退了突厥,与突厥达成了善阳之盟,为李唐在北方边境,开拓了至少千里方圆的土地,算是大功一件了,回到长安,势必会有封赏。

    而苇泽关这边,李三娘在做好了数万边民的临时生活安排之后,也带着两万余娘子军启程回长安,朝廷对他们的安排,是暂时卸甲归田。

    最后离开苇泽关的反而是高雅贤,因为他将那些边民中,愿意到洺州生活的老弱妇孺和小孩全部都带上了。

    李三娘在安置他们的过程中,已经做好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只要各家的青壮愿意去草原上帮助洺州修建两年的越冬场,他们就能在洺州获得土地,房屋,或者是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这将为洺州再度增加五千多户,三万多人口。

    于秋向来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赶路的过程中,但是,一路上他还是走的很慢。

    北方的战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要恢复生机,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个时代的政治效率通常十分低下,这都两三个月过去了,李唐朝廷给各个州县派的官员,都还没有上任。

    于秋沿途路过了很多人烟稀少的村庄,发现了很多被冰雪冻死的人,最后他不得不下令,让鬼面骑士沿途搜寻各个村庄,将那些没法过活的百姓带去洺州。

    三千骑的队伍在进入洺州境内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三万多人,不过一千多里的




第两百零二章 卖菜
    领取了系统任务奖励,自然会马上获得新的系统任务,让于秋比较意外的是,物品兑换任务界面直接升级了。

    不仅像之前那样发布三个难度不同的任务,还出现了一个随机物品栏。

    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除了可以得到相应指定物品的奖励,还可以随机抽取一件额外的奖励物品。

    而通过这次的升级,于秋又知道了系统的另外一些门道。

    每次完成系统任务,它都会有一个任务完成经验增加,简单任务增加的经验少,难度高的任务增加的经验多,一旦任务完成经验超过一定数值,系统就会自动升级,刷的任务越多,系统升级的速度越快。

    而这次的三个系统任务中,于秋再度选择了一个高难度任务,种植出一种变种农作物,可获得一种良种变种作物种子一斤。种出的变种作物种类越多,获得的良种变种作物的种类越多,种植的变种作物数量越多,获得的良种变种作物种子的数量越多。

    “果然不愧是升级版物品兑换任务,种类和数量有双重加成,还附赠随机奖励。”于秋在心里十分满意的赞了一句,立即在脑海里思索起后世菜市场常吃到的变种农作物。

    首先便是白菜和包菜。

    这种十字花科的作物变种起来比较简单,以这个时代的崧菜为基础,交合一些其它十字花科的作物,就可以得到。

    再有就是水果变种,桃,梨,葡萄,甜瓜,都可以变出很多口味的不同品种,只是全部都弄的话,这个任务周期就比较长了,尤其是果树的变种。

    最后于秋就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几种蔬菜和甜瓜来完成任务,毕竟,这些作物都可以在大棚里种植,他有初级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完成。

    而正当于秋接了新的系统任务,在大棚里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长安的宣旨官王门又再度来到了洺州。

    看到了武安县这些大棚里的蔬菜的时候,他都没有急着给于秋宣旨,就先跟于秋下了一张十万贯的订单。

    还有半个月就春节了,从大年初一到上元节结束的半个多月里,李渊肯定是要大宴群臣,发些赏赐出去的,这些大家都吃不到的青菜瓜果,就是最佳的赏赐物品,可别以为十万贯就有多少,两百车而已,而且每车不过一千斤左右,没办法,装多了在雪地里根本拉不动。

    两百车,二十万斤,十万贯,等于这些蔬菜,于秋是五百钱一斤卖给王门的,要知道,这可只是普通的青菜而已,一斤都未必炒的到一盘。

    而且五百钱,现在都能在长安买到四斗米了。

    因为,于秋售卖出去的高产水稻种子,在江南实现大丰收了,虽然没有像于秋种出亩产十三石的产量,但也达到了恐怖的九石多一点,比原先的产量增加了四倍左右。

    这种高产预期,使得所有大户都不敢再囤积粮食了,因为再过两三轮种植,各个买到了粮种的世家,就能将自家所有的田地都种上这种高产粮种,它甚至会流向民间,让所有百姓都种上,到时候,就是大家的粮食多到吃不完的局面。

    王门知道于秋对于朝廷的态度,也就不搞什么宣旨的仪式了,直接将诏书塞在了于秋手里,让他自己看,而自己,则是在于秋工作的大棚里看稀奇。

    “得,整了半天,就给我加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衔,还要让我自己掏腰包奖赏士族,陛下这样小气,就不怕以后再有这样的破事的时候,我们洺州军不愿意出动了”于秋将诏书一合,就丢往赵河的怀里道。

    “于都督可不要枉议陛下,再怎么说,今后你们也是一家人了不是,我这次前来,除了宣读陛下的诏书之外,还有陛下的口谕要带给于都督。

    这第一项,便是在洺州修建平阳安国公主府的事情,往后,公主殿下就住在洺州了,免得与柴驸,不,与柴大将军见面尴尬。

    这第二项,便是你应该送聘礼到长安去了,必须得丰厚些,最好比几大望族嫡女的聘礼多个十倍八倍的。

    还有第三项……”

    “你等等,非要嫁女儿给我的是他,凭什么我给他女儿修府邸,还出高额聘礼

    我这又要养活洺州几十万人口,又要给军队发犒赏的,哪里有钱



第二百零三章 又来一拨送钱的
    于秋没有钱了,准备低价出售一些好东西,这个消息自王门口中不胫而走。

    然之后,在两三天的时间内,一大帮拿着钱的人就赶到了洺州。

    这无疑又是于秋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他向来是把东西收着卖,让花钱买了自己东西的人,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比如,武安县的这些大棚蔬菜。

    一如他和王门所说的一样,现在大雪封路,将这些菜运送到长安洛阳去,换成粮食再运回来,一来一回的损耗就去掉了七八成,利润太少,还不如留着自己吃了。

    但是让这些人以为有便宜可占,带着钱来洺州买,那就不一样了,就算降价一半卖给他们,也比自己卖出去要多赚两三成,更何况,有王门和于秋的成交价托着,他的售价根本不会太低。

    所以,自从王门进入洺州,看到这些蔬菜,他就成为了于秋套路的一环,他要是不来,于秋的菜可就真的要分给洺州百姓吃掉了。

    “公子,县衙来了好多人,说是来买咱们的菜的。”于安在大棚里找到正在种植番茄的于秋道。

    “带钱来买东西的都是客,要好生招待,对了,都有谁”于秋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问道。

    “上的了台面的,有关中韦氏的韦兆丰,杜氏的杜冲,还有洛阳长孙氏的长孙祥,其余各家,所带钱财,都不超过五十万贯。”卢安口中所谓上了台面的意思,就是带着百万贯以上的货款来的。

    “崔郑王李几家没有来人么”于秋有些诧异道。

    按说,这些北方世家,冬日里对青菜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啊!

    “他们没来,但是,门下依附的小家族来了不少,或带着二十万贯,或带着三四十万贯,想要分散购入,垄断一些州县的市场,此外,幽州彭国公和任城王也派人来了,他们没有钱,就是想找咱们借一些,提供军士的伙食。”于安道。

    “借”

    于秋歪头想了想又道,“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们用朝廷拨给他们的军粮抵债的话,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优惠价。这事你去谈,粗糙的粮食换成美味的青菜,他们应该会很乐意的,让王君廓和李道宗本人有好处赚,这单生意才做的长久。”

    洺州缺的是粮食,哪怕是粗糙一些的杂粮,也能用来喂养牲畜和家禽,只需要做一下交换,就能让原本只能养活一两头牲畜,三五只家禽的青菜,养活十几头牲畜,三五十只家禽,这就将青菜的价值放大了好几倍。

    逐渐熟悉于秋办事风格的于安基本懂了他的意思,让所有和你做生意的人有钱赚,你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宽,河北道百万人口,除了一半在洺州以外,至少有三成以上在幽州和营州,其余各州,不过是零零散散分散着一两万人口而已,五千户以上中州都没有几个。

    这也就是说,河北本土最大的市场除了洺州以外,就是王君廓和李道宗的治下的幽州和营州了。

    由于刘黑闼已经将北地的世家门阀屠尽,这些不用被剥削,而且还享受两年免税政策的百姓,一定会很快富裕起来,让他们享受洺州的产品,拿自家产出的粮食或者其它东西供给洺州所需,就能大大的节省于秋的一些刚需成本。

    毕竟,本土的粮食物资,比外地来的粮食物资要少很多运费。

    打通了王君廓和李道宗的关系,让他们从中得利,就会让幽州和营州富余的产出向洺州这边供给过来,是两利的好事情。

    至于如何让他们个人谋利,则是一个账面上的功夫,如果按照河北市价,一斤蔬菜换五斤粮食的话,账目上是这么多,报给朝廷就没问题。

    而实际上,于秋可以给王君廓和李道宗打个七折,一斤蔬菜,实收三斤多粮食,多出来的三成的利润让他们自己装进腰包,交换了越多,他们赚的就越多,何乐而不为呢!

    不多时,于秋大棚蔬菜田乘着马车来到了武安县衙,洺州各县的县衙,不像李唐朝廷那样,设置的是公堂,主要用于审案判决。

    它更加像是一个酒楼客栈,摆着各种精美的座椅茶几,主要是用来接待客人的。

    因为在于秋将权力结构重新分配了之后,县衙不负责审案宣判之类的事务了,只负责民政,又叫做民政署,独立出去的法院和治安署才有审讯室,和用于判决的公堂。

    而且,法院和治安署不仅可以捉拿审问犯罪的百姓,官员有不法,他们也一样可以进行审问,宣判,民告官这样的事,在洺州,是允许的。

    而民政署所担负的职责,也不像李唐朝廷那边,负责给百姓设立条条框框的规矩,征税收,征徭役之类的。

    他们只负责两件事,公共建设和产业发展。

    &n



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
    于秋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被世家视为公敌的人,所以,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打击世家。

    不过,在他的实力还不能碾压一切的时候,所用的手法,必须温和一些。

    比如,弄一些看上去可能会赚大钱的产业,让他们持续的在自己这里花钱,在经济上打击他们,壮大自己。

    种植大棚蔬菜,需要在煤炭产量充足的地区才有搞头,这就直接排除了很多家。

    毕竟,在这个时代,烧煤炭还并不流行,被大家视为一种很危险的事物,各家除非是偶然情况,一般不会专门搞一些煤炭矿山在自己手上。

    再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总体发展规模必须与市场需求一致。

    比如,你在一个只有几千户人口的下州,种植十万亩大棚蔬菜。

    而这个州里,能花高价吃的起这些蔬菜的,还不到一百户,你让一户人家吃一千亩的菜,怎么吃的完这就势必要外销。

    以现在的交通水平,大雪封路之后,哪怕是于秋,也很难大规模的将洺州产出的蔬菜,卖到关中洛阳去,何况是别人。

    他之所以将洺州种植大棚蔬菜的规模定在三十万亩,是因为三十万亩足够供应洺州近六十万本土百姓的需求。

    而要向关中洛阳出售的话,其实直接在关中洛阳找田地建棚种植更加划算,这就跟后世做生意一样,在哪个地区卖货,就直接在那个地区开厂生产,减少物流运输的成本。

    其实,在洺州投资一千多万贯修建三十万亩大棚蔬菜田,于秋是有些后悔的,哪怕是迟一两年物价下跌了之后再搞,也能省一半的钱。

    然而,他不敢赌未来两年大环境会变好,因为在后世偶尔会翻翻史书,看看历史正剧的他知道,这些年总是会有这灾那灾的,多整些能产出食物的产业,自己也有保障一些。

    不过,从利益方面来讲,拿出一个技术,再出几个人,让别人投资所有实际开辟产业需要的成本,自己坐等收钱,甚至,再卖一些自己的附加产品给别人,再赚一道钱,才是对于秋最划算的套路。

    比如,和长孙氏合作在关中种植大棚蔬菜的话,出田,出修建的人手,以及材料的,就全部是长孙氏,而这个大棚搭建起来之后,又要向于秋买农药,买肥料,买种子等等,就导致实际上这个大棚的盈利中,有一大部分是归于秋得了,而且几乎不投入什么成本,比他自己做,还要划算很多。

    而这个产业要是在所有北方州县开了花,那么,所有北方州县,都会源源不断的为于秋贡献财富。

    所以,在谈判中,于秋是抱着多多益善的心理,这就很大程度的满足了那些贪婪的世家子的需求。

    长孙氏在关中投资三百万贯,修建五万亩大棚蔬菜田,拥有这些大棚的所有权,于秋提供建造技术和日常经营管理,掌握经营权,由这五万亩大棚蔬菜田所产生的利润,长孙氏与于秋五五分成。

    另外,他们还在洛阳投资两百万贯,修建三万多亩大棚蔬菜田,同样是由于秋提供建造技术和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一个得所有权,一个得经营权,所得利润,两家五五分成。

    由于双方达成了合作,长孙氏也有一些成为了于秋合作伙伴的优势,只需要用一半的价格,他们就能拿到洺州今年产出的大棚蔬菜瓜果,这个条件瞬间就让其它各家眼红了。

    半价是什么慨念,内侍监用十万贯买了两百车,长孙祥却可以用十万贯,买四百车。

    这桩买卖谈成,不仅对于长孙祥来说,是巨大的个人功绩,还能为长孙氏赚足了利益,因为,长孙祥直接向于秋购买了价值两百万贯的蔬菜瓜果,今后他们长孙氏的车队每隔三五天就会到武安县来拉一次,直到明年开春冰雪融化,市场上不缺蔬菜之后。



第两百零五章 回山庄过年
    自从于秋去苇泽关起,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山庄了,这里的小子们,也逐渐的开始放飞自我起来。

    前厅的大垸里,积雪早就被他们堆了几个大大的雪人,正屋的大厅之中,一些圆凳和铁盆,则是呈一个半环形摆放着。

    “咚咚,镲……”的声音不断的从屋里传出来,那是因为,小虎固执的认为,耳机里面发出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1...6162636465...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