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憨子哥,你敲的快了些,旋律前后要保持一样的节奏。”mp4播放器从不离手的小虎,在听完了憨子的一轮敲打之后,点评道。
自从他发现这里东西,可以敲打出耳机里那些神奇音乐的旋律之后,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开始研究,只可惜,他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东西来发出这种声音,即便是山庄里几位出自卢氏,懂得曲乐之人,也只是找到了少量的乐器,那发出其中一部分乐曲的声音。
“我再来一遍,你唱起来给我带节奏。”孩子王一般的憨子坚决不肯从鼓手的位置上下来,让在他后面排队的大头有些着急。
“一二三,开始……”将耳机摘下的小虎扬起手喊了一句,“咚咚镲”的声音顿时便再度响起。
“儿时的我,年少轻狂。
总想随波逐流肆意闯荡。
跌跌撞撞,寸有所长。
我的江湖自有我定方向。。
大彻大悟,看透世俗。
赢了自己才赢得江湖……”
于秋才骑着大黑才到山庄门口,就听到了这段有些熟悉的旋律和歌声,顿时想起自己把mp4给了小虎之后,忘记收回来了。
从大黑背上溜了下来,本想放他去牛棚找自己心爱的母牛去的,却发现这家伙晃着脑袋摇着尾巴往正屋的方向走去了。
“公子,山庄里的那些小家伙们贪玩,您不回来,先生们也不敢严厉管教他们,吵到您了,我这就让他们停止。”于安面色有些发窘的道。
小虎手上那个可以发出神奇曲乐的东西,他可是见过的,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绝世的仙家宝物,但这玩意是于秋给小虎的,他又不好讨要回来,只能一天好几遍的叮嘱他保管好,并且不准别的孩子乱碰。
搞的小虎将这个东西当圣物一样,拿着它就开始号令其它小朋友,每个孩子,每天只有一小会听里面的音乐的机会,那还得是按照他的意愿做事,讨了他欢心的孩子。
“不用,要过年了,让他们闹腾吧!你先让人帮苏大哥他们把战马照料好,咱们去里面看看,晚上摆大宴,能整多丰盛就整多丰盛。”于秋笑着阻止了于安,便引着苏定方,高雅贤以及王猛等一干军中将领朝正屋的大厅走去。
明天就是除夕了,他是特意赶回山庄来过年的,虽然这个时期最大的节日,其实是上元节,也就是后世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但是,于秋骨子里的习惯没有改,觉得除夕这天必须跟大家聚一下,连在洺州城里看店的张喜儿都被他叫了回来。
“有多少时间万物沦落为孤独一注,才会羡慕别人的幸福,每天都在走别人的路,反反复复,拨浪鼓……”
小虎唱的投入,都没有注意到大院里走过来了一大帮人,还别说,他这声音,竟然将耳机里的童声原版模仿了个**成像。
要知道,可没有任何人教过他歌唱方面的技巧,一个过完年才八岁的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听觉反复琢磨,唱出这样的水平,只能说他是天赋异禀。
“秋哥儿回来了,秋哥儿回来了……”
一帮孩子们发现了于秋的身影之后,立即蹦着跳着朝于秋这里围拢了过来,于秋一个个与他们打招呼,宠溺的摸着他们的脑袋,从他们身上,于秋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依恋之情,一如自己在后世的两个孩子对自己的依恋一样。
“看你们在山庄里玩的很开心,我就放心了。”
 
第两百零六章 新年的军事计划
于秋之所以领着属下一干将领到山庄吃饭,是因为有新的任务跟他们说。
在李唐,军队不打仗就会放回去种田,下次再打仗的时候,再召集起来,稍微训练一下就拉去战场,通常在出现叛乱后的一两个月之后出发平叛,都已经是比较快的情况了。
洺州却不能这样,于秋给了士兵高额的俸禄,完全无忧的后方,也要求他们时刻为战争准备着。
尤其是鬼面骑士这样机动力较强的部队,洺州本土出现问题,需要在一个时辰以内作出应急反应,本土以外的战争,一天之内要准备完毕起程赶赴战场。
当正牌部队出征在外的时候,预备骑士也要作出同等速度的反应。
从娘子军收编了八千五百步兵之后,洺州步兵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万六千人,其中八千左右的洺州本土士兵,都是具备一定骑术功底的,娘子军过来的人,则只有两三成左右会骑马。
于秋要求今后所有洺州军都要学会骑马,其中有一半必须要有较强的骑射和马战能力,成为混合兵种,上马下马都能作战,转业训练作战技巧。
另一半的人马,则不是专门训练杀敌本领,需要学习各种城池防守,应急救灾,应急防疫控疫技能,甚至还要有较强的组织民众的能力,和特殊工具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能力,他们平时会编入州城和各县的武装部,肩负的责任类似于后世的消防兵和防爆军警,主要是用于防守和辅助内部管理。
所有的军人,除了在春耕农忙时节会参与一定的农耕养殖事务之外,平时每天都要进行各自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且执行较严格的退伍制度。
所有军人子弟,年满十六周岁才能进入预备营,通过军训考核才能从军,二十四岁没有升任排长以上职务者,转业分配工作,达到三十二岁以上的排级军官,可以自由申请转业,非团长级别以上将领,到达四十岁,必须转业。
于秋是要年轻化部队,通过各个门槛,自然的淘汰掉文化水平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人,让军队的标准不断提升。
也就是说,洺州现在两万人的军队编制,也将维持不了多久,从明年开始,新生代开始进行军训,年龄过线的,就要开始淘汰了,相信,这种无差别,不断裁军的做法,会让长安的李渊稍稍安心。
不过,裁掉娘子军大家都能够理解,因为洺州不能让别人话事,外来士兵不宜比本土士兵多,可这回将娘子军和本土士兵一起裁,大家就有些不理解了,毕竟,带兵的将军,都是习惯和更喜欢带老兵的,老兵们不仅懂得战场的各种道道,战斗力强,相互之间的感情也深,更值得信任。
而且,娘子军过来的人是刚刚通过挑选的,基本都在于秋限定的范围以内,如果按照于秋现在的条件裁军,那么,洺州老兵被裁撤的幅度会很大。
在坐的人里面,苏定方跟于秋的关系最亲近,什么话都可以说,大家交流了一下眼神之后,苏定方便向于秋开口道,“秋哥儿,你千方百计谋求洺州自治,兄弟们知道,你是不想受李唐朝廷束缚,可是这样一二再,再而三的对他们让步,没有必要吧!
咱们现在已经与突厥人达成盟约,根本就不怕他们来打咱们,按照你之前的计划,向东发展势力,壮大自身,才是首要任务啊。
此外,当兵打仗是一辈子的事,二十几岁,正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时候,你却要求他们退伍,这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堵死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下面的兄弟们,恐怕都会不乐意。
对了,这个转业是什么意思,我还不太明白,你能跟我们说说吗”
遭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其实是于秋意料之内的事情,他笑着给大家解释道,“我早前让你们跟着我干的时候,就曾经对你们说过,我要为北地百姓谋一条活路,洺州军的兄弟,也是北地百姓中的一员,我也要为你们所有人求一条活路,你们将来都会有妻子,儿子,甚至孙子。谁规定了你们要将一辈子都贡献给别人,还非要死在战场上不可
就算古来从军之人是这样,但是在咱们洺州,却不允许。
人上一次战场不死,已经是幸运,上十次战场不死,就是幸运中的幸运,真正的百战不死的,又能有几个呢
你们死了,你们的妻子儿女不伤心吗对我们洺州的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吗
没有。
退役制度,绝不仅仅是我在给李唐做姿态,它主要是帮助我们实现军队的年轻化,高标准,达到军队出战少伤亡,甚至零伤亡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未来要打造的强军。
召唤天雷的事情,外人不知道,在坐的你们,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吧!未来,咱们洺州军,可能会针对这些爆炸物,研究出很厉害的武器,这些武器,就需要很高的学识,很强的计算能力,才能操作。
一支能够很好的操作这些东西的军队,想在战场上死人,可是很难的。
另外,洺州不会忘记这些老兵对洺州的付出,转业就是我想到的一个办法,我认为,让当兵年数到了一定程度的人到各个州县衙门担任公职,或者到各个产业担任一些待遇优厚的职务,享受一个快活的下半生,远远比一次次带着他们上战场,让他们全部死绝要好的多。
而且,年龄大的老兵文化程度有限,思维僵化,不能掌握未来更加复杂精密的作战装备,不能适应未来的作战方法,淘汰是必然的。
让他们在一些新的岗位,不仅收入会更可观,也能快些给有能力的新人腾一些位置出来,假如洺州三年或者五年不打仗,所有人好几年都得不到升迁,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于秋这番话说完,苏定方等人顿时就不说话了,他们当初就是被于秋这样的说词打动的,现在又有什么理由抗拒这样的说词呢!
“秋哥儿你说的有理,但是,你想要向东扩张,东边地域广阔,契丹人,奚人和靺鞨人都野蛮凶悍,高句丽人更是有数十万大军,咱们人手太少,恐怕支应不过来。”苏定方从战略角度给于秋分析道。
“你说的很对,咱们人少,他们就想要来打咱们,他们有这样的心思,山东那些家伙,就更加有这样的心思。这样,咱们是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引上钩了呢”于秋大有深意的笑道。
闻言,苏定方等人顿时明了,原来,裁军也是于秋向东扩张计划的一环,如果动用天雷这样的秘密武器,那些想要打洺州秋风的人,肯定会死的很惨。
第二百零七章 长安大户的日常开支
洺州军除了改制,采用全新的编制和训练计划之外,换装是接下来首先要完成的事情。
一下子给属下所有的人换上热武器的条件,现在于秋还并不具备,但是完成系统的冶炼任务之后,给他们换上更高档次的冷兵器,却并不太难,只要洺州军穿上钛合金钢甲,高句丽的铁刀,铁矛就再也难伤害到他们的身体。
只要洺州军都换上高碳钢合金打造的战刀和骑枪,东部那些连铁质武器都很难配备齐全的游牧民族部落,在他们面前就会如同土鸡瓦狗一般。
当然,打仗杀人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引山东各家下水,才是于秋想要的。
河北的雪不到二月下旬是化不玩的,所以,制作这些东西的时间还很长,于秋并不着急,当山庄里的那些老人照例给孩子们讲起年兽的故事的时候,长安那边,此刻也热闹的很。
如果不看屋顶上皑皑的白雪,只看东西两市各个铺面上摆卖的东西,大家一定会以为,这是夏秋时节。
因为,只有在夏秋季节才会成熟的各色蔬菜水果,这里居然都有,甚至还有西域胡商每年只会少量运送过来的贡品瓜果。
“掌柜的,这些寒瓜怎么卖”一个穿着兔皮大氅的中年人来到了一间装修看上去很精致,但却摆着各色蔬菜瓜果在售卖的铺面,指着一个比两个人头还大的花皮西瓜道。
“寒瓜那是胡人的叫法,咱们汉人种出来的叫西瓜,这是洺州四季棚里的新鲜特产,可不是夏日里存放在地窖里的沙瓤子瓜哦!而且这瓜还不止是新鲜,汁多籽少还肉脆甘甜,最适合做餐后水果,一斤只卖八百钱。”掌柜的热心给那中年男子介绍道。
长安城里真正的贵人,一般是不会穿这种兔皮大氅的,最次也是熊皮或者貂皮,不过最近羊绒的也比较流行,是用羊身上新长出来的,最细的绒毛制作而成的大衣,一件就需要几十头羊的羊绒,价格比熊皮和貂皮的大氅还要贵些。
只是这种衣料比较珍惜难得,洺州产出的少,市面上售卖的就更少,只有一些顶级大佬才有的穿,当然,那样的人物也不会穿街过市,亲自到铺面上来买东西。
而恰恰这种穿着兔皮大氅的人,很可能是某一位贵人府上负责采买的管家,一出手通常就会买很多东西,是以,这些开店的掌柜,对他们都比较讨好。
“八百钱一斤么贵了些,打八折的话,我要十个。”那中年男子很是干脆的还价道。
打折这个潮流是从于秋把大棚菜卖给了那些去洺州求合作的世家子之后,在长安兴起的。
贵人们吃过饭后,需要有餐后水果这样的习惯,却是自长安的于氏大酒楼开业以后,很快的在长安流行起来的。
贵族么,就是需要一些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很花钱的讲究,别人享受不起,他们享受的起,就给了别人一种他们很富贵的感觉。
而自从洺州的蔬菜瓜果涌入长安之后,大家宴客,餐桌上就必须要有几道蔬菜了,而且,连地窖储藏的那种几个月前收割的都不行,必须得洺州出品的新鲜蔬菜,价格越高,数量越多,越是让这桌宴席感觉上档次。
听那人说要十个,掌柜的也不扭捏,一边招呼伙计给那中年人挑瓜上秤,一边道,“像您这样的大主顾,咱们也不图赚钱,就图个好口碑,您吃的开心,回头还能再来,八折给您就是,若是您买回去是用来宴客的,我们店里还有好几样新鲜的蔬菜,都可以八折卖给您。”
说话间,十个大西瓜已经被伙计们放到了秤上,那中年人一瞧,一百六十七斤,顿时眉头一皱。
倒不是说他觉得秤有问题,如同掌柜的刚才所说,在东西两市开大铺面的,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口碑,锁定的是回头客,只是,这十个瓜的价钱算起来,有些太贵了。
一斤八百钱,十斤就是八贯钱,一百六十多斤,可是一百好几十贯,加上他要买的另外一种更贵的哈密瓜和几样蔬菜,今天府上这顿宴,没有五百贯,根本就拿不下来。
这还不算酒肉方面上百贯的开支。
一顿饭,吃掉自家公爷一年的俸禄
那管家想想就不寒而栗,因为,从除夕到上元节结束,府上的酒宴根本就不会停,半个多月,在酒宴吃喝上花出去上万贯这样持续下去,要不了两年,家里会破产的。
“掌柜的,我看这每天都有几百上千车蔬菜瓜果往长安城里送,为何这价格却降不下来”那管家好奇的打听了一句道。
掌柜的听他这么问,也并不藏着掖着,笑着回答道,“运来的是不少,可吃的人更多啊!自十月开始落雪,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们,可是都吃了两三个月的咸菜干了,谁不想吃点新鲜蔬菜换换口味。
而且,洺州种出来的这些菜,品相比夏秋时节长安周边的菜农种的菜要好多了,脆嫩可口,自带甜味,贵人们都是越吃越爱吃。
像西瓜,哈密瓜,这样的水果,平时根本就是有钱买不到的东西,这些贵人们生怕自己买的少了,后面会买不着,个个都整车整车的往家里买。
再加上雪天运输成本大,洺州那边的种植成本高,出货价格不便宜,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您这也就是来的早,迟些,市场上可就买不到这许多的瓜果蔬菜了。”
“那为何,没有人从南方采购这些蔬菜瓜果来长安售卖那边冬天的时候气候也暖和,能够种菜的啊!”那中年人想起这茬道。
“南方您知道从那边过来,有几千里路程么不说哪边种的菜没有洺州的品相好味道甜,光是他们将菜运送到山南道一带,也都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菜早都烂了。更何况,他们要从山南道和河洛一带再走十多天,才能到关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