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达和走到马车边上,不经意的一瞥,不由大吃一惊,脱口问道:这是御用的马车?

    李中易点头回答说:因为孩儿侥幸开的药方,碰巧对上了贵妃娘娘的病症,是陛下特赐的马车。

    李达和扭头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中易,他心里已是波澜起伏,浪潮翻滚。

    看样子,李家的未来,倒要靠面前这个大郎来撑门户了。

    李达和没再说什么,率先登车,李中易见老爹的脸色还算正常,也就没多想,跟着上了马车。

    在赵府后门前,因李达和尚未复职,仆人上前递了李中易的名刺。

    一直守在门口的赵二接过名刺一看,心说,正主儿来了,他一边吩咐人开大门迎接,一边派人赶紧去禀告老太公。

    小的赵二,见过达和公,见过易郎君。赵二显得十分客气,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施礼。

    达和公?李达和心尖儿猛地一颤,好家伙,他以前啥时候享受过这么高的待遇?

    而且,赵二是谁?别人不清楚,李达和却是心如明镜,这赵二可是赵府的二总管,赵老太公身边非常得用的心腹。

    赵家给的面子,着实不小,李达和心里很舒服。

    李中易却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面子功夫,他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赵老太公为啥要请他们父子来作客?

    客套已毕,赵二居然请李家父子重新上马车,直接驶入赵府。

    李达和又是一惊,赵家可是权势显赫的宰相之家,这门前,文武百官都得下马,就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来访,都得走着进去。

    有李达和在场,李中易索性一言不发,由着老爹去应付。

    最终,赵二拗不过倔强的李达和,只得引领着李家父子,一起步行进府。

    已经望见二门,赵二赫然看见,自家的老主人正抚须含笑立于门口,他不禁暗暗吸了口凉气。

    赵二心想,自家的老主人就算是迎接朝中的重臣,也不过如此,看来,老太公可不是一般的重视他身旁的这父子俩。

    见过老太公。李达和见赵老太公居然如此礼遇,心里一激动,居然就把李中易落在了后边,独自上前行礼。

    赵老太公看了眼在后边不紧不慢走过来的李中易,心想,任你小子奸诈似鬼,这一次,倒要看看你能否逃得出老夫的手掌心?

    达和老弟,老夫冒昧问一句,不知中易可有小名?赵老太公一边伸手扶起李达和,一边亲热地询问。

    李达和的心情一直很不平静,他也没多想,就解释说:不瞒老太公,因是中年得此长子,就一直唤他珍哥儿。

    等李中易上来见礼的时候,赵老太公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笑眯眯地说:珍哥儿,老夫盼你多时了。

    李中易头皮一阵发麻,这只老狐狸,不知道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见赵老太公对李中易如此的看重,李达和这个做父亲的,不可能不高兴,他的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抑制不住的喜气。

    寒暄已毕,赵老太公就撂下了李中易,亲热地陪着李达和边闲侃,边往内书房走去。

    闵子豪抽空走到李中易的身旁,拱手作了自我介绍,鄙人姓闵,名子豪,字宽夫。

    李中易一看闵子豪说话的架式就知道,这一定是赵老太公身边的心腹幕僚,赶紧拱手还礼。

    我听说中易老弟你最近发了笔不小的财?闵子豪若有所指地问李中易。

    李中易明知道闵子豪另有所指,自然不可能上当,他叹了口气,说:最近家门不幸,颇领人头疼。

    闵子豪摇了摇手里的折扇,眼眸转了转,陪着李中易叹了口气,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呐。

    嗯,这话就有点意思了,李中易心想,李家是和曹家扯不清楚,这家务事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呢?

    赵家则是和权臣张业矛盾尖锐,两方都是手握重兵,麾下拿枪的精锐丘八,各有数万。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这个浑水太深了,还是不淌为妙。

    见李中易没吱声,闵子豪眼珠子一转,又说:府上最近抓了好几个内奸,其中一个居然是我家相公的亲随。别的倒没啥,就怕有些消息,瞒不住了啊。

    李中易心里明白,闵子豪的意思是说,赵家的核心圈内出现了内奸,很可能将他提交奸细名单的事,泄露给张业。

    那么,以张业的性格,在震怒之下,不凶残的报复李中易,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这算是赤果果的要挟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宽夫兄,换作是你的话,会相信是我这么个小不点坏了大事么?

    不等闵子豪反驳,李中易加重语气,说:在下不才,略通炼丹之道,陛下好象从来没有杀过丹士吧?

    李中易一语中的,闵子豪一时气竭,眨巴着两眼,急谋对策。

    见闵子豪无话可说,李中易微微一笑,他当初大着胆子提出帮孟昶炼丹,目的就是想给自己和整个李家留下一条生路。

    江湖实力论!

    正因为赵家有着不小的军权,对张业独霸朝政,有着很大的威胁,张业这才视赵家为眼中钉,肉中刺。

    就算是赵家把李中易推出去交给张业,难道说,张业就从此把赵廷隐当作朋友了?

    这怎么可能呢?

    李中易手下没有一兵半卒,不可能对张业的权势形成任何威胁,这个才是关键。

    另外,李中易忽悠着孟昶炼丹,就是想让张业有所顾忌,不敢对他下狠手。

    再加上,李中易巧合的和成都侯孟仁毅成了一见投缘的损友,有孟仁毅帮着周全,孟昶又需要炼丹,李中易的处境其实相对安全。

    闵子豪能够当上赵老太公的首席幕僚,自有其过人之处,李中易略微一点拨,他就知道,李中易早就留下了后路。

    厉害啊!

    闵子豪一边暗自感叹,一边心想,难怪老太公一心想把这小子收入囊中,果然没有看走眼。

    步入书房就座的时候,赵老太公看似无意地扫了眼闵子豪,见他抿紧嘴唇,笑得很假。

    赵老太公立时就明白,刚才和李中易的暗中过招,闵子豪没赢。

    达和老弟,今天请你们父子请来,主要是我家新添了个幺孙,赵老太公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等李达和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他的身上,这才又说,达和老弟你乃是有名的御医,老夫的旧疾不就是你给治好的么?

    赵老太公显然不想给李达和留下思考的余地,继续又说:所以呢,老夫想拜托达和老弟你,帮我看看这个幺孙的根骨如何,能否养得大?

    这个时代,限于医疗水平的落后,妇女生孩子因为难产,死亡率极高,往往是一尸两命的悲剧。

    而且,就算是婴儿顺利出生了,中途夭折的比例也非常高。生下五个孩子,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能有两个,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农业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婴儿的夭折率极高,所以不管是朱门大户,还是贫苦的农民,都把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当作是家族的头等大事来看待。

    赵老太公甩出这么一个大帽子,李达和很自然的就被套了进去,他诚恳地说: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身子骨异常脆弱,容不得半点闪失。

    李中易暗暗叹了口气,上辈子,有个坑爹的儿子,说他爸是李刚。如今,他却有个坑儿子的爹,居然还都是姓李的,倒霉催的!

    盏茶的工夫,赵老太公的幺孙被奶娘抱了出来,交到了李达和的手上。

    李达和按照骨相的原理,左看看右瞧瞧,上摸摸,下瞅瞅,别提多细致。

    赵老太公瞧见李中易闲在一旁,就笑着说:珍哥儿,你也来瞅瞅你的幺弟?

    好嘛,幺弟都出来了,李中易强压下心中的无奈,客气地说:晚辈不懂儿科,看了也是白看。

    赵老太公捻须微笑,你小子想装蒜,嘿嘿,门都没有,咱们走着瞧。

    末了,李达和给出他的结论,赵老太公的幺孙,身体很健壮。

    赵老太公笑呵呵地说:这就好,这就好,老夫一直担心此孙养不大啊。

    突然,赵老太公扭头问李达和:珍哥儿还没有表字吧?可定亲否?

    李中易意识到不妙,冲着李达和连使眼色,可是,有这种憨爹也实在没办法,李达和根本就没看李中易,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瞒老太公,我是想等他年满二十,再请族内长辈替他取个表字。至于亲事,倒是有桩姻缘,只不过我那未来的亲家如今去了南唐做官。

    什么?已经定过亲了?李中易立时瞪大了眼珠子,直勾勾地盯在李达和的身上,简直难以置信。




第40章 助人为乐
    赵老太公见李达和不似做伪,又发觉李中易一脸震惊的样子,心下立时了然,定有此事。

    既然已经定了亲事,赵老太公也许是不想惹来李中易的不满,就略过不提,而是直接向李达和提议说:达和老弟,不知老夫可有资格替珍哥儿取字否?

    李达和根本就没看李中易,站起身子,深深地作揖,欢喜地说:老太公如此提携犬子,实在感激不尽,请受在下一拜。

    呵呵,达和老弟,我这条老命都是你救回来的,又何必如此客套呢?赵老太公笑容满面地扶起李达和,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坐到自己的身旁。

    唉,有这种极品老爹,还真是没辙啊!

    眼见着木已成舟,生米被煮成了熟饭,李中易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毫无办法去阻止!

    赵老太公命人磨墨,沉思良久,眼前忽然一亮,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大字:无咎。

    李达和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却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略微一想,马上念道:《易经有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李中易也读过《易经,他知道,无咎,既有无悔的含义,也有一生平安,没有灾祸的美好祝愿。

    这下子,李中易以后又可称为李无咎。因李家祖籍在成都县,将来李中易飞黄腾达之后,还可被称为李成都。

    类似的例子有:李合肥(李鸿章),翁常熟(翁同和),林侯官(林则徐)

    达和老弟,不如选个黄道吉日,替无咎把加冠礼给办了?赵老太公步步紧逼,丝毫也不放松。

    李达和光顾着高兴了,也没想过要问下李中易的意见,当即点头应承下来。

    见李达合如此的配合,赵老太公心情越发的舒畅,他心想,和李中易那个妖孽比起来,李达和的确是个老实人。

    老实人好啊,只要把这个老实人笼络好了,就不愁小妖孽逃出手心去。

    按照老传统,赵老太公就是帮李中易加冠取表字的大宾,终李中易一生,都必须以师长之礼相待。

    李家和赵家有了这么一段渊源,关系自然比刚才近得多,言谈之间少了几分客套,多了几分亲近。

    赵老太公命人唤来家中的孙辈,逐一介绍给了李中易父子。据李中易的暗中观察,赵老太公的长孙李崇祚,文才确实不错,只可惜不太懂人情世故。

    满堂的宾客俱在,李崇祚居然不顾场合,要拉着李中易出去赏花作词。

    次孙李崇韬,一张嘴就是经典战役,口沫横飞地说,赵括太笨了,如果是他带领赵军的话,就一定要猛打猛冲,迅速击败当面的秦军,然后大破白起,生擒始皇。

    李中易是个典型的现代人,对于古代战争的形态,几乎是一窍不通。不过,他却知道,包括赵崇韬在内的赵家军,输给了张业的张家军,败逃出了成都。

    一个文痴,一个武吹,李中易和他们完全聊不到一块去,始终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好在很快开了家宴,赵老太公当仁不让地坐到了首席,李达和居然被安排在了次席。

    以至于,从没有受过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老李同志,乐得找不着北。

    开席的时候,美味佳肴,一碟接一碟地往上端。整个饭厅里奴婢满堂,人来人往,李中易却连脚步声都听不见,可想而知,赵家的规矩有多严?

    在这个时代,贵为成都侯的孟仁毅,在吃的方面,花样都很贫瘠,除了蒸煮炸炙之外,完全没有炒菜的踪影。

    所以,赵家所谓丰盛的家宴,对于吃惯了炒菜的李中易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查过一顿略显沉闷的晚餐后,众人聚集到花厅里,喝茶闲聊。

    李崇祚和李崇韬,显然不耐烦这种令人感到拘束的无聊应酬,两兄弟先后找由头,趁机溜之大吉。

    赵老太公看着两个亲孙子的背影,不由暗暗摇头,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他这一对宝贝孙儿,却是一个痴一个狂,眼看着没啥出息了。

    闵子豪的视线不经意的和赵老太公碰在一起,他发觉,老太公满眼满眼的无奈和黯然。

    虎祖犬孙,闵子豪的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这四个字。想当年,赵老太公只带了几十个老弱之兵,就击败了来偷袭的荆南近千精兵,那个声威何其显赫?

    只可惜,为赵家挣来偌大地盘的赵老太公,渐渐的老了,大郎君赵廷隐固然很勇猛,智略却颇有不足,勉强做个守成之主罢了。

    眼看着家道即将败落,赵老太公原本乌黑的头发,几年间就全白了,还不都是忧心家业闹的心病?

    就在赵家坐困愁城之际,李中易这小子横空出世,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超凡表现,令人极为震撼。

    仅仅是有智慧倒也罢了,李中易这小子还很会做人,更有令人惊叹的好运气,短短的数日之间,不仅和黄清成为兄弟,更结识了深受陛下信任的成都侯孟仁毅。

    昨晚,据禁军中的线报,陛下偷偷地去了成都侯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中易居然也被召进了侯府,直到天光大亮了,才离开。

    这一切,全都联系到一块进行分析,任何有些见识的人,都会意识到,李中易身份虽低,其重要性却绝对不容低估。

    陛下虽然忌惮张业,但是,对手握兵权的赵家,同样很不放心。

    换句话说,要想获得陛下的支持,最佳的路径是通过成都侯。
1...2526272829...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