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以前,赵老太公想尽了办法,都一直无法勾搭上,滑不溜手的成都侯孟仁毅。
如今,有了李中易这个绝佳的中间纽带,赵老太公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
趁着李达和内急的机会,赵老太公笑眯眯地对李中易说:老夫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万州,想必不日就可拿到曹家族长的书信。
李中易略微一想,不由暗暗叹息,赵老太公明显是抓住了他目前最大的难题做文章,逼着他欠下赵家的人情。
显然,赵老太公已经知道了曹氏回家大闹的事。那么,以赵老太公尊崇的身份,亲自写信去万州的曹家,想必曹家当家人们,肯定会好好地想一想拒绝的严重后果。
这么一来,就等于是,帮着李中易解决掉令人头疼的家务事。
人情大于债,欠啥子,都不能欠别人的人情啊!
李中易完全猜得到,赵老太公想让他去做什么事,而且他也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但是,李中易并不想如此轻易的就让赵老太公得偿心愿。
张业不仅仅是赵家的死敌,而且,是手下有数万精锐丘八的实力派。
问题不在乎张业该不该垮台,而是,张业垮了后,赵家明显会势力大涨。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自古就很尖锐。一旦夹杂着对于军权的掌控,就更加复杂和血腥。
李中易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李家冒着灭族的危险,站到赵家这一边后,究竟值不值得?
这确实是个要命的大问题!
多谢老太公伸手相助,无咎感激不尽。李中易只是表达了感谢之意,却并没有说出赵老太公最想听的话。
赵老太公显然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他丝毫不以为意地摆着手说:区区书信罢了,何足道哉?
因为曾经狠狠地交过手,李中易对赵老太公的禀性,有着异于常人的深刻了解。
这是一只很有耐心,也很有手腕的老狐狸,不能轻视。
赵老太公主动抛出橄榄枝,没有得到李中易的积极响应,他也没有再提相关的事情,只是谈一些以往的老皇历,以及军中的一些见闻。
李中易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确实存有很大的好奇心。
自从晚唐以来,先是军阀割据,彼此混战。接着,各路壮大的军阀,又纷纷自立为王,或是皇帝。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根据权威历史学家的研究,在历史上,每逢改朝换代,天下大乱的混战年月,中国的人口就会以惊人的幅度锐减。
就以著名的三国时期为例,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其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魏蜀吴三国,合计只有户数149万多户,总人口只剩下560万零200多口,活下来的仅有十分之一。
大军扎营,首重水源。如果取水艰难,且敌强我弱,则难以坚守。反过来说,如果在河边扎营,则须慎防水攻赵老太公也是个妙人,既然李中易爱听,他也愿意讲一些老段子,教他怎么打仗。
听赵老太公说得有声有色,李中易忽然想到了一部老电影里的经典台词: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防线能否守得住,各位仁兄,拜托啦。
现场的气氛很好,夜已深,宾主尽快而散。
离开赵府后,李达和叹息着劝李中易:大郎,你母亲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你就别和她一般见识。
李中易反问李达和:阿爷,那曹猛为何欺到我家?
李达和一时间没了话说,显然,如果不是曹氏去哭诉,曹猛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带人打进李家呢?
阿爷,我暂时不回去了。尚药局内轮值,出不得半点差错。李中易摆出的理由,光明正大,李达和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黯然登车离去。
李中易回去后,略微洗漱了一番,倒头就睡。
按照杨明光的介绍,只要不是休沐日,每天的五更二点,五品以上的大员必须参加常朝。
依朝廷的制度,医官并不需要全体都在这个时候到岗,但是,他们尚药局在宫中值夜班的医官,却是在这个时候下值。
那么,被安排接岗轮值的医官,就必须和上朝的大员一样,提前进宫接同链的岗。
不巧的是,李中易因为资历最浅,按照规矩要在五更前,进宫接替值夜的同僚。
第41章 冷宫
刚过四更天,瓶儿就叫醒李中易,整个李家也跟着全都动了起来。
水房的热水早早的烧好了,厨房里也是动静不小,庭外已经传来扫地的声音。
洗脸的时候,李中易暗暗点头,瓶儿当家理事,管得井井有条,很不错。
薛姨娘非常信任瓶儿,她一到这个家,就当着所有仆人的面,把管家的大权一股脑的塞到了瓶儿手上。
如今,事实证明,瓶儿非常胜任管家的工作。
收拾妥当,吃罢早饭后,李中易出门登车,去宫里接值。
李中易赶到尚药局的时候,和他同组的侍御医杨明光已经提前到了。
在杨明光的带领下,按照对等的原则,李中易和值夜的一名司医办好了交接。
手续办齐后,杨明光和李中易正式接岗,两人坐在公事厅里喝茶闲聊。
杨明光瞟了眼低头喝茶的李中易,提醒说:宫中的事情很复杂,给妃嫔们瞧病的时候,得多长个心眼,尽量开一些中庸的药方。
这可是金玉良言,李中易赶忙拱手说:多谢杨公提点,小侄记下了。
杨明光笑了笑,说:另外,切忌使用虎狼之药,某些时候,你就算是有一万张嘴巴,也难以解释清楚。
这又是一个细致的提点,李中易集中注意力,倾听杨明光的介绍。
聊了大约一盏茶的工夫,掖庭里先后来了几个内侍,把杨明光和另一组的御医给叫去宫里瞧病,整个尚药局内就剩下李中易在值班。
就在这时,内侍省也来人传御医。李中易多长了个心眼,悄悄地塞了一把铜钱给那个内侍。
那内侍掂量了一下袖口内的重量,至少有半贯,脸上立时露出笑容。
不知是哪位贵人身体有恙?李中易见这内侍收了好处,心下略微放宽,就直接问原因。
那内侍叹了口气,说:不瞒您说,咱们这是要去冷宫。
冷宫?李中易以前在电视剧里听说过这个名词,却没有什么概念。
那内侍毕竟是得了不小的好处,又不是什么要命的大事,就透露了底细。
孙充仪和李才人是表亲,李才人因为犯了大错,被贬入了冷宫。昨晚是孙充仪侍寝,说是李才人病得不轻,求得了陛下的恩典
哦,原来如此啊!
李中易心想,他这运气可不咋的,第一次在宫里出诊,居然是去冷宫给罪妇看病。
得,既然尚药局只有李中易一个医官当值,即使再不想去,他也得硬着头皮去冷宫了。
李中易提着医箱,跟在内侍的身后,一路向西,走了很远,才在距离宫墙不远的一座高墙前停下脚步。
门前站了四个胯刀的看守,李中易借着验鱼符的机会,抬眼看了看,却没见冷宫的字样。
进了院墙后,李中易这个发现,这是一座显得异常老旧的宫殿,匾额上书两字:西乾。
敢情,这座所谓的冷宫,名叫西乾宫。
经过对照,李中易发现,外面高大的院墙,应该是后来修建的。
也就是说,这里原本是正常的宫殿,只不过因为需要关押犯错的宫妃,特意加建了禁锢的高墙。
那内侍走进殿门,叫出监管的一个老宫女,问她:被贬来此的前才人,罪妇李氏何在?
李氏?那老宫女凝神想了好半天,这才意识到是谁,关在后面的小院子里。
蒙陛下恩典,派来医官给李氏瞧病。内侍说明来意后,那老宫女一下子楞住了。
她完全没有想到,已经被关进来三年之久的李氏,居然在宫里还有人惦记着。
老宫女面现惊慌之色,被一旁的李中易看了个正着。他心想,那李才人在这冷宫里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
脱了毛的凤凰,被趋炎附势的小人们,肆意欺凌,不管在那个朝代,都是常有的事。
跟在老宫女的后面,李中易往殿内走去。沿途的小房子里,大多没有声息。
李中易正走着的时候,突然听见旁边的一所黑黑的小屋子里传出尖锐的叫声,陛下派人来接我了,陛下来接我了
冷不丁的被这么一吓,李中易就算胆子很大,也不禁冒出了冷汗。
贱婢,闭上你的臭嘴。呸,也不撒泡尿照照看,你是个啥德性?老宫女也许是在冷宫里霸道惯了,张嘴就骂,而且骂得很难听。
李中易心想,面对一群失宠后再没有希望的女人,不管怎么踩,都没有后顾之忧。
老宫女的喝骂显然无效,那个小黑屋子里的女人,继续大声呼喊着,陛下来接我了,陛下最喜欢我的长头发
李中易暗暗摇头,唉,小黑屋里的女人,显然已经疯了。
根本不须多想,李中易就猜得到,能够把正常人关疯的地方,有多么的可怕?
一路之上,气味越来越刺鼻,霉味夹杂着难闻的臭气,越来越浓。
李中易掏出瓶儿绣的手帕子,死死的捂住口鼻,他心说,就算身体异常健康的人,到了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边,恐怕也活不了几年。
到了李氏的屋子前,李中易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只见,门上的红漆已经斑驳,铜锁异常的粗大,窗户纸全都不翼而飞,手腕粗细的木栏杆,将屋内的人隔绝于世。
老宫女打开铜钥匙后,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并没有要进屋的意思。
李中易心想,这老宫女把冷宫里搞得乌烟瘴气,现在倒好,连屋子都不敢进,真是造孽。
不过,李中易并没有说老宫女的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不平之事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
再说了,住在这里的,都是皇帝不要的女人,也轮不到他这个外臣来管。
李中易推门进去,心中猛生警讯,他是个男的,里边即使是皇帝不要的女人,也不方便独自进去。
嬷嬷,这里太黑,我看不清楚。李中易收回已经踏进屋内的一只脚,目光炯炯地看着那个老宫女。
那老宫女犹豫了一下,见李中易态度异常坚决,她也只得率先走进屋内,掏出怀里的蜡烛,用火捻子点燃。
借着摇晃的烛光,站在门口的李中易大致看见小黑屋内的情况。一个身材娇小的身形,正裹着薄被,躺在一张铺满稻草的木板上,长长的头发居然拖到了地面上。
李中易没发现异常的情况,这才抬腿进门,走到木板的旁边。
这时,李中易看清楚了,木板上的这个女人的侧脸。她的睫毛黑又长,苍白的左脸上,居然满是潮红,额头隐隐泛青,娇小的身子不时地抽搐着,她那干枯的嘴唇里无意识地吐出低低的轻吟。
显然,木板上的李氏是在发高烧,已经到了开始说胡话的程度。
李中易抬手捏住李氏露在薄被外的右手,手部皮肤热度惊人,烫得厉害,仔细地把了下脉,他发觉,这是伤风性感冒,引发的高烧。
感冒其实并不需要吃药,捂出几身热汗就可以了,但是高烧则不同。
按照李氏手上的热度,如果持续性的高烧下去,恐怕要不了一两天,她的这一条小命就会交代在了,这所充满着臭气的小黑屋里。
李中易本想直接说是伤寒症,转念一想,他真这么说了,身旁的老宫女恐怕会逃得远远的,连他这个医官,都可以因此受到牵连。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限于医学并不发达的客观条件,一般人视伤寒症为大敌,畏之如虎。
这是热症引起的高烧,需要马上想办法替她消热,否则,让她死在了这里,下官在刘充仪的面前,没法交代过去。
仁医济世,李中易面对木板上苦难的女子,忍不住起了恻隐之心。
那老宫女暗中观察着李中易的脸色,也没看出异样的表情,现在,听说不是她一直担心的伤寒,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
李中易故意点出了刘充仪的名号,就是想吓唬住狗仗人势的老宫女,迫使她配合接下来的治疗。
老宫女脸色变化了数下,最后,换上一副笑脸,小声说:只要婢子做得到的,请您尽管吩咐。
这老宫女被安排来管理冷宫,显见也是个在主子面前不受宠的宫女。
有酒吧?李中易预料到,这冷宫里肯定没有用于降体温的冰袋,那就只能用酒来暂时替代了。
先不管那么多,把高烧抑制住,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酒啊老宫女显得很犹豫,李中易也没多想,直接从袖子里掏出半串铜钱,塞到了她的手上,嬷嬷辛苦了。
老宫女见钱眼开,马上就说:倒是有两壶酒,我这就去拿来。
李中易见老宫女要走,赶忙叫住她,叮嘱说:需要热酒。
好的。老宫女一边答应着,一边快步跑出去找酒。
李中易按照流程,走到屋内缺了半条腿的小桌子前,从医箱里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在纸上开了一剂复方桂枝汤。
桂枝汤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退热验方,不过,李氏的高烧十分吓人,李中易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两味对症的辛温解表的药,减少了桂枝的用量。
很快,老宫女就拿来了烫热了两壶酒。
李中易嘱咐说:我不太方便,你就用帕子,沾着酒把李氏的身上的全部擦一遍,尤其是腋窝和脖颈这两个部位。
老宫女得了李中易的钱财,又被他拿着刘充仪的大帽子压下来,即使再不情愿,也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