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獒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苍山月

    吴宁不懂历史,可是对于这个华夏最灿烂的时代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

    可祸根已经埋下,必然走到衰亡!

    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至少吴宁觉得,大唐并非无药可救。恰恰相反,以当下的疆域、社会构成、权利结构、国际地位,还有民族向心力,只要找准契机,大唐完全可以走向另一个全新的结局。

    而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吴宁前,一个也许可以扭转历史的机会。

    他应不应该抓住应不应该搏上一搏

    不为自己,只为一个时代,为心底那个一直渴望的声音。

    搏一把,送命也特么值了!

    ......

    “九郎要写什么”

    太平心跳的利害,因为吴宁此时的气势完全变了,眼神之中似有一股狂躁之气让她有点害怕。

    好言相劝:“你莫要冲动。”

    “......”吴宁一阵无言。

    冲动吗冲动。

    一但武老太太也是一个不顾民苦,只想做皇帝的功利之人,那吴宁身世再加上现在要写的东西,足够他死一万回了。

    可是,两世为人,冲动一回又有何妨

    ......

    “圣武神功天后陛下敬启!”

    吴宁郑重落笔。

    “草民,房州吴氏,宁也,幸昌平盛世、蒙恩苟安。”

    “少不更事,未解诗书,唯数术一学略启心得。然,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晓礼法而何以正身”

    “况,堂前燕坐,高谋远论,非宁所志也。圣后隆宠实不敢受,罪矣。”

    “草民惶恐,万死诚辞,望圣后体恤。”

    “国朝纲政宁力有不歹。然,圣后抬爱不敢不为,倾献一策,以尽孝心。”

    在这里,吴宁用了一个“孝心”字,而非“忠心”,想必武则天若真的知道吴宁的身世,也会有所感触吧。

    下面,则是吴宁献的那一策,只不过,有点长。

    太平公主本来是站在旁边看着他写,可是,从早上站到中午,吴宁还没写完,公主殿下有点受不住了,回房歇了一回儿。

    等过了一个多时辰,太平再回到吴宁屋前一看,他还在写。

    太平不好进去打扰了,结果到了晚饭,吴宁还没停。

    入夜,还在写......

    等第二天早上,公主殿下睡醒了,吃过了早饭,过去一看,还在写!!!!

    太平公主不淡定了,这写的什么啊估计放眼大唐,开国一甲子也没这么长的奏表了吧

    ......

    呵呵,放眼大唐

    特么放眼华夏数千年的王朝史,也没吴宁这表奏折长。

    后来的那些什么万言书啊,长奏之类的,在吴宁这一奏表面前,估计连零头都算不上,

    这货整整写了三天三夜,用麻纸七百一十九张,共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字,后世管这篇改变了大唐命运的奏本叫《唐策:醒世方》。

    等到传旨太监再次来到吴家小院,准备把吴宁接入京城的时候,人没接着,倒接过一口大箱子。

    老太监都看傻了,什么情况

    可是,吴宁不走,他也没办法,只得带着一口箱子回京。

    心下还在祈祷,但愿不要触怒圣后,要了你小子的命。

    而一到东都洛阳,老太监把箱子搬到武则面前,武老太太也是一惊。

    “他不来”

    “回禀圣后,吴宁辞不受恩,只让奴婢带回这口箱子,说是与圣后的回奏。”

    “......”

    武则天笑了,“既然不来,又送什么回奏”

    “打开吧!”

    太监闻旨,应诺开箱,只见里面满满一箱都是纸。

    老太监一个人根本抱不过来,只得捡上面几张递给武则天。

    武老太太懒洋洋地接过,翻开一看:

    少不更事,未解诗书,唯数术一学略启心得

    ......

    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晓礼法......

    &nb




第一二四章 饼形图表与柱形图表
    下面,吴宁借助着这张图表,开始把每一项财政收入,给武则天彻底地分析了一下。

    农税,这个不用说,其实大唐的农税还真不算高,占财政收入将近50%。

    可是,下面的地税、使役钱、官属田、租贷,都是和农业分不开的,也应该算在农业收入之中,这就占了80%的财政收入。

    再加上,不算显眼的常平仓、勾征、土贡,那这个比例就更多了。

    吴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告诉武老太太,大唐是个农业国家,财政收入的将近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民。

    这个比例,已经是高得吓人了。

    这里都不用吴宁去劝,武则天自己就知道,她想提高财政收入,绝对不能再从农户身上下手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不从农户下手好办,可要怎么增加农业收入呢

    武则天立刻想到了——逃户。

    这是朝庭的一贯思维,从太宗开始,大唐王朝就不遗余力地挖掘逃户,想把天下逃民,都归于顺民。这样就有人交税了嘛。

    可是,这个问题哪那么容易解决

    根据户部的统计,当下大唐有良民不足700万户,人口大概就是五千万左右。

    可是要知道,逃户、奴婢、兵户是不计入良籍的,大唐的实际人口应该比这多很多。

    户部估计,单是逃人,整个大唐就有不下三千万人口。

    包括武则天在内,所有的大唐皇帝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天下逃人都归化于良人。

    多了三千万人税,那得是多少财税收入

    可这是一个恶疾,英明神武如太宗,果断善政如武后,也拿逃人没招。

    说白了,经过一甲子的时间,大唐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能够安顿逃人了。

    而逃户于原籍出逃,也不是丢弃土地,而是土地被富户兼并,无地可种。

    而大唐实行的是人头税,没有地也得按人头交税。

    这样的情况下,不跑还等什么

    所以,这么多年来,逃民问题,别说是解决,就算是遏制,朝廷也做不到。

    这是一个死循环,逃人越来越多,土地向富户集中,使得更多的农民变成无产佃农。没办法,只能主动卖身富户,或者出逃。

    这样一来,交税的人就越来越少。

    武老太太热切起来,难道.这个吴宁有能解决逃户问题的奇方

    猛然抬头,“还有吗”

    她手里的那几张纸早就看完了,甚至老太监都不知道又给她递了多少次了。

    此时,在武老太太的龙榻之侧,吴宁的奏本铺了一榻,而时间也已经整整过去了半天。

    “圣后!”上官婉儿在侧提醒,“该用膳了。”

    “且先等等。”

    看到关键之处,武老太太哪肯停下干脆道:“把箱子搬到朕身边来,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无法,只得从命。

    而那一箱子奏本刚到老太太身边,武则天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最上面几张看了起来。

    结果,老太太又是失望,又是惊讶。

    失望的是,吴宁并没有给出解决逃户的办法,这小子和武则天想的不一样。

    而惊讶的是,接下来的一张纸上,吴宁又给出了一个武则天从未见过的感官对比——柱形对比图表。

    吴宁以五年为期,把大唐六十多年来的租庸调、户、地、草、盐各税,分类排列画成图表。

    只见,租庸调一项,开朝之时,只是短短的一小节墨柱,而后逐年增长,到了代表当下那一条墨柱,已经比唐初高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代表近二十年的四条墨柱,长度几乎没什么变化。

    好像......农税从二十年前开始,就后势乏力了。

    而户税,就没有农税长的那么厉害了,虽也有增长,但也只是唐初的两倍多一点。

    而后,只要与农事有关的税目,历年来增长的都很迅速。

    只是,像盐课、铜铁、官营项目这些,则是根本没长,有的甚到还不如唐初。

    武则天看到这里,心中一颤,发觉好像是哪里出了问题,可是又抓不住其中症结。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唐财务的增长基本来自农税。

    图表之下,是吴宁的一段话:

    “圣后天纵之才,无需宁再多言。依照此图,何利何弊,圣后自有计较。”

    &nbs



嘿嘿嘿.......单章
    你们有病啊...强迫症晚期啊....

    我用零点零零零一秒编出来一个数儿。咋地吧,就是没过脑子。鞭挞我吧.....

    或者.....

    咦你们可以用136820字的论文,论证一下72小时能不能划拉136820个字儿嘛。

    反正我是不能的,腰都快折了三天也就一万二,这还直掉头发呢。

    还有。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还纠结这个饼形图表用毛笔怎么画......

    咱就想问一句,一个穿越者,一个高智高穿越者,(这特么和智商就没关系!)

    换了你!!!

    回到大唐,或者干脆回到石器时代。如果连个图表怎么画出来的都搞不定.....

    那兄弟....娶个屁股大能生养的媳妇种地去吧。

    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连个图表怎么画,是用粗毛笔还是细毛笔,是用炭块儿还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我都得水上千八百字,说的清清楚楚。

    那这故事还能看了吗不得稀碎啊....

    后面还有纠结数据来源的,这个我在章节说里已经说过了,没看着的自己去找一下。

    特么咋就摊上你们这一帮杠精呢

    好了。

    不闹了,上面全是玩笑,那个数,我原来是23万,后来一想好像有点多....13万吧。

    怎么画图真不解释了,你们就说苍山说的有没有道理就完了,穿越了,连个图都画不出来,还是回去吧。

    开单章.....

    (嘿嘿嘿。终于让我抓着机会开单章了。)

    其实就是写的有点迷,出来聊聊天。

    作者吧。

    也没什么机会出来秀存在感,唯一有可能露个脸的也就是书评啊什么的踩着我“麻筋儿”了,或者是生出一些感触。

    攒了一波,一起就都说了。

    先说个有意思的吧,就是.....

    就是老书友都说怎么看不见我骂人了《大宋》那时候的虎劲儿没了,看谁不顺眼就喷的气势也不见了。

    其实我也挺怀念的,过瘾!刺激!

    写獒唐之后突然就平和了....

    这事吧...

    真不怪我,不是苍山手里的刀豁了,实在是起点这孙子太不是东西。

    当然,起点也没拦着不让喷,这不都大数据了嘛,起点在作者后台也弄了个大数据。

    大抵就是分析读者结构,什么你是哪的人,男女比例是多少,一般多大岁数的人看你的书。

    你是个省的,和作者关系不大,男妇比例好想脚后跟想也知道。

    但是这个年龄结构.....

    这个东西一出来,苍山就真喷不动,也骂不出口了。

    我发现尽管历史分类偏向于所谓的老白,可是读者当中18-24岁仍然是阅读最多的群体。

    “.....”

    你这让我怎么喷

    年龄不对等,知识结构不对等,社会阅历也不对等。

    说白了,一群血气方刚的小老爷们儿,正是老子天下第一、你们谁也没有我明白的时候儿,亲妈都说不动,我一个外人在你们眼里那就和傻-逼没有两个样。
1...5960616263...2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