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獒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苍山月

    所以说就说去吧。

    你不能指望一个二十岁的人像四十岁一样思考,那这社会也太暮气了。

    毕竟我当年二十啷当岁的时候也在某个前辈的书评发贴子,“这孙子!一个大招放好几章,真特么磨叽!”

    我也抓着某位老师写错的一段板书,扯着嗓子、神气活现的嚷嚷“这写错了!”。

    前两天媳妇还跟我说,说她特意把《大宋》所有骂人的单章又看了一遍.....

    说你太有才了,骂出花来了。

    “......”

    差点没哭了。

    这特么不就是傻-逼吗我等于是骂了别人,也骂了二十多岁的自己。

    所以呢,以后尽量不骂人了,尽量哈....真惹急了另说。

    ....

    ————————

    接下来想说点一直起来想说,可没机会说的问题。

    昨天还是前天,有一位小兄弟成功的在书评区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说,要写熬汤对应这段历史,那什么太平啊,李裹儿啊,上官小婉,韦后这些人都得写死。这都是遗祸万年的人物。

    小兄弟相当的嫉恶如仇....是位好同志。

    今天翻章节说,又发现一位好同志...叫“松间墨竹”

    (凑热闹的,想看我喷人的都一边儿去,没有嘲讽啊,是真的好同志。)

    这两位兄弟勾起了苍山对两个相对比较深奥问题的思考。

    一是历史观的问题。

    说到历史,无可争论的权威,当然就是正史,苍山也经常拿正史说事儿,就到“松间”所说的那要,正史就是一个标杆。这无可厚非。

    但是!

    说实话,写《大宋》的时候,苍山是真下了工夫的。

    《宋史》《辽史》《资治通鉴》《周礼》《仪扎》《礼记》《孝经》《左传》《食货志》《北宋地图》。

    只要能和仁宗时期沾上边儿的,对古代社会构成有用的资料,开书之前我就扒了两三遍。

    你们看见的《大宋》里,开封城一条街一个胡同儿,哪家酒店在哪儿都是考据过的。

    历史人物,虽说不是我写的那样,可大体方向绝对没错儿!

    可是到《熬汤》.....

    不怕你们骂娘,老子除了食货志必看,唐代地图必有。

    其它的....什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个那个的,一个字都没翻过!

    敷衍吗没当回事儿

    真不是,因为你正史看的越多,越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没用!

    特别是武则天这段历史!!

    简直还不如小说来的真实呢。

    小说还有一些杠精逼着你得合理。那特么历史....

    只能送他两个字——呵呵。

    对于正史这个东西。

    怎么说呢.....

    以前可能还觉得这东西枯燥是枯燥了点,还能让你了解历史,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可是看多了之后,在结合其它的资料一对比。你就发现,这玩意连“了解历史”都有待商榷。

    真的是有待商榷,你得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才行。

    说白了,《三国志》《史记》还可以看看,相对客观。也算得上是文学。

    可是自从官方修史开始之后....

    你细琢磨吧。

    史书这东西,他是干什么的

    让后人了解历史的

    扯淡!

    它压根也不是为了让后人“了解”而修了啊

    它就是个教化工具!是为了让后人听话而修的!

    而且针对的人群也不是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那是给统治者,给统治者手底下那些掌权者看的。

    它的思维模式和最终目的跟咱们学习的初衷差的太远了。

    怎么说呢

    打个比方,就好比川普,这肯定是个聪明人没错。他高喊着让米国再次强大,米国优先。

    干出的事儿,貌似...也是为了这个目标。

    那假如过了几百年,米国历史肯定把他这个核心思想记录下来了吧

    这就是正史了....

    那几百年后的米国人民,怎么看待这句话呢

    “这是一个务实的好总统”

    应该是了。因为现在的很多人也这么说川普。

    可是那个时候的米国人民肯定不知道他这么一句话,坑了多少米国人。

    他想的也不是米国优先,人民优先,而是与他关系密切的金主优先,选票优先。

    这就是历史背后的真相,你在正史里不一定能看得到。

    在苍山看来,我们现就是几百年后的米国人,而川普的那句口号,就是正史。

    很可能在后世的某一时期某一任总统,要利用这段历史,利用川普。

    又或者这段历史与他的执政理念相悖,他又把这句话给改了。

    那历史的真相就更不知道如何揣测了。

    而正史,出于宣传的目的,教化的目的,不能让女人比男人强的目的,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目的。

    正史被改的还不如野史来的真实。

    那些曾经的活在一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并不知道千百年后的他们,还是不是




第一二五章 一血给了海商
    地官和冬官一脸懵逼地匆匆来见,心里更是砰砰乱跳。

    武老太太多狠一人,两位是怕啊,怕这老太太一急眼,临登基之前,拿他们两个开刀。

    可是入官一看,两人都愣了。

    武老太太现在的形象可不太好,凤冠是歪的,整个人就坐在一堆乱纸之上,边上还放着一口大箱子。

    “参......参见圣后。”

    武则天头都没抬:“你们来了啊平身吧!”

    二人一看,心下略松。看样子不是找茬,好像真有事。

    “不知圣后急诏臣下,有何差遣”

    “嗯。”老太太这才恋恋不舍地把头抬起来。

    “关于仓窑之事,与二位商量。”

    接下来,武则天把从吴宁那看来的图表,还有番邦海商千万倍厚利之事与二人一说。

    好吧,这两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可是,这个事......两人都有点为难。

    一个是专管官窑的工部,一个是管财政户籍的户部,有些事其实早就知道,这瓷器出海厚利也不算什么秘密。

    可是,没办法啊!

    “此事不是那么简单的。”

    “哦”武则天一皱眉头,“怎讲”

    工部属臣道:“这外邦海商运抵海外的瓷器利润是高,可是咱们大唐对这笔厚利却是无计可施啊。”

    “毕竟......毕竟海商远航本身就有高额成本,若我方妄自加价,人家无利可图,也就不做这笔生意了。”

    “而且......”户部侍郎也道,“而且我大唐官窑针对的是大唐百姓,并无藩商直接与官属交易。朝廷总不能......与民争利吧”

    武则天一听,玩味地露出一丝诡笑。

    “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二人齐齐摇头。

    谁不想多给朝廷增加点收入,也好立上一功。可惜,真没办法。

    “唉!”

    武则天闻之摇头,极为失望。

    低头看着吴宁的奏本,突然蹦出一句低语:

    “你们啊,还不如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啊,啊!”两人登时汗就下来了。

    我的圣后啊,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好不啦!

    “圣,圣后说什么”

    “没什么。”

    武则天头也不抬,“回去拟一个章程。”

    “凡番邦商贾入唐,按所载货物价值课以海税。香料、琉璃等富贵用度,数倍取之,谓之奢侈税。”

    “离港之时,若载大唐货物,仍按价值取税。一税其三、其五、其十不等,谓之离岸税。”

    “去吧!”

    “具体多寡,你们详细议过,递个折子上来。”

    “......”两人都听懵了。

    急声下问,“那,那我大唐商贾出海”

    二人第一个想法就是,真收这么高的税,那泉、福、广等沿海诸州的商贾哪还有活路

    毕竟唐人出海走商,虽说罕见,但也不是没有。

    只是,不等二人说完,武则天已经不耐烦地打断,“唐商出海,不在此列,另起税额!”

    说到这儿,武则天微微抬头,笑了。

    “说不定,唐商出海......还会另有贴补。”

    “......”

    “遵....遵旨!”

    这回不是懵,这回是彻底傻眼。

    特么这么个绝户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二人都不是笨人,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外国人收重税!国人轻税,说不定还有贴补

    这里外一对比,相差远了去了。

    不就是逼着沿海商户逐利下海吗

    到时候,唐商的东西从成本上就比番商有竞争力,那谁能霸占海路那所谓的千倍万倍的利润又进了谁的腰包

    这招实在是太绝了,不但为朝廷增加了税收,而且还把海路彻底掌控在了唐人手中。

    ......

    呵呵,别说这两位大唐官员有点傻眼,这要是唐疯子在这儿,估计也得懵。

    还得大骂一声:“mmp!!”

    他特么的使了那么多年的力气,花了无数的钱财,赔上了最好的兄弟,还亲自带领舰队远征了一回地中海,才让大宋走向海洋。

    可吴老九倒好,几张纸就把这事办了

    疯子很可能不平衡,他应该也去学金融财会的。

    ......

    两位臣子退下之后的大殿一片沉寂,过了半晌,才传来武老太太一声突兀的轻笑。

    “九郎啊九郎,只此一计,你送来的可不单单是财税之收啊!”

    &nb



第一二六章 早晚杀了你
    “放心,圣后不会杀我,至少暂时不会杀。”

    说完这句,吴宁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说到哪儿了”

    太平略一思索,“鼓励海商说完了。”

    “该是......于藩商之道,应东紧西放。”

    “这又是为什么”太平一脸的不解,“东紧西放是不是海上的藩商贸易从严从重,而从西域陆路而来的商贩却另眼相待”

    吴宁点头,“正是如此。”

    “可如此一来,藩商从海上的利润降低,不就逼着他们走陆路来唐。那样,朝廷的税收不就减少了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吴宁拿着那本奏折上提取出来的重点,给太平讲解开来。

    “可实际上,因为地域的关系,有些外邦商人是必胡走海上的,他们别无选择。”

    “西域宽松的政策,只是逼迫那些从陆路也能来唐的商人,走丝绸之路通商。”

    “况且,一但大唐海商占据了海路,陆路就成了外海商人入唐最好的选择。”

    “不懂。”太平慵懒地靠在墙边,“若是西域来商也收重税,大唐财税岂不更高为何多此一举”

    “不懂我可以教你。”吴宁颇有耐心,指着纸上道,“你说增加那点财税若和西域稳定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
1...6061626364...2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