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要说哪位主政一方,当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这才是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政绩了。比那些修了多少桥铺了多少路,亦或者是交了多少赋税要高上几个等级。
作为下官的欧阳正,也不是那等张扬之人,便也谦虚答道:孙郡守乃大江主政之官,开场之主持,还是孙郡守比较合适。
孙思潮却是拱手,又连连摇头道:欧阳公为文坛前辈,此地也不是衙门里,自然以文才论高低,在文才之上,在下自愧不如,还是欧阳公请。
两人推来推去,徐杰便是也看出了一个大概,便是这位孙郡守对于欧阳正似乎极为尊敬。
最终,还是欧阳正左右拱手几番,拿起酒杯之后,开场白几语:故楚之地,惟楚有才,今聚于此,先人在上为楷模,后进之士勤求索,求知为智也,弄墨为乐也,诸位同请!
说完欧阳正举酒盅一饮而尽,在场众人更是极为激动,楚地有才,出自《左传,大江郡乃故楚之地,欧阳正一语,夸了在场众人的祖宗,夸了这一方土地,这是一种乡土之荣光。
众人起身举杯应对,皆是饮尽,诗会方始。
便听郡守孙思潮夸赞道:欧阳公出口成章,佩服佩服。
欧阳正谦虚而答:孙郡守过奖。
欧阳正几语而出,并无长篇大论,又是口出华章,似有一种风范,潇洒不羁,还有那大家气度。极为符合徐杰想象中的名士风范,当真教人心旷神怡。
便是徐杰心中,名士大儒,便是该如此模样。
一饮之后,众人落座。一个个的花魁清倌人已然从左右的厢房而出,琴瑟琵琶,侍候身旁,便等登台。
最头前一人,便是那颜思雨,已然莲步款款而上,台中案几方椅备好。却是这见惯了世面的颜思雨,抬眼扫视在场众人,竟然也显出了一些紧张的神态。
头前孙思潮见得一切就绪,已然又是抬手作请,若是在别的地方,郡守便是郡守,上官便是上官,上下之别,虽然只有半个品级,也是天壤之别。唯有这大江郡不一样。
欧阳正并未再推托,而是拱手与孙思潮微微见礼,表达一下自身的谦虚,随后方才开口:适才说道故楚之地,惟楚有才,当以这片土地之历史为题,往前几千年之风起云涌,皆可为题,诸位才俊各展才思,便是弄墨之乐。
在欧阳正看来,这诗会就是元夕佳节弄墨为乐。却在这些文人士子看来,今日就是一场大考。欧阳正一语而下,众人皆是神情紧张,又下意识抓笔紧握。
却又有许多人露出一脸的为难,或者是一脸的懊悔。
也如徐杰头前所言,这诗会题目,大多不过是阳春白雪花前月下。欧阳正出题,却是出人意料,楚地之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往前几千年的历史,来写诗词。
在场众人,如何能押得中题目?头前的那些准备花前月下,亦或者山水时节,便也都是白费了。
这便是欧阳正的一种情怀了。与一般文人不一样的情怀。
欧阳文峰提笔来写,抓耳挠腮几番,憋了两句,久而停笔。
欧阳文沁倒是在慢慢琢磨,虽然写了几十辞藻,奈何自己又在连连摇头。这种以史为题的诗词,并不好写,其中之深意,也是在考人之大情怀。
马子良之辈,手中拿着笔,却是眼神不在纸上,而是到处打量,到处去看。看得片刻,竟然从怀中掏出了一叠纸张放在桌案之下,躲避着头前那些大人物的视线。翻看一会,又警觉抬头去看一眼。
如此翻来翻去,许久之后,还是把那叠纸张塞进了怀中,作了一脸无奈之色,也好又一脸的懊恼。若是题目是山,是水,或者是大江,亦或是元夕佳节,冬日景象,等等。马子良怀中的纸张里应有尽有,就是没有一张合乎题目的。
再看徐杰,笔端飞速,不得片刻依然写罢,只在两处地方思虑了许久,改动几番之后,重新誊抄了一遍,最后落款留名。
徐杰已然写好,抬头去看,便不见一人起身往前。徐杰毫不犹豫,第一个站起身来,拿着誊抄的极为工整的词作,往前走去。
这诗会鉴赏诗词之人,自然不是台子上等候的颜思雨颜大家了,而是头前那些大人物。
徐杰昂首挺胸往前,一直走到欧阳正面前,先是躬身一礼,再拜左右几番,方才呈上词作,口中有礼有节:请诸位先生指正。
第一个送诗词上来之人,欧阳正不免多看了几眼,见得徐杰眼生,便是低头去看案几上的词作。
徐杰便也再行一礼转身,回去便是静候佳音。
却是不想徐杰刚刚转身,便听身后欧阳正开口问道:徐杰稍待。
徐杰闻言连忙停住脚步转头,站立答道:学生在。
欧阳正脸上微有笑意开口说道:原道你就是青山徐杰,头前听得你一首《声声慢,着实不差。便也在青山县学里看过你的试卷,经义只算中上,策问却是极佳。今日再看你这一曲词,才思敏捷其一,遣词造句其二,兼具大情怀之畅快。这大江郡果然人才辈出,郡学之中,汝当治学严谨,他日东华门外唱名不在话下。
徐杰听得欧阳正这般不吝夸赞之语,心中也是大喜,连忙躬身答道:先生赞誉,学生愧不敢当,拜谢先生。
欧阳正显然是真的见才欣喜,竟然连东华门外唱名不在话下这种话语都说出来了,可见徐杰刚刚写下的词是何等佳作。东华门乃皇城西面侧门,进士放榜便在这门外,更有差人会在当场大声唱那榜中之名。东华门唱名,便是代表金榜题名之事。
欧阳正却是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词作,随后递到身边孙思潮手中,孙思潮拿起词作,凑近在读,读得几番,也是喜笑颜开。还与欧阳正连连说道:好,青山徐杰,甚好!
欧阳正听得孙思潮之语,也是笑着连连点头,孙思潮却又把词作往一旁的老儒士传去,这一首词,正座七八人,皆在传阅。
反倒是徐杰被晾在了面前,欧阳正头前也在顾着看左右人读词之后的颜色,当真是把徐杰晾了一会,待得回过头来,却是和善笑道:徐杰,你且回座等候。
徐杰闻言,又在行礼,方才转身回头。面对文人,终究还是比面对武人要麻烦,麻烦就在这不断的作揖之上了。
在场众人,却都把目光聚集在正走回座位的徐杰身上,有人羡慕,有人钦佩,有人好奇,也有人嫉妒,甚至还有人怀恨。
马子良自然就是那怀恨之人,盯着徐杰一路行过,却是把笔往桌案一扔,白纸之上,沾染出了一团墨迹,马子良也并不在乎,显然马子良实在临场作不出诗词来。
第四十四章 今日无人可争锋(祝大家春节快乐!)
回到座位的徐杰,第一件事便是开口与欧阳文峰说道:多谢欧阳兄。
欧阳文峰闻言一愣,疑惑道:徐兄,你如此出彩凭借的是自己的本事,谢我作甚。
欧阳文沁便也往徐杰投来一个极为欣喜的眼神,头前正座人人称道的事情,欧阳文沁自然也看在眼中,也为徐杰高兴不已。
欧阳兄,欧阳学政适才当面说听过我的《声声慢,自然要来谢你。徐杰答道,欧阳正说听过他的《声声慢,自然就是那首在青山县城茶楼里的《声声慢,欧阳正如何听到的,便也不言而喻。
欧阳文峰闻言,恍然大悟,笑道:徐兄,那你就要谢我这位好汉兄长了,便是他在回程的船上背与父亲听的,父亲当时还真夸赞了几句。
徐杰听得此语,又拱手与欧阳文沁示意一下,说道:多谢欧阳兄长举荐之恩。
欧阳文沁听得徐杰这般一本正经来谢自己,连忙收了眼神,微微低头,答道:有才之人,自然能出类拔萃,举荐之恩实不敢当。
徐杰便也笑了笑,又道:欧阳兄长之作可写就?
欧阳文沁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词作,有些犹豫答道:写倒是写好了,奈何不太满意。
徐杰再说:欧阳兄长何必如此苛求,写就便是,好与不好自然有人来评。
欧阳文沁闻言,似是受了鼓舞一般,点头站起,拿了词作便往前去。
徐杰便有回头来看欧阳文峰。
欧阳文峰一脸苦笑:徐兄,便不看我了,我这首是不成了。诗词之道,我总是差了些,经义上,我倒是能考上佳。
徐杰看得欧阳文峰苦笑模样,便安慰道:欧阳兄不必挂怀,科举又不考诗词,考的便是经义,经义上佳,再写一篇不错的策问,举人进士的,也不在话下。
科举考试,主要就考经义与策问,头前还有帖经。帖经就是填空题,多是四书五经的填空题,这门考试只在死记硬背,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经义就是对圣人之言进行解释,如议论文一般。策问,自然就是对治国理政的政策进行分析论述,可深入剖析,也可推陈出新。当年欧阳正得三甲,就是对赋税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也给出了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
永昭八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朝廷依照这份答卷的思路,有了永嘉革新,见效甚大。也让欧阳正平步青云。
欧阳文峰闻言,果真心情好上许多,却是随后脸色又黯淡了下去,口中轻声说道:家父有言,说我大概是取不得进士的,便是考得上,兴许也取不上。
徐杰闻言大惊,这句话语其中之深意,不免让徐杰联想到欧阳正贬官之事。却是徐杰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还能影响到欧阳正的儿子。
朝廷不可能规定不准取欧阳正的儿子为进士,但是不取欧阳正的儿子,却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如欧阳正在这大江郡政绩如此出彩,却不得半步升迁是一回事。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去做一件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
至于欧阳正到底为何被贬到大江郡当了十五年学政,这件事情实在让徐杰好奇。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
徐杰便也转移的话题,抬手往前指了一下,笑道:且看你家兄长。
欧阳文峰便也抬头去看,正见欧阳文沁头前一人交了诗词,此时论到欧阳文沁上前见礼呈上诗词。
欧阳正抬头一看,看得面前这人,虽然一张黑黢黢的脸,却是哪里能认不出来自己的亲生女儿。便是欧阳正都愣了愣,连忙低头,假装去看桌案上的诗词,手却在空中挥了挥,示意这个舍不得打的女儿赶紧下去。
刚才那般名士大儒的风范,此时的动作,看起来不免让徐杰这个知道内情之人发笑不已。
待得欧阳文沁转身而走,欧阳正连忙左右看了看身边之人,面露些许心虚之色。见得左右之人无人认出自己的女儿,大气一松。心虚欧阳正这一辈子都没有如今日这般心虚过。
连带欧阳文峰也在笑,还学着自己父亲模样,假装低头,抬手在空中挥了挥,随后更是笑出声来。
欧阳文沁回到座位之前,正看到欧阳文峰在学父亲的动作,眉黛一蹙,落座之后,双指夹击**,又是大发神威。
再过不久,能写出诗词的便也都写出了,写不出诗词的,正座那些大人物便也不再等。
一番谈论之下,一首词作已然在欧阳正手中拿着,随后欧阳正站起身来,满场禁声。
经过诸位同僚品鉴商议,今日诗会第一题,青山徐杰拔得头筹,诸位今日共同品鉴,请大家唱。欧阳正也不多说,一唱之后,便等众人惊奇!
徐杰闻言浅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今日写词,显然与往常不一样,往常写诗词,虽然也当了文抄公,但也有自己原创,或者是补一些残句成诗。今日这般场合,徐杰初到大江城,便是机会难得,岂能错过。
片刻之后,那紧张之色稍稍缓解的颜大家已然开场,一曲《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助我,不等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之大作,却也有些许改动。并非徐杰刻意要改,而是不得不改。鲜少人知,苏轼填此词时,兴许是兴之所至,挥毫一蹴而就。但是苏轼却把这词牌的格律随心所欲给改了。
按照格律,小乔初嫁了这一句因为四个字,雄姿英发这一句应为五个字,那个了字应该属于下一句。
当然,苏轼就这么写了,也无人说他不行。但是徐杰不比苏轼,自然不能这么写,徐杰这么写就是错了。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便也成了多情应助我,不等华发。原文为苏轼对于自己蹉跎岁月的一种哀伤。徐杰写来,自然是不合适的,便是多情助我,不等白发生。
改动之处,平仄却是合的,韵脚也不变,如此,已然完美。情怀稍减,却也极佳。
欧阳文峰已然站起,口中大呼:好,好词!青山徐杰,大江郡第一才子也!
徐杰闻言,连忙去拉这位捧场王,口中还道:快坐快坐!
欧阳文峰哪里会坐,口中又是大呼:此词一出,今日无人可争锋。
徐杰已然有些急了,拉着捧场王的衣角,发力往后一拽,捧场王已然栽倒下来。
便看徐杰又伸出另外一只手去扶了一把,方才让捧场王坐在椅子之上没有摔倒。
捧场王欧阳文峰两句喝彩,便也引来左右之人叫好之声。却也有人不屑,还有人不忿,亦有人面色难看至极,口中喃喃诅咒。
欧阳文沁看得自己这个跳脱的弟弟,倒是不窘,而是笑意盈盈来看徐杰,口中也道:徐兄,当真一曲好词,与那些名传千古之诗词,也有一比。
徐杰便显得有些尴尬,也稍稍有些心虚。
却是听得头前欧阳正喊道:徐杰,且上前面来!
第四十五章 徐杰徐文远
徐杰闻言连忙起身往头前而去,走到欧阳正面前。
便看欧阳正满脸笑意开口: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公瑾而立年,于大江破魏甲八十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好,实在是好。徐杰,你可有表字?
赤壁之战,与戏说里诸葛亮借东风并无多少关系,江左美丈夫,周瑜周公瑾,当真就是这故楚之地的豪杰英雄士。
徐杰闻言答道:先生,学生不及弱冠,还未有表字。
欧阳正伸手捋了捋胡须,点头笑道:弱冠而取字,虽为古礼,但提前取字亦无不可。今日老夫与你取个字如何?
这位学政,大概就是看中了这个如周郎不等华发的少年郎,文人士子,多有座师一说,所谓座师,其中关系可不一般。大多时候,不仅是读书进学的老师,也是官场上的老师,甚至是政治立场上的老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