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没有?曹恒如实回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不可能逃过曹铄的眼睛,只要敢撒一句谎,立刻就会被曹铄发现。

    我要你去那里,为什么不去?曹铄又问。

    儿臣和淮南王谈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头绪,而是想要把事情办的更为精准。曹恒回道:没有颁发政令并不是能力不行,只因他办事精细。儿臣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催促。

    回头看了他一眼,曹铄说道:虽然你们都是我的儿子,可我不会事无巨细全都插手。很多事情还得你去办。你是太子,淮南王也是你举荐,他要是没能把事情办妥,你也会有用人不查的罪过。

    儿臣认为,父皇理应给淮南王一些时日。曹恒说道:但凡官员,到了地方,还没弄明白各地状况就下手颁布政令,是对地方不负责任。淮南王行事确实迟缓了一些,可儿臣却认为,他这样办事的态度,才是官员真正该有的。

    你这算是直言敢谏?看着水塘,曹铄问了一句。

    曹恒低下头:儿臣不敢!

    你要是真不敢,也就辱了太子的名头。曹铄说道:皇帝也是人,九五之尊高高在上,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看的清楚,辨的明白。要是连监国太子都不敢说话,岂不是想要蒙蔽我?我所以对淮南王这样,一是确实想要催促他,二就是想要看看你是什么态度。敢说话,说实话,才是你作为太子该做的。同时你也要明白,今天我能容你说实话,当你有一天站在我的位置,同样也要容得了别人说实话。高位者说一不二,决定着他人的生死。你的一句话,很可能酿成无法弥补的过错。

    父皇的意思,儿臣明白了。曹恒这才知道,曹铄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他,身在大魏朝堂,现在该怎么办,以后又该怎么办。

    难怪他从没过问其他新上任官员多少日子颁布政令,仅仅只是针对曹毅。

    今天都去了哪里?曹铄接着问了一句。

    曹恒回道:回禀父皇,儿臣今天只去了望月楼和凌云阁。

    想必也见了卫玉和苏真。曹铄又问。

    见了。他俩和儿臣年岁想差不多,见解却很是独到。曹恒说道:儿臣认为对经营不利的,他俩反倒都认为需要保持。

    譬如呢?明知他在说什么,曹铄还是问了一句。

    譬如望月楼与凌云阁之间的竞争。曹恒回道:正因为有了竞争,两者才得以壮大。还有,近来大魏商贾云集,除了望月楼和凌云阁,也有一些并不是大魏朝廷管控的大商出现。儿臣曾向俩人问过,有没有必要打压这些大商,从而促成望月楼和凌云阁保持优势。

    他俩怎么说?曹铄问道。

    虽然说的话不同,意思却是相差不多。曹恒回道:有了这些大商,才能促使望月楼和凌云阁产生危机感,才能形成竞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货物流通和购买之中。大魏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望月楼和凌云阁,也需要很多不属于朝廷管控的商贾家族。

    曹铄点了点头,对曹恒说道:大汉朝过往对商贾并不看重,甚至还打压过商贾,只许他们乘坐牛车。如今我大魏朝却不会那么做,我们不仅仅不会打压商贾,更不会把一些东西作为贵胄和皇室的特权。譬如马车,既然有马有车,为什么百姓出行不能乘坐?苏真上回和我说过,他不仅打算建造马车货卖,甚至还打算弄一些统一样式的马车在道路上,由专门的车夫驱赶。有人需要使用马车,并不要把马车买下来,只要给少量的钱,就快要乘坐马车走上一程。

    苏真当初提的这个提议,与后世的出租车形势想差不多,曹铄听了之后是当即答应。

    把苏真的设想告知曹恒,曹铄接着又对他说道:望月楼会把他们的打算如实告诉你,凌云阁同样也会一样不差的告诉你。你与两家都有联络,他们也都想从你那里套到对方的消息。两家彼此竞争,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对方知道。与他们往来,你应该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父皇放心,儿臣这些还是懂的。曹恒说道:从离开望月楼到了凌云阁,儿臣会把望月楼里所说的一切都给忘记了,直到离开凌云阁,才又想起。

    曹铄点头: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也是你成长了。

    眼看将要进入夏季。抬头看着天空,曹铄对曹恒说道:每年到夏季的时候,黄河淮河以及很多河流都会因为雨水增多而出现涝情。一旦没有及时精准的治理,很可能发展为洪灾。每有一场灾害,国库就要取出很多钱粮用以安顿灾民。你认为朝廷该怎么办,才是彻底解决之道?

    儿臣曾读过有关大禹治水的典故。曹恒回道:河道纵横,最终汇聚入海。但凡河流只能疏导,绝不能截流。儿臣以为,理应在还没有发生涝情之前,征募民夫,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另外在选定一些无人的区域,一旦水势过猛,就把洪水泄入那些地区。

    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再选定无人区域泄洪,确实是解决洪水的好办法。

    曹铄转身朝向他,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是谁和你说过治水之道?

    并没有人和儿臣提过。曹恒回道:只是儿臣以往就认为,江山虽美,却也有让人措手不及的灾害发生。大魏疆土辽阔,山川江河纵横,如此多的江河山川,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灾害,总得有些防范的办法。所以儿臣曾特意琢磨过。

    朕本应把这件事交给你,可你是监国太子,要做的事情很多。曹铄说道:虽然不用你去,你却要给朕举荐人才,把这些事情给办好。

    儿臣明白。曹恒说道:虽然对朝堂还不是很了解,可儿臣却认为诸葛孔明可行此事。

    诸葛孔明?曹铄问道:为什么会是他?

    孔明熟知天文地理,管理府库军需,从未出过纰漏。曹恒说道:可见他在内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儿臣认为把他放在如今的位置上,确实是委屈了他。不如提拔他为九卿,指派他防患灾害。倘若办的好了,另有赏赐,要是办的不好,再责罚不迟。

    朕要他管理天下府库,行调拨之事,你觉得是委屈了他?曹铄问道:你认为该给他个什么官职,要他去做些什么?

    诸葛孔明智略不俗。曹恒回道:儿臣认为,理应于六曹之中选定尚书之职,由他专事一事。此人任用得当,父皇必定是如虎添翼。

    他的野心太大,不能让他过于膨胀。曹铄说道:最近我在捉摸一件事情,把三省下的六曹,更名为六部。六部长官以尚书为尊,另立侍郎等官职。如今六曹掌管诸事彼此交错,有些时候相互间政令不一,反倒让下面的人不明白究竟该听谁的。改为兵户吏刑工礼六部,各司其职,彼此相互少有牵连,更有利于政令传达。

    曹铄要把六曹改为六部,实际上是跨越了数百年。

    出生于这个时代,并不像父亲一样有着两千年后认知的曹恒,听了曹铄的说法之后,愣了一下,随后躬身对曹铄说道:父皇说的是,此事儿臣认为理应与丞相商议

    提起丞相,我还想着要在大魏设立左右丞相之职。曹铄说道:丞相位高权重,除了皇帝也就是他。朝堂之上要是只有一位丞相,岂不是成了一言堂?要是在朝堂之上,我们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又怎么能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怎么能做出恰当的判断,从而推行适宜的政令?

    父皇说的是,只不过如此一来,大魏吏治又繁杂许多。曹恒回道:而且朝堂格局已经形成,父皇要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增设左右丞相

    丞相在三公之上,统管全国政务。曹铄说道:左右丞相不仅不能有明确的划分,还得让他们的职权有着大半交错。如此一来,两位丞相才会矛盾重重,才会在皇帝面前说出实话,才会为了自家的利益与对方相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控时局,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曹铄说的这些都是权谋之术,曹恒虽然也是明白,可他却觉着自己过早的了解并没有什么好处。

    他低着头,没有吭声。

    你不认同?曹恒不做表态,曹铄问了一句。

    儿臣并非不认同。曹恒回道:只是儿臣认为,身为太子,不宜懂得太多权谋之术。帝王之道,只有父皇才适宜把握。

    如今你要是不学,等到将来你登上皇帝之位,再想学可就晚了。曹铄说道:身为太子,你应该明白,早晚有一天,我肩膀上这些都会交给你去扛。如今你犯了过错,还有我来为你弥补。到了那个时候,你再犯下过错,就不再有人为你弥补。身为帝王,要比普通人辛苦的多。普通人犯了错,无非一个人至多一家人承担后果。可帝王一旦犯了错,却是全天下都要承担后果!

    盯着曹恒的眼睛,曹铄一字一句的说道:你错不起,也不能错!

    儿臣明白。曹恒躬身回道。

    转身再次面朝着水塘,曹铄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该做什么你应该明白。

    曹恒退下,等他走远,曹铄才把站在凉亭外面等候的邓展叫到了身旁。

    传召诸葛亮,要他即刻前来见我。曹铄吩咐。

    残阳斜照,眼看黄昏就要过去,夜晚也将要来临。

    曹铄这个时候传召诸葛亮,邓展知道,他一定是有要紧的事吩咐诸葛亮去办。

    长安皇宫不小,从曹铄在的凉亭到皇宫正门,要走好长一些时候。

    邓展领着诸葛亮来到曹铄面前,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

    站在凉亭下,诸葛亮向曹铄躬身一个大礼:臣诸葛亮,叩见陛下!

    到凉亭上面说话。曹铄吩咐。

    诸葛亮上了凉亭,躬身面向曹铄。

    曹铄没有看他,目光依旧停留在凉亭外的水塘,向他问了一句:自从你投效在我的麾下,我就一直不是太重用你,只让你掌管府库物资,和我说句实话,你有没有觉着是大材小用?




第2411章 太子党又添新将
    曹铄问出这句话,诸葛亮明白,只要应答合适,他这次是要等来机会了。

    躬身面向曹铄,诸葛亮回道:回禀陛下,臣从未考虑过这件事。当年臣与陛下为敌,要不是陛下宽宏,臣早不知已是死了多久。如今不仅可以活着,而且还能为大魏做些事情,臣已是心满意足。

    说句实话看来真的很难。曹铄说道:既然你不肯说实话,我就把实话说给你听。

    转身面朝诸葛亮,曹铄凝视着他的脸:所以不重用你,正是因为当年你的选择。明知刘备成不了大事,你却选择追随,为的是什么,你清楚,我也清楚。

    诸葛亮低着头没有言语,曹铄接着说道:你喜欢只手遮天,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越是如此,我越是不会让你遂心。所以你投了我之后,我一直不肯重用你,把你丢在一个虽然重要却根本无法指点江山的位置上。如今把你召来,也是太子向我极力举荐,说你有治世之才,要是不用实在可惜。

    自从当年投了曹铄,诸葛亮确实一直都没被重用。

    这么些年,他内心确实是十分挣扎,却没想明白,明明自己才干过人,而且还做过蜀汉的丞相,为什么到了曹铄这里,偏偏不被待见?

    曹铄当然不会给他答案,直到今天他才明白,原来是当初的选择,导致他在大魏一直没得到任用。

    从当年益州被大军击破,到你后来去了南蛮,而后被大魏将士俘获,已经是过去好些个年头了。曹铄接着说道:太子举荐,我原本也是不想用你。可转念琢磨了一下,这么多年你还能固守在那个位置,想必是已经转变了心性。既然你心性有所转变,我当然不能再把你丢在一旁不用。如今快要进入夏季,各地水涝灾害频有发生,我打算任用你为民曹,专是治理水患,你有几分把握?

    十分。虽然被曹铄不待见这么多年,诸葛亮的傲性依然还在:不过治理水患并非一朝一夕,臣斗胆恳请陛下,一旦开始治理,容臣几年时日,否则很难奏效。

    你打算怎样治理?曹铄向他问道。

    治理水患无非疏导。诸葛亮回道:如今最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就是黄河淮河两地。臣打算令人前去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另外再把两条河流分流到其他江河湖泊。涝季水量减少,必定可以减少发生洪灾的可能。

    你的看法倒是和太子想差不多。曹铄点头:我问起太子如何治理大水,他也是这么和我说的。

    太子聪慧过人,当今世上少有,臣能与他想法想差不多,实是荣幸备至。诸葛亮当即回道。

    你也不用和我说这些。曹铄对诸葛亮说道:太子不在这里,你说了他也是听不着。我并不听你说什么,我只要看到结果。

    摆了摆手,曹铄说道:你先去吧。

    诸葛亮躬身一礼,告退离去。

    等到诸葛亮走远,曹铄也离开了凉亭。

    离开皇宫,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前往太子府。

    曹恒回到府上也没多会,他正在房里和黄舞蝶说话,侍女传报,说是诸葛亮求见。

    听说诸葛亮来了,曹恒当即明白是怎么回事。

    肯定是父皇和他说了什么,他特意前来道谢的。

    妾身记得诸葛孔明和夫君并没有太多牵扯。黄舞蝶向曹恒问道:他怎么突然来找夫君?

    以往没有牵扯,如今却是有了。曹恒说道:现如今大魏朝堂出现了太子党,很多与我亲近的官员,都被归入太子党一类。每次有人提起,我总觉着心中不安。如今大魏还是父皇做主,我不过是个监国太子,居然也有了众多依附者。虽说是父皇一力扶持,可长久下去,难免不会惹出祸患。

    既然是陛下扶持,夫君也就不用担心。黄舞蝶说道:夫君只要记得一件事,陛下必定不会对你有所猜忌。

    夫人请说。黄舞蝶向来是个有想法的,她说做到一件事,可以避免曹铄的猜疑,曹恒连忙问道。

    约束自身,遇事禀报。黄舞蝶说道:除非陛下允许夫君决断之事,其他事情一律在向陛下呈禀之后,再做决断。如此一来,陛下知道夫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掌控之下,太子党即便再如何强大,也强不过陛下。而且所谓的太子党,实则是陛下的羽翼。他哪里还会对夫君有丝毫猜疑?

    盯着黄舞蝶看了好一会,曹恒说道:以往我只知道夫人聪慧,没想到朝堂之上的事情,你居然也懂得这么多。

    其实夫君根本不用担心太多,诸葛孔明入夜来访,必定是有缘由。黄舞蝶说道:要是他之前见过陛下再来太子府,那就是陛下把他推到夫君的太子党羽翼之下。

    他肯定是见过父皇,所以才会来见我。曹恒说道:父皇的做法,其实我有时很难理解。在我所知的历朝历代君主中,虽然有宠爱太子的,却从没有像父皇这样,把很多重要事务全都推给太子,而且还一力扶持太子党的皇帝。外人不知,还都以为我在招揽党羽,谁又明白,其实所谓的太子党,就是父皇一手促成。

    所以夫君只管遵循陛下的意思办事,其他的根本不用考虑。黄舞蝶说道:陛下是要夫君在还没有接管大魏之前,先懂得怎样驾驭天下。如今陛下正值壮年,夫君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他也可以指点一二。敢于像陛下这样做的皇帝不多,像夫君一样礼数周到孝义在先的太子,也不是很多。

    还是夫人会说话。曹恒微微笑着,轻轻捏了一下她的脸颊:诸葛孔明还在等着,我也不能总是把他晾在那里。等我见了他,再和夫人说话。

    黄舞蝶起身把曹恒送到门口,目送曹恒离去。
1...12461247124812491250...1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