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曹恒进来,曹毅起身站到一旁,毕恭毕敬的站着。

    孙儿叩见皇祖母!面朝丁瑶站好,曹恒躬身一个大礼。

    听说你父皇把你留下说话,我还当他会留你多少时候。丁瑶满面笑容的打量着他:过来,给皇祖母好好看看。

    来到丁瑶面前,曹恒顺势拍了句马屁:刚才孙儿进来的时候看见皇祖母,差点没敢认。孙儿和淮南王出征的时候,皇祖母虽然雍容华贵,可也没像如今一样倾国倾城。

    但凡是女人,就没有不喜欢被人夸赞生的美貌。

    曹恒的马屁拍的恰是地方,丁瑶牵着他的手,让他蹲在面前,随后朝他脑门上轻轻点了一下:做了太子,如今不仅监国还要听政,小嘴还是巴巴的,像你父皇一样,哪有个持重劲儿。

    父皇也只是在皇祖母面前不持重。曹恒回道:但凡有外人在,父皇威仪古往今来谁又能比?皇祖母是父皇最亲的人,在您面前,他要是还冷着脸,岂不是也太没趣了?

    所以你就学着他的样子,和皇祖母说话也没个正形?丁瑶假意责备的问了一句。

    曹恒回道:还不是因为皇祖母宠爱,孙儿才敢在这里撒欢。这次出征日子太久,孙儿在关外,最想念的就是皇祖母。哪想到来了家,却还要被责怪。

    好了,都是带兵打仗的人了,说话还让人觉着酸的倒牙。丁瑶笑着说道:桌上有你们爱吃的糕点和果脯,皇祖母刚才让淮南王先吃,他说什么也要等着你来。这会你来了,你们兄弟俩敞开了吃。等到回去的时候,每人再带一些。

    就知道来了皇祖母这里有糕点和果脯。曹恒招呼曹毅:还不快和我一道谢过皇祖母赏赐?

    曹毅上前,与他一道向丁瑶告了声谢。

    兄弟俩吃着糕点,曹恒对丁瑶说道:孙儿这次出关,倒是给皇祖母也带了些礼物回来。其中有孙儿弄到的,也有淮南王弄到的。本来是打算分开送过来,东西一样,于是就放在了一起,当做我俩一同送给皇祖母的。

    难得你们还能想到给我带礼物。丁瑶笑着问道:东西在那?我要好好看看带回来的是什么。

    曹恒吩咐宫女:门外有人等着,只管问他们给皇祖母带的礼物在哪就成。

    宫女出去没一会,就带着另外几名宫女返了回来。

    丁瑶看见几个宫女捧着的都是兽皮,其中有一块兽皮黑的发亮,一看就是难得的好皮子。

    早就听说关外野兽不少,你们出了一次关,居然带回了这么多好皮子。丁瑶向曹恒问道:那块黑亮的是什么皮?

    皇祖母好眼力。曹恒说道:这几块皮子都是关外特有的小兽,到了冬天,用它们做件皮袄,又压风又保暖。那块黑亮的皮子,是一种名为云中兽的。它的皮子质地特别好,孙儿弄到两张。父皇那里已经送去了一张,这一张则是特意带来献给皇祖母的。

    捧着云中兽皮的宫女上前,把兽皮递向丁瑶。

    轻轻抚摸了几下兽皮,丁瑶赞道:质地柔顺,毛发松软,一摸就知道是好皮子。

    皮子还成,只是云中兽难得,像要凑一件整的皮袄并不容易。曹恒说道:这块皮子也只够皇祖母做件御风的披肩。

    关外距长安千山万水,你们能带礼物给皇祖母,也是没有白疼这么些年。丁瑶说道:这些皮子我会找成名的工匠裁制出来,要是交给寻常的工匠,他们粗手笨脚,万一弄坏丁点,也是不好。




第2408章 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曹恒和曹毅原本打算去各宫探望皇后皇妃和其他妃嫔。

    看出他们的心思,丁瑶干脆让宫女把皇后皇妃和妃嫔们都给请了来。

    袁芳等人见到丁瑶派来的宫女,当即就明白过来。

    她们也不用再在自己的寝宫等着,太后这是舍不得两个孙儿,要把他们多留在身边一会。

    明白丁瑶的心思,袁芳等人当然不会不识趣。

    后宫后妃纷纷来到太后的寝宫,平日里虽然不能算冷清也绝对说不上热闹的地方,陡然多了许多生趣。

    太后的寝宫热闹非常,曹铄却没有过去。

    后宫的后妃,他一次见两三个还成,要是见的太多,还真是会被吵到头疼。

    女人多的地方,麻烦也多。

    曹铄可不愿意这个时候往太后寝宫去凑。

    坐在书房里,曹铄批复着前一天送来的奏折,邓展来到门口:启禀陛下,已经问清楚了。

    头也没抬,曹铄问了一句:全都去了?

    后宫自皇后以下嫔妃以上,全都去了太后寝宫。邓展回道:太后那里,今天是真的热闹。

    还好我没有过去。曹铄说道:上回太子回来,后宫嫔妃也都去了太后那里,我和太子居然被赶到外面房间。里面女人太多,我们根本插不上话。

    提起上回曹恒回来,曹铄说话的语气像是受了不少气一样。

    邓展听了觉着好笑,却又不敢笑出来。

    怎么?抬头看了一眼还站在外面的邓展,曹铄问道:是不是觉着很好笑?

    不敢。邓展回道:陛下说话,谁敢发笑。

    只是不敢,并不是不想。曹铄说道:你那点心思,难道我还不明白?

    太子和二皇子在外征伐许久,如今返回长安,太后舍不得他们,留在寝宫多说会话,为了不让两位皇子在去后妃们的寝宫去问安,把后妃都请到太后那里,也在情理之中。邓展说道:其实有句话,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我不让你说,难道你就不想说了?曹铄横了他一眼:想说就说,要是不想说,就给我憋回去。

    臣认为陛下给太子和二皇子赋闲的日子太少。邓展说道:才从关外回来,还没喘口气,二皇子接着就要上任长安令,太子更是事务繁多,只怕以后连歇一歇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陛下把两位皇子的日程安排的太满,太后也不至于这么做。陛下也不是不知道,太后还是喜欢清静,并不喜欢她那里人多。一改常态,无非是祖母对孙儿的疼爱罢了。

    你说的是没错,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并没有示意邓展进屋,曹铄对站在门口的他说道:太子监国,而且我又给了他听政的权利。他肩膀上的担子,可要比你们想象中重的多。至于二皇子,太子也曾在书信中提起过他的能耐。要是太子没有虚妄之言,区区长安,他还是能够治理妥的。

    邓展站在门口没有应声,曹铄说的这些,他是一句话也接不上。

    书房里,曹铄想了一下,对邓展说道:派个人去邺城,把任城王请到长安,就说我有要紧事和他商量。

    曹彰前往邺城之前,曾在长安见过曹铄。

    当时曹铄只告诉他,卞夫人并非病故,而是自杀。

    怀揣着疑惑,曹彰到了邺城。

    从曹植口中听说了整个来龙去脉,他才明白,先前的疑惑完全都是虚妄,曹铄根本没有隐瞒他任何事情。

    办完了卞夫人的丧事,曹彰和曹植面朝陵墓站着。

    兄弟俩一个是任城王,一个是陈王,彼此都是有些财力,卞夫人的陵墓修造的虽然不能说气势宏伟,也不算太过寒酸,至少比那些一等公卿的陵墓,还有有气魄些。

    要不是陛下恩典,让我们把母亲送到邺城安葬,母亲怕是只能有坐小小的坟茔。曹植叹了一声说道:母亲临终前也知道她的过错,让她始终耿耿于怀无法放下的,其实还是兄长

    不要说了。曹彰打断了他:你要说什么我全都知道。这几年,我也不是不想来看母亲,只是每每想到她做过的一些事情,实在是难以释怀。要是知道母亲会

    说到这里,曹彰没能再说下去,眼圈已经是红了。

    知道他心情郁结,曹植也没再多说什么。

    兄弟俩面朝陵墓站着,良久无言。

    一名卫士跑到他们身后:启禀任城王陈王,陛下派了使者过来,说是有话带给任城王。

    我来邺城之前才去过长安,陛下什么也没对我说。曹彰看向曹植:怎么这会突然派人过来,又要我去一趟长安?

    既然是陛下召兄长过去,兄长只管去也就是了。曹植回道:见了陛下,自会知道他要兄长做什么。

    你打算怎么办?曹彰又问。

    我打算在邺城为母亲守陵三年。曹植说道:陈国有地方官府,也用不着我操心。

    母亲的陵墓,多劳烦你了。曹彰向曹植拱了拱手。

    曹植躬身给他行了个大礼:兄长好走!

    转身离开,曹彰在卫士的引领下,见到曹铄派来的使者。

    当初曹彰没有去任城的时候,每天都跟在曹铄身后。

    大魏朝廷上下,哪会有人不认得这位深受皇帝亲近的任城王?

    见到曹彰,使者迎了上来。

    躬身一礼,使者说道:我奉陛下旨意,请任城王即刻前往长安。

    陛下知道我已经办完了母亲的丧事?曹彰问了一句。

    算着日子,陛下认为任城王是办完了。使者回道:要不是算出卞夫人丧事已办的稳妥,陛下也不会让我来请任城王。

    曹彰想了想,使者说的确实没错。

    以卞夫人陵墓能造的规模来说,就算他和曹植想给造的很大,也不可能超出了原本应有的规制。

    依照卞夫人的身份,他和曹植建造的陵墓并不算过。

    可要是按照她早些年做过的那些事情,当今太后只要发一句话,陵墓立刻就会被人拆成一片断瓦残垣。

    曹铄下旨,让曹植把卞夫人的尸身带来邺城,也是为了不在太后的眼皮底下。

    当年离开邺城,太后就不会再回去。

    毕竟邺城给她留下了太多不好的回忆。

    曹彰上回去长安,曹铄曾当面说过,到了邺城,他可以对卞夫人的葬礼睁一眼闭一眼。

    虽然曹彰和曹植来到这里之后,有些做法确实不合时宜,却没有人敢于出面阻拦。

    地方官员不笨,卞夫人是死在长安,尸身会被带到邺城,显然朝廷有所授意。

    至于以什么礼数安葬卞夫人,只要不超出规制,当然不会有人暗中说什么。

    背后捣鬼,说不准没能害了俩人,反倒给自己惹来不小的麻烦,毕竟送到朝廷的消息,全都是被当今皇帝收去,绝对不可能送到太后那里。

    曹铄令人来到邺城请曹彰去长安,事情已经办妥,曹植也表示会留在这里守陵。

    再没有什么牵绊,曹彰当天就收拾行装,带着一队卫士跟随曹铄派来的人,往长安去了。

    数日之后,返回长安的曹恒等人都有了具体的事务,曹毅也上任长安令,做起了皇城的父母官。

    曹彰在一队人的护送下来到长安城。

    进了城门,他直奔皇宫。

    来到皇宫正门外,曹彰下了马。

    刚进皇宫,他就看见邓展等在那里。

    迎上曹彰,邓展见礼说道:任城王可算是来了,陛下已经等的很是焦躁。刚才听说已经到了城门口,催着我前去迎接,没想到我才来皇宫门外,就撞见了大王。

    邓将军知不知道陛下找我过来,是有什么事?曹彰向邓展打探曹铄的意图。

    邓展和祝奥都是每天跟在曹铄身边的人,要说这个世上谁最了解曹铄,并不是太子曹恒,也不是丞相郭嘉,恰恰应该是他身边的两位随身将军。

    不过他向邓展打听的时候,也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

    作为曹铄身边的人,邓展要是口风不紧,早就被替换了下去。

    果然,邓展回道:陛下当初只是让我选人去请任城王,并没有告知请大王过来是为什么。

    从邓展的语气和神情,曹彰看出他一定知道其中缘由,只不过不肯说罢了。

    邓展不肯说的,他追问也不可能问出个结果,于是也就不再多问。

    反正见到曹铄,曹铄也会把缘由说给他听。

    曹彰每次来见曹铄,都会在书房接见。

    引领着曹彰来到书房门外,邓展上前禀报:启禀陛下,任城王到了。

    既然来了,还不快请进来?书房里传来了曹铄的声音。

    邓展回身对曹彰说道:陛下请任城王进去。

    曹彰向邓展道了个谢,随后走进书房。

    坐在书房里的曹铄还在批阅着奏折,听见有人走进来,他抬头看向曹彰:来了?

    陛下召我过来,片刻不敢耽搁,还是让皇兄等的急了。曹彰躬身一个大礼:请陛下恕罪。

    虽然确实让人等的焦躁,可算起路程也差不多该今天到。曹铄说道:我也不怪你,请你过来,是有一件事和你商量。

    曹整问道:敢问陛下,究竟是什么事需要臣弟去办?

    我最近总是在想,大汉朝封王不少,各自盘踞一地。曹铄说道:当大汉飘摇,摇摇欲坠的时候,那些封王不仅没有匡扶汉室的念头,反倒还都想趁着乱世分一杯羹,以至于汉家庙堂倾颓,最终被我们大魏替代。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着心里不安。

    虽然曹铄没有明说,曹彰却听出了他的意图:陛下的意思是,封王的权势太大,反倒会给朝廷惹来麻烦?

    难道不是?曹铄反问了一句。

    陛下打算怎么办?曹彰说道:我在来的路上,也曾听人说过,陛下封了二皇子为淮南王,却不许他前往封地,反倒给了他个长安令的官职,要他在长安做官。难不成陛下也打算这么对待以往的封王?

    子文好像不太赞同我那么做?曹铄说道:也难怪,毕竟牵涉到了你的利益。要你交出兵马,封地只是食邑,不掌管军政事务,你也会心中不爽。

    陛下难道还不清楚我?曹彰回道:只要陛下想做的,我都会鼎力支持。等到陛下决定封王交出兵权,再不过问封地军政事务,我自会首先响应。
1...12441245124612471248...1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