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大臣们认为,曹铄顶多给他们提拔到牙门将,连杂号将军的位次都是进不去。
出乎众人意料,几位小将军无一例外,全被提拔为杂号将军。
姜维和陆逊甚至顶替了原先马超和赵云的将军封号,获取了俩人曾经拥有的杂号将军官阶。
除此之外,每位小将军还被曹铄封了侯。
大魏朝之前的大汉朝,封侯都是极其困难,更不要说一次早朝就连封四位一等公和近十位封侯。
曹铄这次的举动,可以说是大手笔。
曹铄封赏了众人,曹恒起身说道:启禀父皇,还有周瑜和张绍俩人没有得到封赏。俩人一个留在西凉,另一个留在河套,不仅讨伐异族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还在为了平定关外而劳心劳力,恳请父皇赏赐二位将军。
他俩的赏赐与贾诩一道昭告。曹铄说道:周公瑾,敕封一等智勇公,领右将军。张绍为永安侯,领伏波将军。贾诩,追封一等节义公,丧葬仪礼等同三公。
曹铄一开口,朝堂上的臣僚顿时有好多人羡慕起这次出征的将军们。
他们每一个人的封赏都是十分丰厚,可以说曹铄对他们的封赏根本就是不惜血本。
得到封赏的众人当然心中欢喜,那些参与朝议却没有出征讨伐异族的官员,则是一个个心怀钦羡,都在寻思着什么时候能向曹铄请求随军出征。
最后,曹铄的目光落在了曹毅的脸上。
他捏着下巴,好像很为难的说道:二皇子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可是给你的封赏,却让我犯难。
其实曹铄在朝议之前,已经把郭嘉请去商议了曹毅封王的事情。
他表露出为难,郭嘉站起来说道:陛下,臣听闻早先太子曾有书信,言述二皇子功绩,恳请陛下为二皇子封王。臣窃以为,太子向来公正,所以会在书信中提出此议,必定是有他的道理。臣恳请陛下,为二皇子封王!
郭嘉开口,在座的官员们哪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众朝臣也都纷纷起身,跟着郭嘉恳请曹铄为二皇子封王。
曹毅则站了起来,向曹铄一个大礼说道:父皇,儿臣尚且年少,在关外也是追随皇兄,并未立下什么功劳。诸公抬爱,儿臣十分惶恐,恳请父皇不必封赏儿臣。
你要是不这么说,还真不一定封你。曹铄说道:朝堂之上,岂是你说不封就不封的?朕封二皇子曹毅为淮南王,领长安令一职。从今往后,你好好管束长安,要是有丝毫懈怠,定不饶你。
曹铄封了曹毅为淮南王,却又让他领了长安令的官职,意思很明确,他虽然是淮南王,却不用去封地,而是要留在长安做官。
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的,朝堂上的其他人都是一脸茫然,不明白曹铄为什么会这样安排。
按道理说,曹毅被封王,他就应该前往封地,掌管那里的军政要务。
皇帝把他留在长安,还安排了个长安令,究竟是什么意图?
大臣们心中嘀咕,曹恒却在这时问出了他们心里起疑的问题:父皇,淮南王既已受封,理应启程前往淮南,掌管那里的军政要务,为大魏守护一方。为什么父皇却偏偏给淮南王安排了个长安令的官职?长安虽为都城,长安令也与郡守官职相当,可堂堂淮南王却做个县令
我心意已决,不用多说。曹恒的质疑提出,曹铄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
随后曹铄又对大臣们说道:除了以上封赏的诸位,这次出关讨伐,立下功劳的还有原匈奴单于呼厨泉以及他族中部众。朕已令人把封赏诏书送了过去,另外遣派呼厨泉统领匈奴勇士,讨伐不向大魏臣服的乌桓鲜卑和氐人。至于大魏将士,连年征战,已是十分劳苦,即日起休养三年,若无要紧战事,朕不会轻易出兵。
目光落在曹恒的脸上:你虽然没有得到封赏,可你也要知道,从今天起,你要做的不仅仅只是监国,还有听政。每天上朝不可懈怠,另外你还得帮着我查阅各地奏折做出批复。必要之时,你也得去一些需要皇帝或者太子亲自过去查看的地方查验民情以及吏治。
曹铄明面上没有给太子封赏,朝堂上的臣僚却都很清楚,这次论功行赏,得到封赏最多的正是太子。
以往太子只不过是个称号,官员们虽然有必要对他恭敬,却不用向他禀报任何有关政务或者军务。
然而过了今天的早朝,太子将会参与到大魏的政务军务中。
皇帝摆出的架势,也是要把太子高高捧起,让他和其他皇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告知天下臣僚太子就是大魏第二当权者的同时,也在告知其他皇子,大魏的皇帝之位将来必定是由太子继承,其他人不用痴心妄想,老老实实的做好本分也就可以。
帝王之家,向来宗庙之争都是十分严酷,兄杀弟,弟杀兄屡见不鲜,追根究底不过是做皇帝的没有明确继承人。
大魏太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后宫对他的培养就异于其他皇子。
还没完全成人,他就去了雁门关,并且在那里领着将士们击破了羯人的进攻,为大魏立下了第一场功勋。
从那以后,皇帝就很放心的把许多事情交给太子去办。
皇帝留守都城,太子领军讨伐异族,通过征伐异族获取军功,一是巩固太子的地位,二也是积攒作战经验,懂得江山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则是第三条,大魏虽然不为任何将军配属常备军,将士们对每一位将军的看法却是不同。
太子如今在大魏军中,已经树立起了百战不殆的形象。
有着同样形象的,整个大魏除了太子也就仅仅只是皇帝本人而已。
曹铄不肯在封了曹毅为淮南王还要把他留着长安任职长安令这件事上多费口舌,更是让朝堂上的臣子们猜测纷纷。
很多精明的臣子,已经猜到曹铄下一步可能会对现今的封王下手,削夺他们的封地,从他们手中接管兵权。
封赏了有功的众人,曹铄并没有提出削减封王封地和褫夺兵权一事。
曹恒等人也都没有提出。
才封了曹毅,朝堂上的这些事肯定会传扬出去。
一旦传到那些封王的耳朵里,他们应该也会做出反应。
等到各路封王有了反应,大魏朝廷再做出应对,要比仓促的贸然出击强的多。
封赏之后,臣僚们又提出了一些其他需要解决的事情。
曹铄多半当堂做出批复,只有少数几件当时无法决断的,压在后面,等到考虑周祥了再做决定。
早朝散了之后,曹铄招呼曹恒和他一同去后花园走走,曹毅则先去了丁瑶那里,代太子先问候一声,晚些时候曹恒再过去叩见祖母。
走进后花园,曹铄向跟在身后的曹恒问道:经过今天早朝,你有没有什么感触?
第2407章 带礼物回来了
曹铄问起曹恒有没有感触。
曹恒回道: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朝堂之上,不过是与大臣们商议一下国事,没想到却是这么复杂。很多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目的,提出来的也多半是对他们有利的提议。
所以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曹铄说道:我们四处征伐的时候,众人跟在身边,虽然也会勾心斗角,可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击破敌人,从而主导江山。等到江山稳固,我们已经没了敌人,或者说即便有一些和我们捣乱的,实力也都不对等。曾经一同奋战的文臣武将,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膨胀,渐渐有些坐不住了。所谓不忘初心,不过是一句废话而已。不说大臣们,只说我们自己,得了天下之后,难道还能像以往没得天下时那样小心翼翼?
父皇说的是。曹恒回道:难怪今天朝堂之上,我总觉着虽然看起来融洽的很,可暗中却是有着一些说不上来的气息。
你能感觉的到,也是你在成长了。曹铄说道:要是你感觉不到,那才真的可怕。位居高位,想要凌驾于他人之上,掌握所有事情的决断,弄明白每一件事的真相,你就得具有看穿他们的能耐。所有的朝臣,无论他们智略如何,只要开口说话,你就得立刻判断出他想做什么,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对朝廷有什么好处。从而从中权衡利弊,取对朝廷利益大者施行。
继续往前走着,曹铄接着对曹恒说道:过了今天早朝,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会知道,如今的大魏太子,不仅有着监国的权力,还有着听政的职权。你到任何官府,哪怕是丞相掌管的地方,只要你提出要查看的东西,无论是谁都不能拦阻。不过我却有一句话要提醒你,你千万得记得。
请父皇明示。曹恒谦恭的应道。
通天权势,往往带来的只有两个后果。其一,是你能从权势之中辨别真伪,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能公正公平。还没接管大魏朝堂之前,就已经具备了驾驭天下的能耐。曹铄说道:其二,则是你被权势冲昏头脑,刻意或者是被人利用无意之间做出有害于朝廷的事情。太子是国之储君,贪财好色可都是足以毁掉你的前程,甚至要了你性命的。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曹恒回道:财货美人无非大魏所有,要是有人用这些来诱使儿臣犯错,儿臣还恰恰就那么做了,只能说是儿臣不辨是非,不懂轻重,父皇也不用再寄托厚望。
你能明白就好。曹铄停下脚步,难得的向曹恒露出笑容:皇祖母最近时常念道你和淮南王。虽然有淮南王前去为你解释,让她等的久了终究不好,她不会责怪你,必定会责怪我,说我拉着你说话太久。
离开长安许久,儿臣也很是想念皇祖母和诸位母后母妃。曹恒回道:儿臣向父皇告个假,今明两天,就在后宫陪着皇祖母和诸位母后母妃说话,尽一尽孝道。
能有这份心思最好。曹铄回道:明天早朝之后,你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去后宫拜访你的诸位母后母妃好了。
儿臣告退!得到曹铄允准,曹恒告退离去。
目送他的背影,曹铄嘴角浮起的笑容里带着得意。
征伐天下,说的再直白一些,可不就是为了执掌天下大权。
可是人的寿命终究有限,得来的江山总不能拱手让给一些陌生人。
身为人父,曹铄也有私心。
自己打下的江山,当然要交给自家的后人掌管。
太子要是昏庸无能,他还得从诸皇子之中挑选出贤良者。
如今太子精明能干,不仅他说的话一点就透,而且在战场上也印证了身为大魏皇储的能耐。
江山代有人才出,早晚会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得来的江山后继有人,对于曹铄来说,其意义远远超出当初他一统天下,成为天下之主!
曹恒和曹毅头天晚上回到皇宫,丁瑶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虽然知道两个孙儿不会半夜来她这里扰她清梦,她还是连夜吩咐准备了两个孙儿喜欢吃的糕点果脯,另外又令人置办了菜肴,准备把两个孙儿留在太后寝宫吃了午饭和晚饭。
早朝之后,被敕封为淮南王的曹毅先一步到了。
见到曹毅,丁瑶也是欢喜莫名。
牵着次孙的手,她脸上带着微笑,把曹毅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这次出关,苦头是不是没有少吃?到外面走了一趟,我那白净的二孙子不见了,如今是黑黑壮壮的,倒像个从沙场回来的样子。
本来皇兄是打算和我一起过来的,父皇和他谈些事情。曹毅回道:等到谈完了,他也就该来了。
你那皇兄,自从做了太子整天也没个消停。丁瑶说道:你父皇也是,就好像大魏少了太子,什么都没办法做了一样,总是支派他去做这做那。到如今,他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祖母觉着皇兄还是孩子,那是因为疼惜他。曹毅说道:皇兄也时常和我说,父皇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就独当一面,为大魏立下无数功勋了。和当年的父皇比较起来,皇兄还是觉着自己做的太少。
那也是他想的太多了。丁瑶说道:不过曹家上下好像都是这个样子,当年你们的祖父也是。整天只记挂着征讨天下,后宅想要见他一次,可都不是太容易。
当年恰逢乱世,祖父也是没有办法。曹毅回道:要是日子能过的安稳,谁又愿意上阵厮杀?
这么一说,倒是你看的明白了。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丁瑶说道:皇祖母给你和太子准备了些你们都爱吃的糕点和果脯,你先吃着,不用等你皇兄。
还是皇兄来了,和他一道吃。曹毅回道:作为兄弟,是不敢有僭越的。
你也是越来越乖巧懂事了。抚摸着曹毅的脑袋,丁瑶问道:这次出关讨伐匈奴,你应该也算是立下了功劳。皇帝是怎么赏赐你的?
父皇封了我为淮南王,领长安令之职。曹毅回道:从今往后,皇孙就是长安城的县令,也能时常留在皇祖母身边。
封了你为淮南王,又让你做了长安令?丁瑶心里咯噔了一下,她隐约感觉到大魏要迎来一场动荡。
心底还是不太确定,她又追问了曹毅一句:皇帝没打算让你去封地,掌管那里的军务政务?
没有。曹毅回道:父皇要皇孙做什么,皇孙就做什么,总不会错的。
得到这样的回复,丁瑶确定了内心的想法。
她向曹毅问道:封了你做淮南王,你父皇没让你去淮南,你会不会觉着心里不爽快?
怎么会。曹毅很坦然的一笑:封王不过是个爵位罢了,每年在官俸之外还有食邑所得,大魏的官俸本来就丰厚的多,淮南有是物阜民丰的地方,从食邑得到好处足以养活还几个王府的人。父皇对皇孙已是十分宠爱,还有皇兄,为了孙儿封王的事,也曾特意向父皇提起。其他的皇孙不懂,感恩还是懂的。
皇帝能有你这么懂事的儿子,也是他的造化了。丁瑶爱怜的抚摸着曹毅的头发。
当初曹家封王,都是到各地掌管军务政务,封王手中有着一定的兵权,可以说是地方的土皇帝。
如今曹毅被封了王,却只能得到从食邑送来的供奉,而且还被委派了长安令的官职。
自从有大魏以来,他可能是封赏最薄的封王。
偏偏曹毅根本不这么认为,反倒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要是后宫里长大的皇子都像他这样,曹恒以后接管江山,也就省心多了。
曹毅陪着丁瑶说了会话,丁瑶问起他在关外的见闻,他把一些事情添油加醋说的绘声绘色,紧张的战场分为经他描述,居然轻松逗趣,不时把丁瑶逗的哈哈大笑。
祖孙俩正说着话,丁瑶的贴身宫女走了进来:启禀太后,太子求见。
我当他今天不来了。还没从曹毅说的话里完全缓回来,丁瑶向宫女吩咐:你去把他带进来。
没过一会,宫女领着曹恒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