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无赖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讳岩
    铁路?又一个新名词,而且陆逊也是没想明白用铁怎么修造道路,他茫然向诸葛亮问道:干嘛用的?

    陛下说了,铁路一旦贯通,从长安到关外,原本需要一两个月的路程,只需要三四天也就到了。诸葛亮回道:还没见过铁路,不过要是能够那么快的话,还真是让人很期待。一两个月的路程,三四天可以赶到。即便关外有异族祸乱,大军也可以很快杀往那里。

    有时候我真是不明白,陛下脑子里都装着什么,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陆逊摇头说道:这些东西,就算我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窥探半点门径。

    谁说不是。诸葛亮回道:当年我还寻思过,扶持刘玄德可以与陛下抗衡,如今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才知道那时候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大魏的强大,可以说是陛下一个人顶起了多半。

    陆逊也点头:孔明公说的确实是这么回事。

    俩人正说着话,一名兵士跑了过来。

    到了他们身旁,兵士说道:启禀两位将军,陛下召集早朝,请众人尽快前去议事。

    诸葛亮自从来到大魏,一直都是在承担府库钱粮这些事情,他根本牵涉不到真正的核心事务。

    而陆逊,由于年纪太轻,以往也是没有资格参与早朝。

    这会居然有兵士前来招呼他们,请他们去参加早朝。

    诸葛亮问道:陛下还召集了哪些人?

    也没多少。兵士回道:只是多了三二十位官员罢了。

    听说早朝多了三二十人,诸葛亮和陆逊顿时明白了。

    这些多出来的官员,应该都是在太子和马超出征讨伐异族的时候立下功劳的。

    可他们却没想明白,为什么连带着诸葛亮,也得到了召集。

    从没参加过早朝的俩人不敢耽搁,诸葛亮把分派军械的事情交给了副手,他则与陆逊匆匆赶往皇宫。

    来到皇宫的时候,他们看见在前殿门外已经有好些人等候。

    皇帝还没有来到,众人正交头接耳的谈论着什么。

    有些人谈论的,是他们根本没听说过的事情。

    当然,其中多半都是敢于早朝的官员们的猜测。

    不过官员们的猜测却很精准,尤其是有人已经料到今天的早朝,二皇子将会被正式册封为淮南王。

    郭丞相到。众人正在谈着话,一个拖长的嗓音传了过来,郭嘉在几名卫士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丞相在大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官员纷纷向他见礼。

    不必多礼。郭嘉微微笑着,虚抬起手,对众人说道:今天来到这里的,除了早先就在朝堂上的老人,还有一些新补进来的新人。我先在这里恭贺诸位,从此进入大魏朝廷的核心。

    过些郭丞相!包括诸葛亮和陆逊在内,二十多名增加了名额前来参加早朝的将军和官员纷纷道谢。

    陆逊发现姜维等人居然一个不落,也都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凑到姜维身边,他轻轻拽了拽姜维的衣袖,把他带到一旁小声问了句:伯约,我们怎么会突然被召集到了这里?以往来到这里参加早朝的,不都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的老人?

    应该说以往来参加早朝的,都是曾对大魏立下功劳的臣僚。姜维小声回道:我们能够来到这里,一是因为战功,二则是因为太子。

    伯约是不是听闻了什么风声?完全还不知情的陆逊向姜维追问了一句。

    确实是听到了一些零碎言语。姜维压低声音对陆逊说道:陛下是想稳固太子地位,让其他皇子再没有觊觎太子之位的心思,所以借着征讨异族有功,把我们这些人也都召集到了朝堂上。说的好听一些,我们这些人名为少壮派,说的不好听,我们就是。

    ?陆逊错愕,向姜维问道:但凡皇帝,最厌烦的就是臣僚结党。如今太子没有那样的心思,陛下怎么反倒扶持起他结党?

    结党,要看对朝堂有利还是没利。姜维回道:我们这些人要是只手遮天,把大魏闹的乌烟瘴气,别说我们会倒霉,就连太子也会跟着遭殃。陛下要的,是能稳固太子之位,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坐的更稳。也想通过如今的做法,让我们早些适应朝堂,将来可以扶助太子执掌天下。

    明白了姜维的意思,陆逊愕然看着他说道:这么说来,所谓并非为了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真正要费心的,却是在陛下后宫里?

    怎么可能。姜维回道: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不断的为太子积攒功勋,跟紧了他。但凡有人试图撼动太子的地位,我们再一拥而上保全太子。要知道,真正的稳固再于守,而不是再与当着陛下的面出击。陛下虽然这么做了,可你也要知道,其他皇子哪个不是他的儿子?所以扶持太子,为的不过是大魏庙堂有个秩序,至于其他皇子,陛下可从来也没想过要对付他们。

    轻轻拍了拍陆逊的胳膊,姜维说道:伯言战场上倒是通透的很,处置政务也是毫不费力。即便一些奇门之术,你也能应对自如。怎么偏偏在这件事上,却犯了糊涂。

    倒不是我犯糊涂。陆逊回道:只是以往不愿去想这些,也没考虑过有一天自己会参与其中。

    如今你是想参与也得参与,不想参与也得参与。姜维回道:从今天起,你我做事说话都得小心一些。稍有不慎,很可能万劫不复,甚至还连累了太子。但凡是人,都想往高处走。可惜却没几个人能明白,高处不胜寒。站得高望的远确实没错,可一旦掉落,也是摔到粉身碎骨!

    俩人站在距人群较远的地方小声说话,远处又一个拖长的声音喊道:太子到!

    听见喊声,他们扭头看过去,只见曹恒换上了一身朝服,气宇轩昂的正往这边走来。

    陪在曹恒身旁的,正是二皇子曹毅。

    身为太子,曹恒的朝服和曹铄的颜色一样,都是以黑为底。

    只不过他朝服上的图案,不像曹铄的那么显眼和那么的大,相比起来要小了不少。

    跟在曹恒身后的曹毅,则是穿着一身绛红色的官服。

    自从曹恒被册封为太子,他领军征讨异族立下无数功劳,在三军将士之中也树立起了威望。

    同时曹铄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把他往高处推。

    如今才太子,在大魏朝堂上,已是举足轻重,很多官员甚至认为,曹恒在今天的早朝之后,会成为继皇帝之下的第二掌权者。

    官员们纷纷向曹恒见礼,曹恒也拱着手给他们回礼。

    来到前殿正门,曹恒带着曹毅站在正门左侧,等候着曹铄的来到。

    每逢早朝,皇帝总是会姗姗来迟。

    这也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一朝国君,要是早朝来的太早,臣子们还没到,反倒是他在前殿等着大臣,必定会扫了国君的威风。

    曹恒在大殿门外站好之后,远处又传来皇帝驾到的喊声。

    皇帝的銮驾在一群卫士的护送下往这边过来。

    身穿朝服的曹铄坐在銮驾上,微微闭着眼睛,出现在臣僚们的眼前。

    臣僚纷纷躬身行礼,齐声喊道:叩见陛下。

    曹铄睁开眼睛,朝他们抬了下手:不必多礼,随我进殿。

    他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从他的神色中,根本看不出喜怒。

    自从登基为帝,曹铄越来越发现,身为皇帝,绝对不能让臣子看出自己的息怒,否则有些人就会利用这些做出故事,从而出现溜须拍马或者是暗中中伤等事。

    皇帝也是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弄的清楚明白。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有人说出来是这样,而换个人说出来,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朝堂厮混的久了,很多臣僚都能学会看皇帝脸色办事,说皇帝喜欢听的话。

    久而久之,必将闹的乌烟瘴气朝堂不安。

    掌握了让他们看不出息怒的能耐,臣僚没办法从他的脸上判断喜欢听什么或者不喜欢听什么。

    无论怎么说,都不知道对错,只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曹铄也可以同过这些,从中做出权衡,以此来决定该如何抉择。

    进了大殿,众臣僚山呼过后,分为两列在朝堂的两侧坐好。

    秦汉时期,臣子入朝,大臣都是坐在两侧。

    曹铄并没有废止这种礼数,他反倒觉着后世那位想要和臣子区分个尊卑而在朝堂上把臣僚座椅撤了的皇帝,不是闲的蛋抽筋,就是心眼小的像芝麻一样。

    臣僚分座次落座,曹恒的座位则是在曹铄左侧下首,而曹毅只能与大臣们坐在一处。




第2406章 舍了血本的封赏
    臣僚落座之后,曹铄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向众人问道:有没有事情启奏?

    陛下!有一人站了起来,躬身向曹铄行了一礼说道:臣有事启奏。

    站起来的,正是大魏朝的大司马司马懿。

    大魏朝才成立的时候,曹铄用他还不是太能放得开手脚。

    毕竟司马懿在原有的历史上,是夺取了曹家庙堂的人。

    即便他没有夺取,他的两个儿子也向曹家后人下了手。

    随着大魏日渐兴盛,曹铄反倒对他越来越放心,而且他前不久下达了一道诏书,所有官员在职不过五年。

    五年之后,将会卸任调往其他官府任职。

    每次调任,都会有些官员提拔,也有一些官员降职,当然,其中多半则是平调。

    提拔起来的,不用说也知道,是那些政绩斐然为大魏立下功勋的官员。

    降职或者免职的,都是那些好大喜功,一件事没做好,为了政绩又去抓另一件事,甚至还有恶劣到造成不良影响的。

    曹铄的这套任免体系宣布之后,所有大魏官员都不敢有半点懈怠,更避免了有些人利用在职务上的便利壮大自身实力,招揽羽翼在大魏朝堂上结党。

    太子可以结党,那是曹铄允许的,而且太子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都会时常提点曹恒。

    其他人想要结党,当然是死罪一条!

    司马懿被认命为大司马,也不过两三年的事。

    掌管天下兵马,可调拨兵马的虎符却在曹铄手中,而且用不了两年,他又会被调到别的官府。

    做了一整套的防范,曹铄当然对一些想起来都可能威胁到大魏朝堂的人放心任用。

    司马懿站起来说他有事启奏,曹铄示意:大司马请说。

    臣受陛下皇恩,忝为大魏朝大司马,掌管天下兵事,自认但凡有功之士,臣有恳请陛下封赏的职责。司马懿说道:太子与马孟起将军各自引领一支人马平定异族,太子战绩斐然,马将军也一举定下西凉稳住局面。臣恳请陛下封赏太子与马将军,以及麾下将士。

    大司马说的,正是我今天朝议上最先要说的事。曹铄点了点头,对臣僚们说道:太子已经地位尊崇,官是没办法封了,给他一些赏赐也就是了。除此之外,从今天起,但凡太子在朝堂上,由他上朝听政。

    太子监国,是发现朝堂之上有什么没做到位的地方,有向皇帝提出的义务。

    曹铄令太子听政,也就是明确的告诉大臣们,从今天起,太子将成为大魏朝的二号人物,但凡他的决定,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废止。

    众大臣纷纷山呼万岁,随后又向曹恒恭贺。

    马将军听封。看向马超,曹铄说了一句。

    马超站起来走到大殿正中,躬身面向曹铄。

    曹铄说道:马超领军讨伐西凉,击破彻里吉,平定西凉乱事,为大魏稳固西方边界,劳苦功高。钦封你为一等奋勇公,食邑五百户,受前将军印!

    原本马超在大魏只是杂号将军,地位虽然不低,大魏朝却有不少。

    前后将军则是凌驾于杂号将军之上,已经进入大魏军政核心的人物。

    曹铄封他为前将军,而且还赐爵奋勇公,对他已经是格外恩赏。

    马超赶忙拜谢受封。

    除二皇子外,其他追随太子和马将军讨伐异族的将军,上前听封。马超退下,曹铄的目光又在臣僚们脸上扫了一圈。

    众人纷纷起身,在朝堂之上排成两列。

    赵云关羽和张飞站在第一排。

    姜维陆逊等数人站在第二排。

    关羽阿张,虽然替大魏出征比较晚,俩人却是带着杂号将军的官阶出征。

    至于赵云,由于跟随曹铄的日子久了,他早就身居大魏朝杂号将军之首。

    赵云,关羽张飞三位将军,随同马超征讨西凉有功,赵云擢升为右将军,关羽为镇南将军,张飞为镇北将军。曹铄一口气给仨人都封了官,而且和马超一样,毫不吝惜的赐予仨人一等公的爵位。

    赵云得到这些,早就在众人意料之内。

    关羽和张飞,直接从杂号将军被提拔到镇南和镇北将军的位置上,确实是让很多臣僚感到意外。

    四镇将军,比四平四定将军位次更高。

    要是曹铄封他们一个定南定北,大臣们还不会觉着怎样。

    俩人却被直接提拔到四镇将军之列,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仅众臣僚感到意外,就连关羽和张飞也是一脸错愕,没想到曹铄居然给了这么高的封赏。

    皇帝已经做了封赏,又不能当着朝堂众人的面推脱,俩人只得跟着赵云一道受了赏赐。

    至于跟随曹恒出关的小将军们。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是出关之前被临时从白身提拔到校尉。

    到了关外战场,曹恒又提拔了姜维陆逊为偏将军,文鸯和凌统为裨将军,其他人一律保持着校尉官阶没变。

    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将军,一般来说不会得到太多的封赏。
1...12421243124412451246...1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