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军师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闭嘴,本宫的话你没听到吗?
听到宣太后发怒,婢女立即就作准备。
半个时辰后,宣太后独自一人走到那边才刚刚开始规划,仅仅是画了线,挖了围墙沟的区域。
宣太后吩咐不允许任何人跟着,独自一人就在这里走着。
恩,这石灰线,但是白晖的内书房位置
这是里他书房外的水塘,这里有亭子
竟然没有一丝差别。
宣太后知道,白晖没有到这里来,陶惠这会还在新发现的一处水晶矿开心呢,也没有到过这里。
这里定为倭京,还是宣太后自己上次巡视倭岛,亲自到过这里,又看过倭岛全图之后,才亲自定下的。
算一算时间,再看这地基的情况,也肯定是自己定了这里为倭京之后才动工。
而白晖,也已经起程回中原了。
不是白晖。
这一点信任宣太后还是有的,而且宣太后自认了解白晖,那么
宣太后转身往外走,翻身上马之后吩咐道:传本宫的命令,越人公主无论在何地,无论在作何事,本宫要立即见到她。
诺!
宣太后亲召,这个天下没有人敢说个不字。
更何况这里还是秦国控制的倭岛。
宣太后回到山上别院的时候,姒翎已经跪伏在宣太后所居住的小院门外,脸上头发上全是草叶子,还有许多灰尘,显然是急奔而至。
宣太后站在姒翎面前低声说道:姒翎,你想死吗?
姒翎很平静的回答:不想!
很好,听说你的鱼脍作的很好,可以将鱼切的非常薄,本宫想喝一杯青梅酒,用鱼脍配之。
宣太后说完之后进屋,姒翎也起身去沐浴更衣。
至于鱼肉酒什么的,自然有人去准备。
屋内,姒翎与宣太后面对面的坐着,姒翎的刀功确实出众,切的鱼片很好。
宣太后称赞道:不愧是越国人,这刀法出众,酱汁也调的好。
太后喜欢便是。
宣太后再问:你认为,本宫很小气吗?
太后若说那座院子,确实是我安排的。大河君对我越人有再造之恩,我姒翎这副贱躯不足以报此重恩,但若有一天,我越人还有八百剑士。越人不敢与秦为敌,但却以性命报这份恩情。
宣太后发现自己竟然没生气。
为什么呢?
有人愿意不惜性命为维护自己,白晖应该感觉到幸福。或许因为这样吧。
宣太后亲自为姒翎倒上了酒:你说的挺好,你以为本宫如此小气?
姒翎双手捧起杯:谢太后赐酒。当年我越国文种大夫之死,是我先祖所杀吗?
宣太后愣了一下。
思考之后宣太后说道:不得不承认,你说有几份道理,文种之死是触及到了越国贵族们的利益,当年吴国战败之后,越国贵族集团想称霸中原,文种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但越国贵族需要扩张,休养生息对他们没好处。
姒翎再问:敢问太后,伍子胥呢?吴起呢?就说当下,乐毅将军冤吗?
宣太后无言以对。
姒翎继续说道:孙膑孙武,难得善终。翎只是给恩人留下几亩田地,一处归隐之地罢了。若太后认为翎有罪,翎领死便是。
宣太后微微叹了一口气:五年前,有一天我也在想。
宣太后没有自称本宫,而是我。
只听宣太后说道:我在想,有那么一天,我弟弟和我会不会死于非命。
听到这话,姒翎松了一口气。
没错,宣太后与魏冉也会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对于秦国来说,是外来者。同样也是影响到秦国老贵族们利益的人。
话说开了,姒翎也安下心来。
有宣太后这态度,有些话也不怕说出来。
宣太后再一次亲自为姒翎倒上酒,然后很严肃的说道:不怕告诉你,在我心中,白晖就是我半个儿,这事你说我要不要管?
恩!姒翎重重的点了点头。
第五六六节 高收益之地
一大一小两个女子,就在屋内品着青梅酒,吃着鱼脍,秘密的讨论着一些不能让外人听到的话。
这种话题,也只有宣太后能够理解了。
曾几何时,宣太后也想过有一天,自己还有自己的弟弟魏冉,被秦国贵族甚至是自己的儿子排挤,然后黯然收场。
这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如此。
宣太后突然说道:白晖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不知!
不知?你就敢替他在这里建一处庄园。宣太后摇了摇头,不信。
确实不知,但若是猜,太后以为如何?姒翎把这个麻烦无比的话题扔回给了宣太后。
宣太后摇了摇头:罢了,没必要再打哑迷,想过没想过,知道不知道,也没什么。你准备一下,后天陪本宫一起见燕太后。有些话本宫不方便去讲,你可以来讲。
姒翎笑了:什么燕太后,说起来还不如我。
这话说的是有些狂妄,可宣太后仔细思考之后,认为姒翎说的有道理,燕太后唯一的价值就是带着两件宝物离开的燕国,可燕国也有办法,就是死活不承认这件事。
事实上,燕国就是这么做了。
燕国的作法便是,不承认玉玺被拿走,也不承认有什么燕太后带着小燕王逃离。
燕国先王的妃子可不止一个,外人谁能一一见过燕王的妃子,就算见到,也不可能仔细去看。
换个人,顶上当今燕太后之名。小孩子,长的差别也不是很大,换一个,顶上燕王之名。至于玉玺,再制作一只便是,反正燕国说眼下留在燕都的才是真货,其余的全是假。
姒翎又说道:燕太后是真又如何,燕国什么都没有了。燕国一年的产出,还没有我这块小小的领地产出高。
宣太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姒翎的话她信。
倭岛这里的领地产出是巨大的。
看宣太后点头,姒翎继续说道:非是我不尊敬太后你,而是一个小小的燕太后,能有资格觐见太后就已经是恩赏,难道还让太后去迎?
宣太后没说话,内心在分辨着姒翎讲的话。
姒翎接着说道:太后要去迎,我自然应该陪着。但燕太后算什么,在我这个失去国家的落破之人面前,我都不认为她比得过我。
这话说的。宣太后倒没有生气,只是提醒一句姒翎的话狂妄了。
姒翎却不这样认为,当下列出一组数据:太后,粮食产量不提,因为倭岛越人领地的田地还在开荒之中,但倭岛我越人的七座船坞,每年造船的收益,换成粮食可以顶得上燕国五百万亩良田的纯收入。
船坞,有这么高的收益?
有!姒翎非常肯定的说道:木料不用钱,倭奴管吃喝就行,给点麻布他们就非常开心,能赏赐一块丝绸,倭奴能吓的几天睡不着。
宣太后反应过来了,倭岛的产业成本极低。
换成秦国,船坞光是搬运的杂工,一个人的成本就能顶上倭岛四个。再说木料,这里的木料砍伐就砍了,只需要给秦国上一份税便是。
燕国土地贫瘠,养活一家人至少需要四十至五十亩田。
燕国一年收一季粮食,收成也不算好,而且农具落后,更不如秦国已经开始使用肥料。
七个船坞的收成,远高于一万户燕民的收益。
所以姒翎的话不虚,甚至还有谦虚的成份在其中,依照越人船坞的实际收益,说顶燕国千万亩也不是没可能的。
姒翎又说道:这还没算码头的货物收益,以及即将建成的桑织工坊。第一批三百倭奴女已经熟练的使用织机,第二批一千多人已经可以在织机上开始练习,第三批人数更多,也正在训练当中。
恩,工费?
管饭管住每月一批麻再额外给五十斤米。就这样的工钱,若是放在咸阳,怕是工坊已经被砸了几十次,可放在这里,倭奴女们在重病之时,听到织机的响动声,都能痊愈了。
姒翎说的话放在现代而言,太过夸张了。
可放在倭岛,就是事实。
宣太后问道:谁教你的这些?
大河君,这一切还有一个专用的词,就压榨剩余价值,属于残酷的剥削。这些词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大河君给了越人更好的生活,同时也给了下贱的倭奴们作梦都想不到的好生活。
姒翎这话二千年后若是站在自家的丝织工厂门口说了,丝织女工们绝对会立即开始罢工。
但,倭岛确实是事实。
谁见过天天有正粮当饭吃的,靠着挖野菜吃树皮,混那么一点点粮食的刚刚从原始部落进化到学会耕种的倭奴们,确实是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大河君便就是救世主。
姒翎一条条,一件件的说着,让宣太后这么一算,姒翎控制的这片区域,眼下或许比不过燕国,可最多三年,确实会超过燕国的财富。
这个财富不是燕国的国库收益,而是国民生产总值。
当然,宣太后不会这么高端大气的新词,大概的意思便是如此。
正因为这样,一个逃出燕国的燕太后,姒翎可以不放在眼里。
宣太后又问了一句:你知道福港的收益吗?
太后不知,姒翎不信?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没去问,听你提起这里的收益,所以问问。
姒翎摇了摇头:福港的收益怕只有大河君以及几位总账才知道,不过可以推算。我估算,福港的收益是我这里的十倍以上,特别是福港大钢坊,一但全力投产,收益惊人。
收益惊人?宣太后很吃惊。
告太后知,那里仅作杂工的倭奴就有两万人,这仅是杂工。
宣太后点了点头,心说若钢坊收益不大,怎么可能需要两万倭奴作杂工呢,这大钢坊怕是自己小看了,有机会倒要去见识一下。
要知道,咸阳最大的钢坊,也就是五百炉台,连同匠师大工小工杂工加起来,也就是三千五百人左右。
第五六七节 礼乐之问
两天后,由白平护送的燕太后穿过倭内海,来到了倭京。
这里已经有规模不大的小片建筑群。
只要有人的地方,必然不可少的就是市集,倭京的市集更加的重要,这里粮食产量太低,粮食九成部分来自中原。
食物中,鱼腌菜盐是就地取材。
秦国若没有白晖在巴蜀关中梁州宜阳河西河东等等大力的兴修水利安排堆肥改良农具精挑粮种等等,还真就无法支撑倭岛这里的巨大粮食消耗。
若说倭京的繁华,当然是比不上有着悠久岁月的燕国都城。
可当燕太后下了船之后,仅仅是从码头走到停马车处这一百步,读过书,也受过教育的燕太后第一次明白了,秦国为什么强。
这一百步,燕太后走了约五十个呼吸的时间,依时间来算,约三分钟左右。
这五十个呼吸的时间,燕太后看到了三件在这码头上发生,非常寻常,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的小事。
第一件小事是,距离燕太后乘坐的船只约有两个泊位处,一条大船正在进港,燕太后看到了那些码头上训练有素的人员,以及从休息处飞奔着跑到码头上,然后列队站的整齐的倭奴,还有就是那几乎不用人指挥,快捷迅速的装卸速度。
第二件小事,天天都会发生,但没有人在意。
因为每个人都当这件事情是正常的,平常的一件小事。
燕太后知道,燕国从韩魏买来的干枣大多数时候是用木桶装的,为什么呢?
因为用麻袋装,可能运回来就没了。
运输的过程之上,有人偷吃,回来搬运的过程中,有人偷偷会给自己装一点,最惨的时候,一袋一百斤的枣从韩国运到燕国都城,可能连三十斤都留不下,所以才改用了木桶铁条封口。
而在这里,用的是麻袋。
麻袋这东西装枣,一船的干枣没一会功夫就能掉落满地。
可燕太后没看到有人偷吃,没看到有人偷拿,有几个倭奴小孩子,拉着篮子跑的飞快,提醒袋子有破口比较大的人,拿篮子捡拾地上掉落的。
而这些小孩子,一颗枣都没有偷吃,一颗也没有。
至于这些倭奴的小孩子会不会有奖励,燕太后已经不知道了。
第三件事情,对于燕太后来说,是件羞辱的事情。
在快到马车的时候,负责为燕太后引路的秦宫女官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所有的秦国方面的无论是侍女,还是护卫也都停下了脚步。
只见那位秦宫女官低声对燕太后说道:太后,路边有人在等你回礼。
路边?
燕太后有些懵,她转头看到一位穿灰白麻布,背上有一个印出来巨大洁字的妇人正身体微躬面对着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