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军师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一百五十支箭射过去,这五十人没动一下。
廉颇看的清楚,这五十人象是有什么术法,箭从他们身边滑了过去。
白晖在这里打了一个手势,为首的那位一把撕开了自己套的麻布,背后亮出一把长刀,一刀劈下,一尺粗的树应声而断。
这是白晖最最精锐的,新伏虎卫。
每个士兵之前都是体力超人,臂力超人。这一副甲,加上大刀的组合,就是一架人形坦克。
可以说,唯一能挡住他们的,只有地形,没有敌人。
廉颇惊呆了。
这防御力,这攻击力。
刀箭不入,无可力敌。
我大秦的伏虎卫。白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然后轻轻的拍了拍手。
紧接着,五十名骑兵飞奔过来,五十人冲锋的声势足可以抵千人。
他们身上穿的是,便是白起赠送给的廉颇的那种甲,只是同种类,却不是同款。白起给廉颇的那种,属于精心特制,成本极高。
以成本与防御力平衡,这才是军队列装的好甲。
廉颇却不懂。
在廉颇眼中,白起给自己那副甲让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还能这样的甲。
那甲,在廉颇眼中,就是当世最强的甲。
但此时,廉颇面前五十骑,人人一副,而且马身上也披甲。
再看那马,马比赵国的军马高了足足一头,这马匹奔跑起来更有力气,而且非常的听话。
廉颇的语气有些结巴了:还,还有两卫?
廉颇将军,总要给我大秦留一点秘密。有句话不怕告诉你,只要我白晖愿意,这天下还没有能够挡住我一日夜的城池。只是打打杀杀的,多没意思。有空不如多挣钱。
挣钱?何意?廉颇完全不理解这话的意思。
白晖请廉颇到了旁边一亭子内,叫人送来茶点。
白晖问:廉颇将军,你说你部下的士兵,就说这些亲卫吧。他们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他们的收入可以换到多少粮食,多少丝绸,多少金银。
廉颇摇了摇头,事实上不知道。
并非廉颇不关心属下,而是他对钱这种东西没什么概念。
倒是廉颇一位亲卫说道:在下每年可以得粮食五百斤肉三十斤布四匹。
白晖随手指了不远处几个赶着驴车的士兵:你们几个过来。
那几个士兵停好驴车,飞奔着到了白晖面前,躬身听令。
白晖问:说一说,你是什么职务?
为首的士兵施礼后回答:回大河君的话,我是辎重营什长。
第五七零节 一份清单
白晖再问:这两年来,你都作过些什么,接到什么样的任务?
回大河君的话,辎重营是负责运输物资,手令上派去那里,便去那里,倒是去过许多地方。
好。白晖点了点头,这什长的回答很好,既没说什么秦军机密,又回答了白晖的问题。白晖再问:去年,你收入多少?
报大河君知,我不知道。是我婆娘去领的年赏,没告诉我有多少。不过给我买了一房妾,家里增加了两户奴隶,给家里男娃买了一把钢刀,给女娃子买了半匹丝。
丝,是极珍宝的奢侈。
普通士兵那个敢想。
这位辎重营什长虽然不知道自己一年收入多少,但凭他所说家中添置的物件,仅半匹丝就不是赵军士兵敢想的。那怕这士兵是廉颇的亲卫。
白晖乐呵呵的对正在发呆的廉颇说了一句:廉颇将军,打仗什么的没意思,还是挣钱来的实在。这里有一份清单,若是将军有兴趣的话,咱们可以合作一些,一年可以给将军治下之地,创造不低于五千万钱的进账。
白晖说完,那份清单缓缓的推到的廉颇面前。
廉颇接过清单。
这清单上的字是秦国的小篆,他看的懂,每个字都认识。
可是!
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廉颇不认识。
这个,大河君,这是何意?
清单啊!
廉颇尴尬的脸都红了,不过廉颇倒真是一位直人,丝毫也没有半点扭捏,立即说道:这上面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放在一起,却是不懂是什么意思。
啊!
恩!
白晖吃惊的啊了一声,廉颇很严肃的点了点头恩了一声。
白晖把清回来,指着头一行对廉颇说道:廉颇将军,就拿中牟城来说,城外的村子,差不多一个村有八十至一百二十户。
对,就是这个数。
廉颇是位尽责的将军,周边防御他也非常用心的。
白晖又说道:咱们就依每个村一百户来计划,这一百户当中,老弱残约有二百人,壮女约有一百,这么算或许有点少,但也差不多。
恩,恩。廉颇只是连连的点头。
廉颇将军,这三百人每个耕种能创造的价值大约为两万三千斤粮食,差不多。
这次,廉颇脸色微变。
实话说,廉颇有点害怕了,因为这些数据廉颇也是一次私访的时候才知道,中牟城中许多官吏都不知道这个数据。
而白晖却知道,而且肯定还知道更多,更详细的数字。
白晖没理会廉颇的反应,继续说道:这二万三千斤粮食,还不够他们自己吃,更别说还要交税交粮。他们要靠壮劳力才能补贴他们的生活所需,可战场无情,壮劳无论是作劳役,还是当兵,都会严重的影响村子的收益。
一句话,没有野菜,这些人都会饿死。廉颇将军可有吃过榆树面?
吃过。
换个贵族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廉颇当真是知道,他与士兵同苦过。
榆树面就是将榆树皮磨成粉然后与粟粉豆粉麦麸混在一起,然后切成面条混着野菜一起煮。
我也吃过。白晖这样说不是胡说。
当然,白晖是在后世的现代吃过,后世的现代把这种食物卖的给精面粉贵十倍以上,称为绿色特产级珍贵食,受无数吃饱饭找乐子的人推崇,被称为营养滋补
廉颇相信。
在廉颇心目中,白晖是一位奇人。
白晖又说道:老弱残妇孺这些人,农闲的时候,他们可以作许多事情。比如白晖拍了拍手,好多亲卫入内,将筐箱簸箕扫把等等,搬进来了几十种。
这是扫床的扫把这是扫屋里地面的这是扫屋外的这是扫街道这是扫
白晖一一介绍了之后,拿过一张纸开始给廉颇算账。
廉颇将军,这些人闲下来,这些活却不用多少体力。一个村子一年他们的产值可以值十万斤粮食,至少。
这还不算,还有许多小孩子可以制作的手工
又有一堆给抬进来了,用高粱皮编的家居拖鞋床边脚垫秸秆草帽
廉颇脑袋里已经乱了,白晖说的这些他是万万想不到的。
这样,我带将军去韩人的新村看一看。
好。廉颇已经有些跟不上白晖的节奏了。
白晖打了一个眼色,立即有亲卫去安排这些事情。
首先第一步是挑村子。
绝对不能要一体化生产的村子,那些有养猪养鸡场,以及堆肥的村子,绝对不行。
但还需要找一个好村子,不能看起来太破。
白晖的亲卫有办法。
找一个合适的村子,然后将整村的鸡全部杀光,将鸡舍推平,然后拉来几十车土将堆肥给盖起来。
村子里的人一部分不太合适的先暂时去其他的村子住,然后再其他的村子暂时抽调几十户过来充场面。
有秦军高额的补偿以及大量的赏赐发下来,一个晚上,来到周边数个村子的人飞快的按照秦军的意思改造并且伪装了一个村子出来。
次日中午,白晖与廉颇轻车简从来到这村子的时候,村子里的老少正坐打谷场,有说有笑的编着手工,有篮子有筐。
小孩子们则在练习着编草帽。
妇人有的在纳鞋底,有的在编草鞋。
廉颇靠近,对着一位老丈抱拳一礼:这位老丈,有礼了。
外乡人,有礼了。
老丈这编的是什么?廉颇就直接问了。
老丈一指身边:我这个叫饼筐,那个是饭筐,那边笼格
廉颇很虚心,送了一小坛酒给这位老丈,坐在一旁不断的询问着。
廉颇慢慢的懂了,秦人光是筐篮就有几十种,有专门装着陶罐可以往田单送饭的,有用来保存石头馍的小筐。
白晖只是让人伪装了一个村子,并不代表有些数据是假的。
比如每个人每天编织量,编一个筐能换多少粮食多少布等等,这些都是真实的。
这些劳作不足以发财,却是贫苦村落补贴家用的良机。
第五七一节 兴奋的老廉
廉颇在白晖这里住了些时日后,终于回到了中牟城。
乐毅赵奢已经来到了中牟城。
两将一听说廉颇去了封丘,内心并没有多少慌乱,反而来有些庆幸。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战事。
以白起白晖两兄弟的为人,也不可能为难廉颇。
听闻廉颇回来,赵奢乐毅两将出城五里迎接。让两将震惊的是,廉颇竟然没有骑马,而是坐马车的回来了。
仅是廉颇坐马车这事,廉颇亲卫身上那些甲的事,便不算是个事了。
廉颇将军?赵奢迎上来的时候,廉颇依旧还在专注的翻着竹简。
啊!到了。廉颇以为回到中牟城了,立即吩咐:这几只箱子给本将护好了,护送到书房。
廉颇没有书房,书房这种东西不是廉颇的菜。
可廉颇却在说书房。
亲卫无所谓,那怕找一间空屋给布置成书房就行了。
赵奢乐毅懵逼了。
廉颇去了一些封丘城,回来象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廉颇将军!赵奢一声低呼,廉颇才回过神来:啊,赵奢将军,乐毅将军。这才赶紧施礼。
中牟城内廉颇府的正厅。
那副甲,还有白晖给的两箱竹简就放在厅上。
廉颇说道:我算是懂了,秦国敢制作这么贵重的甲,是因为秦国比赵国富。我在封丘学习了新农村建议之道,可以各村的收入提高数倍,普通的农户有钱了,他们就会花钱,而国库也会更加的丰厚。
赵奢无语,这个道理很浅显难道不是吗?
任何一个重臣都懂这个道理好不好。
廉颇是武将,可怎么就关心这种事情了。
廉颇却非常的兴奋:关于这村子创收的事情,我学习了很多,相信中牟城周边的各城各村一定会富起来。而且我还与秦国大河君签订了十五份意向书。
这个意向书不是盟约,也不是协约,只是有那么一个意思,双方书面备案一下,然后再正式谈一些细节。
本将相信,秦国大河君绝对是爱好和平的,他不愿意打仗,他在追究让天下万民生活的更好。
本将相信,不出一年时间,就能让中牟城这里的赵国人生活好一倍。
本将相信,中牟城的士兵可以换更好的军械。
本将相信
廉颇讲个没完,兴奋的只差唱起来了。
赵奢与乐毅对视一眼,两人都有一种感觉,廉颇受伤了,而且伤的魂。难道说白晖那个失魂症还能传染?
别不信我的话,看看这些。
一箱竹简堆在赵奢与乐毅面前。
一份份关于新农村合作的建议书,一份份关于采购农闲手工产品的意向书,好几份秦军军械销售意向书
弩三万架,弩箭四十万只甲十万
赵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乐毅也是惊呆了:这还有,每年采购不低于五千万钱的赵国新农手工制品,只要保证质量,秦国见货付钱。
赵奢与乐毅交换了手上的竹简看过一遍好,同时说道:难道,这个白晖当真不想打仗?
廉颇重重一拍桌子:没错,谁要说秦国大河君白晖喜欢打仗,我廉颇第一个不愿意。我亲眼看到,大河君日常工作,都是在想尽办法提高部下秦军的收益,提高各地民众的生活指数。
你们怕不知道,秦国一个小小的辎重什长,一年的收益远高于赵国的百人长。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秦国在那个叫什么倭岛的地方,不算自己经营的产业,仅是租给齐人越人韩人魏人的那些地方收的税,就是燕国的数倍。区区一个燕国,大河君根本就看不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