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居然那么早就能想到,以汉制汉的政策和满汉一家的口号出来。

    大清确实需要大批的汉员来治理地方,大批汉军来消灭敌军,而满人则在幕后指挥,岂不是安逸?

    多铎同意了于应龙的要求,于应龙遂即返回汝宁城,同金声桓商议了半个时辰后,金声桓让惨兵退入崇王宫,然后下令让百姓出城逃命。

    于应龙遂即出城来见多铎,清军派人接收城门,同时放城中饱受战火的百姓出城。

    这时清军就站在城门两侧监视,扶老携幼的难民拥挤着通过城门。

    清军严防魏军士卒夹杂在其中,每个青壮都要拉出来检查,一旦发现有手指头有茧子,身上有刀疤,便立刻拉出来砍头。

    好在魏军早有预料,老卒都撤入崇王宫中,只有些民团的团丁,夹杂在人群中混出。

    多铎站在远处,看见难民队伍,乱哄哄的走出来,有的往西,有的往东而去,没有人留下,不禁微微皱起眉头。

    不过他看见大批的清军开进汝宁城,心中不禁又高兴起来。

    拿下了汝宁,豫南就有一半落入了大清的手中,多铎就有可能在高义欢回师前,夺取整个豫南,距离胜利又近了一步。

    清军在汝宁已经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且降军不用命,攻城中八旗开始出现伤亡,多铎有点拖不起,所以同意了这个建议。

    多铎研究过汝宁的守将,金声桓原来是贼,后投左良玉,被高义欢俘虏后,立刻又投靠了高义欢,是个能够审时度势的人。

    这厮开始还跟本王充硬汉,现在走投无路,终于还是向本王投降了。

    依着多铎以前的脾气,是必要羞辱他一翻,然后把他折磨死,但这次多铎改了注意,准备用他来恶心高义欢,顺便树立一个典型和表率。

    毕竟高义欢确实太难打了,树立典型,有利于瓦解魏军的抵抗。

    多铎看着旁边松了口气的于应龙,满意的笑道:呵呵~于知府你真是爱民如子啊!我大清也是需要你这样的好官,你要相信,天下在大清的手中,必定会迎来一个盛世!

    于应龙却不说话,目光看着远去的难民,整个人一下轻松了许多。

    汝宁城中,原本有一万五千魏军,现在只剩下三千多人,两万民团只有两千多人退入宫城,剩下非死即伤,或者被遣散了。

    是夜宫城内,金声桓站在地道入口,拍了拍部将的肩膀,王昌,本侯先去查牙山一线布防,你不要让鞑子看出破绽,等我走后,你明晚就可撤离,能带走多少弟兄就带走多少,带不走的也不要勉强!

    金声桓确实是个能审时度势的人,滑不溜秋的,不会让自己置身在危险中。

    王昌觉悟很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侯爷的安危关系到整个东线的防御。候爷放心先走,末将一定不让鞑子察觉。

    金声桓又拍了拍王昌的肩膀,一转身,便领着几名官员,还有数百精兵,连小妾都没带,便一个个钻进了黑漆漆的地洞。

    一个时辰后,清军大营后方一座山坡后面,一块覆盖着薄土的木板被推开,一个又一个的黑影钻出来。

    金声桓回头看了远处的汝宁城,还有清军的营盘一眼,便叹了口气,他这一走,就宣告汝宁失守。

    侯爷,走吧!抗清的路还很长,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名官员,见金声桓不动,说了一句。

    清军攻下汝宁后,肯定会马不停蹄的攻打南阳,金声桓还有一万多人马,布置在南阳府东面的山丘间。

    那是魏军东线最后的防线,金声桓点了点头,便领着七八百人,借着夜色的掩护,往西面跋涉。

    崇王宫的城墙上,王家屏一脸的郁闷,他奉命混入城中伺机夺城,但是因为魏军盘查森严,他的属下大多被清查,让他根本没有机会给清军当内应,反而还在守城战中,一步步高升,从队正升到了掌旅。

    守城战中民团的伤亡很大,未经过充足训练的民团,在战斗中空有一腔热血,打仗却没有经验。

    那些团丁作战英勇,跟愣头青似的,遇见清军根本不躲不避,所以死伤十分巨大。

    王家屏当上队正没几天,自己的哨总,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非要跟一个清军把总交手,被一刀砍翻,他那个旗队,死了大半,他从队正做了哨总,之后又一路升到了掌旅,让他都有点不敢相信。

    做到掌旅后,王家屏手下有了两百多号人,虽说这些人不会跟着他造反,但是他毕竟有了点全力,行事方便了许多,居然找到了几名没被魏军查出的手下。

    王家屏把他们安插在自己的麾下,又恢复了一丝信心,准备配合清军做点什么时,城内的守军居然决定要投降了。

    这真是造化弄人,王家屏心灰意冷,背靠在墙上打盹。

    这时他一个属下却靠过来,小声说道:头儿,不对劲啊!我怎么觉得,魏军的人减少呢?

    王家屏不以为意,你眼花了吧!四面都被清军围着,怎么减少,他们还能飞走不成?

    属下摸了摸脑袋,笑道:也是!




第596章于应龙死了
    汝宁的守军投诚,让多铎松了口气。

    金声桓是高义欢手下左军主将,在魏军中有不少人脉,他要是投降,对于魏军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就像是大清招降洪承畴,然后利用洪承畴,招降大批明朝官员一样。

    多铎逼降了金声桓,同样能够瓦解魏军,利用他招降大批魏军。

    人心就是这样,只要有人带头,有人做个伴,后面就会不断有人来投。

    想到这里,多铎躺在胡床上,很放松的睡去,并且做了一个好梦。

    他正睡得香甜之际,尼堪却在外面喊道:王爷~王爷~

    多铎难得睡这么舒服,一只手将身子撑起,有些烦躁,什么事情?

    王爷,出事了!尼堪声音低沉。

    多铎一惊,急忙披上一件袍子,从床上起身。

    半柱香后,清军营盘内,一座军帐的帐帘被粗暴的掀起,只披着一件袍子的多铎,一脸愤怒的闯进帐中,一脚踩在一片湿滑的血浆上,险些摔倒,幸亏被跟进来的尼堪一把扶住。

    帐中,昏暗的油灯下,一张桌案后坐着一人,衣袍穿得整整齐齐,低垂着头,腹部插着一把短刀,座椅下流了一滩触目惊心的鲜血。

    于应龙死了,是半夜自杀的,他知道天亮后,当多铎发现金声桓已经溜走,必然大怒。

    到时候,多铎发现自己被骗,肯定不会放过他。

    于应龙怀了死志,做好了死的准备,不过他却害怕被折磨,所以半夜自己了断了。

    多铎阴沉着脸,一步步的走向桌案边,看见已经没有生机的于应龙,瞬间勃然大怒,一脚踹在端坐的尸体上,尸体栽倒在血泊中,跟进来的清将们噤若寒蝉,都不敢出声。

    多铎答应了于应龙的条件,现在城中难民已经放走,但是于应龙却自杀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尼堪上前一步,硬着头皮行礼道:王爷,眼下当务之急,是让宫城内的魏军开城投降,要是不开,大军要立刻攻城,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准备防务了。

    多铎脸色阴沉,看了地上的尸体一眼,居然死也不肯效忠本王,这些汉人到底想些什么?

    多铎脸颊鼓动,阴沉半响,一挥手,尼堪,你去夺城!

    五更天,东方才刚泛起一丝鱼白,大队的清军忽然涌到崇王宫前,惊醒了城墙上值哨的民团。

    王家屏迷迷糊糊的醒来,心中纳闷,清军真是急不可耐,居然这么早就跑来接受城防。

    这时他站起身来,忙吆喝着让属下去通知魏军高层,然后领着属下到了宫门边上。

    他本来是清军的内应,要帮清军夺城,但是清军既然和魏军谈好了投降的条件,他也就没轻举妄动了。

    这时下面的清军凶神恶煞,大声嚷嚷着开门,他忙探出头来,兄弟们别急,我让人去禀报了。马上就给你们开城!

    城下一将抬起头来,脸上有些惊讶,王家屏?你没死?

    王家屏往下看了看,是一员骑在马上,身上衣甲钉满了黄铜钉的武将,正是熟人孔希贵。

    这让他微微皱眉,做汉奸要做得出色,也是有竞争的,孔希贵就是他的竞争对手之一。

    他正要说两句,派遣喊人的属下,却连滚带爬的跑过来,在他耳边一阵低语,王家屏顿时脸色大变,当真?

    半个时辰后,天色渐明,多铎在一群甲兵的簇拥下,马蹄哒哒哒的来到宫城。

    这时在城门两侧,王家屏领着属下,跪在两侧恭迎,多铎一脸寒霜勒马停在他的身前,马鼻子打着响鼻,喷出的热气,让王家屏感到一股杀气,他把头几乎贴到地面,浑身赫赫发抖。

    多铎冷声道:你起身过来!

    喳!王家屏心肝直颤,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谄媚的来到马前。

    他刚要给主子请安,多铎就一脚揣在他的肩头,把他踹翻在地上,狗奴才,是你给金声桓断后,让他逃跑的!

    王家屏一愣,看了多铎旁边冷笑的孔希贵一眼,顿时明白过来,忙爬起来磕头,脑门直接就王地上撞,哭诉道:王爷,误会啊~真是误会啊~

    多铎怒道:误会,城中的魏军哪儿去呢?怎么就剩下你,你还不承认你给金声桓断后!

    清军一大早来叫门,王家屏才知道,除了在城墙上驻防的民团外,驻扎在宫殿内的魏军,居然一夜蒸发,全都消失不见了。

    这样一来,清军进城,一个魏军没发现,就发现他,可不就成了断后的么?

    这真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还有那个孔希贵,肯定是嫉妒他,也不知道在多铎面前说了什么坏话。

    一时间王家屏涕泪横流,不停地磕头,王爷,奴才真是冤枉啊!奴才那有胆子,给贼军留后,那不是找死么?这实在是贼军狡猾,不是东西,奴才也没察觉,他们是怎么溜走的啊!

    多铎见他拿头猛磕地面,一点也不玩虚的,没几下额头就破了,脸上鲜血横流,甚为血腥。

    几次多铎才冷哼一声,他现在没时间处置王家屏,得搞清楚宫城中的魏军,为何会凭空消失。

    多铎拔马入城,扫视了宫城内一眼,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身影,他胸膛起伏几下,腮帮鼓动,给本王搜,挖地三尺,也要把贼兵找出了!

    金声桓和那么多魏军,不可能凭空消失,多铎必须要搞清楚,魏军是怎么溜走,否则他也不敢驻兵汝宁。

    大队的清军从门洞冲入宫城,查找线索,同时也搜寻魏军留下的银钱和财物。

    王家屏的手下,见多铎入城,才上前扶起王家屏,顿时一声惊呼,头儿,你流血了!

    王家屏伸手摸了摸额头,都磕烂了,他将沾满鲜血的手放在眼睛看了眼,却摆摆手,一脸毅然道:相比于性命,这点血算个屁!

    属下们瞬间露出佩服的神情~



第597章兵出潼关
    魏军扫平关中后,高义欢匆忙布置了关中的防务,又令白旺领一万人,出武关入南阳。

    他则率领四万魏军,加上一万西军,进抵潼关,然后又从蒲津渡和潼关的三万守军中,抽走一万精兵,共计六万人马,出潼关杀入豫北。

    战争的破坏力十分巨大,高义欢不喜欢完全的被动防守,更加喜欢主动出击,将战火引到对方的版图上去。

    这样一来,自己的后方休养生息,敌人地盘却被打烂,就算一时间打不赢,长久下去,敌人也会被他耗死。

    现在高义欢控制的区域,就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是关中还是南阳,都是易手难攻的地形。别人很难打进来,而他却能轻松杀出去,战略上极具优势。

    唯一可惜的是,魏军缺少马匹,要是有足够的骑兵,高义欢根本不用同清军在豫南拼消耗,直接突入北直,清军都得回援。

    只可惜他手上步军居多,小短腿跑不快,被骑兵追上,会有大麻烦。

    不过,魏军缺马这件事情,眼下已经有了转机。

    占据关中后,就与青海蒙古有了联系,就可以通过互市,或者战争的手段获得马匹。

    这样四到五年之后,魏军就有了出潼关,东征天下的能力。

    魏军占据关中后,招降了大批的降官,不少人与清军藕断丝连,以防万一清军打回关中,不好交代。

    因此魏军在关中的许多动作,都被这些降官,通报给了清军。

    高义欢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让白旺打着他的大纛,虚张声势的走武关入南阳,等发现有人将消息传给清军后,立刻封锁城池,而亲率六万大军,出了潼关。

    潼关外,清军在灵宝县的驻军,被杀了个错手不及,清军向东逃窜,魏军很快就逼近了耿仲明坐镇的陕州。

    陕州地处潼关之东,洛阳之西,北临黄河,南依伏牛,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洛阳西面的门户。

    魏军要是占据陕州,不仅可以庇护潼关,还可以进取中原,而清军占据陕州,则有机会攻破潼关,打入关中。

    可以说关中和中原之间,谁占据了陕州,谁在战略上就占据了主动。

    正是因为陕州的重要性,所以耿仲明率领三万人马,坐镇陕州。

    几日前,有关中的降官,传来消息,说魏军主力走武关,入南阳去增援金声桓。

    一连收到几封书信,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那些降官一面给他提供情报,一面说明投靠魏国,乃是情不得已,被逼无奈,都盼着大清杀回关中,再为大清效力。

    什么被逼无奈,完全就是个笑话,这些人不过是两面下注,给自己留条后路,怕万一清军打入关中,不好相见,所以才为他提供情报。

    耿仲明一连收到了多封书信,心中不禁冷笑,高义欢的一举一动,都在我大清的掌控中。就这样,他还敢跟大清斗,还敢出关,他不怕他人一走,关中就群起反叛么?

    高义欢敢离开关中,是因为他的身份,即是顺军旧部,又是明朝的女婿,关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反他。

    那些两面三刀的降官,确实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但高义欢已经派人监视,并且这些人都是人精,谁来了他们都做官,清军不杀进来,兵临城下,他们不会冒风险。
1...266267268269270...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