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同样,一旦清军杀入关中,这些骑墙派必然摇身一变,又成为满清的官员。

    因此高义欢在关中的策略,就是将清军挡在关中之外,为此他在陕北蒲津渡潼关,都布置了重兵防守。

    虽说准备不少,但是高义欢还是有些不安,担心清军从河套山西潼关三路进攻关中,使得关中生变。

    这次高义欢在陕州大败了耿仲明,把潼关外的清军,赶入洛阳,他才彻底放心了一些。

    耿仲明大败,不仅仅是兵力上的损失,重要是屯集在陕州的物资,包括那几门用来攻关的红衣大炮也丢了。

    这样一来,即便耿仲明还有些实力,他也无法在短时内,重新对潼关构成威胁。

    这时关中面临的威胁,就只剩下河套的豪格,山西的叶臣,威胁立时减轻,高义欢便不必太过担心了。

    击败耿仲明,高义欢出潼关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大半,至于攻取洛阳,到并不急切。

    洛阳虽极具政治意义,如果能够拿下,对于魏军而言是一件好事,不过眼下时机显然并不成熟。

    不说耿仲明还有万余精兵在城中,打起来耗费时间,就是打下来了,高义欢也没兵力去守,而一旦魏军占据洛阳,清军肯定要反复争夺,那战事将没完没了。

    这不符合高义欢定下的战略,所以他围困洛阳三日,掩护袁宗第高义成离开后,大军立刻向南,破龙门关,走汝州,过郏县,直接赶到襄城,然后大军进入南阳各个重要关隘布防,将苦战多日的豫南魏军换下来,让他们进行休整和补充。

    许州城南,一片焦黑的残垣断壁的四周,围满坟包般的军帐,难以计数的清军士卒穿行其中,人声马嘶闹哄哄的一片。

    在村落中一栋还算完整的院子里,多铎与几名属下围坐在一起吃肉。

    因为许州等地残破,百姓几乎跑光,所以清军没打到什么粮食,也没有水煮猪头肉吃。

    不过多铎进村时,射死了一支野鹿,众将士都拍马说是吉兆,让多铎心情大好,所以就用打来的鹿肉,招待众将。

    三月初,天气日渐温暖,多铎光着他发青的头皮,坐在篝火上方,将一碗鹿血干了,然后把碗放下,沉声说道:几年前,本王第一次攻入河南,欲拔洛阳,兵进潼关,结果大军攻击虎牢关时,被高蛮子袭击了后方,把本王的粮草全部烧毁,让本王无功而返。这次,本王将大军扎在这里,就是等高义欢来劫许州的粮食,只要他敢来,本王马军压上,定然叫他有来无回。

    许州在襄城和郑州之间,粮食屯在郑州太远,屯在襄城又离战场太近,不太安全,所以被清军屯在许州,并派出近万兵马防守。

    王爷,高义欢一定会来许州么?有人很不识时务的问道。

    多铎却没有生气,而是冷笑道:不来也没关系。本王就稳扎稳打,先吃掉南阳。现在金声桓已经被本王打残,吴世昭也只是在做困兽之斗。高义欢要是不来,本王不出半个月,就能杀入南阳。届时高蛮子的地盘被本王腰斩,失去湖广的钱粮,他就是占据洛阳,也撑不过今岁冬天。

    多铎说着,顿了下,割了块肉送入嘴中咀嚼,半响后接着道:不过本王相信,高义欢不会那么愚蠢,会去打不相干的洛阳。他的兵力本就不及本王,攻城耗损兵力,打下来还要分兵驻守,对他来说没有益处。高蛮子想要取胜,只有出奇,所以他必然会来许州!

    在场的金将们见多铎这么确定,大多哄笑,但还是有人心里犯嘀咕,上次王爷在豫东张网等了高义欢几个月,也是这么信誓旦旦,肯定高义欢必来豫东,可是结果~

    当然大家都在附和,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提,大伙儿都对多铎的分析叹服,有机灵些的人,还谄媚道:王爷,高蛮子要是敢来,咱们六万马军,两万步军埋伏在许州附近,万骑席卷过去,定能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多铎脸上带笑,有削了块肉送到嘴边~

    众人正说着,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不多时便见尚可喜一手提着马鞭,急匆匆的走过来,一把将虚掩的房门推开。

    他用力一推,那残破的大门嘎吱几声,直接向内倒在院中,发出嘭的一声响,尘土飞扬。

    多铎送到嘴边的匕首愣住了,尚可喜也一下身子僵住,众人目光齐刷刷的将目光投来,还以为有谁杀上门来了。

    智顺王,你慌什么?多铎将匕首丢入脸盆中。

    王爷回师吧,驴日的高义欢不会来了!尚可喜反应过来,忙抱拳道。

    你说什么?多铎脸色一沉。

    众多清将闻语,心头也是一凛,高义欢不来,那是什么意思?刚才郡王分析了一大堆,饭都没吃完,难到又被打脸?

    尚可喜道:王爷,襄城营地来报,遭受了魏军的袭击,死伤惨重。另外高义欢已经在襄城打出了他的大纛,守城的兵马也都换了!

    什么?多铎一跃而起,身前的桌案,被他一脚踹飞,整个脸阴沉的快要滴水,面色狰狞的怒吼道:为什么,为什么高义欢不来同本王野战?

    两日后,清晨,天刚亮,一队马军便疾驰到了襄城北城外。

    骑兵在距离城池三里外的地方勒住马缰,多铎取出千里镜眺望城头,便见一面金边大纛插在城头,挑衅似的飘扬。

    城头上,高义欢正巡视防御,吴世昭忽然指着城外,大王您看,远处应该是多铎回来了。

    高义欢闻声眉头一挑,走到墙边,远眺城外,正好看见在窥视城头的多铎一行人,不禁笑道:多铎真在其中,怕是肺都气炸了。

    高义欢看了一眼,便挥手道:不理他,咱们赶紧加强防守,熟悉城防,多铎那厮很快就要发飙了!

    城外,多铎看了一阵,盯着高义欢的大纛看了半响,忽然放下千里镜,怒喝道:尚可喜,调集兵马,立刻攻城,本王要活剥了高义欢!




第610章满清使者
    高义欢来到豫南的时间,可以说相当的及时,要是再迟些日子,南阳说不定就已经被清军攻下。

    在清军的猛攻下,高义欢留在豫南的六万魏军,伤亡近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清军虽然在攻城中损失惨重,但死的多是江北降军,八旗和老牌的绿营兵却没多少损失,情势已经非常恶劣。

    就在几日前,便有两员魏军部将,带着近千人向清军投降,致使查牙山的军寨失陷,金声桓只领三千多残兵,逃至象河关,要不是白旺领兵增援,先一步进入南阳,说不定金声桓也要投降。

    这时高义欢率领六万人马,加上走武关入南阳的白旺一万人,南阳府一下多了七万生力军,立刻就稳住了防线。

    多铎在许州等着高义欢,不想高义欢居然直接入了南阳,他的期盼再次落空,整个人都狂暴起来。

    高义欢预料的不错,多铎恼羞成怒之下,清军再次发起了猛攻。

    刚停歇没两天的豫南攻防战,便再次火热起来,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此时,在清军与魏军交战时,清军与明军的交战,却已经基本停歇下来。

    南京城,秦淮河上的一艘花船上,侯方域正与清廷派来的使者傅以渐交谈。

    议和这种事情,谈的好不能声张,谈不好还要背负骂名,所以南京朝廷中的大佬,都不愿意牵扯上这件事。

    清廷派使者过来,马士英阮大铖不想打了,却又怕出问题,所以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让东林党人去做这件事情。

    政治就是这样,此前马阮和东林还是水火不容,斗得不可开交,可是随着东林失势,帝党快速崛起,马阮又找上了东林党人。

    议和是马阮和东林早前共同的主张,后来马阮见民意汹涌,改为主战,但是事实上,他们并非是坚定的主战派。

    江北战事开打以来,江北四镇一镇被围,两镇投敌,清军兵锋直指南京,立时就让马阮动摇了。

    这时他们重新找上成为过街老鼠的东林,想让他们来主持议和这件事情,但是东林大佬们也不傻,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太好办,所以都不太想参与,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声。

    起初东林党人并没有冒然答应,而是商议这件事情的利弊。

    首先这件事情,无论成败,肯定是要背骂名的,而既然背负骂名,那就得有好处才行,不然谁接这样的活计。

    这一点让东林大佬们都很有顾忌,怕又像崇祯朝时一样,干了事,讨不到好,事情办砸了还要被卖掉。

    当秦桧不是不可以,但是最起码要有秦桧一样的待遇。

    虽说主持议和对于东林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是几位大佬都表现得相当谨慎,要先摸清皇帝和朝廷的态度才行。

    这个时候,朱慈烺也需要喘一口气,毕竟明军和清军之间的差距,摆在那里,但是皇帝却不能明确的表露出自己的意图,于是便通过其它的方式,去释放一些信息,让臣子琢磨。

    当然琢磨出皇帝的意思,并且为皇帝把事情办好,自然会得到皇帝的奖励。

    这是几千年的潜规则,这点朱慈烺的表现,比崇祯居然强了许多。

    因此南京朝廷很快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几个东林党干员被复起,其次是钱谦益的罪行被减免。虽然他还在牢房中,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东林党把事情办好,出狱便是迟早的事情。

    有了这些信号后,东林大佬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是大佬就是大佬,一个个都是猴精的很,出谋划策可以,冲锋陷阵不行,哪里能光着膀子自己上。

    派谁同清使接触,就成了一个难题,几人到狱中看望钱谦益,说了这件事情,最后钱谦益一拍板,道:老夫看复社的侯方域就不错,可以委以重任。

    侯方域乃侯询之子,根红苗正,早前就是复社的积极分子,年轻人有破力,正好拿来当枪使。

    有钱谦益的推荐,众人立刻去找侯方域,结果一查,才晓得侯方域在湖广事变中,受到了牵连,已经关了大半年,于是大佬们一运作,便将侯方域捞了出来,由他和清使傅以渐,进行一次低级别的接触。

    谈的好,那就继续,谈不好,也没关系,毕竟级别低,可以随时舍弃。

    傅以渐是去岁满清的新科状元,也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状元,他被清廷派往南京,与明朝进行接触,想要效仿宋金,签订一份合约。

    这时侯方域站在船头,享受着出狱后的自由,心中正感叹之际。

    傅以渐却端这一杯酒走过来,笑呵呵道:朝宗兄,感觉如何啊?

    于磐兄,这次我可是被坑苦了。这事要是传出去,我就成了国贼,没脸见人了。侯方域苦笑道。

    傅以渐正色道:朝宗兄,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不是把我也骂了么?你没脸见人,那我岂不是无地自容呢?王朝更替,是历史使然,谁也无力阻止啊。

    傅以渐深邃的目光,看着远处石头城,还有秦淮灯火,这天下大势,就是久治必乱,久乱必治,从黄帝始,至今数千年,都是如此。这是天数,你我都没有能力改变,我们读书人能做的就是减轻百姓的苦难,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伤害。两家停战,各自罢兵,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这种话,朝宗兄还是不要说了,无论是被大清知道,还是被贵国要员知道,你都会有麻烦。

    侯方域看了他一眼笑道:于磐兄真是一副好口舌,怪不得能够得到北面的重用。只是就算这罢兵休战,有利于百姓,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于磐兄也不能把扬州和江北的州府,都归到北面的名下吧!

    哈哈哈~傅以渐打了个哈哈,这个可以再谈嘛!

    两人正说笑着,花船中走出一个美人,款款而来,笑盈盈道:侯公子,傅公子,你们在说什么哩?

    美人是秦淮河上最近名头很响的名妓,艺名叫玉香儿,清新如兰,温婉如玉,又精通诗词歌赋,还能唱词作曲,特别是曲子与众不同,很快就在秦淮河上打开了名头,风头盖过了曾经的八艳。

    傅以渐立时眼睛发光,上前挡在了侯方域的身前,很有风度的微微笑道:傅某正与朝宗兄探讨诗词哩!

    玉香儿掩嘴轻笑,声如百灵,傅公子博才多学,诗词的造诣应该是冠绝一方吧。

    傅以渐清瘦的三角脸,笑时双眼眯成一线,唇上一枚黑痣中两根黑毛抖动,相貌很是猥琐,但他却自命风流,听到玉香儿的吹捧后,立刻眉飞色舞道:那是当然,傅某七岁能诗,八岁作画,诗词功底深厚。这里风大,香儿姑娘想要深入了解的话,不妨去我房间里谈,我们深入研究一下~



第611章谈判泄露
    玉香儿是名妓,哪能随随便便让人上手,她呵呵一笑,没答应,也不拒绝,弄得傅以渐心痒难耐。

    此前傅以渐很落魄,学问也很一般,崇祯朝时几次应试,都是名落孙山。

    满清在北京开科举时,许多读书人都没有参加,或者还在观望,他却抓住了机会,不想居然一下考了个状元。

    侯方域淡淡笑了一下,便走进花船内,傅以渐却与玉香儿相谈甚欢。

    文人为什么喜欢名妓,还是有些原因可寻的,名妓都是经过培养,挑选出来的妖精,你想谈诗词,陪你谈诗词,想作画,陪你作画,总之谈人生,谈理想,都没问题,满足你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还貌美如花,能陪你困觉,简直是文人墨客的理想伴侣。

    这种才貌双全的可人儿,从小又学了不少勾引男人的招数,可不就要了老命。

    两人在船头聊开,诗词歌赋,天下时势无所不谈,最后谈到了玉香儿的家世,他是山东人氏与傅以渐还是同乡,崇祯十三年王俊率众揭竿而起时,家人被土寇所杀,她则流落南方。

    傅公子,你说这天下何时才能安定,奴何时才能回到家乡拜祭家人啊!玉香儿眼中隐隐含泪。

    傅以渐趁机握住她的小手,严肃的说道香儿姑娘放心,清军入关后,北方的流贼土寇都被扫平,百姓已经安定。现在天下局势动荡,乃是因为两国相争。傅某不才,愿为天下太平出份力,让战争早日平息,圆姑娘回乡之梦。

    玉香儿看了他眼,忽然掩嘴轻笑,傅公子真会安慰人,这战争哪里是我们能阻止的事情~

    傅以渐闻语想说什么,但是话道嘴边还是刹住了车,只是故作高深,神秘的笑着不语。

    秦淮河畔,玉香儿从小船上下来,上了一辆马车,里面坐着一个男子,阴沉着脸问道婉儿,查清楚了么?

    玉香儿并不惊讶车里多了一名男子,她在一旁坐下,急声道,副使,南京果然要同满清媾和,出卖江北,不管北方百姓的死活。奴猜错的话,满清来的使者,就是傅万年,侯方域则是南京的代表。

    玉香儿是玄衣卫的密谍,本名温婉儿,家人并非死在土寇手中,而是在清军入寇山东,屠济南城时被杀。

    玄衣卫建立后,招募么不少与满清有血海深仇之人,从事刺探工作,而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网络。

    遗民泪尽胡尘里!坐在马车中的男人,正是玄衣卫副使方家玉,他盯着玉香儿,正色道这敷万年,本名叫傅以渐,是去年满清的新科状元。和大王估计的一样,南京确实要媾和了。婉儿,这个情报很重要,关系到天下的未来,还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死,你要继续跟进,争取拿到南京出卖天下的铁证。
1...27227327427527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