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白文选道:大王,关宁军也防着我们走金牛道,因此焚毁了一些栈道,还在关隘住了重兵。金牛道虽相对好走,但是有剑门关这样的雄关,大军一时间也难以破关啊!
高义欢微微皱眉,吴三桂入川走的哪条道路?
白文选指着沙盘,关宁军在褒城大败张献忠,张献忠中箭而逃,关宁军是趁着西军还没反应过来,前锋走的米仓道,先占据了巴中,后续兵马才入的四川。
高义欢沉思一阵,那这条道路,想必关宁军也设重兵防守了。高义欢来回走了几步,斩钉截铁道:孤王决定,就走金牛道入川。
第658章兵临剑门关
川蜀之战,西魏不能拖延太长的时间,一旦陷入泥潭,将会是一件很危险的ш
大帐中高义欢扫视众将,然后说道剑门关是天下最险峻的关隘之一,当年魏国伐蜀,姜维在剑阁,魏军不能入,邓艾走阴平才杀入蜀中。吴三桂对于剑阁,应该是很有信心,所以放的兵马,未必会比米仓道多。这次孤王兵多,关宁军少,且还要面对孙可望,孤王有实力也有条件与吴三桂正面决战。
高义欢用兵一向避实击虚,很少硬碰硬,这次他便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高义欢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拍脑门没经过考虑,而是有所倚仗的。
这次出征,他带来了几门攻城臼炮,并带来了百枚开花弹,他是想借着此物,来打破剑门关。
明朝许多火炮都是臼炮,他们是一种短管炮,射角大,出初速低,弹道轨迹为抛射,且中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便发展为了迫击炮。
西魏这批臼炮,比碗口铳要大许多,制作工艺也强了不少。
高义欢将它们命名为威远大将军炮,同样是用铜来铸造,重五百八十斤,用四轮木制炮车承载,大跑的射程与装药和炮弹的仰角有关,炮口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能将炮弹抛射到两里之外。
蜀道难走,千斤重的红夷大炮,无法运入蜀中,威远大将军炮要轻许多,但是也必须要走没有荒废的道路。
大帐内,许多人都不知道臼炮的事情,不过高义欢既然决定,众人还是齐齐抱拳,肃然道请大王吩咐。
高义欢点了点头,走在沙盘前,拿起了木条道入川道路就那么几条,前人在战争中,将能使的招数都使用了一遍。吴三桂肯定考虑到孤王入川的各种可能,每条道路都择险要之地防守,孤想来个偷渡阴平也不现实,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不过孤王兵多,利用吴三桂兵力不足的特征,来个虚张声势,声东击西,迷惑吴三桂,让他处处分兵,还是有可能的。
说着高义欢拿着木条,指着米仓道,喝令道王永强,你率三千兵马,多打旌旗,走米仓道。木条指向另一处,李际遇,你领三千人走荔枝道。
王永强和李际遇立时出来抱拳,臣领命!
高义欢看着两人,正色道你们两人今天就出发,目的是虚张声势,让关宁军无法判断,孤王的真实动向。
说完高义欢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众将,其余诸将,准备三日,随孤王出发,打破剑门关直取成都城。
臣等领命!满帐的将领动作利索的抱拳,豪气勃发,身上的盔甲哗啦直响。
高义欢满意的颔首,又看向易道三选锋营中挑选一千精锐,走阴平道,绕过剑阁,在孤王攻击剑门关时,可虚张声势,尽量吸引关宁军的注意力,让吴三桂无法全力增援剑阁。
当年邓艾就是走阴平偷袭了成都,吴三桂肯定会设防,但高义欢并不是要突破阴平,只是让吴三桂知道,有西魏兵马出现在阴平道上,吴三桂就不得不顾忌他是否是想学邓艾。
吴三桂手中精兵不到五万人,魏王这样布置,将关宁军的兵力分散,主力突破剑阁的可能非常之大。李定国听完高义欢的布置,不禁说了一句。
知孤者定国也!高义欢脸上露出笑意,注视着李定国,但李定国却把目光移开,高义欢见此,讪笑着一挥手,众将都去准备吧。
九月初,秋风微凉,带着一丝寒意,在绵延起伏的大巴山中,树叶已是微黄,山顶山腰和山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巍峨壮观。
这时在曲折难行的山道间,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旌旗半卷,绵延数十里,蜿蜒如盘蛇,向着蜀中艰难跋涉。
高义欢穿着金甲,骑着战马,侍卫周大利牵住马缰,在队伍中缓慢前进。
忽然,前面的队伍停下了,数万兵马立刻就被堵了下来,高义欢知道,应该是前方的道路出了问题,于是一挥手,暂时停下休息。李来亨,你去前面看看!
魏军在关中待了大半年,除了等候物资外,还开始修复入川的道路,控制蜀道,不过道路难行,再加上被有意破坏,靠近汉中的路段还好,但越靠近四川就,越难走了。
这一停下,就是半个时辰,士卒们抓紧时间吃完饭,前方的士卒才再次运动起来。
崎岖的道路上,精锐的选锋营士卒,率先用绳索木桥,通过被破坏的栈道,迅速向前突进,追杀关宁军的小股人马。
大军则在后面走走停停,不时有士卒,驴车和火炮滚下山坡,但魏军却并未因此而喧哗。
剑门关,在四川广元大剑山,关城依崖砌石为门,易守难攻,可以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座关城是蜀汉时期建造,历史悠久,是四川的重要门户。
这里地形险要,夏国相在此驻兵五千,用来防备魏军入川。
此时关宁军早已经得到了西魏大军入川的消息,关墙上点满的火炬,士卒手持着长矛来回巡视。
栈道上有人?一名士卒突然停下了脚步。
带队的将领也停下脚步,向关外望去,漆黑中却看不见什么人影。
栈道都拆了,哪里的人?军官站在原地,仔细看了一阵,确实没发现异动。
士卒们继续巡视,可没走几步,那名士卒又叫了起来,真有人,对,是有人!
为首的军官眉头一皱,你看见啥呢?
士卒眯起眼睛远眺,厉声道有人在修补栈道!
这时其他人虽没看见,但是却听到了响动,头儿,真有动静。
将领一听不再犹豫,断然喝令,敲警钟,点火,准备迎击敌军。
说完,将领便带着一队弓箭手和火铳手出了关门,来到栈道的出口。
此时距离拉近,将领便已经看见,确实有士卒借着夜色的掩护,正在栈道上铺设木板。
放箭!军官立刻一声。
这时对面却铳焰闪烁,猛的发出砰砰砰几声铳响,破甲距离在七十五左右的自生火铳,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过关宁军,还没跑过来的关宁军士卒,就在铳声中,栽倒数人。
~~~~~~
四更时分,成都城中一片漆黑,万籁寂静,但是吴三桂的秦王宫内却灯火通明。
孙可望率军退回城都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撤出了成都。
成都平原上,关宁军的马军厉害,几乎没有敌手,西军守卫成都,等于坐困孤城,吴三桂可以占据城都平原,获取粮食和物资来困死成都。
为此孙可望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撤离了成都,向川南川东转进。
孙可望一走,吴三桂就成了成都之主,但他屁股还没坐热,高渔夫又他娘的来了
。
第659章虚虚实实
成都城外,黑夜中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几名骑兵各骑两匹战马,马蹄哒哒的敲击着地面,策马狂奔而来,片刻奔至北城下,为首骑兵大喊:开城门!军情十万
关宁军刚夺了城都,还未站稳脚跟,城上巡视十分严密。
虽然只有几名骑兵,但城上还是没有开门,而是先垂下竹篮,让信使将通行的令箭放入蓝中,吊上来查看。
守门的军官取出令书,见上面加盖了夏国相的印信,于是连忙一挥手,开门!
瓮城的城门打开,骑兵策马奔入城中,这时瓮城门关闭,北城城门才缓缓开启。
哒哒的蹄声大作,街道两侧的居民纷纷惊醒,心下好奇,成都王旗换了没几天,难道又出了什么事情?
马军一路奔驰,一口气冲到秦王宫前,门口打着火炬的士卒,立刻按刀大喝,何人闯宫!
历史上张献忠撤离成都时,一把大火将成都焚毁,张献忠和李自成一样,不是自家积攒的东西,毁起来一点儿都不心疼。
这次孙可望不知道是为了避免吴三桂恼羞成怒,派出关宁铁骑追杀他,还是出于什么别的目的,却并没有焚烧宫殿,留给了吴三桂一个相对完整的成都城。
骑兵急忙勒住马缰,直接跳下战马,急声回应,有紧急军情,要立刻禀报王爷。
富丽堂皇的秦王宫内,大殿里点着大蜡,灯火通明,吴三桂召集属下,正连夜商议着军情。
胡国柱郭图壮张国柱吴国贵王屏藩,还有牛金星等人站在大殿内,也算是人才齐聚,只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紧张之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南的小土贼,高家庄的土财主,已经成长为令人谈之色变的枭雄,就算是关宁这样的强兵,听说高义欢发兵来攻,心中也都感到巨大的压力,以及深深的忌惮。
吴三桂在大殿内来回走了几步,他早防着高义欢,令各个关隘严防魏军突袭,西魏兵马一出现,便有快马报道了成都。
现在米仓道已经发现了魏军的踪迹,高义欢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终于还是对他出手了。
高义欢大军出现在米仓道,本王控制成都不到两个月,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吴三桂负手停下脚步,问众人道。
吴三桂料到高义欢会杀来,早做出了应对,可是派去南京的吴三枚还没有回信,而他刚占据成都,根基也还不稳,高义欢明显来早了些,他并未完全做好准备。
大殿上众人低语几句,胡国柱道:王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以为没什么好担心。现在我们已经控制了成都府,钱粮都有,只要堵住高义欢不让他进来,就能守住现在的地盘。
关宁军必定也是老牌强军,到也没被吓的不敢应战,上次是没饭吃,才受制于高义欢,现在有钱有粮,到也不是不能一较高下。
牛金星也站出来道:王爷,蜀道难行,高义欢补给不易,而我军能从成都府直接获得补给,只要堵住高义欢入川的道路,最多两个月,高义欢必然自行撤军。
吴三桂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此前的想法,他正要说话,一将却火急火燎的走进大殿,王爷,夏将军送来的紧急军情。
拿过来!吴三桂眉头微皱,伸手接过军报,撕开了蜡封,匆匆看了一遍,额头顿时出现一个川字,他将军报递给靠近的胡国柱,剑门关外也有魏军出现。高义欢到底是走那一条道?
这个高义欢花花肠子真多,还想让本王猜,他这是为难本王啊。
众人将军报传阅一遍,胡国柱道:王爷,看高义欢以往的战例,这厮惯用的手段,就是指东打西。剑门关是蜀中少有的雄关,就算他来十万人马,一样施展不开。末将以为,这是高义欢虚张声势,想要迷惑我们!
吴三桂微微颔首,高义欢擅长避实击虚,上次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去攻豫东,可他却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向关中。本王也是深受其害。
说道关中之事,牛金星心头一凛,拱手道:王爷,高义欢之所以偷袭关中得手,主要是他攻下了武关。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想到的,卑职以为剑门关虽然险峻,但也要防着点。
吴三桂沉吟起来,还真有这种可能,他皱眉道,高义欢用兵虚虚实实,确实不易让人才猜透。这么看来,入川的几条道路,都有可能是魏军入川的通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本王的兵力不够啊!
吴三桂走到地图前,沉默起来,他五万关宁军,减员了近万人,只剩下四万多精兵。
虽然他入川后,收降了不少土寇和流民,扩充了三万新卒,但是这些兵马都难堪大用。
众将来到他的身后,都注视着地图上几条入川之路。
虽然就那么几条,但都需要守卫,那就要命了,况且南面还有个孙可望要防备哩。
牛金星看了看,建议道:王爷,高义欢入川的人马,估计不止一路。湖广在他之手,粮食可就近调集,没道理不派一支人马攻击川东。现在唯有派一人去见孙可望,双方暂时休战,才能避免被高义欢渔利。如果孙可望不攻击我们,王爷就可以专心对付汉中来的魏军。这样一来,南面的人马就能抽调出来,应该足以应对高义欢。
张献忠死于我关宁之手,本王又夺了孙可望的成都。他会愿意休战?吴三桂有点动意,要是没有西军牵制,他到是很有信心,把高义欢挡住。
牛金星笑道:孙可望主动撤到川南,未必没有座山观虎斗的意思。况且王爷在成都,孙可望还有个念想,要是高义欢进了四川,孙可望也难以独善其身。卑职以为应当将高义欢资助王爷入川之事,告知孙可望,让孙可望不要对高义欢抱有幻想。
吴三桂微微沉吟,点了点头,孙可望这个人很有能力,想必早就知道了高义欢的面目,这件事可行。
这时吴三桂负手踱步,忽然停下来,立时就道:军师,你立刻去一趟川南,会见孙可望。
牛金星当即拱手道:卑职乘船,沿着沱江顺流而下,最多两日便至泸州,到时定然说服孙可望!
吴三桂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诸将都准备一下,本王随时会出兵北上,迎击高义欢。
~~~~~~
泸州,位于四川南部,地处三江交汇之地,商业繁华,地势险峻。
在泸州城外,军帐遍布,旌旗招展,孙可望从成都撤出后,十多万西军主力,便退守此地。
这时在城外一处空地上,几座土造的高炉冒着黑烟,赤着上身的汉子,正挥动铁锤,捶打着烧红的铁块。
张献忠死后,孙可望继承了西军的指挥权,成为西军实质上的领导人。
此时,孙可望穿着一身普通的铁甲,头上带着范阳帽,按着战刀,视察兵器铸造,很有义军领袖的风采。
虽然张献忠的死,加上西军退出成都,对西军上下打击很大,但是孙可望脸上却看不到一点气馁之色,反而干劲十足,整个人都显得十分的亢奋。
现在他终于掌握了西军,而退出成都,只是暂时的,他驻兵川南,就是要看吴三桂和高义欢争斗,然后等待时机反击。
第660章孙可望的盘算
这时孙可望在一众部将的陪同下,正查看兵器的铸造,周围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铁匠们挥汗如雨的锤炼,打出一把把的战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