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说着,代善注视着瓦克达,对于摄政王,本王也有所不满,不过现在正是我大清能否在关内站稳脚跟的关键时刻,本王看了看似乎也没人能比摄政王做的更好,而且摄政王的威望还在,豪格根本扳不倒他,所以你不要和豪格搅和在一起,明白吗?
虽说满达海的死,让代善对多尔衮很有意见,不过从大清的角度出发,代善并没有因此就同多尔衮做对,他依然保持着相对中立的态度。
这也是多尔滚愿意让他接替多铎的原因。
瓦克达对代善的话,却有些不以为然。
他还年轻,心里想法多的很,同年迈的代善不一样。
代善已经快入土了,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没有了争强好胜之心,心中更希望大清朝局能够稳定。
瓦克达不同,他正当壮年,又是个三代,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能比别人做的更好。
本来他慑于多尔衮和多铎的淫威,不敢不敬,但满达海孔有德尚可喜的死,让他内心产生了怀疑,似乎多尔衮多铎也并不是那么厉害。
他微微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眼神有些飘忽不定。
这时两人正说着话,众人已经进入了大殿,分立两侧站好。
代善眯上眼睛,站在左首不再说话,耳朵里传入各中嗡嗡声,大臣们都在小声交谈,说得都是西魏高义欢南京之类的话题。
不多时,内侍高声唱道:摄政王驾到!
殿上除了几个王之外,大臣们立刻行大礼迎接,多尔衮虽是摄政王,但平时的做派,同皇帝并没什么区别。
多尔衮进入大殿,在王位上坐好,然后把手一抬,让众人免礼。
这时他便开口道:朱慈烺退守江南,水师横江,朝廷急切不能下。高逆建藩西安,其势以成,我大清亦难以攻灭。眼下时局,你等以为该怎么办?
清军入关三年,斩获颇丰,但是也疲态尽显,打起仗来开始力不从心了。
殿上的人议论纷纷,豪格和济尔哈朗互相对视一眼,只是冷眼旁观。
众多满清大臣中,学士冯铨站了出来,行礼道:启禀摄政王,大军久战,奴才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修养军队,恢复财政,精选兵器,打造战船。如此只需要三年时间,以我八旗将士之勇,再加上钱粮充足,军器精良,要灭南京和西魏都不难!
多尔衮立时眉头一皱,三年,时间太久了!
虽然多尔衮已经意识到,迅速一统天下不现实,但是他还是不能长时间停战。
北方糜烂,千疮百孔,要恢复能有南京和西安快么?
大清修养生息,南京和西安也没闲着,江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大清肯定比不过,高义欢占着大半个湖广,粮食充足,大清修养生息,他能比大清恢复的更好。
长时间的休战,清军的力量是会增强,可高义欢的实力也会增强,到时候只能更加难打。
另外,满清作为外族入关,八旗兵从苦寒之地进入关内,士卒的腐化速度是惊人的。
三年不战,战力恐怕会下降一大截。
因此多尔衮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也不敢等那么长的时间。
第654章针对高义欢
时下满清面对的局势,确实有点进退两难的意思。
打又不能取胜,不打实力很可能会被越拉越近,毕竟治理方面满清经验不足,再等八旗兵腐化掉,那就无法统一天下。
多尔衮皱眉看着众臣,沉声道:据细作禀报,朱慈烺在南京改革税制,编练新军,高逆在西安称王后,也是动作频频。我大清控制的版图,北直山东河南都是残破之地,只有两淮和山西情况稍好。比休养生息,未必能比得过南京和西安。停战太久,只会给南京和西安改革强兵的时间,因此必须要打断他们改革和强军的进程!
多尔滚的意思是,比治理地方,变法图强,满清比不过,所以还是要比战争,用战争的方式来打断南京的改革进程,用战争打断高义欢的修养生息。
这时大殿上众多满清官员,一阵沉吟,纷纷窃窃私语,苦思着看有什么办法,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好的策略。
前不久刚打了一仗,已经证明不能灭掉南京,也没打垮高义欢,那再等一年或者两年,估计只能比现在更难打。
豪格见众官议论纷纷,却忽然大声道:摄政王,本王以为如今天下三分之势已成。现在既然实力不够,摄政王为何一定要一统天下呢?以我大清的实力,巩固现有的疆域,保住成果不算难事,一味的急于进攻,只能是灭不掉敌人,同时又导致自身根基不稳,要是进攻再次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豪格站出来,看了堂上的满清大臣一眼,然后接着道:本王以为时下巩固疆域,加强地方的控制,才是要紧之事。至于一统天下,则顺势而为,有机会就开战,没机会就保持现有的疆域。我大清要是以守卫眼下疆域为第一目标,把根基打扎实,便立于不败之地,何必一定要统一天下呢?
他这话一出,殿上立刻议论起来,瞬间一阵嘈杂。
豪格的意思就是大清现在要灭高义欢和朱慈烺很难,但是要控制现有的疆域却很容易,既然灭不了,那不如就保持现在的局势,像前金一样,统治北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满洲贵族们不比在关外的时候,他们入关后,圈站土地,都成了奴隶主。
有家有业,日子好过之后,人就没那么想拼命了。
大清年年打仗,铁打的汉子也吃不消。
多尔滚的做法是堵上现在的家当,赢了就一统天下,输了就滚回关外,而豪格则是希望先保住现在所得的成果,不愿意压上全部的家当。
这就像是一个人手中有一千两银子,全压上去,有五成的机会再赢一千两,但输了就是什么都没有。
另一个选择是,只押五百两,有两成的机会再赢一千两。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一时间,殿上便有不少开始支持豪格的言论了。
多尔滚听着大殿上的喧哗,脸上逐渐阴沉起来,他见豪格脸上有些自得,心中对这个大侄子充满了鄙夷,真是幼稚的紧。
安静!多尔滚一声怒喝。
殿上的喧哗声,立时就安静下来,大臣们顿时低头垂手,多尔滚的凶威可见一斑。
这时多尔衮看着豪格,冷声道:本王只说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逐鹿中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不在强盛的时候,击败对手,难道等他们强大了,再来打你?你连这点雄心都没有,妄图割据,可是高逆和南京会让你偏安吗?
豪格脸上一阵涨红,并不服气,正要争论,但是一旁的济尔哈朗,却给他使了个眼神。
一时间,大殿上众人都沉默了,落针可闻,气氛变得压抑。
这时洪承畴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行礼道:摄政王,臣以为时下的局势,我大清依然占据优势,如果只面对一方,那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多尔衮见洪承畴出来说话,神情好看了一些,你接着说!
上一次洪承畴给多尔滚提了多条建议,多尔滚采纳后实施,结果被高义欢化解,让他在多尔衮面前很被动。
对此洪承畴一直在观察现今的局势,总结失败的教训,已经得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正好是介乎于多尔衮和豪格的策略之间。
这时洪承畴行礼道:臣以为三方相争,不进则退。我大清同时面对高逆和南京,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臣以为首先要在南京和西安之间,定下一个主要目标,然后集中力量,攻击其中一家,胜算还是颇大的。南京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加之水军厉害,对我朝的威胁要小许多。高逆兵马精壮,且发展奇怪,对我朝威胁巨大。我朝若攻南京,需要留大批兵马防御高逆,而我朝要攻击高逆,只需要少数兵马,就能防住南京。再加之我朝缺少战船,因此臣以为,应该将主要的目标定在高逆身上。
多尔滚点了点头,认可他这个看法,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高义欢确实很难对付,那本王该怎么对付高逆?
洪承畴道:这次大战后,朝廷军械粮草都损失巨大,高逆占据地形之利,一旦开战,必是长久之争。臣以为首先要补充粮草和器械,不能打到一半,又因为粮食不济,而半途而废。现在我大清占据两淮,那里河流众多,适合耕种,朝廷必须要尽快恢复两淮地区的生产。北方明朝藩王土地众多,现在大多荒废,朝廷可将藩地交给百姓耕种,减少叛乱的同时,朝廷也能收一笔粮食。另外朝廷还可徐以利益,从南方走私粮食屯集。如此明岁秋收之后,朝廷军粮必然充足。
洪承畴顿了顿,又继续道:高逆所倚仗者,除了有湖广粮仓外,他手中的火器也是相当厉害。上次朝廷在豫南缴获了一些高逆所使用的器械,如自生火铳铜炮等,朝廷应该拨银仿造,并派出细作,将高逆的工匠挖过来。若是器械和粮草准备妥当,明岁秋收后,朝廷就能起大兵,同高逆再次一战。
多尔滚微微颔首,一年多的时间,我大清军解决了粮草和军械的问题,高逆恐怕也会发展迅速。届时开战,恐怕高逆又会上一个台阶。你可有什么手段,干扰高逆的发展。
洪承畴颇为自信道:有!可以鼓动漠西漠北蒙古南下,劫掠关中。这样高义欢的精力就会被牵制住,兵力和军资都会消耗在抵御蒙古的战事中。到是我大清修养生息一年,而西魏却以是疲兵,破之不难!
多尔滚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就是大清修养生息,巩固自身实力,但却鼓动蒙古攻击高义欢,让他不能休养生息。
这样一来,清军实力增长,魏军实力下降,一增一减之下,清军再要灭魏,就容易许多了。
好!多尔衮双手扶着王座,看着洪承畴,朝廷就按这条策略去办。洪学士,仿造器械的事情,本王就交给你了。至于联络蒙古,就由礼王主持!
第655章凿空西域
几个月前,高义欢就制定了东守西攻,巩固地盘,同时资助满清境内抗清势力,让清军忙于清剿境内义军,而无暇窥视西魏的策略。
如果多尔衮知道高义欢的盘算,恐怕会感到十分的惊讶。
当然,高义欢要是知道洪承畴的策略,肯定也会感到惊讶,并且会非常想弄死他。
这时在西安城魏王宫内,高义欢并没有因为新婚,便懈怠下来,而是加紧了入川的布置。
清晨朝会上,高义欢交代李岩鲁义方梁以樟三人留守王京,处理藩府的政务,又让赵大宪黄秉忠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将把守关中各处,便准备亲自前往汉中,主持入川作战。
现在西魏迁都关中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占据关中大半年,一切渐入正轨,高义欢忙完了科举考试和大婚,而军队修养多日,户部和兵部也备齐了钱粮和军械,出征的时机已经成熟。
如果时间再推迟的话,第一是满清会从战事中缓过劲来,增加他夺取四川的变数。
第二是,四川战事结束,吴三桂已经做好迎击他的准备。
第三则是,孙可望溜走或是被吴三桂兼并消灭,让高义欢无法收编西军,无法获得张献忠留下的巨额财产。
张献忠攻下武昌,杀了楚藩全家,夺取了楚藩两百多年累积的财富,入川后,又得了蜀王家的全部钱财,两者相加怕是有上千万两白银。
高义欢记得历史上这笔银子,被张献忠沉入了江中,现在应该还在。
这一战,与同满清作战不同的是,同清军打仗,光消耗西魏的资源,即便占据了关中,也是往里面贴钱,但是打四川却不同,高义欢是奔着发财和扩充地盘去的。
这仗要是打得好,西魏的财政状况,将会大大的好转。
当然,西魏的财政收入不可能寄托在张献忠的遗产上,万一还是被沉江,西魏基本取不出来,所以西魏还是要开源,将西魏的经验搞上去。
早上朝会结束,高义欢回到自己的书房,到了门口,忽然问道:周荣华到了没有?
回禀大王,已经到了,正在等候大王的召见!侍卫回道。
让他进来吧!
高义欢说了一句,便进到房间内,有些疲惫的坐下。
周荣华挂着威武将军的职衔,不过手上却没兵,从四川回来后,就闲赋在了家中,一直没什么差遣。
虽然他知道魏王不会忘了他,可是他也发现藩府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位置适合他。
领兵打仗,他不行,以前还可以管下军需后勤,但是现在西魏国得到大批的读书人投靠后,便也不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理军需了。
这么一想,加山回来三个月没事干,周荣华便有些心虚了。
经历过出使张献忠的事情,尝试做豪杰的滋味后,周荣华心里也是想做一番事情的,并不想做个小官,拿着微薄的俸禄,碌碌一生。
此时周荣华几个月来,第一次被高义欢单独召见,他心中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他跟着侍卫走进高义欢的书房,只见高义欢正负手站在一副地图前,久久凝视着地图。
周荣华忙上前躬身行礼,臣参见大王!
高义欢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周将军到了。来,过来,看看这幅地图!
周荣华走过来,瞧了瞧,是一副十分巨大的地图,上面有几个大字。
这副自然不是真正的,而是高义欢自己动手画的。
此时地图绘制的水平,无论东西方都绘制的很粗糙,根本不像是那么回事。
高义欢作画的水平虽然很糟糕,但是画出来的地图,其实并不比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的要差多少。
相比清朝,明朝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其实要强许多,而且这种接受,并非是像清朝一样,被人揍了几回,才开始被动学习,而是发现有不错的东西,便慢慢的吸收过来了。
只是一副地图,但是上面却连美洲都画出来了。
高义欢指着地图道:这副地图是从西夷那里弄来,这里是关中,这里是西域,汉唐时期都曾属于我们。在西域的更西面是玉兹汗国和罗刹国。现在罗刹正在往东侵略玉兹汗国,用不了多久,就会扩张到西域的边缘。西域的西南方向,是萨珊和鲁密国,往南走则是天竺。
周荣华目光呆滞,听得云里雾里,不太清楚高义欢说的是些啥。
西域他听过,罗刹玉兹萨珊鲁密是什么鬼,他完全一头雾水,而且魏王为啥要跟我说这个?
一瞬间,周荣华心里生出了一股不降的预感。
高义欢不管他有没有明白,继续一手插着腰,扶着他的肾,一手指着地图,继续说道:自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汉唐时期就兴起了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到敦煌,然后穿过西域,到达极西大秦的商路。本王姑且叫它丝绸之路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