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陈汇廷先行了一礼,才扭捏道:回禀大王,臣府上最近来了个女细作,色诱臣来套取工坊的情报。臣不知道她是北边还是南边的,为了摸清她的身份,臣便将计就计,把她睡了!

    高义欢脸上一阵愕然,愣神半响,眉头紧皱,那你摸清她的身份没有?

    说来惭愧,她影藏的很好,臣实在摸不透,所以只能上报给大王,请大王派玄衣卫来辨别。陈汇廷额头冒汗。

    高义欢沉默下来,估计是陈汇廷纳了个小妾,困觉之后,才发现可能是个细作,可能已经泄露了不少消息,他因为害怕才选择禀报。

    这件事情孤知道了,你先不要打草惊蛇,孤会让玄衣卫来处理!高义欢沉思一阵后,才开口说道。




第649章说服商贾
    魏军器械精良,在几次战争中都有体现,无论是满清还是明朝都可能关注魏军的军器作坊。

    现在高义欢也无法判断,是那一路人马,不过好在及时发现。

    高义欢都有点心疼那个女细作,这怎么说呢?真是

    其实军器监现在并没有多少秘密可言,魏军的军器主要是工艺强。

    自生火铳早在十多年前,明朝就已经造了出来,铜炮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是材料和炮身比例不同,多试验几次,也能造出来。

    上自襄城大战,克胜军阻击尼堪时,这两种兵器,清军都有缴获。

    这些东西只要投入战场后,就是封堵不住的。

    清军和明军要造都能造出来,不过高义欢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西魏有西魏的优势,就是对匠户制度的改革,还有五年来兵器作坊积累的工艺水平。

    他相信清军和明朝即便能造出来,也只是造些样品,短时间肯定无法批量生产。

    除了工艺上的优势外,高义欢脑袋中的想法,也是他很淡定的原因。

    在满清和明朝仿造他上一种兵器时,他下一种器械,已经开始研究,并且准备生产,满清和明朝怎么和他比?

    不过话虽那么说,但是高义欢还是引起了注意,让玄衣卫探查情报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理西安城中的细作。

    对方能将手伸到军器监,就完全可能伸到其它的地方。

    高义欢很了解他的属下,没几个好东西,还真有可能上了对方细作的当。

    高义欢盘算着是不是再设立一个什么卫,专门从事内部的安全工作。

    这样一来,同玄衣卫之间也有个制衡,避免一家独大,最后难以控制。

    不过眼下这个女细作,还是只能交给玄衣卫,高义欢的意思是先不要打草惊蛇,摸清来头,顺腾摸瓜,弄清楚对方的整个网络。

    另外还能利用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真情报中,掺杂一些假情报,来误导对方的军械制造,给他们点个错误的方向,让他们的科技树走歪。

    有这么一个小插曲,高义欢的心情受到了一定影响,交代陈汇廷必须要向玄衣卫坦白,便匆匆回到王宫。

    次日清晨,高义欢被赵娟叫醒,梳洗一遍后,陪着家人吃了点早餐,李来亨便来禀报,说鲁义方和高兴豪到了。

    高义欢遂即放下筷子,用手帕擦了下嘴,站起身来捏了把儿子,便往勤政殿走去。

    不多时,高义欢就来到内堂,鲁义方和高兴豪忙起身行礼,高义欢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落座。

    高义欢坐下后,便直接开门见山道孤王此前让户部开办正金钱庄,回购市面上的银票,现在银票的价值稳定没有?

    鲁义方回道回禀大王,钱庄回购了十五万两的银票,现在已经没什么人来换银子了。

    高义欢点了点头,看向高兴豪,那好,大魏银号准备一下,藩府可能要从银号借贷二百万两的银票。

    高兴豪道大王,虽然现在银票的价值稳定了,但是百姓和士卒都不认,恐怕很难发出去啊!

    高义欢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百姓和士卒不认,主要的原因是商户不认,他们拿着银票买不到东西,自然是没人要的。要是这些商户认,藩府再规定用银票来交税,那他们就会慢慢接受。

    如果银票能够购买到货物,再加上交税时,百姓可以用银票交税,不用用铜钱去换价值波动的白银,而是可以按着固定比例换成银票,那百姓没有理由不接受。

    说着高义欢问道那些商户到了么?

    鲁义方道都在外面了!

    高义欢立刻又站起身来,走,去大殿!

    来到大殿中,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西魏境内各个行业商会的会首,他们见高义欢进来,立刻停止议论,呼啦跪倒一片,不太整齐的说道,小民,拜见大王!

    高义欢笑着一摆手,大家不要客气,都起来吧!

    高义欢走到王位上坐定,鲁义欢和高兴豪则站在了两侧。

    这时等这些商贾站定,高义欢扫视众人一眼,让自己的笑容尽量和蔼可亲一些,大家不要紧张,孤王召你们过来,不为别的,而是为了给你们一桩富贵。

    说着高义欢一挥手,几名甲士便走下去,给每人手中一张银票。

    这个东西,想必你们不少人都已经见过。孤王开门见山,这是大魏银号发行的银票,面值一两的银票,等于一两银子,可以用来交税,也可以去正金钱庄兑换成一两现银。孤王希望你们能够接受这种银票,允许军民用银票,从你们的商铺购买大米茶叶布匹!高义欢真诚的看着他们,孤王保证它的价值,任何时候兑换,都是一比一,而且什么时候都能兑换!

    大殿上的众多商人,或多或少的都听到了一些消息,知道西魏要推行银票的事情。

    其实当户部在东市开办正金钱庄回购银票时,他们就知道了西魏推行银票的决心。

    说实话,这个银票比明朝的宝钞,不知道强了多少,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许诺在好,没人监督,万一西魏疯狂增发,到时兑换不了,怎么办?

    殿上没人说话,气氛一度十分尴尬。众人毕竟还要在西魏混饭吃,让高义欢下不来台,他肯定让你一辈子不舒服。

    马洪山看了左右一眼,站出来,打破沉默道大王的保证老小儿肯定是相信的。老小儿代表粮食行会,认领十万两的额度。

    高义欢虽然信誓旦旦,但是马洪山还是有点怕,所以说自领十万额度,意思就是只接受十万两的银票,要是以后银票价值稳定,那他没什么损失,要是变成费纸,那这十万两全当政治献金,损失了也不心疼。

    马洪山一表态,下面便又有人反应过来,杨文昌正要表示愿意认领一定的额度,全当给高大王大婚的礼金了。

    这时高义欢却神色很不快的摆了摆手,孤王不是让你们认领,也不是在敲诈你们。孤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担心银票多发,最后变成废纸。

    高义欢顿了顿,被说中心事的会首们,都将头低了下去。

    孤叫你们来,是让你们入股大魏银号,藩府与你们共同经营银号。你们还怕超发吗?高义欢扫视众人道。

    马洪山等人一下愣住了,让他们入股,那他们到是不怕超发,反而希望超发,发得越多,敛财才越多,他们分的也就越多。那还真是一场富贵。

    这时高义欢却接着道银票的发行,归大魏银号,但是发行银票前,必须向正金钱庄,缴纳一定数量的白银做准备金,由正金钱庄根据市场上银票的价值来批准,发行银票和准备金的比例。

    听了高义欢的话,马洪山皱起眉头来,意思就是大魏银号负责发行银票,但是发行多少确是由正金钱庄来决定。

    银票发行的多,大魏钱庄受益,但是作为稳定银票价值的正金钱庄肯定就不乐意,必然会加以控制。

    正金钱庄降低准备金,银票多发,正金钱庄并不受益,反而会承受银票贬值的压力,因此正金前庄有约束大魏银号的动机。

    在说藩府不完全掌握大魏银号,发票得同参股人商议,发多了得官府掌控的正金钱庄来买单,自然不会愿意看见银票的信誉崩溃。

    马洪商微微沉吟,高大王都这么说了,看来是铁了心要与推行银票,除非是不做生意,否则不可能和藩府抗衡。

    他仔细想了片刻,这个方法其实完全可以接受,大王,粮食行会从今日起,全部接受银票。

    ~~~~~~

    在高义欢筹钱,准备打吴三桂时,在绵州的吴三桂打了个喷嚏,吩咐牛金星道高义欢这个人不能信,本王一入川,他就断了本王的补给,本王必须找个靠山才行。军师,你派个人去南京,面见大明皇帝,就说本王转战千里,终于逃脱满清的监视,现在决定重归大明。

    。



第650章忍辱负重吴三桂
    绵州在成都东北二百七十里,为省城门户。城东北两面依涪江,南临安昌河,地形险要。

    在绵州西南就是绵竹,蜀汉时期,诸葛瞻便死于此处。

    这时在张献忠暴毙后,西军仓皇撤回成都,关宁军已经拿下绵州,打开了通往成都的大门。

    从甲申之变后,关宁军离开蓟辽,从山海关打到北京,然后又进入山西关中,直到现在进入四川,已经流浪了三年的时间。

    现在成都在望,吴三桂和关宁军上下,都兴奋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吴三桂心里还保持着清醒,知道身后还有一条饿狼,时刻盯着他,准备从后给他来一刀,他必须要防着点。

    高义欢是什么意图,吴三桂早就知道,这厮是想着看他和西军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最后得利。

    这厮当渔夫不是一两回了,这回也不例外,肯定会在关键时刻出手,来抢夺关宁将士玩命打下的基业。

    不过吴某人艺高人胆大,高渔夫想利用他,而他何尝不是利用高义欢,来获得夺取四川的军资呢?

    其实早在汉中时,吴三桂就开始防着高义欢,这个河南龟孙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把他的盟友张献忠给卖了,同他合作,吴三桂自然多留一个心眼。

    他知道高义欢的意图是让他和西军争斗,所以在入川前高义欢会全力支持他,不会攻击他的后方,但是入川之后,那情况就不好说了。

    果然他一进入四川,高义欢就封锁了汉中到四川的关隘,断了他的补给。

    幸亏他聪明,索要了一年的军粮,才杀入四川,不然就被困死在川北了。

    从入川的那一刻起,吴三桂心里就盘算了以后的出路,那就是抱住明朝的大腿。只要能够重归明朝,同南京站在一起,那高义欢打他就是进攻明朝,高义欢就得考虑一下影响了。

    这时在吴三桂的大帐内,关宁军众将聚集在他的帐下,张献忠的死,让他们信心倍增,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一口气拿下成都。

    牛金星听了吴三桂的话,笑道:南京忌惮高义欢久矣,不过却苦于没有制衡的手段,建章帝必会接受王爷。如此王爷在四川,东南有黄得功左良玉,南京便不惧怕高义欢,而高义欢还需要面对满清,他绝对不敢轻易挑起战端。如此一来,王爷在四川就稳妥了。

    夏国相不禁也点了点头,王爷,这真是一步妙棋!

    牛金星又道:王爷要是在四川站稳阵脚,就可修养生息,以天府的富庶来编练兵马,同时向南取云贵,得蜀汉旧疆,坐看明魏清三方相争,以待时变。

    说着,牛金星看向吴三桂笑道:届时天下久战,王爷一举扫平天下,登上大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哈哈哈~吴三桂坐在帅位上,手拍着扶手,畅快的笑了起来,不过随即却摆手道:军师说笑了。本王对大明忠心耿耿,忍辱负重至今,就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机会光复大明,以报先帝的恩德,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吴三桂眼中的一闪而过,不过还是被牛金星捕捉到了,这让他有点安心。

    要是吴三桂真想做大明的忠臣,那他便准备跑路,情愿去投靠高义欢,也不愿意留在关宁军中。

    这时他见吴三桂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野心,那他便也不再提,而是笑道:王爷用心良苦,世人都误会王爷了!卑职会将王爷刚才的话记下,写在奏疏中,发往南京。

    吴三桂微微颔首,他对于牛金星的话,其实已经动意。

    以前,吴三桂确实没有那么大的野望,只是维护关宁这个小集团的利益而已。

    他并没有太多其它的想法,可是看见高义欢这样的泥腿子都割据称王,他的心思便也活络起来。

    拿下全川,向南取云贵,经营西南,待天下时变,然后拥立明朝宗室起兵,收拾残局后,最后逼着皇帝将大位禅让给自己,建立老吴家的千秋霸业。

    一想到此处,吴三桂就有些亢奋起来。

    这时吴三桂不禁在帅位上坐正了身子,正色道:张献忠身死的消息,本王估计很快就会传去关中。现在四川的平衡已经打破,高义欢必然不会坐视本王独占全川。本王料定,这厮会在近期出手。因此眼下,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帐中的将领们,也都正色起来,知道愿景虽美好,但是关宁军还是必须要面临挑战。

    王爷,您就吩咐吧!夏国相站起来抱拳,神情有些激动。

    王爷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向西!众多关宁将领,都知道眼下到了关键的时刻,挺过去,大家在巴蜀享福,挺不过去,那就得继续流窜,甚至被人消灭。

    众将士七嘴八舌的吵吵着,吴三桂却甚为欣慰,关宁军虽然遭受了不少挫折,但是面对危机和机遇,将士们的士气还在。

    吴三桂的豪情壮志起来了,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好!高义欢随时会出手,联络南京只是本王的一条策略。除此之外,咱们必须要在高义欢入川前,将西军赶出四川,尽快一统川蜀,避免腹背受敌,现在事不宜迟,咱们立刻兵发成都,把成都拿下来!

    牛金星道:那后路怎么办?

    吴三桂在众将身上扫视一眼,最后看向夏国相,国相,你同魏军交过手,本王给你两万人,就由你来把守各条关隘!

    这回夏国相却比较有自信,抱拳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蜀关隘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卑职定将魏军挡在关外。

    吴三桂满意的颔首,遂即一挥手,那好,都去准备吧!

    两个时辰后,三万关宁铁骑,汇聚成一条庞大的洪流,远远望去甚为壮观。

    黑夜中,骑兵点燃了火炬,庞大的队伍像是火山口喷射出的一道岩流,向着成都方向蜿蜒流动。

    ~~~~~~
1...290291292293294...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