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此时,在明清议和失败后,复社失去了翻身的机会,已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陈子龙夏允彝等人成了帝党干员,另一批人则与马阮合流,其余的人则继续苦苦支撑,或者寻找新的出路,来实现自身的抱负,并代表江南士绅发出政治诉求。

    这次西魏的科举,陈贞慧是自己跑来,要实现自身的抱负,而冒襄等人来之前,其实是得到了东林大佬的支持。

    现在帝党的改革策略,已经严重损害了江南士绅的利益,但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东林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无法左右南京的政策,便使得他们需要从其它的渠道,来发出他们的声音。

    在东林大佬看来,让复社的举子,来西魏参加科举,或许是个出路。

    这也是为了以后考虑,万一西魏夺了天下,凭借西魏朝中的东林党人,便能保住江南士绅的利益,以免在王朝更替中被血腥清洗。

    这些举子进入西魏朝廷,就能逐渐将高义欢带上维护士绅利益的正途,避免高义欢学李自成,走向邪路,将西魏改造成一个符合士绅利益的政权。

    这样一来,就算王朝更替,也只是老朱家换成老高家而已,做官的还是他们。

    冒襄等人来到考场前,想着大佬语重心长的话语,高精忠强势崛起,迟早要和明朝分庭抗礼。

    如果西魏夺了天下,那么西魏朝中,必须要有江南籍的官员。

    东林党人表面忠君爱国,可实际上他们更看重小集团的利益,李自成破北京,许多党人直接投降大顺,为的就是能继续掌握政权。

    清军攻占南京,钱谦益等人直接投降,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后来发现保护不了,才走上抗清的道路。

    他们能够投顺投清,也就能投靠西魏,特别是东林在南京失势,南京不在维护他们的利益的情况下,暗通西魏,甚至勾结满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时天还没亮,众多举子就打着灯笼来到考场外,街道上星星点点,宛如夜空中的星河,格外的壮观。

    陈贞慧拱手施礼道:辟疆兄,高中头榜!

    彼此!彼此!大家都要考中!冒襄笑着回礼,一群人便一起接受检查,然后进入考场。

    考试一连三天,第三日,举子们陆陆续续从考场里出来,每个人脸上神情都有些凝重,心情沉甸甸的,显然考试的题目并不轻松。

    众多士子们走出考场,便三三两两的一起返回落脚的驿馆,有些感觉没考好的士子,已经准备收拾东西回乡了。

    定生兄,考得如何?一见面,冒襄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作为曾经的复社干员,陈贞慧可以说是学富五车,考试的内容自然是难不倒他。

    我觉得还不错,考题都答上来了,至于能不能中,就要看考官怎么选择了。陈贞慧笑道:辟疆兄考得怎么样,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冒襄却苦笑道:前面答的都不错,只是后面一道策论有点拿不准。

    陈贞慧道:这次考试多了一道题,不要求文体,题是,据说是殿下亲自出的题!

    说到这里,陈贞慧对高义欢便有些佩服起来,他是万没想到,高义欢能出这么有水平的题目。

    冒襄道:就是这一题,不怕定生兄笑话,我苦思了许久,也没想出来,是出于哪个经传和典故!

    陈贞慧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这道题其实好解,只需要考虑殿下出此题的意图,就能解题。我以为这一题,其实是一个政治题,用来筛选我们这些举子。主要论证西魏大明和天下的关系,只要答题是政治上偏向西魏,就算过关了!

    听了他这话,冒襄身后有两人,脸色立时就煞白了,考试的时候光扯啥忠君爱国了。

    这明显就是没理解出题者的意图,没好好的审题,提笔就错了。这次科举考试是西魏国选拔人才,政治倾向上自然要进行一个排查,如果不是倾向西魏,那怎么可能让你做官呢?

    忠君爱国,这个到也不是不能扯,但得等高义欢坐天下后,再来扯,现在扯的太早,无疑就是没明白高义欢此时的需求,政治水平直接不过关。

    这就像满清后来编写一样,他能一开始就这么弄吗?

    冒襄听了勉强松了口气,八股文写多了,突然整这么一出,他真有点不适应,但是还好,他不算死板,摸到了大概的方向,也是拍了几句马匹地。

    这时他放松了一些,见同行有几人神情凝重,好了,诸位兄台考完了就别再想,咱们去酒肆喝酒去!

    好,喝一杯去!陈贞慧心情不错,当即同意。

    会试考试结束后,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阅卷,士子们还要在西安待些日子。

    他们有的待在客栈,有的则游览西安,还有不少人被城外新建的工坊吸引,跑到外面去参观。

    在临时王府内,高义欢张开手,赵娟正将一块布披在他身上,准备选好布匹后,就吩咐礼部给他做大婚时的礼服。

    这时李来亨去疾步走上来,在高义欢耳边说道:大王,周将军回来了!

    周荣华?高义欢眉头一挑,将布丟给了赵娟,然后问道:他人到哪儿呢?




第645章这真是个沉痛的消息
    西魏王宫的选址,就是以前的秦王宫。

    秦藩是大明最早的亲藩之一,第一任秦藩是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自此秦藩一脉就在关中延续了二百七十余年。

    因为宗藩的特殊身份,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做生意,还是灾年给百姓放贷,秦藩都是稳赚不赔。

    一般而言,手里的银钱积攒到一定规模后,钱就能生钱,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历代以来土地兼并,都是如此。

    秦藩在关中二百多年的时间内,资产每年只需要增长百分之五,秦藩积蓄的财富就会成为一个恐怖的数字。

    明朝的藩王无一例外,大多是富可敌国,因此秦藩有能力修建富丽堂皇的秦王宫殿。

    只是李自成一来,一切都成了云烟。

    秦王宫在李自成攻入西安时,被秦王府的部将烧过一次,不过只是毁了几个殿而已,还有大批建筑存在。

    后来李自成撤出西安,又放火烧了一次,便把秦王宫的绝大多数建筑都给焚毁了。

    现在西魏王宫,在秦王宫的旧址上重建,不过想要恢复秦王宫的规模是不可能了。

    老朱家二百七十年间,断断续续修起来的房子,不是高义欢这种没底蕴的人能比拟的。

    此时,藩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宫殿只是按照平常人家的样式来建造,并且多用砖,少用木材。

    在工部的努力下,几座没有被焚毁的宫殿,已经修缮完毕,而废墟则种上花草,改造成林园。

    一大片空地上,孤零零的几栋屋宅,看起来很寒酸,但好在高义欢没多少家眷,有那么几栋楼就够住了。

    现在寒酸就寒酸点,能居住就行,等有了银钱,国力强盛后,在去秦岭伐巨木为梁,烧青砖为墙,建造出可比盛唐的宫殿来。

    这时在王宫内一座小殿里,高义欢坐在王座上,两侧则做了不少将领。

    在称藩监国后,西魏的官僚体制在完善,军队的编制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高义欢在西安设了五军都督府,设前后左中右五军,每军设左右都督,十都督作为魏军最高级别的统帅,轮流出京镇守地方,以便高义欢掌握军权。

    军队的编制也开始改变,全国设九镇兵,满编三万人,地方上每府还要编一个营的民团。

    此时高义欢把众将召集起来,却不是商讨军队的事情,而是商讨最近传来的军情。

    大王,东线自从代善撤军后,河套的豪格,山西的叶臣也都分别退军。近期我军与清军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只有前不久,洛阳的耿仲明得到增援后,挥军五万西进,与我军在陕州一带交手,再我军撤离后,夺取了陕州!金声桓站起来说道。

    高义欢道:陕州是洛阳西面的门户,在我们手中,耿仲明在洛阳寝食难安,他挥师西进,收取豫西,在孤王的预料之中。

    说着高义欢问道:耿仲明收取陕州,有进一步动作没有?

    没有,只是放了两万人马在陕州监视潼关,这厮便回洛阳去了!金声桓道。

    高义欢微微颔首,陕州被耿仲明拿去,潼关就没有了缓冲,而潼关的安危直接关系到王京的安全,孤王希望玄衣卫的斥候,能够盯死洛阳,豫北清军又任何调动,都要立刻告之孤王。

    方家玉站起来抱拳,大王放心,玄衣卫会密切监视耿仲明,连他每天吃的东西,都会探查清楚。

    高义欢点了点头,又问道:明军和清军在江北的战事打得怎么样呢?还有袁宗第和刘顺,在豫东的情况如何?

    回禀大王,细作传来的消息,徐州镇大部被清军俘虏,少部分突围至宿迁后,被八旗兵再次围住,高杰几次突围没有成功,最后在宿迁被杀,徐州镇大部降清,明军水师进至淮安后,就被沉船拦住,没能接应到徐州镇,已经退出淮江,返回南方了!

    徐州镇是明军中比较能战的一支人马,就是放在天下,也算是一支强兵。

    他们早前是顺军,后来投降明朝,完整的经历过崇祯年间北方的动荡。

    现在高杰一死,明朝如折一臂,而高杰手下的悍将投降满清的话,无疑又增强了满清的实力。

    高义欢听了眉头紧皱,觉得是不是要想办法,搞一搞暗杀,将这些降将弄死算了。

    这时方家玉继续汇报道:豫东的情况,则比较复杂。本来袁将军和刘将军在豫东已经打开了局面,前不久归德清军围住了刘将军,但刘将军叫来增援,反把清军杀得大败,并乘胜占据了睢县。可是随着徐州镇覆灭,清军兵马回援,两位将军便只能继续流窜。

    在徐州这颗最大的钉子被拔除后,清军肯定着手解决境内的小股抗清势力,高义欢能想到敌后的将士们必然打的十分艰苦,他神情严肃道:玄衣卫要设法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臣领命!方家玉抱拳。

    这时李来亨走了进来,大王,周将军到了!

    高义欢眉头一挑,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周荣华,便在侍卫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扑通一下拜倒,挤出两滴泪来,臣周荣华,拜见大王!臣幸不辱命,终于回来了!

    高义欢忙站起身来,走下王座,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一遍,酝酿情绪,虎目含泪,周将军,你瘦了,也黑了。受苦了啊!

    周荣华一身破破烂烂,头发蓬乱,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来见高义欢之前,他完全是有时间收拾一下仪容的。

    事实上他刚才吃了一整支烤鸡才赶来王府,至于为何要保持这副样子,则是为了让高义欢看见,他是吃了苦的。

    能为大王做事,这根本不算什么!周荣华抬起头与高义欢对视,目光中满是坚毅。

    高义欢感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次为孤王立了大功,孤王不会亏待你。来,告诉孤王,你都带回来了什么好消息!

    大王,张献忠死了!周荣华当即道。

    高义欢喜上眉梢,不容易,终于将老张盼死了。

    这真是一个~高义欢刚要发笑,眼睛正好瞟到坐在末位的李定国,瞬间把心中的喜悦憋了回去,涨红着脸,换上沉重的语气,这真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啊!



第646章为西王报仇
    高义欢急忙看了李定国一眼,见他神色阴沉,脸上流露出痛苦之色,心中暗道:好险!要是方才得意忘形,李定国怕是要翻脸了。

    虽然张献忠并不是什么好鸟,但他毕竟是李定国的义父,对李定国有恩,他心中肯定不好受。

    张献忠的死,高义欢肯定也沾点关系,他要是放肆狂笑,那李定国不翻脸也得翻脸了。

    这时高义欢,见他并没有做出什么特殊的举动出来,才负手在殿上走了几步,然后停下步子,沉痛道:孤王曾经与西军有过盟约,双方结为同盟,共同抗击清军,不想西王既然就这么走了。这真是令孤王痛失盟友。周将军,你说,西王是怎么死的,孤要为他报仇?

    周荣华忙解释道:回禀大王,年初的时候,西军在汉中与吴三桂大战,张献忠中了一箭,然后慌忙退回四川。吴三桂大军紧随着西军杀入四川,关宁军很快占据保宁顺庆龙安三府,兵锋直指成都。张献忠指挥兵马,在绵州与关宁军拉锯,久战不胜,创口崩裂,退回成都就亡了!

    高义欢闻语,没有忍住,立时问道:那成都的情况,现在又如何?

    高义欢听说张献忠死了,心中十分兴奋,不过兴奋之余,他又开始担心起来,西军会不会败得太惨。

    要是吴三桂进展太顺利,迅速占据四川,那西魏想要攻取巴蜀也难。

    毕竟以四川的地形,内部不发生动乱,外人是很难打进去的。

    西魏国在此前的战争中损失也不小,不可能投入太多的力量去取四川。

    周荣华道:现在是孙可望主持西军事务,西军对于是防守成都,还是向南转进,目前并没做出决定!

    孙可望要跑,那怎么行?高义欢眉头一皱,当即说道:玄衣卫立刻派人联系孙可望,让他顶住,孤要兴兵,给西王报仇!

    大王这话说的,吴三桂不就是在俺们的支持下,才杀入四川的么?

    这么看来,张献忠的死,西魏也是有责任的。

    现在张献忠刚死,大王又要联系孙可望,要帮西军打吴三桂,真是不要脸的很。

    张献忠要是知道,高义欢以为他报仇的名义入川,夺取巴蜀,恐怕能被气活过来。

    方家玉听后,站起来领命,不过却道:大王,孙可望能与我们夹击吴三桂么?

    高义欢也知道,西军肯定早就已经反映过来,明白被他摆了一道,那孙可望大概率还是会跑,不太可能留在成都,替他顶住吴三桂,让他从后面捡便宜,灭了吴三桂又把西军给灭了。

    他大可以退出成都,把成都平原让出来,坐看吴三桂和西魏斗,他则在川南恢复实力,有机会就再次北上,没机会就继续向南转进杀入云南。

    高义欢不禁来回踱步起来,心理盘算着孙可望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半响才忽然停住步子,那好,先不要联系孙可望,不通知他,他或许还会舍不得成都,而犹豫不决。一旦知道孤王要入川,或许要误会孤王会趁着他与吴三桂激战的机会,渔翁得利,从而向难逃窜!

    如果孙可望真的守成都,一旦四川方面得到西魏要入川的消息,吴三桂肯定要卯足了劲儿,先灭了西军,劲量避免两边受敌,所以孙可望在成都坚守,最后肯定是让高义欢捡便宜。
1...288289290291292...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