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魏军大纛旗下,高义欢看见冲到缺口处的吴三桂,忽然勒住了战马,脸上瞬间露出惊色,不好!三桂不会想投降吧!
高义欢可没想过招降吴三桂,留着他根本不敢用,所以吴三桂最好现在冲上去被火铳打死,悲壮战死杀场或者自刎也成。
这样的结果,吴三桂还算是一条汉子,高义欢便能让人收敛他的尸体,然后给予厚葬,收卖人心,最后再来收编他的部众,接收他的家财,结局堪称完美。
旁边的陈名夏抬头望去,正好看见前面的关宁军开始下马,战场忽然安静下来,立时道:还真是,应该是要投降了!
高义欢脸色难看起来,心中有些不喜,吴三桂这是在为难他,给他出难题啊。
战场上打死吴三桂与投降后再杀吴三桂,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毕竟这次吴三桂没有先开关,投降后再杀,便不好收编关宁败军了。
关宁铁骑是一支不错的骑兵,是魏军需要的力量,能助力魏军在西域打开局面,不过这支骑兵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很没有操守,拿了钱粮却不干事情,是常有的事情。
这群人比葡萄牙雇佣军还不如,人家拿了钱粮,至少干实事,关宁军耗费巨万,欲事却往往不战,反而凭借兵力要挟朝廷。
高义欢想要骑兵,可是这样的骑兵显然不行,魏军不养大爷,必须是能打仗的骑兵才行。
因此收编俘虏的关宁军后,肯定要进行彻底的改造,而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把关宁军的上层人物,全部杀掉,再给关宁军下层一些好处,就能稳定军心。
毕竟满清与关宁军在辽东打了几十年,结下那么大深仇,关宁军都能投效满清,那也就能为西魏所用。
陈名夏很善于揣摩上意,他看高义欢的神情,立时靠上来低声笑道:大王,知道李煜这个人么?
高义欢闻语,扭头过来,就是那个被人霸占了皇后,最后被毒死的李后主吗?
陈名夏点了点头,笑道:吴三桂落入大王之手,是生是死,还不是大王一句话。臣以为先拿下他,用来收拢关宁部众,拿下成都,另外还可以用来招降孙可望。西军要是愿意投降,那就把他杀了,给张献忠报仇。西军不降,就先养着,大王不愿意用他,等完成对关宁军的控制,占据成都后,再找机会毒杀也不迟。吴三桂不过是个满清封的伪王,他手下人能有多忠心耿耿,不过是因为利益结合在一起,所以大王不要有什么顾忌,只要做得隐秘一些,面子上过的去,又有几个人会为他较真呢?李煜死了,也没见南唐旧部掀起什么大风浪来嘛!
高义欢脸上露出笑意,赞许的看了陈名夏一眼,读书人真他娘的坏,不过他并没有表态会做这样的事情。
此时正面阻击的虎大威,骑着战马,威风凛凛的立于阵前,他一手拉住马缰,一手提着关刀,注视着二百步外停下的关宁军,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这时他将关刀一举,正要下令两侧火炮轰击,忽然关宁军中吴三桂的大旗,却被丢在了地上,紧接着各将领的认旗也被丢弃,最后是一片兵器被丢弃的声音。
虎大威见此一愣,抬起的关刀下垂,魏军士卒却看明白了,瞬间发出一阵欢呼。
欢呼声,首先从左翼开始,魏军将士高高举起兵器,齐呼:万胜!
随后,声音迅速蔓延到整个战场,魏军士卒放肆的呼号,奋力高举着兵器,发泄着心中的喜悦。
阵中的关宁军,听见欢呼声中夹杂着吴三桂投降,关宁军败了的呼喊,相互看了看,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同时又松了口气,纷纷丢下兵器。
这一仗,魏军击败了曾经的大明精锐关宁铁骑,用手中的兵器,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高义欢耳中充斥着将士们疯狂的欢呼声,脸上也漏出了笑意,他知道一个强大的魏国正在崛起。
第674章强秦之势
吴三桂的大旗被丢弃,关宁军投降后,整个战场逐渐安静下来。
大战过后的旷野上,四处都散落着兵器和尸体,无主的战马发出一声声的悲鸣。
手臂上缠着白布的医官队,正穿行于尸堆之间,将受伤的士卒放上担架抬走,一群群放下兵器的关宁军战俘,被魏军士卒押解着向南行军。
高义欢环视战场,看向清理战场的士卒,还有坐在地上休息的士卒,以及那一匹匹的战马,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这时,陈名夏笑道:大王,关宁军战败,成都唾手可得,我大魏掩有强秦之势,真是可喜可贺啊!
哈哈~高义欢哈哈一笑,是么?
陈名夏拱了拱手,一脸正色,大王,我大魏得川蜀,湖广西面威胁可解,关中南面威胁可除,版图连成一片,只需休养几年,臣以为大事可期,天命在我大魏,在大王身上啊!
高义欢脸上露出得色,一点也不谦虚,他抬起马鞭,指着眼前广阔的土地,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他打下的江山,先生说的不错!我大魏之势已成,不过现在还不是自得之时!
高义欢顿了顿,看着陈名夏,训示道:我大魏得了川蜀,满清和南京都会忌惮孤王,要是我们自鸣得意,不顾朱慈烺和多尔衮的感受,他们是会发飙的。现在孤王不想太过刺激他们,这会促使满清和南京的内部加速变革,军器和军阵上也会进行改变。如果他们变法图强,对我大魏不是好事,会延后孤王一统天下的时间,百姓又要多受几年苦,因此我大魏还是要低调一点。
陈名夏忙拱手告罪,大王说的是,还是大王英明,臣孟浪了!
高义欢点了点头,很满意他的态度,这么多文臣里面,陈名夏不是最有能力的,但是高义欢却最宠幸他。
虽然高义欢也知道陈名夏有毛病,搞不好是个和珅,但是他很忠心,而且很懂他的心思,许多事情不用明说就能办好,说话也听着舒服,高义欢用起来很顺手,所以最喜欢把他带在身边听命。
正说着话,这时远处虎大威带着一队士卒,中间押着几人,正往这边走来。
高义欢远远看见其中一个健硕的身影,正是方才在战场上,险些冲到他面前的吴三桂。
吴三桂是明朝有名的猛将,年轻有为,样貌英武,不过高义欢并不喜欢他。
西魏国猛将如云,并不缺少吴三桂这么个人,高义欢不想用他,不过却很看重关宁铁骑。
魏军成军五年,手中也有不少战马,可是高义欢手里的骑兵,却始终只有四五千人,要不是有龙骑充个数,还真是很寒掺。
如今西魏国版图广大,手中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进行机动,始终是一个短板,同时也难以在平原上与满清一较高下,战略上就终究处于防守的态势。
汉军反击匈奴,是从有了强大的骑兵开始,西魏要掌握主动,也需要一支骑兵。
这样胜的时候,能够重创敌军,败的时候,能够掩护步军撤退,才能有出关东征天下的资本。
除此之外,高义欢想要获得对朵甘都司的掌控,获得清海牧马之地,也需要一支强大的马军,来震慑住蒙古部落和藏民。
本来西魏国的西进策略很难展开,没有骑兵,就很难获得牧场,没有牧场,就没有战马,便不能有强大的骑兵。
这本来是一个循环的死结,可是如果收编关宁骑兵,那获得牧场的困境立刻迎刃而解,有了牧场,就有战马,魏军骑兵将更加强大,就能护卫商队,控制西域,与沙俄争夺中亚都不在话下。
这时高义欢看见吴三桂等人被带过来,他先扭头看了身边李来亨等将一眼,转过脸来,立时露出温和的笑容。
大王,臣将人带来了!虎大威抱拳道。
吴三桂与夏国相郭图壮张国柱等人低着头,听了虎大威的话后,吴三桂抬起头来,十分干脆的躬身抱拳:败军之将,参见魏王!
其他几名将领也都躬身抱拳,称呼高义欢为魏王。
高义欢看了看身材健硕的吴三桂一眼,心道龟孙道是很识时务,一点不拖泥带水,让他找不到机会发飙。
呵呵~高义欢一抬手,微笑道:几位将军不必多礼,你等既然放下兵器,可愿意为我大魏效命!
这些人既然选择放下兵器,那就肯定是投降归顺,不可能是为了见高义欢,然后大骂他一顿,展示下自己不区的气节。
他们没有这个资格,要真有人在高义欢面前这么充大蒜,高义欢保证弄死龟孙。
夏国相等人互看了一眼,吴三桂却再次率先开口,抱拳道:吴某颇有勇力,愿为魏王效命!
高义欢眼睛一眯,三桂的求生**这么强,他当即哈哈笑道:孤王能有今日,靠的是三件东西,够狠,仁义,弟兄多!你等为孤王效命,孤王绝对亏待不了你们!
陈名夏听了高义欢的话,不禁直摇头,大王都成了一国之主,讲话能不能有点水平,土寇气息不仅影响了大魏国王的形象,连他这个内阁学士,也觉得很没面子,太掉档次了。
一时间,陈名夏已经决定,等这次川蜀之战打完,他便要委婉的劝说一下大王,该读点书了。
关宁众将听了,心中却松了口气,立刻行礼,表示归顺大魏,今后绝无二心,惟愿效力于军前,以赎往日之罪。
高义欢看着他们,说了一个好字,又看向吴三桂,笑道:吴将军愿意归降孤王,孤王立时得到一大助力,孤王现在要取川蜀,吴将军有什么建议啊?
吴三桂心中在滴血,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了获得高义欢的信任,他只能忍辱负重,当即便抱拳道:臣这就给个关隘的关宁军下令,让他们放弃抵抗,放魏军入关。并让成都做好准备,迎接魏王的大驾!
呵呵~高义欢脸上微笑,不过始终与吴三桂保持着距离,如此就再好不过了。孤王会记下吴将军的功绩,等班师回朝,定有大赏~
第675章兵将分离
剑阁之战,魏军击败了三万五千关宁军主力,杀敌万五,生俘关宁军近两万众。
吴三桂夏国相等将尽数投降,在明末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的关宁集团,就此落幕瓦解。
吴三桂很干脆的表示,愿意让成都还有川北各关隘的关宁军投降,便省下了魏军攻城拔寨的时间。
这样一来,魏军就能快速夺取四川,让满清和南京都反应不过来,造成既成事实,使得他们没法子干扰魏军夺取川蜀。
高义欢心里非常高兴,安抚吴三桂几句,叫他安心,便让一众关宁将领先退下去。
吴三桂转身离去,身形寂落,可还是松了口气。
他做这么多,就是为了取得高义欢的信任,让他没理由杀自己。
陈名夏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却压低声音对高义欢道大王,吴三桂深知他在大王心中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对大王有求必应,做出真心归附的姿态,但内心未必真的愿意归顺我大魏,一旦他有了机会,还是很有可能反噬。他外表上看上去只是一员猛将,城府其实很深!
高义欢微微颔首,眯眼看着吴三桂寂落的背影,健硕的汉子一个踉跄,险些被绊倒在地,然后又看了看远处一群群的关宁俘虏,沉声道先生安排一下,留下吴三桂和夏国相随军出征,其余关宁众将,立刻送去西安,先圈养起来,让关宁军兵将分开!
陈名夏眉头一挑,立刻就明白了高义欢的意思,他当即习惯性的竖起拇指,赞道,大王这一手,真是妙啊!臣也有个建议,可以在战俘中收买一些长期没得到升迁的人做耳目,一旦俘虏有什么异动,大王就能立刻得知,然后以雷霆手段,镇压领头之人。
高义欢点了点头,兵将分离后,关宁军的指挥体系被破坏,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串联,在其中安插一些眼线,则能进一步防范于未然。
好,就这么去办?高义欢一挥手,他并不担心这么做,会引起什么反弹,关宁军兵器都缴了,现在可以说任他揉捏。
如果关宁军是主动投降,那自然可以拥兵自重,同高义欢讲条件,但他们是战败投降,情况便完全不一样,他们就是高义欢砧板上的鱼肉,是生是死,都在高义欢一念之间,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去,只是那样的话,高义欢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弄死。
高义欢对于关宁军本来就不放心,没有信任可言,他们继续与士卒待在一起,高义欢不放心,万一哗变怎么办?
因此高义欢决定,将关宁军的将领与士卒分开,当然高义欢也会许落这些将领,等军队完成整编,会重新启用他们。
兵将分开之后,关宁降军再想搞出什么事情来,便不太容易,也很难联合在一起了。
陈名夏拱手笑道大王放心,臣一定将事情办好!
本来高义欢想将吴三桂也一并送去西安,这样关宁军的脑袋,等于被他摘掉,会更加便于他控制降军,不过考虑到还没拿下成都,他便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当下,为了稳定关宁降军,高义欢首先许诺,会将关宁军重新整编,并赐军号安西军,士卒待遇不变。
这让底层士卒很快安心,他们当兵吃饷,给谁干都是干,有了这份许落,大多数人的心便定下了。
稳定了士卒后,将领便很难煽动,高义欢便推行兵将分离,留下吴三桂夏国相随行,将郭图壮张国柱吴之茂等将中上层将领送去西安,安排住处圈养。
魏军快刀斩乱麻,趁着关宁军没从战败的情绪中缓过劲来,短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对降军的处理。
在处理降军的同时,魏军也在清理战场,收集兵器和战马,然后掩埋两军将士的尸体,进行祭奠。
完成了这些事情后,高义欢立刻下令,大军向成都进发,准备收取整个四川。
十月三日,魏军从剑阁县出发,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并檄告川蜀各地,令各州府立刻归顺投降。
西魏国的檄文,是陈名夏所写,简单易懂,不卖弄文采,四川天府之地,黎庶安宁,然自献忠入蜀,纷争不断,士民破家,民不聊生。今大魏王,为定川蜀,解民困苦,起大兵数十万,不日便达。尔绅衿百姓,州县官吏,当体大魏王安民德意,速速投诚,安享太平。
在发布西魏王檄文的同时,陈名夏又以吴三桂的名义发布文告,声称,大魏王精选虎贲数十万南下,牌仰四川等处速速投降!
檄文和布告发出后,川蜀大震,士绅百姓都没想到刚赶走西军的关宁军,居然这么快就被击败了。
有吴三桂的书信,川北各地的关宁军相继投诚,沿途各州府更是没有抵抗的理由,俱是望风而降,魏军一路毫无阻碍的向成都廷进。
十月初十,徐黑虎虎大威引选虎和龙骑两军兵临成都城下,但骑兵并未攻城,而是后退下营,等候主力赶来。
成都是川蜀的中枢,坐落于盆地之上,本身地形并不险要,但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谁控制成都,就控制了最为富饶的成都平原,人力财力和粮食都胜于川蜀内其他割据势力。
在四川这个封闭的环境之内,谁控制了成都,基本就掌握了川蜀的霸权,只要不出昏招,就能利用财力和粮食的优势,大概率一统四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