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径直走到座位上坐好,抬手压了压,示意他坐下,然后喝了一口侍卫端来的浓茶提神,才问道:孙可望怎么说,接受了孤王的条件没有?
牛金星忙又站起来,回禀大王,孙可望不接受大王的条件,不过他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
高义欢有些不快道:他还敢跟孤王提条件?不过随即语气又缓和了一些,他提的什么方案?
牛金星道:大王,孙可望提出愿意向大王称臣,为大魏藩属,按着沐国公之例,为大王镇守西南。
高义欢眉头紧皱,请为藩臣?
牛金星点头道:孙可望为了让臣给大王陈述他的方案,还拿出银钱来贿赂臣,臣为了让他安心,就收了下来。
说着他将一个木箱打开,里面满满一箱的金叶子,烛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高义欢看见这些金叶子,眼睛一眯,他看了半响,沉吟一阵,才赞许道:牛先生的觉悟,让孤很欣慰啊!不过随即他的话锋一转,但是,孙可望这个方案,孤王不能接受。
西军请为藩属,高义欢确实有点动心,但是他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根本行不通,他不可能允许一支强大的武装割据西南边陲,就算同意后,今后也要削藩。
现在西军刚在争夺四川的战争中失败,面临他两路人马的夹击,正是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军的时候,岂会让他继续割据。
如果同意孙可望的条件,就等于给了孙可望喘息的机会,今后再要收拾他,那就得花大力气了。
当年朱元璋,三十万大军耗时数年,才攻灭元朝的梁王,拿下云贵和云南。
高义欢沉吟道:牛先生,你今晚休息一夜,明早出发,再去见见孙可望,孤可以封他为流侯,他答应就开城投降,不答应,那就刀兵相见。
牛金星听了忙点了点头,那臣告退了!
等一等!高义欢却出声叫住牛金星,笑道:牛先生自取十枚金叶,算是孤王给你的奖赏!
牛金星心里大喜,并不是因为十枚金叶,而是高义欢的态度,他激动的上前,那臣就谢过大王了。
臣子有很多种,有铁骨铮铮,敢于死谏的忠臣,也有讨好君王,一切以君王马首是瞻,逢迎拍马的弄臣,还有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不忠于君主的奸臣,当然最多还是混口饭吃的普通臣子。
牛金星明白,他这辈子是不可能当忠臣了,也不可能做什么两袖清风的清官,所以他没有推辞,谢恩后便取了十枚金叶。
次日一早,牛金星收拾一下后,便再次南下,用一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泸州对岸的魏军营寨。
他刚准备乘船前往南岸,来到岸边时,正撞上一队魏军士卒划船回到北岸。
船上的士卒刚下船,便一边往营地跑,一边急声吼了起来,不好了,西军溜走了!
牛金星听了声音,脸色瞬间煞白,忙叫住一人,你说什么?孙可望溜走呢?
确实是溜了,泸州已是空城!被叫住的士卒气喘吁吁的回道。
牛金星脸色更加惨白,知道中了孙可望的缓兵之计,他不知道高义欢会不会迁怒于他,心里惶恐不已,拉住士卒的手一下松开,脑子里一片空白。
半响,他忽然想起那日早上看见的船只,神情却忽然一振,转身便往回走~
第681章接受称藩
几日后,泸州城外的码头,高义欢乘船来到长江南岸,在部将的簇拥下进入泸州城。
因为担心北岸的魏军发现西军撤离,所以孙可望并没有焚毁泸州城。
流寇最擅长的就是破坏,李自成张献忠打下一地,毁掉一地,要是被逼转进,肯定毁掉带不走的东西,宫殿民宅村落稻田都会一并焚毁。
高义欢也没少干这样缺德的事情,孙可望没毁泸州,算是给了他一个安慰,不至于让他暴跳如雷。
对于高义欢而言,他烧城可以,但谁要烧他的囊中之物,那就是血海深仇,他必定杀了龟孙全家。
一行人进入泸州城,直接进入孙可望下榻过的平东王府,院子里士卒进进出出,可却并没多少斩获。
这时高义欢走进大堂坐定,便让侍卫召集众将前来议事。
不多时,魏军将领悉数到场,高义欢面色阴沉的问道:孙可望现在逃去何处呢?
当高义欢得知孙可望溜了的时候,着实有被摆了一道的感觉。
孙可望贿赂牛金星,提出称藩的条件,让高义欢放松了警惕,以为他确有归顺的想法,只是不满意西魏国给出的条件,想要讨价还价,所以他准备给孙可望一次机会,没想到这是孙可望的缓兵之计。
如果这一次,魏军能够收编关宁军和西军,高义欢完全有实力单独和满清开战了。
因此孙可望溜走,让高义欢很恼火,同时心情也相当的愤怒,孙可望拒绝了他的善意,带走了西军,使他失去一支精兵,同时还让他损失了一大笔白银。
白文选出列抱拳回道:回禀大王,孙可望向播州宣慰司流窜,现在已经过了赤水,应该是向遵义进军。徐都督率领马军,已经追入播州境内!
高义欢眉头紧皱,徐黑虎追上西军后队没有?他有没有夺下西军的辎重钱粮?
白文选忙行礼回道:回禀大王,川南山林密布,西军进军速度很快,臣怀疑他们是轻装急进,没有携带辎重和银钱。
说着白文选从胸前取出一份宗卷,呈上来道:大王,这是臣在泸州缴获的清单,土炮粮食和盐巴等军资,西军都没运完,可见他们走的相当的匆忙。
高义欢微微皱眉,接过来看了看,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孙可望不会把银子给沉了吧。
这么短的时间,运走是来不及的,藏也藏不住,还真有这种可能。
一想到这里,高义欢火气就上来了,他站起身来,当即喝令,金献刚易道三,你们两人立刻率本部人马追赶孙可望,再令金声桓向南转进,咬住西军。
臣等领命!几员将领,立时出列抱拳。
高义欢一挥手,都去办吧。
众将士都退出了大堂,牛金星却自己留在了堂中。
本来他有事情禀报高义欢,不过魏军信使快马加鞭,骑术远超过他,比他先一步到了资阳,向高义欢禀报了西军撤离的事情,高义欢大怒,率领大军极速南下,牛金星便一直没找到拜见高义欢的机会。
高义欢心中一阵恼怒,正准备起身离开,见牛金星还杵着,脸上有些不快道:牛先生有什么事情?
牛金星忙禀报道:启禀大王,臣确实有事要禀报!
高义欢重新落座,皱眉道:你说!
大王,臣前几日来泸州见孙可望时,正好发现一支船队,天亮时从西面回到码头。当时臣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这支船队相当的可疑。牛金星道:臣以为孙可望走的匆忙,不可能携带多少金银财宝,他要转进云贵,带一百万斤粮食,比带一百万斤白银更有意义。因此臣以为,那支清晨归来的船队,应该是帮着孙可望转运金银,藏于某处了。
牛金星抱拳道:考虑到时间匆忙,臣以为这批金银,极有可能就在泸州附近,而且不会离开河岸太远!
高义欢眼睛一眯,沉思一阵,忽然开口道:牛先生这个线索很有用!这件事,你要守口如瓶,不要让别人知道。
说完高义欢扭头过来,吩咐李来亨道:把方家玉找来!
不多时,方家玉进入大堂,行礼道:臣拜见大王!
高义欢点了点头,遂即吩咐道:孤王怀疑张献忠的存银,被孙可望藏在了泸州附近,你让人找找,不过不要弄得满城风雨,搞得人竟皆知。
方家玉领命,高义欢让牛金星配合,玄衣卫沿着江水向西搜寻,搜查靠近江边的山林,盘查附近的百姓,可是却都一无所获。
几日后,魏军抓到一名逃走的西军士卒,终于查到一点眉目,得知孙可望确实将银子装船运走,不过却没有找到合适地方藏匿,而是直接沉了江。
逃走的西军士卒,就在船上,不过沉银在夜间进行,士卒被关在仓内,水手也是轮着被关入仓中,他们根本不晓得,是在哪段江面沉的白银。
当时天黑,下着大雨,两侧一片漆黑,只知道沉银点的右侧有两座山峰相连。
川南四处都是大山,这个线索等于没有,高义欢对沉银已有准备,分服玄衣卫留下一队人马继续探查,其余人马则暂时收兵。
这时,追击孙可望的魏军,在拿下播州宣慰司后,也已经陆续撤回。
川南和贵州山林密布,人烟稀少,魏军难以获得补给,粮食又没跟上,而张献忠损失万人,击破曾英阻拦,已经进入了贵州,魏军便只能暂时退回来。
现在看来,孙可望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向云贵转进,而那一带现在可以说是一块真空区域。
那里虽是明朝的地盘,但是明朝根本管不到那里,而魏国也没做好,进入莽莽山林,去同土司周旋的准备。
事实上,光四川境内的土司,就已经够高义欢头疼了。
没记错的话,川东石柱还有个秦良玉,还有不少心向明朝的势力。
魏军现在也就是控制成都等大城,还有平原地带,对周围山林基本没什么掌控力。
事实上西军统治四川,也没有收服这些土司,魏军现在并没有实力,继续拿下云贵,所以便给了孙可望一个机会。
徐黑虎等人撤回来后,向高义欢禀报了,孙可望窜入贵州的事情,高义欢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大堂里高义欢再次召见牛金星,开口吩咐道:牛先生,还是要劳累你去趟贵州,联络一下孙可望,就说孤王答应他称藩的条件。
牛金星微微一愣,前几日恼怒的要杀孙可望,怎么态度又忽然转变,不过牛金星立刻就反应过来,不禁佩服起高义欢起来。
他忙躬身领命,大王英明,臣一定转达大王的意思。
第682章开拓西南
对西魏国而言,最好的结果是能收编西军,但是现在孙可望既然已经流窜进入贵州,那高义欢也就只能接受他暂时无力剿灭西军的事实。
明朝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开发了西南。
此前中原王朝虽然也控制过西南,但是只是名意上的控制,并未改变西南地区的人口结构,明朝通过数次战争,平定土司叛乱,削弱了西南土司的力量,迁徒大批汉民进入西南,为后来中原控制西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唐时,西南是南诏国,宋时是大理国,这都不是汉人的政权。
元版图虽大,但是汉人却并没有走出去,相反不少地方还被蒙元带来的色目人占据,带来绿教,使得汉人继续唐晚期的向内部收缩。
汉人这种内缩,影响力退出周边的情况,在明朝时期才逐渐扭转,开始继续向外扩展。
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方诸夷飞速扩张,其实明朝也改变了唐朝后期以来,中原王朝向内收缩的态势,转而向外扩张,开拓西南和移民辽东,就是明朝的两大功绩。
此外,因为人口的增长,内部土地矛盾加剧,促使东南沿海百姓自发的下南洋,汉人正从三个方向,扩展着生存的空间。
看历史,中国历代王朝,总是陷入王朝统一,人口增长,土地兼并,矛盾激化,王朝崩溃,然后战乱减少人口,土地矛盾减弱,新王朝再次一统的循环之中。
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向外扩张,失地的农民去海外殖民,缓解内部矛盾的同时,还能为国家获得更多的资源。
中国受制于地形的限制,北面的草原和沙漠不适合耕种,西面是群山和戈壁,只有一条河西走廊与外部相连接,汉民族便被困在中原之地,所以无法将矛盾导向外部。
宋代之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原王朝多了一条出路,但是受到中国居中,四方皆夷狄的认识束缚,历代王朝将周遭视为蛮荒,而不屑一顾。
明朝也没有意识道这一点,而是继续从内部寻求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的方案,使得中原王朝错失了海外扩张的良机。
从明朝向外扩张的三条路线,开拓西南和迁民入辽都有朝廷主导,而唯独下南洋不受朝廷支持,就可以看出让识的区别。
西南和辽东虽是边地,但是却是中国,但南洋就完全是蛮荒之地了。
而南洋这些蛮荒之地,因为远离中国,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周边,其生产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极端的低下,且小国林立,部落众多,无疑很好打开局面。
西夷不远万里,几百人就能控制一块广大的区域,要是有朝廷支持,汉人没道理不能再南洋立足。
现在随着明王朝的衰落,辽东早早落入满清之手,由明朝官府主导开拓东北的方略彻底失败,三百余万辽民,成了满清的刀下亡魂,幸存者也沦为了奴隶。
由于禁海政策,下南洋的汉人,被视为海寇,在南洋屡遭屠戮,于吕宋死伤惨重,没有朝廷的支持,南洋的汉人,生存也是极为不易。
西南同样因为明朝的崩塌,土司再次叛乱,云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
此时汉人的影响力,又开始收缩回来,三条道路都受到了阻碍。
现在西军进入云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利益汉族政权对西南的控制,保住明朝二百多年来,西南开拓的成果。
此时魏军无力剿灭西军,而西军涌入云贵后,立时就会成为云贵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孙可望擅长于打土豪,吃大户,只要渡过最初的困难时期,便能在西南站稳脚跟,建立一个汉人割据政权。
从短期来看,西军必会威胁四川,但从长远来看,孙可望占据云贵,开发云贵,肯定会加速云贵的汉化,西魏今后若是占据此地,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可以直接享受孙可望开发后的成果。
因此高义欢认清眼下拿孙可望没有办法的事实后,决定同意孙可望称藩的条件,同孙可望结盟。
虽然这是孙可望的缓兵之计,但是高义欢相信,当他真的同意后,孙可望肯定也乐于依附于西魏国之下,借助西魏国恢复实力。
现在西南虽然处于真空时期,但是毕竟是处于明军和魏军的威胁之下,西军要有所作为,必然要选择通好一方。
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对明朝藩王,还有士绅地主打击之重,在政治上天然与南京对立,决定了他就是热脸贴上明朝,南京也不会理他,所以他只有选择西魏。
这样一来,高义欢能够获得云贵的铜矿,同时也能利用孙可望来牵制南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