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一旁的黄秉忠介绍道:大王,鞑子完全是照搬我们的思路,构筑的防线。现在他们已经建起了第一道,正在建造第二条和第三条~

    无耻之尤!龟孙真他娘的恶心!高义欢不禁破口大骂一句,他本想害鞑子,没想到反而把自己害了。

    这时他有些愤怒的注视对面,问道:不能让鞑子继续修了,你们有什么思路没有?

    黄秉忠道:大王,臣这些天想了个主意~




第776章明军北伐
    北京作为明朝的神京,光复带来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谁光复北京,就能站住驱除鞑虏的大义,能够站在政治上的制高点。

    对朱慈烺而言,光复北京,便是他力挽狂澜,光复宗庙,实现大明朝的中兴,中原正统的地位将无法动摇,功绩如汉之光武,威望必定如日中天,高精忠要与他争,就是犯上作乱,就是逆贼。

    这种道义上的至高点,无疑能让朱慈烺更有底气,而就算失败,高精忠也将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名声别想好听。

    西魏对于光复北京的功绩,自然也是垂涎欲滴。

    若是高义欢先入北京,就获得了驱除鞑虏再造神州的功绩,朱慈烺便反过来,不好与他争了。

    届时,高义欢完全可以宣告,朱家子孙无能,丧失汉家江山,气数已尽,西魏代明,统一天下,乃是顺天应人之举。

    因此光复北京的功绩,两家必争,这决定了今后天下大势的走向,谁得之,谁就占了先机。

    九月底,淮江入口。

    黑夜中,一支庞大的船队,在海上航行,漆黑的身影,宛如一座座浮动的海岛。

    将军,前面就是淮江入口!

    夜晚,海岸线一片漆黑,看不清岸上的情景,但是经验丰富的水师将领,还是凭借地形的轮廓,就判断出了位置。

    郑森听了一挥手,领着属下回到船舱中,在舱室里点燃了油灯,展开一张图纸。

    这图纸是清廷沿海的布防图,哪里有墩堡,哪里有烽火台,哪里有炮台,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这是明朝从江北绿营手中得到的一份地图,据说是刘泽清授意旧部,临摹出来,然后交给明军细作,便于明军能够收复江北。

    建奴在沿海的布防,十分松懈,只有淮河入口有炮台,其它地方基本都不设防。郑森看了看地图,抬头对属下说道:我们的任务是为水师开道,清除淮江两岸的清军炮台,以便水师冲入淮江,截断淮安与徐州山东的联系,配合高督师围歼淮江南岸的奸贼许定国马得功田雄等人!

    当年明军为了救徐州镇,水师曾杀入淮江,因此清军在淮江入口修建了炮台,至于其它地方,则疏于防备。

    这一是因为清军相对强势,二是因为没有防御海上的意识,三是就算有意识,清廷也没有那么多钱财来,修造那么多炮台,铸造那么多红夷大炮。

    这时郑森指着图纸道,这里是云梯关,正好在淮江入口,有建奴的一座炮台,从地图的标注来看,有红衣大炮二十门,大将军炮三十门,驻军两千人,封锁江面。

    郑森抬起头,看了围在身边的属下一眼,然后直起身来,手按刀柄,肃声说道:水师要入淮江,必下云梯关。忠明,你率三个司的兵马,坐船从海边上岸,见本将大船炮击炮台,便立刻从后攻击炮台。

    诺!高义仠闻语低头抱拳,肃然领命。

    郑森满意的颔首,他手按着刀柄,意气风发,无比霸道,云梯关必须拿下,不仅是淮江入口的炮台,水师一路西近,沿江所有的建奴炮台,全部都要打掉,淮江两岸不允许建奴掌握的炮台,也不允许出现一艘建奴的战船。

    诺!船舱内六七名军校,纷纷抱拳,甲胄哗啦作响。

    上次明军水师入淮江后,让清军意识到,原来明军还可以从海上来,于是加固了云梯关的炮台。

    炮台用石块青砖修建,临江而建,五十余门火炮控制江面,足以将明朝水师挡在外海,保证淮江水道的安全。

    这时接近四更天,炮台的守军早就入睡,只有几处士卒,在夜里值哨,注视着江面。

    此时,距离上次明军水师进入淮江,已经过去近两年的时间,炮台自建起之日起,就没朝明朝水师开过一炮,所以士卒都比较懈怠。

    虽然最近淮安城内的敬谨郡王尼堪,传下军令,让江北各处清军提起警惕,炮台守军也增加了岗哨,但相比于其他直接与明军对持的清军,防御可以说,还是比较松懈。

    这时几名哨兵正围坐在火堆边闲谈,一名清军却揉着眼睛站起身来,惊呼道,不好,江面上有船!

    十多名清军问语一惊,纷纷站起来,果然看见江面上一排巨大的黑影在移动,为首军官反应过来,顿时惊恐的喊道:娘的,是明军水师。

    他话音刚落,漆黑的江面上,明朝战船的侧舷,便轰轰轰的鸣响。

    十多艘战船在江面上一字排开,炮声刺破夜晚的寂静,闪烁的炮焰照亮江面。

    炮台上的清军,只见江面上的黑影,喷出出一道道橘红的铳焰,江面上忽明忽暗,腾起一团团的白烟,场面壮观,但落在他们眼中,却满是惊恐愕然。

    炮台上警钟刚刚敲响,明军的炮弹就砸向炮台,被惊醒的清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一炮砸中营房,瞬间砸死一片。

    早已摸到炮台不远处的高义仠,猛的一跃而起,拔刀怒吼,给我杀!

    一千余名明军,从黑暗中跃起,抗起木梯,打着火炬,向炮台狂奔而去,竖起梯子仰攻而上,杀声瞬间刺破夜空,声震四野。

    ~~~~~~

    九月二十八日,南京城外,紫金山脚下。

    三万明军将士,集结于校场上,旌旗如云,盔缨似火,接受朱慈烺的检阅。

    这日,朱慈烺先是祭拜孝陵,然后就在孝陵卫外的校场誓师北征。

    此时他站在高台上,面对数万大军,亲自诵读着,讨伐檄文,自甲申惊变,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其乘我隙,窃据中原,於今五载矣。中原为其祸乱,百姓侵凌久矣,自虏酋多尔衮引师入关,荼毒生灵数百万,蹂躏州县数千余里,所过之境,城池无论大小,百姓无分贫富,一概抢掠殆尽,所犯之罪,罄竹难书。建奴倒行逆施,虐我百姓,毁我宗庙。朕每思之,痛心不已,常中夜坐起,涕泪横流。

    今朕养锐五载,亲提六师,解民倒悬,光复祖宗基业。诸军戮力,复我旧疆,自今以始,同心协力,报仇雪耻,岂待异时。朕仁义素著,赏罚分明,凡举兵归正者,前过不纠,布告遐迩,咸使闻知。敬哉特谕。

    校场上,数万明军,齐声高呼,同心协力,报仇雪耻!

    朱慈烺在漫天的呼喊声中,下了高台,跨上战马,在捧日军的簇拥下,发动北伐。



第777章两线开战
    九月底,朱慈烺从朝鲜使者那里确定了消息,认为满清内部确实分裂后,分析了清军的兵力,发现多尔衮能够动用的兵马已经捉襟见肘,而摆在两淮和山东的十五万人马又多是明朝的降军,便果断决定出兵。

    近些年清军主要与西魏作战,精锐之兵,都布置在西线,而南线的人马大多都是原来的江北明军。

    这些兵马,除了徐州镇战力很强,其余都是土鸡瓦狗而已。

    恰巧这时,满清又派使者过来,许以两淮之地,怂恿明军攻魏,便让明廷进一步认为满清心虚。

    有鉴于,当年黄台吉与明朝议和之事,明朝被摆了一道。

    朱慈烺提出要先接收两淮,结果满清使者含糊其辞,便坚定了朱慈烺出兵的决心。

    这一次,他不仅要出兵,还要在风头上盖过西魏。

    为此,南京迅速制定了计划,联络明朝旧将,许以高官厚爵,策动姜襄占据河东,挡住高义欢东征,然后明军则在内应的帮助下,迅速收取两淮山东,北直隶便是囊中之物。

    九月二十八日,朱慈烺祭拜孝陵后,直接渡江北伐。

    而在此之前,明军诸部已经开始行动,首先是两万江防水师,冲入淮江,包抄淮江南岸清军的后路,然后是江北明军武昌左镇,兵分三路北伐。

    左镇十万兵马,攻击寿州颍川霍丘,然后北上夺取亳州归德,黄得功五万兵马,出合肥收去凤阳泗州,高名蘅十万大军,出扬州,攻取淮安,然后与黄得功合兵收取徐州,入山东。

    朱慈烺则在三万捧日军的护卫下,尾随在三路大军之后,提振明军士气。

    十月初,江北的官道上,到处都是明朝的兵马,以及押送物资的民夫。

    虽然清军对明军已有防备,无赖江北的绿营兵大多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还是造成了清军防线的迅速崩溃。

    江北清军在阿济格南下时,成群结队的投降满清,可是投降满清后,满清却没能灭掉南京。

    他们做明军时,是四镇精锐,是明朝依靠的顶梁柱,可投靠满清后,却成了地位最低等的绿营兵,上面一群大爷不说,在绿营兵里面,也比不过北面先投的边军,真是气死个人,肠子都悔青。

    明军多路北伐,黄得功一路最为迅速,三日杀到凤阳,在内应帮助下,一日破城,斩叛将田雄,叛军马得功则只率千余惨兵北遁徐州。

    高名蘅一路,也是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直逼淮安城下。满清敬瑾郡王尼堪,见势不妙,眼看淮安就要被合围,将淮安交给佟图赖金砺镇守,自己则连夜撤过淮江,退往徐州组织第二条防线。

    三路之中,只有左镇一路,出了点问题,左良玉才出武昌不久,就病死在了路上。

    朱慈烺让左梦庚袭爵,又委派大学士姜曰广前往督师,左军在寿州稍作停留后,便继续北上。

    近两年来,左镇实力进一步衰落,南京在练出禁军后,钱粮军械都往禁军身上堆,左镇混个温饱都难。

    而随着南京兵马日益增多,左镇也无法拥兵自重,当朱慈烺以北伐的名义,调左镇出武昌时,左镇只能听从南京的调令。

    这一是因为南京已经有了收拾左镇的能力,二是左镇在武昌实在待不下去了。

    武昌的民力已经枯竭,左镇士卒几年没换过甲,没发过鞋,饭也吃不饱,不挪窝,屎都没得吃了。

    十月中旬,不到半月时间,明军就迅速扫清淮江南岸的清军据点,并完成了对淮安的合围。

    整个淮江南岸,只剩下淮安这块硬骨头,明军将城池三面围困,便准备开始进攻。

    至此,南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收取淮南已经成为定局。

    这让朱慈烺信心大涨,也不在跟在大军后面,而是赶来淮安城下,准备亲自指挥大军攻城。

    十月十五日,清晨,淮安城外已经集结了近二十万明军,江面上水师战船,陆地上的明军大炮,齐齐轰鸣,近百门红夷大炮,猛砸淮安城。

    红夷大炮,将一枚枚的炮弹,砸向城墙,城上砖石崩裂,留下一个个凹陷的深坑。

    这时明军炮阵轰鸣,炮弹呼啸着砸中城墙,墙垣上炸开一朵朵石块和尘土组成的小花,砸入护城河,河中立刻溅起一道水柱。

    片刻刻间,淮安城就遭受百枚铁弹轰击,整段城墙,霎时被烟尘笼罩,城上清军,顿时惊叫连连。

    淮安城,北面淮江,西面运河,清军主要防守东南两面。

    此时城墙上满是硝烟,负责南城防守的是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砺,他一身红色衣甲,被几名士卒护卫着,站在城墙上,身旁大队的清兵跑动着,在炮火中,将各种物资,搬上城墙。

    在明军的炮击下,城墙上已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受伤哀嚎的伤兵。

    这时金砺领着一群将领,穿行且间,走到城墙边上,看见明军士卒,正出营列阵,咬牙道:去让许定国在派三千人马来南城!

    城池外,明军士卒按着职守,各列成阵。

    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各部将士都抖擞精神,准备啃下淮安这块硬骨头。

    突然,军阵中一片欢呼,朱慈烺的黄罗伞盖天子仪仗,出现在士卒们的眼中。

    陛下万岁!

    不用将官带头,军阵中便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这更加上朱慈烺兴奋过头,整个人骑着战马,跟喝高了似的,不断的举起马鞭回应着将士。

    身穿金甲的朱慈烺所过之处,明军将士无不瞩目行礼,高呼之声,令人热血沸腾。

    朱慈烺游走一阵,回到中军,这时战鼓擂起,黄得功将战刀猛力往前一挥,高声啸叫道:进攻!

    淮安城外的明军,顿时向决堤而出的洪水一般,蜂拥涌向淮安城。

    ~~~~~~

    北京,摄政王府邸,官员和小吏有些慌乱的进进出出,给多尔衮送来各种消息。

    此时,多尔衮的书房内,多尔滚将一份揍报,丢在地上,顺手又将一个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率得粉碎。

    阿济格刚传来消息,恐难速下蒲津关,尼堪这边就传来,朱慈烺御驾亲征,三十万大军横扫淮江之南的消息。

    现在淮安被围,尼堪退到徐州,南线情况变得危机。

    朱慈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居然敢主动攻击大清,简直是不自量力,纯粹自己找死。可是多尔衮却抽不出兵力,来给不知天高地厚的朱慈烺一个教训,让多尔滚暴怒不已~~~~~~

    一旁站着的洪承畴,等多尔衮发泄完,不禁站出来,跪在地上,痛声建言,王爷,我大清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王爷处处防守,便处处兵力不够。王爷必须做出取舍了!



第778章夜间投降
    蒲州府,在阿济格转入防守后,关中的魏军开始大举向河东调动。

    黑夜中,蒲津浮桥上,穿着棉甲,肩背着火铳,腰间悬着铳刺水壶,背后背着卷成圆筒的毛毯,手里打着火炬的士卒,像是一条火龙一样,从黄河西岸,挺进到东岸。

    这时,清军防线之后,阿济格与一群人站在涑水河边,一千多清军正登上岸边的小船。

    高义欢已经到了蒲津关,西魏国的蛮子,正大举过河,今晚是我们最后的机会。阿济格看着准塔,严肃道。

    王爷放心,我定能打开一道缺口,接应大军突破蛮子防守,将蛮子赶下黄河,活捉高义欢!准塔行礼保证。

    阿济格闻语,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你出发吧!

    喳!准塔打了个千儿,站起来一脸决然,王爷,八旗勇士必破蛮子。
1...347348349350351...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