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黄秉忠笑道:看来鞑子真是日落西山了。他们这是东拼西凑,才拉出这支人马吗?

    情况紧急,估计他们也没办法,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赵明冲回了一句,又看向清军炮击的方向,低声道:都督,鞑子集中炮击下阳堡,必是准备从此突破,我们需不需要从新布置?

    黄秉忠摆摆手,维持原来的部署,不过可以将马军调道第二道土墙后,适当的时候打个反击。第一道防线的目标是消耗清军,挫敌锐气,敌军就算突破也没关系,等鞑子攻击第二道线时,第三道防线上的臼炮先轰击一轮,然后第二道防线的士卒,趁势反击,将第一道防线夺回。

    黄秉忠顿了顿,笑道:当然,最好是第一道防线,都不让鞑子突破。这次五军都督府的计划是,先用防守消耗鞑子,等鞑子士气衰竭,再转入进攻,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的杀伤清军。

    赵明冲点了点头,那卑职建议,第一道防线不破,臼炮就先别用了!

    明军在攻打四川的时候,用了臼炮和开花弹,军队觉得此物不错,便开始大量生产,并衍生出多种型号,有巨大的攻城臼炮,也有小一些,用来防守的臼炮。

    黄秉忠笑道:赵将军,第一道防线就交给你,你可不能轻敌哦。据玄衣卫的情报,鞑子如今也是鸟枪换炮,仿造了不少我们大魏的器械!

    都督,末将不是轻敌,是自信!赵明冲却一脸正色道:末将就想告诉鞑子,我们磐石军,不是那么好打,准备给他们留点深刻的记忆,让鞑子知道师傅永远是他们师傅,别以为仿造点器械,就能和我们叫板。

    好!黄秉忠不禁赞叹一声,那本督就看赵将军的了!

    ~~~~~~

    魏军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直面清军的攻击,第二道防线是预备队,第三道防线则是臼炮阵,每道防线间隔七十五步左右。

    臼炮与青铜炮和红夷大炮不同,他的弹道是抛射,所以放在后面,刚好能够吊射攻击魏军阵线的清军,并且他能够发射开花弹,是魏军的大杀器。

    此时,因为防御面太广,魏军的火炮比较分散,下阳堡的火炮并不占据优势,正被清军火炮压着轰击。

    清军从襄城大战后,开始防制魏军火炮,二十门小炮,还有六门红夷大炮,正猛砸魏军阵线,炮弹击中土墙,顿时炸开一朵泥花,将土墙砸出一个缺口,尘土漫天。

    魏军士卒却不在土墙后,而是一个个抱着火铳蹲在防炮坑里面,不时挥手驱散弥漫的黄尘。

    魏军早料到会遭受大炮的轰击,所以在墙后挖了一些大坑,坑低于地面,直射的火炮无法击中,所以相对安全。

    土墙后,只有少数观察手,注意着清军的动向,以及魏军的炮手,操纵这两个大轮架着的铜炮,进行还击,炮声一响,大炮猛退,腾起一团白烟。

    这时李本深部清军三千人马已经集结完毕,清军各汛的军官们,一边看着炮阵与魏军炮战,一边吩咐属下。

    把总孙茂盛看着自己属下士卒,大声道:都别看了。等会儿军令一下,大家就跟着盾车冲锋。我们是火器队,不用去填壕攻墙,到时候躲在盾车后,放铳射箭就行。

    上次大战后,清军损失惨重,孙茂盛活了下来,他们那部兵马同徐州镇的高杰残部进行了整编,因为他是老卒,又是包衣出身,所以被提到了把总的位置。

    孙茂盛交待完注意事项,看了阵后骑马的八旗甲兵一眼,最后又压低声音强调道:后面有摆牙喇督战,你们就是趴在地上装死,也不能往后跑,知道吗?

    一百多号老弱残兵,忙大声道:明白了!

    孙茂盛点了点头,等会都听我的指示,好了,自己检查一遍器械!

    穿着布褂子,头上戴着红顶斗笠的清军士卒,立时开始查看身上携带的器械。

    清军这些战前布置,士卒的操演,许多都是按着缴获的魏军小册子来进行,基本是照搬过来。

    这时,中军一声号响,清军炮阵中震耳欲聋的炮声忽然停歇,硝烟弥漫的炮阵一下安静下来。

    穿着铠甲,骑在马上的李本深,纵马在军阵前,来回奔驰一会儿,在军前勒住马缰,忽然拔刀一指,怒声喊道:进攻!

    孙茂盛等身穿黑色袍子,头戴碗帽的军官,顿时齐齐拔出战刀,向前一指,上!

    在绿营将官的呼喊声中,排成阵形的绿营兵,推着盾车,齐齐迈动脚步,清军火铳手弓箭手推车在前,然后是扛着壕桥的刀盾兵长枪兵。

    前面的火铳手和弓箭手,在接近魏军后,首先放铳放箭压制魏军,而刀盾和长枪则扛着壕桥强攻防线。

    在步军之后,清军的铜炮,也被拖离炮阵,被战马拖着在后前进,准备抵近后,进行精确的打击。




第772章魏军防线
    旷野上硝烟弥漫,吕梁山和中条山相夹的谷地处,清兵旌旗如云,穿着各种颜色盔甲的八旗兵绿营兵铺满大地。

    魏军阵线上雷声阵阵,大炮不时喷出白烟,闪动着橘红色的炮焰,将炮弹砸在三千清军前进的道路上,溅起团团黄色的泥土。

    战马拖拽的清军火炮,不时停在清军步卒两翼,轰鸣着发出怒吼,炮弹呼啸着砸向土墙,压制着魏军的火炮。

    清军这种铜炮,完全是仿造魏军的野战铜炮,不过他们的炮壁要厚一些,炮身上还加了几条箍子,明显是冶炼技术不过关,铸造工艺不成熟。

    发射同样重量的弹丸,清军的炮便重了许多,没有魏军的轻便。

    阿济格是满清硕果仅存的四大亲王之一,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水平还是有的。

    在观察魏军的防线后,他立刻选择集中一点突破,而且选的一点,正好是靠近涑水的下阳堡。

    选择此处,有一个好处,就是攻击一点时,魏军左右肯定会增援,而下阳堡的左翼是涑水,有利于清军突破。

    山坡上,清军大纛旗下,阿济格抽出千里镜观察战场,三千清军在号角声中,推着一百多辆盾车接近魏军防线。

    盾车有两个轮子,前面一块三寸厚,七尺高的木板,木板上钉着一床湿棉被。

    虽挡不住炮弹,但是挡住火铳火箭却没有大问题。

    一百辆盾车,三千名士卒,分别是一千名鸟铳手和弓手,三百名投雷手,一千名刀盾兵,七百名长矛手。

    在绿营兵后面,则是五十名腰垮着战刀,手持弓箭的八旗兵,他们不参与攻击,而是督战,他们手里的弓箭,专门射杀敢于后退的绿营兵。

    这些八旗甲兵,箭术都不错,一个人,一把弓,就能控制很长的战线。

    推着走!快一些!孙茂盛大声吆喝着,指挥属下,推着十辆盾车前进。

    根据他的经验,魏军火炮常常会从两侧轰击他们,形成交叉火力,以便炮弹能打中更多士卒,而阵形最前方的三角区域,反而会相对安全一些。

    一般人都是会认为两边跟安全,而孙茂盛知道那里更容易挨炮,所以催促着士卒向前,而这就是经验。

    绿营兵推着盾车向前,在孙茂盛身边两侧,是一百多辆盾车齐头并进,盾车后面则跟着扛着壕桥的近战士卒。

    三千人马,扑向魏军,仿佛步坦协同,场面颇为壮观。

    孙茂盛持刀在手,面目狰狞,可其实他比自己的那些属下还要胆怯,作为清军老卒,同魏军交手后,他知道魏军有多厉害。

    这时盾车继续前行,果然两侧不断有盾车被炮弹掀翻,铁弹在巨大的惯性驱使下,横扫一条斜线,将一名名的清军士卒砸翻,最后落在地上,被鲜血浸透的炮弹滚落老远。

    孙茂盛的目光从盾车的间隙,看向前面的魏军防线,土墙前是宽一丈的壕沟,不知深浅,壕沟外则散布这拒马鹿角,还有斜刺的尖木桩。

    这时孙茂盛正猫着腰前进,对面土墙上铳焰一闪,腾起一团硝烟,遮蔽土墙。

    嘭的一声响,一枚三斤重的铁弹,射出一条直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中孙茂盛旁边一辆盾车,铁弹狂爆的撕碎棉被,砸烂护板,碎木如雨点般飞溅。

    盾车后推车的士卒,立时浑身扎满了碎木,士卒倒了一片。

    孙茂盛心头一颤,急忙怒吼,快,这边来!

    混上把总不容易,孙茂盛不想自己的属下都死掉,不然他这个把总也做不成,他还想靠着他们立些战功,助他抬旗,做主子哩。

    盾车被毁,后面的清军惊得呆滞,有人转身就跑,却被督战的八旗一箭射翻,剩下的人听见孙茂盛的话,急忙躲在别的盾车后面。

    这时距离拉近,明军的火炮更犀利了,不时有盾车被击毁,木屑横飞,受伤的士卒在地上翻滚哀嚎,惨厉的叫声连绵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散布着一具具的尸体。

    给本将冲!距离孙茂盛不远处,参将李本深拔刀一声怒吼。

    清军盾车顿时加快了速度,而就在这时,土墙后观察的魏军士卒见清军接近,急忙挥动令旗。

    防炮坑中,赵明冲将战刀一拔,向前一指,怒声喝令,火铳手,上!

    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手持火铳的魏军士卒,立时纷纷爬出防炮坑,将铳杆放在土墙,歪头瞄准着停下来的清军盾车。

    砰砰砰一连串的铳声响起,魏军士卒打出一轮排铳,土墙上瞬间硝烟弥漫。

    这时清军的盾车,已经停止在拒马和鹿角之外,连城一道一段段的木墙,清军士卒开始发铳射击,与土墙后的魏军对射。

    两条阵线之间,弹丸嗖嗖,烟雾弥漫。

    投雷手上,刀盾兵准备!李本深怒喝一声。

    盾车之后,十多名清军投雷手,点燃了震天雷,刀盾兵握紧了兵器,准备冲锋。

    一声号响,手持震天雷的清军,从盾车的间隙冲出,魏军士卒接过同袍递来的火铳,顿时抬铳就打。

    刚冲出来的投雷手,被打的仰面而倒,轰的一声巨响,爆炸将周围的士卒掀飞。

    躲过火铳轰击的投雷手冲出几步,猛然将震天雷扔出,下一瞬间,一连串的爆炸,在土墙前响起。

    因为拒马和鹿角的阻拦,距离太远,大多数震天雷都落在了土墙的外面,但爆炸掀起的扬尘,几乎屏蔽了魏军的视野。

    杀!清军刀盾手,顿时一身怒吼,便冲了出去,他们掀开鹿角拒马,向壕沟冲去。

    这时硝烟散去,土墙上的魏军士卒抬出一窝锋,咻咻的火箭乱窜而出,同一瞬间魏军的投雷手,点燃震天雷投出,土墙前瞬间犹如刮起一阵风暴,冲出的清军片刻间就死伤殆尽。

    几里外,阿济格收了千里镜,脸上有些震惊,一挥手,怒声道:再上三千人!



第773章臼炮轰击
    下阳堡附近的战场上,土墙后魏军的铳焰和炮焰闪烁,硝烟弥漫整条阵线。

    清军的铜炮,被拖拽上前,在距离土墙二百步外停下,士卒挖出十多个炮坑,前面堆起土堆,戴着斗笠的炮手,将铜炮推入炮位,近距离打击土墙。

    轰隆的炮声中,土墙已经被砸塌数处,但是魏军防线上火铳大炮火箭震天雷组成的远近火力,依然将清军压制在盾车之后。

    土墙上魏军各种火器齐射,一窝蜂火箭,顷刻间就射出一千多支箭矢,火铳打出弹丸,交织出一道道射线,扔出的震天雷,连连爆炸,将冲出来的清军立刻放倒。

    这时魏军火铳与清军火铳对射,土墙被打的黄土飞溅,墙上布满了弹坑,两军阵线间的空地上,层层叠叠的清军尸体,扑死在前进的道路上,拒马桩上挂满了穿着灰布褂子的清军尸体。

    虽然清军开始仿造魏军的火器,并且按着魏军士卒操典,来训练士卒,但是军队要练出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没有战功封赏和抚恤体系,士卒没有积极性,便只能学到皮毛而已。况且,清军的火器制造,也远远比不上魏军。

    阿济格也看出了两军的差距,再次派出三千人马增援李本深,提着盾牌的刀盾兵,从间隙冲出,付出极大的伤亡,将挡在身前的拒马和鹿角搬开,清理出了几条接近壕沟的通道。

    魏军火铳射击,震天雷不断飞出,土墙前堆积的清军尸体摆满一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孙茂盛,把你们的盾车推上去!李本深见扛着梯子的长矛手没接近壕沟就被打死,用刀指向孙茂盛。

    孙茂盛心中一颤,可谁叫他不是徐州镇的人,没有靠山,便只能干这种活计。

    上!孙茂盛一咬牙,指挥者属下,顺着刀盾兵清理出来的通道往前推。

    魏军士卒靠着土墙的掩护射杀着清军,弹丸打在前进的盾车上,飞起团团棉絮。

    土墙上,赵明冲发现清军盾车靠近,急声喝令,火炮!

    清军在魏军火器的轰击下死伤惨重,但还是有不少盾车绕过障碍,推进到了,壕沟边上,距离土墙二十多步的距离。

    这时,清军除了火炮外,终于有了新的兵器能够威胁魏军防线,二十步的距离,震天雷足以投到土墙后面去。

    两军隔着二十步左右的距离,相互投掷震天雷,魏军的伤亡终于开始增加了。

    再上一千旗兵!阿济格注意着战场,看见六千兵马,终于在下阳堡打开了一丝局面,果断投入八旗,想要进一步突破,打开一个缺口,让尚可位上!

    土墙后,一声巨响,尘土四散飞溅,亲兵急忙举起盾牌,将赵明冲遮蔽起来。

    这时战斗已经持续近两个时辰,清军清理掉鹿角拒马后,开始有壕桥搭上土墙。

    尚可位加入站场后,提着战刀大声吼叫,敦促着前两批六千绿营兵,向前猛冲。

    孙茂盛本来躲在盾车后面,看着冲出去的绿营兵成群结队的被打死,但这时也被催促着向前投雷冲锋。

    绿营兵将壕沟前的拒马鹿角等障碍物清理后,清军的冲锋没了阻碍,大批人马冲到壕沟边上,一些八旗兵一边督战,一边扔着震天雷。

    这时土墙上魏军火炮一声雷鸣,壕沟前的盾车被狂暴的撕碎,清军倒下一片。

    孙茂盛一个哆嗦,他想留在原地,几个汉军镶蓝旗的八旗兵提着刀,指挥者近百绿营兵,扛着梯子冲上来,一名后退的士卒,立刻就被压阵的旗兵放翻,孙茂盛连忙汇入人群,跟着刀盾兵身后,呐喊着向前。

    第二道防线后,黄秉忠用千里镜,观察阵线,火炮的轰鸣声响彻耳边,他举着千里镜看了片刻,见第一到阵线将要短兵相接,沉声下令道:传令赵明冲撤下来!让臼炮对准下阳堡!

    第一道阵线上,赵明冲正指挥士卒搏杀,旁边跑来一名掌旅,将军,都督让咋们后撤!
1...34534634734834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