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虽说魏军很早就有了随军的医兵,但是条件摆在那里,也只是改进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高义欢对此也不太懂,只是知道要消毒,有细菌感染,其它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他曾问过来西魏的传教士,想看看西方有没有啥先进经验可以引进,可事实上西方才刚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医疗水平还停留在放血上,英王查尔斯二世华盛顿都是放血而死。
当然高义欢也得知,因为频繁的战乱,大概几十年前,西班牙出现了与西魏国差不多性质的医兵,以及专门的机构,但总体而言,还是十分的落后。
高义欢拜托传教士,翻译一些,他觉得比较有用,比如解剖之类的书籍,告诉过吴有性,然后就没怎么管医官的事情。
如今几年下来,魏军的医兵已经初具规模,高义欢提出的感染细菌,正好和吴有性提出的外邪,有相似之处,魏军医兵在其它方面依然不足,但在防止感染上,却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
今天一战魏军死伤惨重,伤员一送过来,随军的三十多个医官,便马上开始救治,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缝合伤口进行截肢等手术。
吴医官呢?怎么不见过来?赵大宪大声道。
一名医兵跑过来,先给高义欢行了一礼,然后解释道:先生在给将士治疗,一时间脱不开身!
高义欢摆了摆手,让吴医官忙,救人要紧嘛!
说着他扫视了趟满的伤员一眼,看着忙碌的医兵们,开口问道:这里还缺什么,尽可对孤王提!
医兵不加思索,便开口道:大王,我们缺麻沸散还有酒精!
高义欢治理若大一个国家,每天事务不断,许多东西不可能自己闭关几个月去研究出来。
他想要一件东西,自己又没时间弄,便想了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砸钱。
酒精这个东西,就是他提出来,许下奖赏,然后鼓励民间去改进蒸馏法,谁能造出来,就能得到一大笔赏钱。
魏军有酒精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浓度并不是特别高,但已经救回了不少魏军士卒。
魏军医兵主要是防止伤员感染,要是没防住,士卒感染了,那医官也没什么办法,全看伤员自己能不能挺过来了。
高义欢闻语,扭过头来,高兴豪,你立刻再调拨一批麻沸散和酒精过来!孤王要将更多的将士救回来!
高大王慷慨激昂,不过重伤员区域,却没什么人响应,只有陪在旁边的医兵,还有身后的将领称赞大王仁慈。
高兴豪嘴巴动了动,想说什么,但还是咽了回去,行礼抱拳道:诺!
当下高义欢一行人便出了重伤员的区域,这里的伤员大多昏迷,高大王来了,他们也不知道,并不能鼓舞士气,所以高义欢一行人,转了个弯儿,又前往轻伤员休息的区域,亲切的慰问伤兵,引得营地里一片欢腾。
高义欢在伤兵营地巡视了一圈,回到中军大帐,同众将商议进攻事宜。
众人围在沙盘周围,李定国道:大王,今天我们伤亡二千余人,消耗火药三千斤,要是按着这个消耗,想突破阿济格的防线,至少要损失三万人左右。
东征河东的魏军总计才十万人,损伤三成,那就得休整了。不过清军伤亡可能更大,真拼消耗,阿济格必定先顶不住。
虽然高义欢确信魏军大概率能击破清军,但是这个损失却太大了一些。
他沉默一阵,看向王永强和高一功道:两位将军今天进攻,可发现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王永强调着一支胳膊,他的人马已经打残,参加完议事,明天就得调回西岸修整补充了。
他忙道:大王,臣攻上土墙后,发现清军的绿营兵包衣兵,装备器械都比不上我们,只有旗兵还算精良,我军冲上墙后,一开始是站着优势的,不过后来土墙后来了一帮蒙古瓜皮,龟孙们射箭贼准,专王面门招呼,让弟兄们分了心,才被赶下土墙!
魏军除了丁种营,没有衣甲外,甲乙丙都有盔甲,近战杀手队,身穿棉甲,头戴铁盔,盔有棉甲做的护颈。
李定国道:这个可以用铁铸的鬼面解决,尖兵身上,腿和手臂最好也配上甲片。
好,催促工部赶造一批出来!高义欢点了点头,又看向高一功。
高一功指着沙盘道:臣攻墙时,伤亡最大的一块,就是这里。他指着魏军壕沟与土墙间的一块区域,继续道:将士们跃起之后,就不断被墙上火铳和弓箭射杀,头顶还有震天雷落下,伤亡很大。臣建议壕沟还要往前挖,一只联通土墙前的深壕。这样一来,在第一批人马登上土墙后,后续的兵马就能顶着盾牌,从壕沟中直接前进到土墙下,只要第一批上墙的士卒守住几处土墙,或者用红夷大炮,打出几个缺口,后续的士卒就能源源不断的增援上来,不被反应过来的清军阻断!
高义欢频频颔首,高将军的建言可以采用!
这时高义欢又扫视众将,然后挥拳鼓励,这一仗,不管怎么说,胜利的必定是我大魏,阿济格根本拼不过我们!各位还有什么建议,都说一说,孤王一并采纳,然后继续猛攻!让清军见识一下我大魏钢铁般的意志!
清军帅帐里,阿济格同样在与众将商议。
今日清军虽然打退了魏军,但作为防守的一方,清军的伤亡比魏军还多一些,便让阿济格高兴不起来了。
这时他阴沉着脸道:博勒赫,你回一趟北京,告诉摄政王,一月之内,本王必须要看见援军,否则本王不敢保证能堵住魏军
第786章建夷宫词
英亲王报,蒲州战况激烈,高贼大军多达十余万人,掘壕而进,壕沟与墙相隔不过数十步,战斗异常激烈。英亲王虽然杀敌数千,但是八旗绿营包衣亦损失惨重。英亲王请朝廷一月之内,发援兵增援,同时速调拨红夷大炮佛郎机铠甲火药箭矢若干,另请蒙古诸部,再次威胁魏军北线,牵制魏军兵马!
北京城内,摄政王府邸,多尔衮正和众人议事,今日来的主要都是八旗的王公大臣,有巴布泰巴布海谭泰何洛会屯齐和度巴颜刘之源石廷柱李国翰马光远等人,原本没什么资格参与议事的汉八旗,居然占了半数。
代善死了,多铎被俘虏,豪格和济尔哈朗去了盛京,阿济格在前线,多尔儿滚身边已经没啥能依靠的人,只剩下两个不中用的哥哥巴布海和巴布泰。
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也并非个个都有能耐,其中也有那么几个名声不显的。
巴布泰是第九子,巴布海是第十一子,与被高义欢杀了的第七子阿巴泰名字差不多,三人地位都不显赫,名子也取的比较草率,没什么特点。
现在大清朝廷,真快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多尔衮只能给两个不怎么中用的哥哥,加了郡王,充下门面,把担子担起来。
这时多尔衮听了禀报,沉默一阵,挥手道:英王要的东西,尽快拨给英王,让他务必坚守住,援兵用不了多久,就能开进河东。
说完,多尔衮环视众人严肃道:本王决定,不能再等了。诚郡王兴郡王,你们两人坐镇北京,联系蒙古,本王要精选虎贲两万,星夜南下,击败南线的明军,稳住南线,然后再挥师东进,与高贼决战!
洪承畴建议多尔衮有所取舍,多尔衮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把河南的兵马掉出来,只留两万人马守卫洛阳,牵制魏军,令耿仲明率八万大军,同他兵分两路,先击败比较好打的明军。
只要击败了明军,确保南线的安全,那他的棋就活了。
西魏兵马毕竟才三十多万,而少了南明的牵制,多尔衮能动用的兵力远多于高义欢。
这样一来,清军兵力上占据优势,又占着防守之利,搞不好,能打个防守反击,或者等兵力到位,设套等高义欢去钻,一举扭转局势。
王爷,您不能轻易离开北京啊!豪格何洛会却急声道。
多尔衮却挥手打断,这点本王知道,心中已有底数,你无需多言,去调兵便是!
商议草草结束,众人行礼散去,多尔衮在书房内坐了一会儿,也站起身来,离开了王府。
紫禁城慈宁宫内,布木布泰正检查顺治的作业,这时宫女却慌张的跑进来,跪在地上,启禀太后,摄政王到了!
布木布泰微微皱眉,从床榻上起身,多尔衮已经直接闯了进来。
皇上也在?多尔衮进来,看见低头站在一旁的福临,然后挥手道:本王有要事和太后商谈,皇上回宫学习去吧!
福临却低着头不说话,眼中带着愤怒,小手攥紧,一旁的布木布泰,忙走过来拍了拍他的小肩膀,柔声道:听你皇叔父摄政王的话!
福临这才低着头,敷衍的行了一礼,然后出了内殿。
多尔衮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这时他也没功夫管一个十岁的小孩,他等福临走出去,立刻又一挥手,都退下吧!
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忙行一礼,然后倒退着出殿。
多尔衮走到布木布泰的床榻上坐下,后者立刻走了过来,坐在旁边,摄政王,今天怎么过来了?
多尔衮扭头过来,看了布木布泰一眼,三十多岁的女人,皮肤却依然白皙,身材也保持的很好,很丰满。
因为饮食的原因,许多女子要么太瘦弱,要么太胖,布木布泰是蒙古人,吃的较好,营养跟的上,所以不会太瘦,而她又不像许多富人家的女子一样,每日不怎么运动,她能骑马射箭,身材自然好的很,很有线条。
这时多尔衮手伸过来,抓住布木布泰的手,揉捏几下,本王过来是有大事商议!
说完,一把将布木布泰拉过来,坐在他的身上,然后上下其手,布木布泰并不反抗,反而配合着扭动,发出不可描述的声音
内殿外,红布帷幔后,福临听着里面的声响,看着扭动的身影,年幼的脸上,满是狰狞,他双拳紧握,眼睛充血,牙齿都快咬碎。
······
大约一刻钟后,恢复元气的多尔衮坐起身来,最近烦心事太多,有些不在状态,他穿上衣袍,同时低声道:本王已经决定亲征,北京的事情,你可以关注一些,适当的时候,要出来稳定人心。虽说豪格现在不太可能威胁北京,但防备还是要有,本王留了三万人,你再联络下科尔沁,让他们监视下豪格,以策万全。
布木布泰赤身坐在床上,并不遮掩,像她胸前一样豪迈,局势到了必须要摄政王亲征的地步吗?
大清国这次确实面临着挑战,但只要懂得取舍,应对起来,问题其实不大。
多尔衮现在缺的是一支机动兵力,决定从河南抽出兵力后,多尔衮的机动兵力便有了。
有了耿仲明的八万人马,无论是投入河东,还是投入徐州,都足以占据优势,而只要击败了明军,打退西魏,丢失的地盘,今后自然能够收回来。
多尔衮阴沉着脸道:南京的朱慈烺,西魏的高贼,都亲征了,本王自然要会一会他们!不过你放心,朱慈烺乳臭未干,不堪一击,高贼也不会是本王的对手!
说着多尔衮已经站起身来,这一战,本王将连败他们两人,你办好本王吩咐的事情,就行了!
布木布泰闻语,沉思着点了点头,哀家知道,豪格进了北京,对哀家和皇上也没有好处!
多尔衮点了点头,布木布泰是个聪明人,就是福临那孩子有点傻气,本王到现在还没儿子,讨好本王,把本王当老子一样孝敬,皇位不就稳了么?
第787章摧枯拉朽
徐州乃是江北重镇,曾今是明朝四镇之一,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对于东南政权而言,有守江必守淮之语,而徐州位于淮北,东南得之,便表示东南政权处于强势,进可图山东中原,退可保淮江一线。
如果不得徐州,东南政权,便会处于弱势,只有守江之力。
快快快,都跑起来!大运河两岸的旷野上人头攒动,士卒的衣甲在奔跑中哗啦直响,军士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但军官依然并不满意,骑马站在高处给士卒打气,催促大军快行。
三十万明军攻下淮安后,兵分两路,一路十万人取归德,作为大军侧翼,一路二十万众,沿着运河北上,直扑徐州。
运河上,明军战船蔽江,船帆如云,两边穿着红色棉甲,扛着旌旗,拿着长矛,推着炮车的士卒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头,场面宏大而壮观。
这时在运河中一艘大船的甲板上,王彦陈子龙路振飞黄得功郑鸿逵郑森张煌言等人站在高大的船楼上,俯视两岸宛如巨蟒前行的大军,心中激荡。
王彦扭头对众人道:此情此景,余当赋诗一首!
少司徒请言,我等洗耳恭听!陈子龙等人笑道,众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所感,脸上也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王彦当即吟道,天子北征起六师,雄兵百万扫齐鲁,试看虎贲争大运,中原还需复姓朱。
好啊!余也得了一首!陈子龙微微笑道。
哦,请少司马吟诵!
······
明军三十万北伐,不到一月,横扫淮南。
两淮不比北方,这里灾害较少,也没长期遭受兵祸,在混乱的明末,算是百姓还能生存得不错的地方。
清军占据两淮后,先是劫掠一番,补充国库,满足军队消耗,近一年多以来,在洪承畴的主政下,才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是相比明朝时,还是差了许多。
一两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百姓忘记仇恨,所以江北出现百姓士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局面。
特别是两淮的一些士绅,眼睛都快哭瞎了,王朝更替,倒霉的不只是普通百姓,这些士绅掌握巨大财富,自然会成为清军眼中的肥羊。
满清依靠的是八旗王公辽东汉人北地最先投靠的士绅,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两淮的士绅,所以他们其实是被打压的对象。
这也是历史上江浙大批士绅官员,投靠满清后,又纷纷走向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清廷并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首先是维护,八旗王公,满蒙八旗的利益,其次是维护汉人包衣,最先投效的汉奸利益,明朝才是维护了江南士绅的利益,因为朝廷里不管那派当权,都是他们的人。
淮南的快速失陷,让清廷没有想到,也让接替了阿济格,镇守两淮的郡王尼堪没有预料到。
朱慈烺毕竟是大明天子,影响力还是有的,声望甚至要高于西魏的高大王。
淮南除了淮安城,因为有八旗驻防,坚挺了半个月之外,其它城池大多望风而降。
清军在两淮和山东部署了十五万大军,其中淮南驻兵七万,淮北驻兵五万,山东驻兵三万。
淮南的七万清军,只有不到五千人退到淮北,其他人马并不是被明军歼灭,而是临阵倒戈,辫子一割,摇身一变,又成明朝大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