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明军火炮众多,炮弹砸在城墙上,墙体凹陷,碎石哗啦啦的落下,护城河中,溅起一片白色的水花。

    大炮连续炮击三轮,需要散热,逐渐停歇下来,这时中军中战鼓擂响,隆隆战鼓中,席地而坐的明军士卒纷纷站起身来。

    大纛旗下,黄得功驻马而立,将战刀一拔,向前一指,大声喝令,进攻!

    旷野上,明军士卒立时向决堤而出的洪水,汹涌澎湃,高声呼喊着,冲向徐州。

    这天的进攻,明军一度攻上徐州东城,可因为城门被堵住,明军无法源源不断的入城,最终还是被清军赶下了城头。

    直娘贼的!要是城内有接应,兴许今天就破城了!黄得功将手里头盔重重的甩给属下,破口大骂道。

    朱慈烺闻语,脸色有些不好看,李成栋等人,都没响应吗?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可是朱慈烺还是问了一句。

    陛下,我们中了建奴的缓兵之计,要是有,臣今天就杀进去了!黄得功大声道:李成栋欺瞒陛下,该杀!

    高名蘅见朱慈烺脸色不好看,忙道:今天是有点可惜,不过靖国公今日能指挥士卒攻上城墙,那我军就能再次攻上去。届时,我们用在淮安的办法,调水师战船参与进攻,必能破臣!

    朱慈烺闻语神情缓和了一些,但这时陈子龙却忽然挑帐进来,又些慌张道:陛下,前方奏报,多尔衮南下了!

    什么?朱慈烺腾起身来。




第790章北岸阻击
    徐州之北,微山湖之南,静山附近的旷野,轰隆一声巨响,暴起一股白烟,漫天的泥土和小石子四处飞落,人马一声嘶鸣,两名清军骑兵被爆炸掀飞,后面的骑兵纷纷勒住战马,队列中出现一阵混乱。

    爆炸平静后,何洛会领着一群白甲兵上前查看,地面上一个大坑,还冒着黑烟,是明军的炸包。

    这让何洛会微微皱眉,抬起头来,四下扫视,忽然眼睛一眯,抬起马鞭指着远处,大声喝道,那里!

    他的身后,十多名正白旗的马甲,顿时一夹马腹,冲下官道,向远处一片小林杀去。

    林子内立时窜出七八个火红的身影,翻身上马,往南夺路而去。

    多尔衮留下三万兵马,坐镇北京,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南下,意图迅速击败明军。

    何洛会率领一千正白旗真满洲,作为前锋,为大军开路。

    清军原本是想直接突袭,可是不想明军有所准备,居然派出一营兵前出至山东,驻扎于薛水附近的采华山,斥候四出,监视运河两岸。

    何洛会击败了这股明军继续南下,便遭受了明军的骚扰,明军妄图阻滞大清军靠近徐州一线。

    这时旷野上,清军骑兵分成多股,同明军游骑和斥候厮杀,一步步接近徐州,已经接近徐州北郊。

    南面的旷野上,出现一条低矮的山脉,是九里山,然后就是黄河,河的南岸就是徐州城。

    此时,低矮的山丘上,升起道道示警的狼烟,让何洛会有些焦急。

    北京南下的清军,毕竟只有两万人,何洛会的使命是抢占一处渡口,便于大军渡河,然后突袭围困徐州的明军,可现在看来,恐怕明军已有防备了。

    何洛会脸色一沉,一夹马腹,全速向前,将黄河北面的蛮子全部杀光。

    ······

    黄河北岸,境山顶上,竖着一杆将旗,上书忠贯营指挥刘。

    明将刘肇基立于山头,身边站着马应魁何刚等将,看着旷野上,出现的清军游骑。

    这时一员明将爬上山顶,来到刘肇基身边道:报指挥,建奴前锋距此十里,主力距此三十里,旦夕可至!

    刘肇基回头看见,河面上船只穿梭,然后问道:捧日军的援军过来没有?

    已经登船,过来一半了!何刚抱拳。

    刘肇基又道:炮队过来没有?

    陈于阶已经去协调,水师应该很快将大炮运过来。

    刘肇基点了点头,挥手道:走,去见一见吴指挥。

    ······

    山脚下,明军斥候,策马奔回,身后跟着急追的清军骑兵,不断有明军将士被射落下马。

    这时矮丘上,明军士卒竖起大旗,火铳弓箭招呼,才将清军骑兵逼退。

    清军前锋见明军已有准备,势单力孤,不敢继续追击,但也并不远去,而是在九里山脚下游弋。

    下午,九里山北麓的旷野上,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地面上扬起滚滚黄尘,仿佛沙漠中骤起的沙尘。

    近两万清军马军,万蹄践踏大地,使得地面一阵颤抖,无数清军开始出现在明军的视野里。

    这次,清军来的都是精锐,几乎全是披甲的八旗兵,不是明军在两淮遇见穿着一身布褂子,头上戴个斗笠,浑身上下没什么防护的绿营。

    两万甲兵,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支恐怖的力量,战力怕是能超过十多万绿营。

    古代士卒,并非人人穿甲,大多数士卒,都是一件破袄子,西魏三十四万大军,带甲也不过十余万而已,只是西魏每次出征,都是征调甲种乙种丙种营,很少调动丁种营,所以给人感觉人人带甲,十分精锐。

    清军与魏军作战理念不同,魏军上三种营消耗后,立时就能补充,所以喜欢用精锐来做战,而八旗兵,特别是满蒙八旗,受制于人口的因素,不敢消耗,所以清军总是喜欢把精兵捂住,驱使绿营包衣来作战,同魏军交战时,往往各方面都弱魏军一头。

    两万带甲的马军,穿着各色闪亮的盔甲,身后有不同颜色的旗帜,有的士卒枪杆上还挂着各色小旗,代表着他们各旗的身份,气势铺天盖地的奔驰过来。

    这是大清国最后的精锐,也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

    旷野上战马疾驰,在距离明军阵线不远处,多尔衮勒住了马缰。

    这时迎面一队白甲兵奔驰过来,为首的正是何洛会,多尔衮一挥手,身后大纛旗,漫野的清军马军,纷纷在号角声中停下,大地上立时就铺上了一层地毯。

    冷风萧瑟,旌旗猎猎,数万马军驻立在旷野上,鸦雀无声,只有马蹄拨动地面,马头打着响鼻,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

    何洛会打马来到多尔衮身前,禀报道:启禀王爷,明军一部人马,沿着九里山和黄河北岸设防,看样子是不想让我们过河。

    多尔衮闻语点了点头,忽然微微皱起眉头,哪里打炮?

    轰轰轰的炮声,隐隐约约的传了过来,似乎还有阵阵喊杀,夹杂在其中。

    何洛会扭头看向明军防线一眼,开口道:王爷,应该是明军在攻打徐州城!

    多尔衮心中一凛,要是明军夺下徐州,有了城池做依托,这场战争就会打成持久战,而他却根本没时间同明军耗费时间。

    如果清军在徐州耽搁太久,让魏军击败阿济格,占据河东,然后兵出壶关,直扑北京,那多尔衮和清军主力,就被堵在了关内,想要逃回关外,都没有可能了。

    一瞬间,多尔衮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挡住他,然后吃掉徐州。

    当下,多尔衮脸色一沉,传令,大军立刻准备进攻,撕开一道口子,让尼堪知道本王到了!

    喳!身后谭泰等将,立刻行礼,然后一拔马缰,去调集兵马。

    多尔滚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又吩咐道:何洛会,你派人去上下游看看,有没有合适渡河的地点和船只!

    ······

    境山顶上,吴日生刘肇基等明军战将,俯瞰旷野上的清军骑兵,在他们身后是黄河,河水中游弋着郑森张名振高义仠等将率领的水师。

    在黄河之南,则是徐州城,那里火炮轰鸣,硝烟弥漫,一团团的白烟袅袅上升,飘到半空,被冷风刮散。

    在城池周围,蚂蚁一般的明军士卒,正在黄得功高名蘅的敦促下,对徐州城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九里山上旌旗招展,黄河中兵船穿梭,徐州城下杀声震天,雄鹰飞过天空,鹰眸俯瞰大地,眼中映上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



第791章朕绝不后退
    境山上一阵呼啸,数十支火箭腾起团团白烟,嗖的一下,歪歪扭扭的窜入山下的清军之中,炸开一团火光。

    旷野上,王旗大纛下,多尔衮用千里镜,看着九里山上几个山峰上的明军旗帜。

    一旁的何洛会解说道:王爷,境山上是明将刘肇基,此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祖辈世袭指挥佥事。曾经在辽东与我们交过手,松山之战做了替罪羊,被明廷罢免,不想几年前被高名蘅看重,得以重新启用,现在是扬州镇的主力。

    多尔滚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个名字。

    何洛会又指着远处一座矮丘,王爷,那里是戚山,打的是捧日军指挥吴日生的旗号,此人乃是崇祯年间进士,受朱慈烺之命,同王彦陈子龙等人招募新卒,组建禁军。英亲王南征时,捧日军在瓜州等地,与大清军交战,支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陈子龙入兵部,王彦入户部,吴日生便担任了捧日军指挥。此人弃文从武,大概是像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一样的儒将,应该比较难缠。

    多尔衮微微皱眉,心道,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面出了高义欢,以及一大批西魏国的文臣武将,南面各种人才也开始冒出来,真是杀都杀不完。这样下去,八旗根本没法子比,必须要琢磨个方法,让天下少出些人才,或者将这些人,变成能为大清所用的奴才。

    这时何洛会继续道:王爷,东南方向那片丘陵,看旗号是朱慈烺的另一支禁军,打得是奉节军的旗号,将领叫王翊······

    说话介绍时,攻击境山的清军,已经排出稀疏的阵线,向山头压上去。

    清军仰头吹响号角,为首一名甲喇额真,便拔出配刀,大声喊出一句满语,清军士卒便开始缓步向前推进。

    真满洲是渔猎民族,山地作战,难不倒这群猎人。

    两千余清军,正面压上境山,他们并没有在号角声中,发足狂奔,而是脚踩着地面,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

    八旗兵中,身穿双甲的重步,一手提着圆盾,一手握住战刀,有的还拿着震天雷,猫腰走在最前,后面则是腰配战刀短斧等兵器的弓箭手,跟在刀盾兵身后,散开着压向明军阵线。

    山头明军火炮轰鸣,砸在清军阵中,溅起一团团的泥土,被砸出的泥坑中,还冒着青烟,清军步军仍然不紧不慢的向前。

    在步军之后,清军的铜炮,被战马拖拽向前,炮兵用铁锹在山坡上挖了炮坑,将铜炮推入,正用火炮轰击山头明军,炮弹溅起泥柱,支援步军上前。

    明军在徐州北面,布置了四万兵马,来阻击多尔衮,而多尔滚并不知道,徐州还能撑多久,为了防止徐州失陷,他只能选择一点突破,以便给徐州守军支援。

    虽然多尔衮很想绕开阻拦的明军,可他担心徐州撑不过绕道的时间,而绕道后,明军也可能进行阻拦。

    山坡上,两声火炮轰鸣,炮弹不是清军所发,而是明军打出,两枚炮弹,落在清军步军中,立时就看见肢体飞舞,不过清军阵形分散,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清军的火炮也不断轰击,两军之间发出阵阵白烟,轰隆隆的炮声连绵不绝。

    清军的炮弹,对准了明军临时堆砌的矮土墙,铁弹砸中,土墙立时出现一个个缺口。

    这时明军各种火器,开始向接近的清军身上倾泻,一窝蜂火箭铺天盖地的向山下覆盖,而清军的刀盾手,终于开始加快速度向上攀爬。

    当清军进入火铳射程范围内时,明军的火铳纷纷开火,山破上铳焰闪烁,硝烟腾起,境山仿佛围上了一条白色的腰带。

    冲在最前的清军,立时被击中,哀嚎着滚下山坡。

    山坡上,明将阎应元见明军火铳齐射,打死了十多名清军,可有不少清军,见明军抬铳,便卧倒在地,或者拿着盾牌蹲在地上,躲过火铳射击,等明军一排打完,便又猛然跃起,前冲几步,然后再次隐蔽,顿时眉头一皱,急声喝令:自由射杀,瞄准再打!

    清军士卒分散,明军齐射,本就打不到什么人,再加上清军似乎极有经验,找准排铳射击的节奏后,在放铳时躲避,伤亡就更小了。

    明军放铳节奏一变,几名清军刚跃起,就被击中,滚下山坡

    多尔滚用千里镜注视着明军,微微皱眉,他能看出山头明军比较精锐,不过随即他却冷笑起来。

    ······

    徐州北城,不少清军士卒,都在向北张望。

    这时尼堪在十多名甲兵的簇拥下,匆匆跑上城墙,走到墙垛边,扶垛眺望,只能看见城池北面的山丘上,明军旗帜漂洋,却并不能看见九里山北麓的战况。

    不过这并不打紧,他听见火炮的轰鸣,就知道是援兵到了。

    哈哈~尼堪一拳捶在墙垛上,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我大清的援兵到了。

    他正大笑着,一员将领却连滚带爬的跑上来,王爷,明军攻上东城,城头告急!

    尼堪一个激灵,笑声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一丝慌色,急忙将刀一拔,喝令道:跟本王来!

    语毕,便领着一队兵马,沿着城墙赶往东城增援。

    徐州城外,明军大营内,朱慈烺站在沙盘前,陈子龙王彦张煌言等人都在帐中,为朱慈烺出谋划策。

    这时陈子龙道:陛下,多尔衮从北面杀来,方国安来报,归德西面也出现了清军,可能是河南耿仲明!

    朱慈烺牙齿咬碎,高精忠不是三十万人东征吗?耿仲明面临潼关和南阳两个方向的威胁,他居然还能抽出兵力来救徐州。这必是高精忠这个小人,想害朕啊!

    王彦道:陛下,现在局势不明,臣请陛下退到淮安去!

    朱慈烺却一摆手,这个时候,朕不能退!现在只要吴易他们将多尔衮挡在黄河北岸,方国安防住河南的清军,靖国公在结冰前拿下徐州,这一战,朕就赢了。现在朕绝不后退!




明天更新
    ?夏国相听出了,魏武军的火铳与关宁军的火铳,并不一样。

    他们用的火铳,射得更远,射速也快的惊人。

    此时,他看见压过来的魏武军,全是黑盔黑甲黑缨,踏着整齐的步伐,扛着火铳,跟着步鼓声前进,声势浩大,不觉间居然给了他巨大的威压。
1...353354355356357...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