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要是以往的战争,谁敢派出这么多铳手压上来,对他而言就是纯粹找死的行为,但是今天夏国相却不在坚定了。

    传令,敌军进入射程,佛郎机先轰,火铳次之,三十步弓箭抛射,刀盾手长枪兵迎击,与敌兵火铳手搏杀!夏国相沉着脸,发号施令。

    三百余步外,魏武军已经快要进入佛郎机炮的射程之内。

    夏国相的手高高举起,大声喊道预备!

    前排的佛郎机炮手,立刻将火炬点燃,慢慢靠近引线,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发炮轰击。

    就在这时,空中却忽然传来几声刺耳的尖啸,夏国相心头一惊,抬头一看,便见几枚铁弹,在空中一闪,便已经砸入步军阵中,顿时残肢飞溅,哀嚎成片。

    打这么远?这样的距离,关宁军所有的武器都够不到,怪不得满达海只能变守为攻。

    虽说早就听说过这种炮,但是亲自感受一番,还是头一遭,夏国相心中一凛,急忙怒吼发炮!

    此时左翼的关宁铁骑,已经被张铉率领的选虎马军缠住,炮阵失去威胁后,立刻就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密集的关宁军步阵。

    相比于去轰击移动的骑兵,打密集的步军阵列,铜炮的威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战场上克胜军的火铳手,以横阵向前压来,前排士卒可以看见对面官军严整的军阵。

    前排的士卒看见关宁军阵前的火炮,看见盾牌后抬起的火铳,口中不禁都有些发干,握着铳杆的手心微微冒汗,不过好在身边都是自己的同袍,大家几乎是手臂贴着手臂,中间只是间隔几拳的距离,让士卒们心中有一股安全感。

    此时一阵闷雷般的炮声响起,有经验的士卒立刻就意识到,是关宁军中的佛郎机开始发射,魏武军的铜炮气密性强,炮声响亮,而佛郎机炮的气密性差,炮声则是哑的。

    前排的士卒立刻抬头,便见关宁军阵前腾起一团团的白烟,身边立时就被打出一个空缺。

    魏武军列的是横阵,阵列纵深很浅,关宁军正面射击的威力有限,将阵线击穿,也就杀伤四五人,不及魏武军炮阵,从侧面斜着射杀关宁军,一炮过去能犁出一长条斜线。

    一时间,战场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双方的炮队,都再猛砸对方的步军阵线。

    这时前进的魏武军士卒,看见对面的佛郎机,不停的喷出一团团的浓烟,一枚黑色的弹丸,猛地砸在阵线前,溅起一团泥花,炮弹立刻又跳了起来。

    阵线上,不时传来一阵惨叫,那是前进的士卒被炮弹打穿,阵线上不断有士卒向后倒飞,腾起血雾团团。

    这让不少士卒,有些心慌,但后排补充队列中,立刻又有持铳的士卒,上前填补空缺,在步鼓声中继续向前。

    在魏武军被炮击时,对面的关宁军已经被打出许多空缺,严整的阵型出现了骚乱。

    全司,铳上肩,第一排持铳到胸!魏武军三百余人,为一个小横阵。

    阵线接近一百五十步时,各司的掌旅先后下令,横阵中立刻想起一阵哗哗声,第一排的士卒纷纷双手握铳,将铳杆斜提到胸前,后排的士卒则将铳扛在肩上,铳杆随着士卒的步伐而起伏,场面令人热血澎湃。

    咚咚咚的步鼓声中,数千魏武军动作整齐划一,步伐一致的向前推进,以均匀的速度,拉近两条阵线间的距离。

    夏国相眉头已经拧成一团,距离越近,他便感觉到越加强烈的危机,想要阻止魏武军靠近,但是关宁军除了佛郎机炮外,并没有其他武器,能够射这么远的距离,只有等魏武军贴近五十步内,进行火铳对射了。

    进入七十步,一声唢呐声响起,各司的步鼓忽然停歇,各司掌旅猛然大喝全司止步!

    哗啦一声响,前进的横阵停了下来,手持火铳的士卒纷纷猛踩地面站定。

    跟在火铳兵后和两侧的冷兵器杀手队,也停下了步伐。

    战场上,鼓声,步伐声忽然消失,魏武军在距离关宁军,七十步内忽然停下。

    关宁军装备的鸟铳,破甲距离在五十步内,魏武军却在七十步外停下,夏国相心头一紧,可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对面魏武军却在一片预备声中,同时把火铳抬起,将黑洞洞的铳口,对准了关宁军。

    自生火铳射程大于鸟铳,七十步以内就能破甲,而关宁军的鸟铳五十步内才能造成大量杀伤,所以魏武军不用贴上去。

    关宁军最前面的并非火铳手,而是刀盾和长矛,贴太近,敌兵直接冲过来,贴身肉搏,那火铳兵根本不是冷兵器对手。

    排枪轮射,在正面杀伤力是巨大的,不过缺点就在于贴身肉搏,还有两翼和骑兵的突袭。

    在明朝燧发枪的排枪阵与传统步阵的对决,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役中,老将陈泽与荷兰排枪阵的交手。

    精锐如郑军,也难以正面击溃荷兰人的排枪阵,而是运用兵法,正面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然后从侧面包抄,击溃荷兰人。

    一片击锤被扳开的咔咔声响起,齐齐放平的火铳,全都处于击发状态,对面的关宁军脸上露出了恐惧之色,战场陷入寂静。

    射击!又是一声唢呐,各司掌旅嘶声力竭的发出一声怒吼。

    前排的士卒,齐齐扣动了扳机,击锤在火门中撞击出一片火星,抵在士卒肩头的铳杆立刻向后一震,冲口向上一甩,在一片巨响中,向前喷射出一片橘红的铳焰和白色的硝烟。

    阵面一里多长的战线上,瞬间形成一条长长的白色烟带。

    对面,关宁军的前排,弹丸击中盾牌,火光四溅,射入士卒腿部,盾兵惨叫一声跪下,露出后面的铳兵,一枚弹丸击中铳兵的胸膛,士卒顿时倒飞。

    砰砰砰!不待夏国相下令,关宁军的铳手齐齐开火,发起了反击。

    铳丸交织,关宁军中被打得成片倒地,魏武军前排死伤却寥寥无几。

    无数弹丸带着尖啸,射入关宁的步阵,手提盾牌的士卒,护着胸护不住头和腿,弹丸击中他们,露出后面的铳手,发出一连串噗噗的弹丸入体身,带起一团团的血雾。

    夏国相大惊失色,这完全是站着当靶子,被动挨射。

    压上去!夏国相一声怒吼。

    关宁步军却并未立刻执行命令,而是被轰击得本能的后退。

    徐黑虎见此,顿时一挥手,右翼马军突击!

    右翼一千五百多选虎马军,早已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骑兵顿时慢慢提起马速,向前奔去,直接扑向关宁军的右翼马队。

    广阔的战场上,中间步军大战,火铳击发,硝烟弥漫,两翼战马驰骋,场面壮观。

    随着步军交手,徐黑虎立时看出克胜步军稳压关宁步阵,选虎马军只需要牵制住剩下的关宁马军,魏武军就必然能胜,所以毫不犹豫的让选虎营右翼压上去。

    关宁军中夏国相脸上肌肉不自然的抽搐着,他已经发现步军不是魏武军的对手,不是关宁将士孬种,实在对方火力太猛。

    要是早一点让步军冲上去,或许还有的一搏,现在步军被轰了一阵,锐气全丢,阵形散乱,很难发起冲锋。

    这时对方骑兵全部押上,他要是将骑兵也押上去,一旦步军大败,骑兵也会被缠住。

    夏国相一咬牙,拿出了关宁军的传统,作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传令,撤退!

    这个时候撤退,与逃跑没有区别,但是却至少能保住马军,关宁铁骑才是关宁军的根本。

    号角声冲天而起,两翼的关宁铁骑,毫不犹豫,拔马就走。

    关宁军能生存到今日,除了强大的战力外,就是能够审时度势,不做无谓的牺牲,逃跑也是他们拿手的本领。

    正在战场中央苦战的关宁步军们一听这声号响,却立刻傻眼了,许多人还未反应,两翼的马军却闻声而动,拔动马缰,调转马头,凭借精湛的骑术,飞快地撤离了战场,甩给他们一个决然的背影。

    魏武军中,徐黑虎顿时一声惊呼,卧操~给俺追~

    。




第793章 朕先退到船上
    黄河北岸,九里山北麓的山坡下,清军中军号鼓大作,两千多八旗精兵,在炮弹火箭震天雷的覆盖下,冲过弥漫的烟尘,一头撞入明军阵线。

    凶悍的八旗兵,撕开了一道缺口,两侧的明军连忙火铳射击,将八旗打倒,但已经不能阻止清军冲入阵线。

    境山脚下,杀声震天,多尔衮已经连续攻击六日时间。

    境山上,明军燧发枪,闪烁着铳焰,手持盾牌的清军,被打得向后仰倒,滚落山坡,震天雷暴起一团火焰,将清军炸得飞起,山坡上铺满了清军的尸体。

    虽说清军有战力优势,经验也比明军丰富,但是明军人数众多,又占着地利,再加上器械充足,境山脚下血流成河,已经死了三千多八旗兵,损失可谓惨重。

    这时清军士卒冲到明军防线前,投弹手将震天雷投向明军阵线,暴起的火光中,明军身体被掀飞,阵线上硝烟弥漫。

    清军沿着山坡上凌乱的石块和爆炸产生的土坑,冲入被炮弹击溃的一段缺口,几名清军刚冲上来,迎面就有锋利的矛头刺中清军腹部,将他们推得后退,惨叫着滚下山坡。

    旁边内穿锁子甲,外罩着棉甲的八旗甲兵,立即大声啸叫着,用手中兵器还击,将持矛突刺的明军砍倒。

    阎应元只听见缺口处,满兵大声用夷语叫唤,用盾牌荡开明军长矛,悍不畏死的往里冲,连忙怒吼一声,领着亲卫抛了几枚震天雷,便加入战团。

    一时间,两军短兵相接,各处防线上,都有清军冲上来,杀声震撼四野。

    几个缺口处,两军不断交换着死亡,不断有清军滚下山坡,但却有更多的明军被八旗砍翻。

    近身搏杀,让明军失去了器械的优势,开始被清军杀得节节后退。

    阎应元一刀劈开一名白甲领催,身体向后倒在大石上,领催顿时又扑上来,一刀斩下,惊得阎应元忙举刀格挡,用刀架住领催的战刀,不过这茹毛饮血的领催却力大无比,狰狞着面孔,将刀往下压。

    阎应元奋力抵挡,可刀锋却越来越贴近眉心,而周围的明军都在与清军搏杀,全都自顾不暇。

    一时间,阎应元额头冒汗,正危机之时,阵线左翼忽然爆发出一阵呼喊。

    娘希匹!一阵乡音入耳,阵线上的明军立时士气大振,那领催心头一惊,抬头看去便见一群奉节军中的浙西老,猛然冲入阵线中。

    阎应元感觉刀的压力一轻,趁着领催分神的机会,忙腾出一只手,飞快的从领催腰间拔出一把匕首,迅猛的刺入领催脖颈。

    匕首刺破铁盔下的棉甲,侧面捅穿整个脖颈,鲜血飙射,领催痛苦的倒地。

    阎应元推开尸体,提刀站起身来,右翼又来了一队矮小精悍的明军,他们一边砍杀清军,一边叫骂这丢你老母,生猛的很。

    这些都是参见过江北大战的明军老卒,被朱慈烺整编入了禁军,倒是不怕清军。

    山坡底下,何洛会指着山腰处的战场,急声道:王爷,吴日生和王翊的人马,来救刘肇基了。

    多尔衮放下千里镜,却并不心急,而是一挥手,让巴颜上去!

    王爷,添油战,乃兵家大忌啊!何洛会一听有些急了。

    多尔衮却眼睛一瞪,不容置疑道:本王让你发令!

    何洛会见此,只能行礼,喳!

    ~~~~~~

    徐州城外,明军炮阵和大河上的水师战船,一字排开了轰击徐州城。

    炮阵上,硝烟弥漫,河面上的战船,侧舷依次开火,大炮的后座力,使得船身微微摇晃,团团白烟遮蔽船身。

    明军火炮往后一退,十多斤的炮弹,砸向城墙,墙砖碎裂,泥土哗啦啦的落下。

    朱慈烺站在高大的望楼上,身前是一个个豆腐块般的明军方阵,远处的徐州城,则被红夷大炮砸的颤抖,连望楼上的朱慈烺,也能感觉到一丝波动。

    朱慈烺心中狂跳,虽是皇帝,但也不时常看到这种画面。

    战争中的豪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验。

    徐州城上,不断有砖石垮塌声传来,城上清军在大炮的淫威下,只能惨叫和惊呼连连。

    连续数日炮击后,朱慈烺从千里镜中,已经能够看见徐州城多处墙砖垮塌,露出了里面的土胚。

    多尔衮被挡在北岸,朕今日必下徐州。朱慈烺脸上有些潮红,扭头问道:什么时候开始进攻?

    眼前的场景,让朱慈烺心潮澎湃,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结冰之前拿下徐州城,明军就有了依托,这样一来,明军就站稳徐州一线。

    清军失去两淮粮仓,河东和河南又被西魏威胁,多尔衮肯定先撑不住,一旦清军后方受到威胁,多尔衮被迫撤军,明军就能趁机掩杀,夺取山东,甚至杀到北直隶。

    因此,对明军而言,战役的关键是挡住清军两路援军,然后迅速拔掉徐州城。

    朱慈烺组织三十余万大军北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明朝几乎消耗完了近两年的积蓄。

    朱慈烺不愿意错过大好时机,况且明军三十余万,兵力远远多于清军。多尔衮耿仲明来了又如何,难道大明没有一战之力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明朝都龟缩五年了,朱慈烺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况且一路北伐,清军也稀松平常的很嘛。

    这是朱慈烺已经开始畅想,他击败清军主力,光复祖宗基业,在北京百姓的夹道欢迎中,身披金甲,进入北京的场景。

    就在朱慈烺话音刚落之时,远处徐州城上忽然嘭的一声巨响,一段城墙就像是装满米粮的麻袋被划开一道口子,里面的米粮猛然涌出一样,墙砖包裹的土胚,忽然挤开破碎的墙砖,猛然涌出,城墙轰隆隆的垮塌,浓浓的烟尘,立时腾空而起,将垮塌处完全淹没。

    城墙上,尼堪瞬间胆寒,身后惊出一声冷汗,他瞬间将刀拔出,用满语竭嘶底里的嘶吼,蛮子要攻城了,防御!

    不用人回答,在城墙腾起烟尘的瞬间,高名衡便让人吹响了号角,擂起急促的战鼓,旷野上摆阵的明军,顿时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如洪峰一样冲向徐州城。

    ~~~~~~~

    九里山北麓,多尔衮坐下战马忽然有些躁动,清军也都听见了从南方传来的喊杀声。
1...35435535635735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