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声音越过九里山,传入多尔衮的耳中,依然嗡嗡作响。
这让多尔衮心头一凛,判断徐州或许到了最后的时刻,他目光焦急的向西眺望,不过却被山坡和矮丘遮挡住了视线。
河洛会!你也上!忽然多尔衮一挥马鞭,怒声大喝。
~~~~~~
徐州城墙缺口出,密集的明军与清军结阵厮杀,两边城墙上,明军搭着梯子攀爬而上,战斗异常的激烈。
这时绿营士气已经接近崩溃,唯有旗兵还在死战,抵抗的清军已经不多,但他们占据着地利,震天雷不时被投入人群中,顶住明军源源不断的攻击。
缺口处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斜坡,可随着死去的清军和明军越来越多,尸体高高堆砌,使得斜坡变得陡峭,但明军士卒还是攀爬而上,终于有第一个明军占据高处,但很快就被八旗用长矛戳死。
这时第二名明军,第三名明军又冲了上来,明军逐渐占据高处,开始将八旗兵往下面赶。
徐州城附近,近三十万大军交战,血流成河,杀声震天。
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还是在城墙垮塌处,尼堪堵住了四门,明军只要夺取垮塌处,大军就能快速冲入城中。
朱慈烺用千里镜,注视着那里的激战,忽然原本被堵在缺口外的明军,像是开闸泄洪了一样,往城中涌入。朱慈烺兴奋的几乎跳起,哈哈~杀进去了!
望车上其他大臣,也是脸颊赤红,兴奋的想要赋诗一首。
可就在众人兴奋之余,徐州西面的旷野上,忽然蹄声隆隆,扬起一片黄尘。
一支精悍的马军,正驱赶着溃散的明军,如滔天巨浪一般,冲刷过来。
哈哈~城池上,佟图赖发现援军,顿时仰头长笑,刚欲说话,王之仁一矛刺来,直接捅中他的咽喉,将他刺死在城头。
旷野上,博洛勒住马缰,观察了一眼战场,见明军正猛攻徐州,忽然瞧见远处的望楼,顿时一夹马腹,杀!
赶来的清军骑兵只有万人,可是明军全无准备,马军撞入明军之中,立时引起后方的溃败。
朱慈烺正欣喜之际,忽然听见西面的异响,转头望去,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双眼几乎嘣出。
一队清军马军,绕过攻城的明军,冲入后面的辅兵和民夫之中,正驱赶着溃兵,像潮水一般,向望楼涌来。
上面的文官们瞬间大惊失色,史可法脸色煞白,身子颤抖,急忙大喝,快,带陛下离开!
几名高官拥上前来,要架走朱慈烺,朱慈烺却赤红着眼睛,挥袖挣扎,义正辞严,但声音还是有些颤抖,让禁军顶住,朕绝不后退!
清军马军却一路势如破竹,距离望楼越来越近,恐慌的情绪瞬间蔓延。
陛下,精锐都在北岸,或者参与攻城,陛下万金之躯,绝不能有失,先退到船上,再来收拾局面不迟!史可法不由分说,一众大臣一拥而上。
朱慈烺听说只是退到船上,不在挣扎,惨白的脸上,流出热泪,任由老臣摆布,匆匆往运河退却······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求书单推广)
第794章 朕再退到淮安
是夜,黄河中,朱慈烺的坐船上灯火通明,船舷两侧,站满了手持火炬的士卒。
在船舱内,朱慈烺阴沉的脸坐着,旁边大臣们低头站着,中间跪着一将,衣甲破损,头发散落。
陛下,臣奉命攻入归德,不久耿仲明率数万兵马前来。臣见其兵少,列阵与其战于睢县,本想一战击败清军,不想激战正酣,建奴马军杀至,右翼左镇先溃,十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方国安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陛下,臣有罪,臣该死~
朱慈烺愤怒的站起身来,指着不停磕头的方国安大骂,你确实有罪,确实该死,朕让你阻击耿仲明,你摆什么阵!啊?你告诉朕你摆什么阵?
朱慈烺气得脚步都有些不稳,身体晃动着似乎摇摇欲坠。
你真是死不足惜,可怜朕三万武卫军将士,那都是朕的心血,是大明的希望啊!朱慈烺双目通红,仿佛要吃人一样。
明军十万禁军,分别是捧日奉节武卫三镇,现在武卫军没了,朱慈烺的心都在滴血。
方国安脸几乎贴在地上,周围大臣也都满脸寒霜,不敢说话。
本来大军都快要杀入徐州,大局已定,可现在却让明军变得进退两难起来。
博洛领着清军突然杀到,打乱了明军的部署,后方大乱引得攻打徐州的明军乱了阵脚。
幸而清军人马不多,黄得功及时率领马军回援,缠住了博洛,尼堪又堵住四门,没法子来个理应外合,所以没造成大败。
早前明朝和高义欢关系不错时,高义欢曾和明军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马粮交易。
其中主要的对象,就是黄得功,所以黄得功是四镇中最强的一镇,他换来的战马,加上原有的战马,手里握住五千马军,是南明最庞大的骑兵。
他一见博洛出现便立刻回援,只是被自己人挡住了道路,没能第一时间截住博洛,还是让清军冲入明军后阵,而朱慈烺一退,动摇了明军的军心,攻入徐州的明军被赶了出来,民夫和明军自相践踏,被马军砍杀,损失接近五六万人,损失可谓惨重。
~~~~~~
九里山北麓,清军营地内点燃了篝火,多尔衮与何洛会等人围坐在一起。
摄政王早盘算好了,奴才等人还好一阵担心哩。何洛会笑道。
多尔衮则拿木条拨动着火石,沉声道:现在还不是自得的时候,徐州的危局是解除了,但我大清的危机却没有解除。
说着多尔衮将木条折断,丢入火堆中,严肃道:何洛会,你立刻率五千人马南下,夺取宿迁。
宿迁在黄河下游,能同时控扼黄河和大运河,是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
何洛会眉头一挑,摄政王想将朱慈烺围歼在徐州?
多尔衮沉声道:如果能吃就吃下,吃不掉,就给朱慈烺一点教训,逼他向大清朝臣服。
现在明军再攻徐州已经不太可能,可是满清的危机却并没有解除,多尔衮必须尽快打服明军,或者消灭他们,然后回师增援阿济格,否则这边刚取得的成果,也可能因为河东战事的恶化而逆转。
何洛会脸上露出笑容,朱慈烺乳臭未干,居然敢跟大清斗,这次就让他长长记性,他老子崇祯都被我们八旗治得服服帖帖,何况是他!
何洛会一抱拳,摄政王放心,奴才明白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扭头看向孙定辽道:孙将军,你立刻绕道回去,通知耿仲明,让他也派一支兵马,迅速向南穿插。本王不想看见朱慈烺全身而退!
孙定辽站起身来,单膝跪地,喳!
多尔衮脸上露出冷笑,这一次,朱慈烺不死,也得叫他脱层皮,让他不敢在对大清国有什么想法。其实眼下局势,朱慈烺应该和本王联合,但这个小皇帝,却还对中兴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想老老实实的偏安江南。
多尔滚站起身来,这次本王就彻底刺破他的幻想,让他老老实实的做个赵构,没事学什么北伐,北伐有几个成功?现在西魏正在崛起,清明联合,遏制高义欢才是正途。如果朱慈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称臣纳贡,本王倒是可以考虑,放他一马。
·~~~~~~
河面上,一艘小船靠近大船,船上放下绳梯,几个身影快速爬上甲板。
一身是血的黄得功,进入船仓内,朱慈烺等人的目光顿时向他看来。
黄得功看了跪在木板上的方国安一眼,又看了朱慈烺一眼,心中一股邪火无处发作。
他指挥人马已经攻入了徐州,就算博洛杀到,只要能顶半个时辰,徐州也就陷落,但是······
这话黄得功不好说,毕竟做臣子的不能把皇帝,置于危险的境地,他也不能指责史可法做的不对,万一皇帝出事,那大军也就全完了。
陛下,高阁老还在收拾残局,臣先过来禀报!黄得功一脸的不高兴。
朱慈烺这时也顾不上在意黄得功脸色不好看,颤声道,卿家,损失如何?
黄得功道:陛下,民夫损失最大,至少有三万人的伤亡,各营损失也有两万余人。此外,建奴还烧毁了八做营盘,损失了不少物资,不过现在大军已经回到各自的营盘,暂时没有危险。
朱慈烺闻语松了口气,如此还好,如此还好!
捧日军奉节军扬州镇合肥镇的精兵都还在,那明军元气还在,让朱慈烺松了口气。
靖国公,这一战还有希望夺下徐州么?朱慈烺沉默一阵后,忽然问道。
黄得功摇了摇头,陛下,耿仲明前锋已到,我军士气已泄,臣以为很难攻下徐州,而且我军的处境,已经变得相当不妙。现在徐州守军必定在清理石块,等他们疏通了城门,就能与耿仲明形成配合,再者现在天气转凉,一场大雪,河面就可能结冰,臣以为我们该撤到淮安!
撤到淮安?难道让高义欢夺取北京吗?朱慈烺猛摇头,忽然坚定道,朕不退!
黄得功闻语,有些急道:陛下,撤退并不是表示北伐失败,我们现在还站着淮南,那就是成果。先退到淮安,多尔衮见我们撤退,兵力必然调往西线对付西魏,我军在淮安休整,看他们争斗,必然还有机会再次北上。陛下,光复大业,哪里能那么顺利,肯定会有波折,如果不能一战而定,我们就从头再来。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光复徐州,僵持下去,对我们没好处啊!
朱慈烺却一时间接受不了这种结果,他是想一口气打到北京的,现在如果退军,要是高义欢夺取河东,拿下北京,那该怎么办?
朱慈烺一阵沉默,半响挥手道:卿家让朕考虑考虑~
~~~~~
是夜朱慈烺转转难眠,到四更天才睡去,可刚睡没一会儿,就被侍卫叫了起来。
朱慈烺慌忙穿上龙袍,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便见西面城土飞扬,旌旗漫天,有数万清军赶来。
陛下,是耿仲明的人马,至少有十万清军!高名蘅阴沉着脸。
朱慈烺脸上一变,怎么可能,洛阳一共才十万清军,耿仲明不要洛阳呢?
高名蘅忧郁道:应该是左翼十万溃军中,有人投敌了!
朱慈烺脸色难看起来,耿仲明十万,徐州城中还有两三万,多尔衮有两万,这么算下来,明军已经没有兵力优势了。
一瞬间,朱慈烺脸上有些惨白,而就在这时,黄得功匆匆上船,老远便急声道:陛下,高阁老,局势不妙,有两支清军南下了,似乎是准备封锁黄河,断我们归路!
什么?这下朱慈烺慌了,他可不想被清军俘虏。
黄得功道:陛下,臣请陛下下令,大军马上南撤,突围去淮安。
昨天的话犹在耳畔,朱慈烺脸上涨红,一旁的高名蘅见此,叹气道:靖国公,你去准备吧!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想撤就能撤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795章 大同反正
明军以步军居多,在没有马军优势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水师来维持大军的粮道补给,关键时刻还得水师给明军步军支援。
清军骑兵虽然厉害,可是拿水师却没有办法,朱慈烺想在结冰前打下徐州,就是因为一旦结冰,水师必须要退回南方,届时明军步军没有依托的话,很容易被清军马军击败。
现在清军两支兵马向南,要是让他们有时间准备,用火炮封锁,或者是沉船造礁,将航道堵塞,那明军粮道断了不说,一旦结冰,水师撤不出去,被冻在河面上,清军马军可以直接冲上去,那水师自身难保,也就不能掩护明军了。
耿仲明到来后,明军已经没有攻下徐州的可能,反而有被清军困住的危险。
拖延一晚后,明军已经错过最佳撤退时机,大军只能在如狼似虎的清军窥视下,小心谨慎的南撤。
黄河上,明军战船居中,两侧炮窗全部打开,黑洞洞的炮口,推出炮窗,指着大河两岸,炮弹不时鸣响,砸向远处窥视的清军骑兵,甲板和船楼上,站满了明军的火铳手,小船上也都是铳兵,准备随时给岸边的明军火力支援。
河的两岸,则是低头行近的明军和民夫,士卒行进中,全部都是弓手铳手走靠近河岸的一侧,外围则是手持长矛的士卒,随时准备防备清军骑兵的冲击。
明军马军则在更外围游弋,驱散靠近袭扰的清军马军,行进速度极为缓慢。
远处一座山包上,多尔衮勒马驻立,用千里镜观察着明军过兵,山下是一队队清军马军,飞驰而过,骚扰着明军。
大批的清军尾随过来,清军的铜炮,不时远距离砸向明军的行军队列,溅起一团团的泥土。
摄政王,我们什么时候出手?一名满将问道。
多尔滚见明军队列,还算严整,士卒防备严密,皱眉道:不急,先骚扰他们,等他们前面遇见阻拦,再两面夹击!
如果不将明军打疼,彻底摧毁朱慈烺的雄心,清军的南线就不会安宁。
对明军而言,要是不能将精锐带回去,那明朝近几年的改革,南京朝廷做出的努力,便全都付之东流,彻底失去中兴的希望了。
~~~~~~
十一月初,大同府,天气凉飕飕的,已经飘起了小雪。
此时魏明清三方的混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姜襄眼中,总体来看,大清国就一个字悬。
现在大同姜家可算是坐在了风口上,随便一吹,家族就能做大做强。
大清国开出了山西提督的价码,让他发兵增援阿济格,西魏国开出流侯爵位,加都督衔,明朝就更加大方了,直接封国公,还让他镇守山西。
在姜襄看来,他帮大清国,就能助清廷稳定河东局势,他帮西魏就能帮高义欢占据河东,攻取北京,他帮明朝,就能帮助明朝挡住西魏。
姜襄本也就是个总兵而已,他没想到自己忽然间能变的这么吃香,不觉间也就看高了自己。
这时在大同总兵府邸,一间大堂内,姜有光与一帮大同镇的军官们雄赳赳的站在两侧。姜襄在护兵马弁的簇拥下从外面进来,哈哈大笑道:都到齐了吗?
姜有光道:回大帅,都到了,全是信得过的兄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