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方家玉听出高大王的语气似乎不太对头,不敢继续说话,高义欢见半响没反应,催问道:鞑子怎么对付刘顺?

    方家玉这才接着道:鞑子围剿的兵马有三路,不过其中两路,不值一提,关键还是从济南出发的博洛。他率领两万鞑子精锐,已经拿下兖州济宁,将刘将军留在山东的兵马打得大败,但现在刘将军啸聚三十万,等博洛进入淮北,估计也无法奈何刘将军了。

    高义欢沉思一阵,开口道:孤王会增兵开封,牵制一下博洛,但你要派人通知刘顺,让他不要只注意满清,还须要小心南面!

    方家玉道:大王担心明军会攻击刘将军?

    高义欢沉声道:以防万一嘛!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是!臣明白了!方家玉点了点头。

    高义欢又补充道:孤决定加刘顺为山东镇守将军,你派人将旨意一并带去。

    方家玉点了点头,高义欢遂即问道:另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王,自然是好事啊!方家玉眉开眼笑道:是孙可望的沉银找到了!

    高义欢眉头一挑,站起身来,他都忘记这茬了,忙问道:有多少,能拿出来么?

    方家玉回道:回禀大王,数目还不知晓,但是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说至少近千万两。只是拿出来有点麻烦,需要建造分水堤,可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高义欢来回走了几步,这件事你要保密,孤王会派专员,指挥四川方面来操做。




第923章高大王很渣
    孙可望的沉银,是几年前高义欢出征巴蜀时的事情了。

    当初魏军向川南挺进,孙可望将张献忠缴获楚藩蜀藩的金银珠宝,全部沉江,然后往云贵逃窜。

    当时魏军只知道孙可望沉银的大概区域,高义欢命人秘密探查,一直没有消息,不想这个时候被玄衣卫发现。

    这对高义欢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要是将沉银取出,那军费就太充足了。

    高义欢说完,看着方家玉道:这件事,玄衣卫立了大功,你将操办之人的名单上报给孤,孤王要重重有赏。

    方家玉当即行礼,臣代替他们谢过大王。

    高义欢摆了摆手,正想让方家玉退下,忽然又问道:辽西失陷到现在,多尔衮可有什么新动作?

    辽西被魏军占据后,清军从北面出关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多尔衮愿意放弃所有物资还有眷属,只带骑兵出关,或许能够冲破魏军的阻拦,但这样一来,满清的家资还有眷属就全丢下了,就算多尔衮想如此,八旗兵估计也不会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关内住了几年,怕是没什么人愿意放弃财产和眷属,独自逃回关外。

    因此在高义欢看来,清军已经不可能从北面突围,但是多尔滚并非坐以待毙之人,此人最善于折腾,不折腾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甘心的。

    现在时间过半年,高义欢很想知道,多尔滚是否有什么新动作。

    方家玉想了想,抱拳道:大王,臣到真有一事要禀报。

    高义欢道:你说!

    方家玉想了想,南京的内线禀报,多尔滚曾向南京索要一批海船和水手,不过被南京拒绝了!

    高义欢眼前一亮,还有这事?能拿到他们来往的文书,或者什么证据吗?

    方家玉摇了摇头,朱慈烺很谨慎,自从几年前议和被搅黄后,就对我们提起了警惕,都是传的口信,拿不到什么证据,况且朱慈烺并未同意,自然更加拿不到把柄。

    高义欢有些懊恼,这样啊!那你们继续注意,一定要弄到朱慈烺出卖天下的铁证。

    方家玉点了点头,臣尽力而为!然后忽然又说道:大王,南京的内线一直再问,今后待遇的问题,臣该怎么回复他?

    高义欢皱了皱眉,不假思索,先开张空头支票,你回复他,待朕不待孤王得了天下,让他入阁,担任大学士。

    方家玉装作没听到,臣明白了!

    高义欢当即摆了摆手,那你先退下吧!

    等方家玉离开,高义欢先提笔写了一封信给梁以樟,然后叫道:大利,你进来!

    周大利闻语走进书房,行礼道:大王叫臣?

    高义欢上下打量他一眼,感叹道:你跟在孤王身边也有些年月了吧!

    回禀大王,快四年了!周大利忙道。

    高义欢点点头,这么久了,该让你去历练历练了。说着高义欢将刚写好的信递给他,这封信你可以看一看,看完后,你把他收好送去四川,然后你暂时就留在那里,监视督促四川方面,将孤王的银子取出来。你办好此事,回来孤王重重赏你。

    周大利忙行一礼,臣谢大王栽培!

    高义欢身边有不少侍卫,他每年都会推举一些前往武院,或者派出去历练,这些人便逐渐为他编织出一张大网,成为他的耳目,为他提供各种消息,以及控制军队。

    高义欢微微一笑,挥手道:好了,你收拾一下,就出发吧。

    时间很快就到了1651年1月底,魏国王京的许多官员,在过完新年后,陆续来到洛阳。

    这并不是高义欢想要迁都,事实上过来的文武,主要是关系兵事的要员,他们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就近指挥灭清之战。

    在魏军占据河东和河南后,关中已经成为后方,指挥起来多有不便,反应速度难免跟不上前线的局势,而洛阳之地位居天下之中,各方都能兼顾,且东有虎牢关之固,不用担心被偷袭,所以高义欢决定将洛阳做为临时行在,就近指挥作战。

    此时,刘黑子的义军震动江淮,为魏军创造了机会,再加上多尔衮似乎想要航海归辽,让高义欢觉得扫灭残清必须提上议程了。

    从指定战略,到兵利部署,筹备物资,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不早一点准备,万一多尔衮溜走,那情况就麻烦了,

    高义欢决定召集来到洛阳的众多将领,前来行宫议事,正式探讨灭清的方略。

    清晨,高义欢吃过早饭,王妃端来一碗茶水,让高义欢漱口,借机问道:大王今日是要商议收复神京的事情么?

    高义欢点了点头,将茶杯还回,微笑道:是这么回事,等孤王扫灭满清,收复北京后,就能带爱妃去祭拜毅宗皇帝了。

    朱媺娖听了却并不高兴,反而忽然问道:大王收复了北京,然后准备怎么对付皇兄呢?

    高义欢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不快之色,不过这一天迟早要到来,他沉着脸道:这件事你不要管。

    朱媺娖从王京,追到洛阳,还将长公主也带在身边,就是希望能用亲情来羁绊住高义欢,可是她也明白这种可能性很低。

    朱媺娖见高义欢不快,可她今日已经提起话头,却不打算就这么结束,大王能不能答应臣妾,万一有那么一天,大王可否放皇兄一马。

    朱媺娖并不想看见高义欢攻灭明朝,杀死她的皇兄朱慈烺,当然他也不想看见朱慈烺杀了高义欢。这让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十分的煎熬。

    放一马是不可能的,能不能活,全看朱慈烺自己的本事,高义欢肯定不会手下留情。

    万一有那么一天,高义欢肯定是要弄死朱慈烺的,不燃江山怎么做的安心,而他也相信,朱慈烺要是有机会,也会毫不犹豫的弄死他。

    高义欢看见朱媺娖的神情,又不好直接说,于是抚摸着她的脸,很渣的欺骗道:放心,孤王答应你,你不要多想。



第924章灭清计划
    ?从春秋战国开始,无论战争,还是政治斗争,都是往残酷的方向发展,而道德底线一旦被拉低,被突破,想要恢复是比较难的事情。

    朱慈烺不是小儿,他已经做了多年皇帝,并且是掌握实权的皇帝,影响力巨大,他要是落在高义欢手中,高义欢可以善待其他宗室,甚至他的子嗣,但是朱慈烺必须一杯毒酒弄死。

    他心里选择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是怕朱慈烺,而是在于成本,这么做最简单,能最快的绝了一些人的念想。

    当然他不会承认有这样的事情,只会说是意外暴毙。

    当然,这种事情,后世少不了会出现多种声音,肯定会受到质疑,但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人捧你就有人踩你,妄想得到统一的评价,是不现实的。

    这就像朱棣是永乐大帝,也是乱臣贼子。

    行宫,议事堂内,武军都督府众将,加上两位大学士,还有几名兵部官员,齐聚一堂,一共二十余人,正三三两两坐在议事堂内窃窃私语,谈论着时下局势。

    这时,有侍卫高喊:大王驾到!

    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只见十几名侍卫簇拥着高义欢快步走了进来,众人纷纷起身,欢迎魏王入内。

    高义欢快步走到主位坐下,然后摆了摆手,微笑道:大家都坐吧。

    众多文武大臣闻语,纷纷在自己的位置落座,侍女们遂即走进来,给他们上茶,端来糕点。

    高义欢挥手让侍女们退去,然后轻咳一声,大堂里便安静下来,众官纷纷正襟危坐,将目光投向高义欢。

    这时高义欢微笑道:前些日子就通知过大家,最近要商议灭虏之事。今天俺们先碰个头,商议一个大致可行的策略,然后由五军都督府制定详细的战略。今天不是正式议事,大家可以随便一些,不要被束缚手脚,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不过今天谈话的内容,诸位还是要保密,不能泄露出去。

    众臣闻语,齐齐起身一礼,是!臣等遵命。

    高义欢微微颔首,遂即介绍道:此前,孤王派大兵攻取锦州,封锁了辽西,断了鞑子出关之路。孤王原本以为关内鞑子已经成为囚徒,现在看来,活人是不会让尿憋死的,何况是多尔衮这样狡诈的敌人。孤王得的消息,鞑子似有从登莱航海归辽的计划,因此孤王召集大家,欲制定出一个计划来,着手扫灭满清。

    在此前,魏军对扫灭满清,已经有了两种计划,一种是先取山东,然后北上攻击北京,收取满清控制的所有版图,将清军聚歼于北京,另一种则是先取北京,将清军往南赶,歼灭于山东。

    这两种方略,在朝廷中都有支持着,军队偏向于先取山东,再夺北京,尽收北方之地,可是文官和内阁对此却有些意见,倾向于后面一条方略。

    高义欢的话说完,看了众人一眼,遂即道:你们谁先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赵大宪立时站起身来,大王,既然龟孙想要航海归辽,我们就先打山东,断了鞑子的后路,然后北上,将鞑子聚歼于北京。

    明朝的海运其实十分发达,在老奴反叛之前,辽东都司棣属于山东,就说明了辽东与山东间航海已经十分普遍。

    当时大批的粮草器械,直接从山东运到辽东,耿仲明等人也是从山东航海,投靠的满清。

    这都说明,满清如果想要航海归辽,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赵大宪说完后,金献刚等人,也表示道:大王,臣赞成赵都督的意见。既然鞑子想航海,咱们就先打山东。

    高义欢挥了挥手,让他们坐下,看向内阁和兵部官员,问道:两位先生和兵部的意见呢?

    兵部侍郎起身道:兵部主要负责调配兵马,准备物资,从后勤补给来说,理论上从南向北,补给要容易一些,不过眼下河南生产并未恢复,尚需粮食赈济,山西却修养两年,加上此前兵部调拨了一些军粮,所以从河东出兵河北,短时间与河南出兵山东,后勤上并无太大的差别。

    他这话,就一个字滑,高义欢直接忽略,看向陈名夏和李岩,两位先生的意见呢?

    李岩先站起来说道:臣不赞成出兵山东,若先打山东,多尔衮必然在北京做困兽之斗。届时不仅军队损失惨重,北京城也要毁于战火,损失将无法估算。臣以为当先攻北京,多尔衮见还有山东一条退路,必然不敢焚城激怒我军。届时我军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收复北京,而清军因为有一条退路,肯定不会鱼死网破,大军甚至能一路将清军赶入海中。

    洛阳被焚毁严重,让李岩很担心北京也遭受同样的打击,而作为文人,他远比武将知道,北京的珍贵。

    赵大宪开口道:要是鞑子坐船跑了呢?要是南明趁势北上,抢夺山东呢?

    如果多尔衮将山东交还明军,自己逃跑,确实是一个麻烦。

    这时陈名夏站出来道:赵都督不用担心这一点,早几年前,清军攻入山东,将登莱等地的海船,造船工坊全部焚毁,而南京并未给他们提供海船,清军想要造船归航,并不是一件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情。因此大军只要在清军船只造好之前,攻入山东即可。其次关于明军乘势北上的事情,也大可不必担心,现在刘将军正好横陈在山东与南京之间,明军要北上收取山东,就得先攻击刘将军,这样一来,我们开战的借口,也就有了。

    内阁首辅和次辅都不赞成,那五军都督府的提议除非得到高义欢的支持,否则不可能通过执行。

    赵大宪等人将目光看向高义欢,高义欢沉思一阵后,开口说道:孤王赞成两位学士的意见,先攻击北京,不过河南方面,也要做好准备,我们现在兵力足够,等清军撤出北京,退入山东,河南的兵马可立刻东进,与北下的兵马合击山东,以迅雷之势扫灭清军!

    一旦清军从北京撤出,再想稳住阵脚,便难了。

    撤退具有惯性,魏军如果继续出击,清军便极有可能撤退变溃逃,被直接赶入海中。

    高义欢说完站起身来,对赵大宪等人道:就按照孤王方才的意思,制定作战方略,一月之内,提交上来!

    赵大宪等人闻语,纷纷起身,站起来行礼,臣等遵命!



第925章一定要搞到海船
    高义欢对灭清之战定下基调后,五军都督府便开始着手制定计划,兵部户部工部也开始积极筹备,准备酝酿一次雷霆之击。

    此时,魏军的动向,自然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各方细作不断的将收集的信息,传递了出去。

    这其中,尤以满清,最为焦急,最为恐惧。

    满清就像是一个强盗,闯进了一户人家的屋宅里,在里面作威作福,将屋宅据为己有。现在屋宅的主人带着刀回来,先把门关了,准备要他的小命,他自然心慌。

    这时遇见这种情况,满清见打不过,想到的第一点是关内并非满洲人的家,现在既然待不下去了,那便要设法逃回关外。

    现在魏军把大门给关上,房间里却还留了一扇窗,清军自然不会想着拼命,肯定会选择跳窗逃走。

    在细作不断报告,魏军兵力调动,粮食向河东运送的消息后,多尔衮已经无力与魏军死战,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在防守上,而是准备跳窗逃走。
1...42442542642742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