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陈汇廷越听越怕,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们都很满意,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高义欢听他这么说,脸遂即严肃起来。既然我都做到位了,那我提的要求,你们也得给我好好完成,要比在孙督师那里做得更好才行。
啊~陈汇廷听了脸上一愣。
高义欢却拿起火铳,又问道:现在这种鲁密铳,生产中有什么困难?一月大概能产多少支?
陈汇廷还没琢磨明白高义欢上一句话的意思,便忙回道:回禀将军,制造鸟铳的铳管必须要是精铁,一般十斤粗铁才能炼出一斤,库房中的精铁纯度不一,我们需要在冶炼一遍,只有用最好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才不会炸裂。
高义欢点了点头,明朝火铳炸膛概率高,就是原料把控不严,贪官污吏用普通铁锭代替精铁,偷工减料,所以使得火铳容易损坏。
这点高义欢有点体会,他前前后后得了几批火铳,有的是诛仙镇官军大败时被闯军缴获,有的是郾城伏击左军所得,有的则是孙传庭南阳大败后留下。在这些火铳中,左军火铳的质量最差,诛仙镇的官军使用的火铳次之,最好的铳则是孙传庭的秦军用过的火铳。
高义欢听说孙传庭在关中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军器,管理地方,杀伐果断,看来确实还是有用处。
嗯,原料把控必须严格,你们把库房内的精铁在练一遍,多花点功夫也没问题。高义欢微微颔首,然后接着道:你继续说。
将军,火铳铸造,最关键的就是铳管。陈汇廷抬头看了一眼高义欢,又忙低下头去,似乎高二哥长得很恐怖一样,他声音变小了一些,在制作铳管时,我们是将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锤炼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在将内壁打磨得光滑平直,但这个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一寸左右,所以每人大致一个月才能制作一杆鸟铳~
说完陈汇集都有点不敢看高义欢了,而二哥听他说完,也明白过来,这厮开始说什么需要精铁,后面又说什么大包小,最后就是为了告诉他,一个月才能造一杆铳出来。
高二哥听了脸色一沉,不过他到也不能抱怨,毕竟他方才还点头赞许了,不好马上翻脸。况且要造一杆合格的好铳,就必须要这样弄,否则造出来容易炸膛,那还不如不造。
想到这里,高二哥神情缓和了一些,知道这事不仅不能催,反而还要嘱咐他们别急,再进益求精一些。
嗯,好,就这样造,每一步都要注意,不能有任何纰漏。高义欢沉声说道。
陈汇廷已经准备好挨骂,闻语不禁一愣,有些意外的抬头看向高义欢,他正要说话,高义欢却一挥手,接着道:如果按着你说的造铳,铳还出了问题,我对你的处罚,将比孙督师还要严厉,你明白吗?
陈汇廷打了个寒颤,忙行礼道:小人明白了。
高义欢微微颔首,想了下,然后忽然道:我给你提个建议,你看能否将工坊内的工匠细分,冶炼精铁的就专门冶炼精铁,铸造铳杆的就专门铸造铳杆,打磨钻铳的就专门钻铳,这样有的工序需要的人少,你就能安排更多人钻铳,而每个工匠只做一件事,必然会越来越精于此事。你以为如何?
陈汇廷听完又愣住了,他心里有些震惊,感觉这么做,肯定能提高效益,不过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手艺,他们原来一个做一支铳,现在几个人做一支,出了问题怎么算,他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技艺交给别人,陈汇廷却有点想不清楚。
这件是你慢慢琢磨,三日后,再到府衙找我细谈。高义欢看他模样,摆了摆手,让他先消化掉,然后又问道:火炮铸造了没有?
回禀将军,磨具已经赶制出来,不过火炮成品至少要到下个月才能出来。
高义欢听了点点头,先带我去看一看。
当下一众人又查看了铸炮和制甲,高义欢在工坊待来一天,天黑才回到府衙,衙门前赵柱子迎接上来,二哥,义成从山东回来了!
第145章干票大的
高义欢回到府衙内,听了赵柱子的话,微微一愣,难道是清军终于撤走呢?
今日察看兵器工坊,就整体而言,高义欢还是比较满意。
虽说产量有限,但是毕竟架子搭了起来,而且兵器火器衣甲三个工坊都已经开工,今后只要培养更多的工匠,再回想一下有什么能用上的技术,产量迟早会提上来。
这时高二哥心情大好,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说道:让高义成来见我。
不多时,高二哥就回到了自己的公房,他刚坐下,高义成便走进来,给高义欢行了一礼,二哥,我有事向你禀报。
义成,你在外面奔波,辛苦了。高义欢笑着伸手让他坐下,这次你回来,是不是要告诉我,鞑子已经离开山东呢?
如果高二哥没有记错的话,清军第六次入寇关内,在山东待了大半年后,好像正是今年五六月份时,返回关外,满载而归。
现在清军入口作战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占据关中河南,清军没有理由夹在李自成和官军之间,是该退出去了。
高义欢笑着看向高义成,准备接受高义成的赞叹,夸他料事如神,未卜先知,不想高义成却摇了摇头,二哥,清军还没走,正攻打临清哩。我这次急着赶回来,是发现了一个战机,想要告诉二哥。
还没走?高义欢脸上一愣,怎么可能还没走呢?
高义欢并不知道,因为去年他让高义仠通知明军,清军可能入寇山东的事情,让山东官府有了一定的准备。山东三司得知清军入寇之后,立刻就决定放弃已经被屠过一次的济南,向东昌临清等地转移,而清军依然是先打省城,便给原本就有所准备的山东各府,更多的时间去准备防御事宜。
自从皇太极掌权后,清军已经六次入寇关内,宣大北直山东都抢了好几回,而这次清军并没有去更远的地区劫掠,山东被抢才过去几年,本来就没恢复,而这次山东还做了准备,清军的缴获自然十分有限。
而正是缴获不足,让阿巴泰没有在达成战略目标后,立刻撤回关外。
高义欢微微皱眉,没想明白清军为何还留在山东,若他们还不走,就该面对李自成了。
二哥,阿巴泰把清军主力都调去打临清,好像不破城不会干休,我觉得清军暂时不会走。
你说发现了一个战机,是什么意思?高义欢先不去想清军走不走的事情,而是抬头问道。
二哥,是这样的。我去山东打探消息时,救了个锦衣卫小旗,从他口中得到一些山东的情况,发现鞑子在南旺湖西岸解鞍放牧,那里有八千匹战马和不少牲畜,却只有一千六百人看护。
说道这里,高义成兴奋起来,二哥,南旺湖在曹州之东,而曹州与归德相临。咱们从归德杀过去,干他一票,把鞑子的战马抢了,怎么样?
只有一千六百人看着八千匹战马?高义欢听了有些不敢相信,你确定周围没有鞑兵吗?这个消息是否可靠,那个锦衣卫小校呢?
二哥可以放心,消息确实没错,周围我都探查过,并没有鞑子兵。鞑子的主力都去打临清了高义成解释道:那个锦衣卫小校,是从临清突围出来,被鞑子追得落水,被我救起,现在去东昌给临清搬救兵去了。
如果消息都属实,那对高二哥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
高义欢一阵沉默,然后从座位上站起来,急步走到房间内的一副地图前,看了看,然后扭头问道:南旺湖在哪里?
这儿!高义成看了下地图,指了出来。
高义欢看了看,确实距离归德很近,不过鞑子骑兵可不好惹,万一被追上,高二哥估计自己怕是去多少送多少,必定被鞑子杀个干净。
抢鞑子的战马,只是一想,高义欢就觉得很刺激。
这么危险的事情,必须要好好的规划和算计才行。
这时他目光盯着地图看了看,南旺湖在大运河西岸,归德在黄河之南,也就是说,他再南旺湖动手,必须要在鞑子追上他之前,跑过黄河,他才能脱险。
看守战马的鞑子是哪部人马?高义欢已经有些动心了。
如果清军主力真的在临清,那按着距离来算,只要不出意外,等清军反应过来,派遣骑兵来追杀他时,他应该已经过了黄河,跑回归德了。
二哥,是一千蒙古外藩兵和六百蓝甲汉兵看守。高义成说完有些期待的看着高义欢,八千匹战马,还有其它牲畜,诱惑实在太大了。
高义欢沉吟一阵,忽然向外喊道:让赵柱子来见我。
赵柱子就在衙内,不一会儿就快步进屋,行礼道,二哥找我!
高义欢点了点头,对他吩咐道:我准备去山东干件大事,需要带走数千精兵。这样一来,遂平的轮战,就是我最担心的事情。我怕等我把精兵调走,遂平会出问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你现在就过去通知金献刚,让他把刘洪起的粮食断了,逼山上土寇尽快投降。
在轮战中,土寇越打越厉害,不过他们的命门,却始终掌控在高义欢手中。
山寨早已粮尽,土寇们的吃食,全靠他供给。高义欢每次只给土寇准备三天粮,让他们自己下山来抢,只要他不再给山上提供吃食,任由土寇们本领高强,不出七天就得败亡。
赵柱子听了想打听是什么大事,但他见高义欢神情严肃,便先抱拳领命道:二哥放心,我马上就去。
高义欢又扭头看向高义成,如果这事要能成,得有刘黑子配合才行。义成,你去趟归德见刘黑子一面,给他透露一点,但不要全说。他如果有意思,你就让他赶紧给我准备一批船只,没有船便准备些筏子。如果他不同意,你也要尽快回来告诉我一声~
二哥,那我也马上过去!
高义欢等两人一走,不禁走回地图前,开始沉思起来~
第146章传首汝宁
遂平县,查牙山刘洪起的山寨内,众多土寇早已被下面的高军折磨得不成人行,一个个形同乞丐一样,抱着兵器窝在山寨内。
寨子里没人说话,死气沉沉的安静,只有树林中,一群群的乌鸦在空中盘旋着,发出凄厉的叫声。
这时在聚义厅内,胡子邋遢的刘洪起坐在虎皮椅子上,独自喝着闷酒。
几个月来,他从最初的羞愤,到习以为常,到现在已经接受了现实。
那个高义欢估计是心里有点变态,把他圈养着,定期投喂粮食,让他教训下面的龟孙,这等于是花粮食请他奏人。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刘洪起很乐意把下面的龟孙奏一顿,出一口鸟气,不过随着高军各部轮战一个来回后,刘洪起就是拼了命也很难占到便宜,每次出寨都被揍,便让他对出寨失去了兴趣。
虽说土寇们也有进步,但是高军各部轮战后提升更大,并且两者间的装备存在太大差距,使得土寇们逐渐又只有被揍的份了。
最近一段时间,土寇们基本被压着打,而每次都输,便不在轻易出寨。
现在他们只有每次夺粮和提水时,才会例行公事的冲一波,而平时则窝在寨子里呼呼大睡,消极怠工。
刘洪起心里其实有点明白,高义欢在做什么,而随着山下高部新卒已经轮战完,他便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快没利用价值了。
这让刘洪起心中烦闷,默默无语地坐在交椅上,一杯杯的往肚里灌,也没找个节目助兴。
这时二当家和军师走了进来,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大当家,今天又到夺粮的日子,大伙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刘洪起叹息一声,嘶哑着声音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二当家和军师看他的模样,也叹了口气,然后转身出了聚义厅。
等两人一走,刘洪起又继续喝着闷酒,然而他还没喝几杯,二当家和杨冬青又一脸慌张的折返回来。
两人失魂落魄的小跑着进入聚义堂,慌张道:不好了,大当家,山下今天没放粮食,打水的弟兄也被赶回来。
刘洪起听后,手里的酒杯一下掉在地上,酒水洒在身上,脸上难掩慌张。
这时山寨内的士卒早已哗然,近几个月来,他们就像是被圈养的鸡儿一样,每到固定的时间,就会有人投食。哪怕这个食物获得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他们心里已经形成了一条定律,就是每隔三天,山下就会有人给他们送来粮食,他们根本不用为粮食而担心。
今天他们向以前一样,下山去取粮食,可不想居然没有粮,还被一排火铳打了回来。
这样一来,土寇们顿时慌了起来。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喊,有人来了!
刘起洪匆匆走出聚义厅,走到山寨内,听见声音,忙到寨门前往下看去,便见几名高镇士卒走到了山寨下面。
山寨内所有的土寇都站起身来,安静的看着山下的高军,想问问他们为什么不给粮食,但一想他们本来就是敌人,土寇们顿时有些无所适从。
不多时,几名高军便来到山寨五十步外,为首一员将官,忽然弯弓搭箭,把弓拉成满圆,然后嗖的一下射出一箭,箭矢直接钉入寨门旁的柱子上。
一名土寇忙将箭矢取下来,然后递给了军师,扬冬清忙将上面绑着的书信打开观看。旁边二当家易道三,见扬冬清一脸兴奋,不禁问道:是不是他们换花样了,把粮放别处呢?
杨冬清摇了摇头,顺军让我们投降了,保我们平安,还要收编我们。说完,扬冬清一脸兴奋的将书信递给刘洪起,大当家,你也看一看!
刘洪起将书信接过来,却没有看,直接塞进怀里,你们想想高义欢是怎么折磨我们的,投降还能捞到好处?
说完,他看易道三和杨冬青的神情一阵红一阵白,似乎是不认同他的话,于是冷冷道:你们要是相信高义欢的话,就该记得他一开始是怎么说的,他是要我的脑袋地。老子要是投降,就是任他宰割。
易道三与扬冬青对视一眼,没有说话,刘洪起却接着道:你们不用担心,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准备突围。现在机会就在眼前,高义欢以为断了我的粮食供给,就能让老子束手就擒,但他错了。现在山下的军队肯定以为山寨没了粮食,兄弟们都没了力气,一定会放松警惕,但实际上老子每次拿到粮食,都让人藏了一点,粮食其实还够弟兄吃三天。三天之后,山下的军队必然以为老子已经饿得没力气,到时候老子突然冲下去,带你们突围,去别处寻富贵。
易道三和杨冬青都漏出了震惊之色,不过不管他留了几天粮,他们都没有兴趣知道了。
如果高义欢不让他们投降,那他们没得选择,但现在有一条好路走,他们便不想去冒险,也确实被高军打怕了。
刘洪起说完,便又回了聚义厅,易道三等他一走,便低声问道:军师,高义欢具体给的什么条件?
高将军说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三日之内投诚,过往不究,不问胁从。投降之后整编一部,留在军中效力。
易道三眼珠一转,那我算是胁从么?
二档家应该也算是胁从吧!扬冬青没底气的道。
入夜,天空中下起一阵小雨,滴滴答答落在屋顶,刘洪起睡熟中一个翻身,却发现床前站着几个黑影,顿时一下惊坐而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