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也正是因为权力**,尽管李贞当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因为他很清楚,他和李贞的关系虽然不是仇敌,但也算不上是多好,如果李贞真的成为太子,甚至是皇帝,那他最多他就是维持如今的地位罢了,但想要更进一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二百三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
    第二百三十七章长孙无忌的野心

    他已经忍了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他今年已经快要五十岁了,哪里还能再等二十年?

    不过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现在李贞在朝中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内有百官拥护,外有大军支持,上有李世民的看好,再加上母亲被立为皇后,根基只会更加稳固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想要扳倒李贞,一味的放大招是没用的,用大招只会招致李贞以及李世民的最猛烈的反击,得不偿失。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温水煮青蛙,文火慢炖,对付李贞需要用耐心慢慢的撬,一点一点的动摇他的根基,最后将其一举推翻——这才是上策。

    李绩闻言反驳道:司空大人此言差矣,林邑那么大片地方,又是刚刚被越王打下来的新土,急需军队稳固,这才是侯君集的大军最重要的作用。十万大军又要驻守地方,又要捕捉奴隶,十万大军都不一定够用呢,他哪里还有余力帮助越王?

    也是。长孙无忌低头沉思了一阵,才抬起头缓缓道:不过这毕竟是十万大军,统兵将领不但要有足够的威望,更需要对大唐绝对忠心耿耿,否则臣恐怕会再演乔师望之旧事啊。

    乔师望是大唐藏西都护府的大都护,前段时间大唐处于四面围攻的危局之中,这时候乔师望却在没有调兵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大军前往康定,为大唐的本就危险的局势加了一把火,如今已经被李世民下令押赴长安,正被关在大理寺中受审呢。

    这也的确是一个麻烦事情,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李靖想了一下道:朝中别的人不多,统兵大将还不多的是吗?实在不行,就由老夫走这一遭就是了。

    北疆的局势还不稳定,还需要药师镇压。长孙无忌摇头道:茂公同样需要看着西域,所以你们两个是肯定不能动的。至于知节敬德和叔宝,他们只擅长战场冲锋,但是独领一军却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辅机觉得应该派谁去为好?李世民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两人搭档了几十年,长孙无忌了解李世民,但李世民又何尝不了解长孙无忌?

    他太知道长孙无忌的权力**了,同样知道,如果李贞继位,别人都有可能得到重用,但唯独长孙无忌不行。不是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的舅舅,导致李贞对他心生忌惮。而是因为和李世民一样,李贞同样也很了解长孙无忌,同样知道长孙无忌的权力**有多重,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甚至可以陷害无辜之人——对于这样的人,李贞向来是敬谢不敏的。

    长孙无忌何等精明的人?见状如何不明白李世民已经看穿了自己的小九九?心中一凌,连忙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当即改口道:臣觉得以右武卫大将军,武安郡公薛万彻可当此大任。

    长孙无忌在推举薛万彻的时候感觉很不自在,犹如吃了死苍蝇一般恶心,因为他和薛万彻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薛万彻就是死在长孙无忌手里的)。但这时候他已经不敢推荐自己人了。听李世民的语气,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之前的话语招致了李世民的不满,如何还敢推荐自己人领兵?

    与其拼着招致李世民的厌恶推荐自己人,倒不如推荐自己的对头以慢走不送在这时候他推荐薛万彻有三大好处。

    不但能轻描淡写之间消除李世民的不爽,另外也能落一个外举不避仇的名声,说不定还可以以此事与薛万彻化干戈为玉帛,一举三得——心思电转之间,就想出了这么完美的解决办法,让李世民有气撒不出,不得不在心里感叹道,难怪贞儿说无忌是老狐狸看他今天这一手,不愧是老狐狸,果然够厉害。

    薛万彻?这倒是一个好人选,臣附议。李靖第一个赞同道,薛万彻虽然和李贞不是一条路子上的人,但他也不是反李贞联盟的人,属于中立阵营的人。不过双方在突厥曾经有过交情(李贞担任突厥大都护的时候,薛万彻是他手底下的副都护,突厥都护府的第一批骑兵就是他训练的),从心理上薛万彻还是很偏向李贞这边的,如果在南洋双方再次合作,相信以李贞的能力,把他拉进自己的阵营应该不成问题。

    光是李靖一个人附议可不行,李世民便随口问道:不知诸位爱卿,都是什么意见啊?

    皇上英明,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皇帝刚刚发了一通脾气,将敢和他顶缸的混蛋们都骂成了傻子,如今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这时候谁敢忤逆他的意思?何况,薛万彻也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他的名声或许没有李靖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的名头大,但终究也是军中宿老,曾经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将,统领十万大军还是没问题的。

    看到没有人安对,李世民满意道:很好,那就这么办吧,房卿,拟旨吧。

    是

    等一下。长孙无忌忽然出声。

    辅机,你还有什么事情吗?长孙无忌在这时候开口说话,李世民下意识的就觉得他不会说什么好话,无形的气势弥漫开来,低沉着声音问道。

    直面李世民的压力,比长孙无忌想象中的还要更强,不过想到还是

    强忍着心头的颤动,长孙无忌恭声道:启禀皇上,越王横扫南洋已成定局,不过他在前面大战,对于后方恐怕却是无暇他顾,顾头不顾尾,必然会导致后方混乱臣的意思是,我们要不要以陛下的名义,派一个代表过去,安定人心?

    安定人心?为什么要安定人心?程咬金反问道:在越王的规划里,南洋的所有土著可都是要贬为奴隶的,侯君集为什么要带十万大军?不就是为了抓捕奴隶去的吗?都要被贬为奴隶了,你告诉我,这民心还怎么安定?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可不只有三个啊(第三更)
    第二百三十八章可不只有三个啊(第三更)

    尉迟敬德的话更加简练:南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唐人,另一种是奴隶,,没有第三种人。

    话不能这么说。长孙无忌正色道:南洋可不止有土著啊,那里可还是有不少我中原遗民的,土著们要被抓为奴隶,难道这些同胞们,你也准备将其抓为奴隶吗?

    但南洋的同胞一共才有多少?一个越王殿下就够安抚了,何必用得着皇上再派一个代表过去?对于长孙无忌的提议,房玄龄同样不支持。

    李世民却道:不,朕辅机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南洋以后就是我们的领土了,日后是需要不断的移民过去的,现在提前派一个天子特使过去,帮着贞儿安定后方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辅机,你觉得应该在座的哪一位贤才,有能力走这一趟呢?

    长孙无忌如何不明白,李世民已经洞穿了自己的小九九,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平定心神,道:臣觉得想要安定新土,那么一般的将领或者大臣肯定是不行的,特使的身份必须要足够尊贵才行,最好是皇族,如果是去的是皇子,那就更是再好不过,如果派去的是嫡亲皇子的话

    哦长孙无忌都说到这里了,大家如何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想让李世民再派一个皇子过去,分润李贞的功劳,同时给李贞添点堵——作为天子特使,那就是钦差大臣啊,更有皇子的身份,难道还不能指点当地政务吗?

    偏偏李世民还无法拒绝这个提议,否则定然会招致儿子们的不满——怎么?我们都将太子之位都让给老八了,现在想去混一点功劳,父皇你都不允许吗?当年老八四岁的时候,你可都让他跟着李靖混功劳了。现在到了我们这里,你就不允许了吗?父皇,你是何其的不公平啊?

    但如果真的派遣去往南洋的话,而且去的还是李世民的嫡亲儿子的话那被派出的必然就只能是李承乾了。

    首先李世民一共有三个嫡亲儿子,其中老九李治年纪还小,身体孱弱不能远行。

    四子李泰年纪虽然够了,但如果是他去的话,李世民估计会心疼的,李世民连他之官都舍不得让他去,更何况是环境更加恶劣的南洋?而且李泰的身体同样不好,他太胖了

    李治和李泰不能去,那去的就只能是李承乾了——李承乾虽然被废了太子之位,而且还被囚禁在冷宫之中,但李世民终究没有将他贬为庶人,反而加封他为恒山王,可谓手下留情了。

    而且,在李世民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得不将李承乾送出去的理由——如今长安城中鱼龙混杂,局势越发的捉摸不透,一旦燕妃被立为皇后可以想象的到,长安的局势会更加混乱。

    就算是皇宫之中恐怕也难以保证李承乾的安全,难保不会有人讲李承乾挟持出去,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倒不如直接趁着这个机会将其放在李贞身边,放入少年军中——反正难言那地方除了大唐军队之外就剩下南洋土著了,如果有什么陌生的面孔,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反倒是更加的安全。

    问题是

    李承乾和李贞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啊,毕竟李承乾之所以丢掉储君的位置,有一大半原因就出在李贞身上,而且储君之位眼看着就套落在李贞头上了——若是说李承乾心里对李贞没有恨意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给李承乾这个特使的身份,难保他不会插手南洋政务,拖李贞的后腿,甚至是直接勾连外敌,将李贞和少年军葬送——不要以为李承乾不会做这种事情,有时候恨意是可以蒙蔽人的双眼的,如果再经由某些别有用心之辈挑拨一番,李承乾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这也是李世民纠结的原因

    皇上,臣有一个提议。自从御史台出现了疏漏,再加上李承乾被废,魏征如今可是相当的低调(魏征有一个身份是太子太师,太子被废,他作为老师当然要负一部分责任),每日上朝之后就直接回家,既不拜访朋友,也不接受外人的探望,深居简出。

    在朝议上也是如此低调,不到关键事情,基本不会张嘴。不过他为人低调了许多,但魏征的能耐也是愈发厉害,要么不说话,要么就一语中的,直指要害。

    虽然很低调,但本性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是一心为公,眼里容不下沙子。见到李世民犯错,还是会之言训斥,偏偏言辞犀利,屡屡将李世民弄得下不台来,让李世民是又爱有气又恼又恨。

    现在魏征听到长孙无忌的提议,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小心思?他又怎么可能让长孙无忌得偿所愿?当下便坐不住了,站出来出主意道。

    李世民正烦恼呢,闻言仿佛见到了救兵一般,连忙道:玄成,有什么提议,只管说出来便是。

    谢皇上。魏征捧着笏板,恭声道:首先,司空大人的提议,臣是认可的,不过皇上与文德皇后一共育三子,晋王年幼体弱,魏王痴肥,都不便远行,唯一可以去南洋的就只有恒山王了。

    李世民大急,频频给魏征使眼色,你个混蛋,这些老子当然知道,还用得着你来说吗?我不正是在纠结着这个呢吗?以承乾的性子,他到了地方,要是不和贞儿掐起来,那才叫怪呢。

    不过,恒山王毕竟是戴罪之身,以一介罪身担任特使的话虽然没有看到李世民的眼神,但他记下来的话还是让李世民高兴起来,也让原本兴奋了一半的长孙无忌,如坠深渊。

    李世民缓缓点头道:也有点道理啊,那玄成的意思是

    魏征忽然一笑,笑着提醒道:皇上,您可不要忘了,您和文德皇后的子女,可不是只有三位皇子啊。



第二百三十九章 你们觉得兕子如何?(第四更)
    第二百三十九章你们觉得兕子如何?(第四更)

    不只有三个儿子?李世民喃喃重复了一句,忽然眼睛一亮:对啊,朕可不只有三个儿子啊,朕还有女儿的嘛。只是个特使而已,谁说就一定要是男儿身了?女儿也可以嘛,人家林邑都有女王了,朕派一个女儿作为特使又有什么关系?

    可是陛下,以女子为使者,不光是我大唐,就算是上溯两千年,也没有这个先例啊。李道宗(礼部尚书)不由有些为难的问道:不知这皇女特使出使时的礼仪规格,该是用哪一种规格啊?

    额这个主意是玄成提出来的,承范(李道宗字)还是问玄成吧。李世民卡然,他只顾着高兴了,全然把这一茬给忘了,现在被李道宗问出来,只能把皮球抛给魏征。

    魏征却仿佛胸有成竹,自信道:此事臣已经有了主张,此事其实很好解决,既然没有先例,那咱们就当做这个先例就是了。臣觉得无论公主还是皇子,都是陛下的血亲骨肉,那咱们就仿照皇子的规格来就是了——皇子出使是哪一种规格,那公主出使按照同样的规格来就可以了。

    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长孙无忌追问道:只是,我们究竟应该派哪位公主去呢?

    诸位爱卿的意见呢?

    启禀皇上,襄城公主乃是皇上长女,也是越王长姐,臣以为襄城公主最为合适。萧瑀坐不住了,第一个站出来推荐道。至于他为什么会推荐襄城公主,原因很简单,因为襄城公主正是他的儿媳妇——而出使南洋,只要一行顺利,那就是在躺着混功劳,这样的好处,自己自然要争抢一番。

    长孙无忌阴阳怪气道:襄城公主?萧大人打的好主意啊,只是襄城公主已经嫁为人妇,并且生儿育女林邑山高水远,一路行去,就算一切顺利,那也至少一年内是回不来了,小夫妻分别一年之久,你就不怕你儿子怪罪你吗?

    萧瑀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怒声道:你长孙无忌,你少说风凉话,襄城公主不成,那你有本事说一个合适的。

    不用你提醒,我也会说的。长孙无忌冷哼一声,躬见李世民道:皇上,臣这里的确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长乐公主,长乐公主天生丽质,温柔大方,仪态端庄更重要的是,长乐公主乃是陛下嫡长女,身份尊贵无双,正是担任特使的最佳人选。

    艹刚才见你嘲讽萧瑀那么厉害,还以为你能举出什么人来呢,合着你也不比萧瑀好到什么地方去啊?你举的不还是你的儿媳妇?虽然只是准儿媳妇,但问题是婚都定了,谁还敢和你儿子抢老婆不成?

    这是此刻所有人的一致想法,纷纷在心里怒骂长孙无忌不要脸。刚才听他说的那么义正言辞,还以为长孙无忌有多么的公私分明呢,谁知道他还是在为自己的准儿媳妇争取机会。

    (因为李贞有意无意的干涉,长乐公主和长孙冲虽然已经定下婚事,但两人的婚礼还未举行,所以只能算是准儿媳妇。)

    不妥,长乐公主的身体向来不好,如此长途跋涉,中间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的话臣觉得,高阳公主比较合适。房玄龄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如果是在历史上,高阳公主还是他的儿媳妇,但现在房遗爱已经娶了回纥公主乌格雅,自然也就没办法再尚公主了,此时他推荐高阳,纯粹是在反驳长孙无忌的提议,同时表示存在感罢了。

    高阳公主的年龄是不是太小了?房玄龄不争,不代表别人不争啊,在他说出高阳公主的名字之后,程咬金就跳出来反驳道:臣觉得清河公主可能更合适一点。

    他推举这位公主的原因,和萧瑀是一样的——清河公主是他儿媳妇,下嫁给了他的二儿子程处亮。

    清河公主的年纪也有点小,臣觉得豫章公主很合适,豫章公主虽然不是嫡女,但自幼被皇后收养,不是嫡女胜似嫡女,而且年纪也足够,豫章公主非常合适豫章公主下嫁的人叫唐义史,是唐俭的第五子。唐俭虽然被李世民生病,现在还在家中休养,但他在朝中门生故吏极多,在目前这等情况下,自然有人愿意为他说话。

    臣推荐南平公主不用说,说这话的人是王珪,因为南平公主的老公王敬直,是王珪的儿子

    臣提议遂安公主担任特使

    臣推荐北景公主
1...182183184185186...4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