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公子的贴身丫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叮咛声声坠

    说着,姚太妃的神色越发坚定。

    回府的青葵,特意令车夫绕过晋王府。果见晋王府外,有重兵把守,门禁森严。

    也不知道唐玉和现下的情形如何,青葵虽然每日都有收到平安信,但没有亲眼看到唐玉和,还是难以真正的安心。

    如今晋王已经反了,这晋王府随时会成屠戮之地。

    “公主不必忧心。”玉冬在旁劝道:“长公子有如此智谋,又一早做了安排,定然不会有事。”

    青葵摇头,“他不肯见我,便是怕连累于我。”

    话语一顿,青葵吩咐道:“回府吧。”

    她如今帮不了他什么,只能保全自己,才能不令他分心。

    “岂有此理!”唐焕回到宫中,亲自看过秦绍的奏报,顿时大发脾气。

    “我说什么来者!不可信,不可信……”唐焕脚步一顿,朝殿内侍奴吼道:“洪枢密呢?徐王呢?怎么人还没到?”

    其中一个侍奴战战兢兢道:“回……回禀陛下,徐王前几日去了城外别院,眼下传旨的人……只怕还没到……”

    唐焕抓起身边的一沓奏报便砸向了那回话的侍奴,“那洪枢密呢?他莫非也去了城外!”

    “臣死罪,请陛下降罪!”洪照英匆匆入殿跪地伏首。

    正文 第210章:洪照英的主意

    唐焕看着主动请罪的洪照英,并没有消气,“你与徐王一力劝我任用晋王,如今可看见了?他早生反骨!”

    洪照英回答,“臣死罪,臣不敢辩驳。只是在陛下处置罪臣之前,还请听臣几句肺腑,以为大成计。”

    “好啊。”唐焕冷哼一声,“看你怎么说。”

    洪照英叩首谢恩




分卷阅读216
    ,“陛下也知道,眼下各地频传乱兵之事,并不独邺都势大。臣与徐王力劝陛下不要离京,便是为了安稳大局。至于晋王,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他要反,早该反了,何必等到今日?”

    唐焕冷脸看着洪照英,不置可否。

    洪照英接着道:“罪臣并非为晋王开脱,只是斗胆揣测,这当中定有什么误会。陛下也知道,此奏报出自秦将军,而秦将军与晋王敌对多年,这奏报当中又可会有夸大之辞?

    若是陛下此时下旨连晋王一块讨伐,不容晋王分辩,只怕就真的要逼反了晋王。眼下各地反兵,尚未成气候,也未敢有大的动作,只怕正是在观望邺都的形势。

    一旦晋王当真被逼反,成国才真的危殆了。陛下,眼下最重要的,不管晋王是真反假反,陛下都当以安抚为主。至于处置,待安定下来,再论不迟。

    罪臣此番话句句出自真心,罪臣跟随陛下多年,一身荣耀皆系于陛下。若陛下有事,罪臣又当何往?还请陛下明断!”

    说完,洪照英顿地不起。

    洪照英说话的工夫,唐焕的情绪也渐渐冷静下来。洪照英的话没错,晋王如果要反,不必等到今日。秦绍也的确与晋王不和,这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没人比他更明白当中原由。

    唐焕一叹,“可惜晋王两位公子皆重伤在床,否则,可遣去邺都劝解晋王。”

    洪照英道:“两位公子既然在洛,陛下就不必再送他们去晋王身边了。”

    话语一顿,洪照英道:“纵然晋王没有反意,难保他身边人不会趁机蛊惑。晋王在汴州的亲眷到此刻尚未入洛,只怕是有变啊。两位公子在洛阳,或许还能挟制晋王一二。”

    唐焕凝眉,只怕洪照英说的是事实。

    “那该遣何人去劝服晋王?”唐焕的语气有些焦躁。

    这个时候,他还能信任谁?

    洪照英道:“眼下,遣谁去都不合适。依罪臣愚见,倒不如陛下以巡视各地军营的名义进发邺都,再以一二重臣为先导,在前行事。

    如此,倘若晋王知罪,自当束手请罪。万一……晋王真有反意,陛下也有回转的余地,不至处于被动的局面。”

    闻言,唐焕有些意动。到时,就算晋王真有反意,他还可以亲自讨伐。他便不信,他以天子的名义率军,还敌不过晋王。

    想他当年,何尝不是从血里滚过来的?

    洪照英微微抬眸看了看唐焕的神色,很快又垂下眸子,不再说话。

    青葵刚回到府中,就见乙清匆匆上前,低声道:“公主,有客到。”

    青葵微愣,又见乙清说地如此神秘,便有些疑惑。

    如果是唐玉和,他只需在寝屋等着便是,不必要让外头的人知道。

    可如果不是唐玉和,乙清又会何要如此避讳?

    青葵赶到正殿,一看来人,不由诧异,“言真姑姑?”

    言真从容向青葵一礼,“公主总算回来了。”

    青葵随着言真的目光看向旁边的几个侍奴,其中一个妇人怀中正抱着一婴孩喂奶。

    青葵明白过来,“睦王幼子?”

    言真点头,“太妃说了,眼下洛阳不太平,她在宫中也时时受人牵制。将睦王世子抱入宫中,并不合适。倒是公主这里,应当稳妥。”

    青葵默了默,“请回禀太后,我一定好好照顾睦王世子。”

    言真一礼,“公主仁心,老奴还要回宫复命,就先告退了。”

    “不知……”青葵一叹,“睦王妃她……”

    “公主安心。”言真回答,“睦王妃走地很安祥,也算是不负睦王了。至于身后事,太妃自会让她与睦王重聚。”

    青葵一笑点头,目送着言真离开。

    青葵走近睦王世子,看着那小小的人儿,叹息着命人安排一应事宜,又嘱咐亲信不许向外言传。

    晋王府里,躺在床上养伤的唐玉项听闻晋王之事,不由大吃一惊,“父亲他……居然反了?”

    在这个时候!

    唐玉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他对唐池的了解,唐池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反?

    云齐道:“是真的,听说陛下欲亲往问罪,眼下已在筹备。若非两位郎君伤重在床,只怕也是要随行的。”

    闻言,唐玉项睁大了眼睛,心里一阵后怕。

    如果他们随行,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他可不认为唐池会为了他们俩的区区性命,而放弃手中的权力。

    随即,唐玉项的神色更加难看,“唐玉和……难道一早知道父亲会……还是说,父亲早已有此打算,告诉了唐玉和?”

    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唐池与唐玉和父子间的冷淡与疏离,只怕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想到这里,唐玉项又气又急起来。

    云齐一阵安慰,“郎君且安心,如今郎君的性命要紧,只要郎君安然,还怕以后处置不了大郎君吗?况且,有夫人在,也必不会让唐玉和爬到郎君的头上去。”

    唐玉项不由问,“对了,这么些时日了,怎么还没有母亲的消息?”

    云齐也有些奇怪,“按说,夫人她们也该到洛阳了才对。”

    随即,唐玉项与云齐相视一眼,云齐道:“如果郎主早有打算,自然不会让人将夫人他们送来洛阳!”

    唐玉项轻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隐忧,“母亲没事自然是好,但只是不知,我还能不能活着见到她。万一陛下发怒,下旨诛杀,我们就这么点人,如何逃得出去?”

    云齐立刻表忠心道:“郎君安心,若真到那一日,奴便是死,也要将郎君安然送出去!”

    唐玉项浅笑着点点头,心里却不由想起了青葵。这个时候,她的身份,应该还能护着她。

    都不知多久没见她了,纵然知道她不喜欢自己,喜欢的是唐玉和,可唐玉项仍然也没办法忘了她。

    如果……如果他这次能活下来,他一定要再见见她。

    正文 第211章:没钱

    宫中议事殿,诸位大臣听闻唐焕要亲征之意,顿时喧哗不已。

    但事到眼下,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连晋王都反了,又还有谁能镇得住?

    “魏王不日返洛,诸位还



分卷阅读217
    需鼎力扶持,共渡此艰难。”唐焕开口,“若事有不决者,可请教徐王。”

    唐焕虽不是很信任徐王,也恼他力劝自己遣晋王去平乱。但徐王到底是皇后义父,与魏王也算有层关系。徐王的影响力还是有,有他在洛阳坐镇,应该还不至于出乱子。

    “陛下。”宰相出列道:“近来,各地频奏天灾,需要赈济的灾民无数。再加之陛下亲自出征,花费实在不小,国库眼下实在无力了。”

    唐焕默然,他当然也知道眼下银钱方面的艰难。

    原本是想着,伐蜀之战胜利,必能从蜀中运来大量银钱,但眼下魏王还未返回,这银钱自然也未曾送回洛阳。

    如果要等魏王回洛阳,只怕拖地太久,晋王已经攻下其他城池都不一定。

    宰相看了看唐焕的神色,忽然道:“臣斗胆,还请先出内府银钱,以应急。待国库充盈,再悉数填还。”

    唐焕的神色微动,却没有表态。

    内府的钱帐皆由刘皇后把持,这些年来,他也知道刘皇后搜刮了不少本该充入国库的钱物。眼下宰相不顾情面这样公然说出来,自然也是因为银钱确实紧张。

    宰相见唐焕不表态,跪下道:“臣请入内宫,向刘皇后明禀详情。”

    这是要自己亲自去向刘皇后要钱的意思。

    宰相也是没办法,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也不想这样得罪刘皇后。但没办法,眼下各处各项都急等着要钱,陛下出征,随军的将士也需银钱安抚。

    各地流民已经反了不少,如果再逼得军士也反了,那大成国才是真的要完蛋。

    唐焕最终点点头,“那就劳烦宰相走这一趟了。”

    宰相得了令旨,不再迟疑,立即领着属官朝内宫而去。

    刘皇后还才起床没多久,正在梳妆,忽闻前廷宰相领着人前来,不由吃了一惊。

    待听闻探听消息的侍奴来回了朝上之事,刘皇后不由气恼,“陛下怎能如此?内府钱物如何出得?又如何填得饱?”

    成国的情况,刘皇后并非不清楚。

    耳听宰相等人已经入殿,刘皇后一把打开身边梳妆的人,半挽着头发便朝正殿而去。

    一进殿,还不等宰相等人开口,刘皇后便泣声道:“陛下没当着内府的家,如何知道内府的情况?陛下一向大方,这些年内,多有赏赐亲信大臣,内府何曾留得什么财物?”

    说着,刘皇后命人端出一个个银盆,手中抓过一个朝宰相等人道:“既然陛下要出内府之物,我又是当着内府的家,岂能违旨?也只得出宫向人乞讨来复旨了。”

    说着,刘皇后便要与人离开正殿。

    宰相等人早被刘皇后这架势吓了一大跳,耳听得刘皇后这话,又见刘皇后真有要出宫的模样,赶紧跪下道:“皇后恕罪,臣等冒犯了。内府既无钱物,臣等如何敢为难皇后。”

    说完,宰相便领着属官急急退走。

    刘皇后眼见人走远了,便扔掉手中银盆,拨了拨额前散乱的头发,冷哼道:“这些人真是越来越放肆,竟敢打起内府的主意来了!若不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真要叫你们好看!”

    说完,刘皇后想了想,转头吩咐人去清点内府财物。

    唐焕听闻后宫之事,也没有多言,只命人催促蜀中,尽快点送钱物入洛,好分派各军,与各地受灾处赈济。

    好不容易议完一程事,唐焕趁隙用膳,忽闻侍宦禀道:“韩淑妃求见。”

    唐焕有些意外,有好些时日,他都没有见到韩氏了。

    自太后“病急”后,韩淑妃就一直深居宫中,说是为太后祈福。

    今日突然前来,唐焕肯定她是有什么话要说。

    “传。”唐焕虽然不太想听她说话,但想着马上就要出征了。他打算带皇后同行,所以宫中的事,只怕还要嘱咐韩淑妃两句。

    韩淑妃进殿朝唐焕行过礼,便道:“妾听闻陛下意欲亲征?”

    唐焕点头,“没错,我打算带皇后同行,所以这宫中之事,还需由你看顾一二。至于太后那里,维持往日不变,吃穿用物要服侍好。只是太后仍需静养,轻易不要开宫禁。”

    韩淑妃看向唐焕,“亲征之事,非同小可,眼下四处兵乱,陛下当真要离开洛阳,轻易去冒险?依妾之意,陛下还当坐镇洛阳,不要轻易出京地好。”

    唐焕听着韩淑妃这劝诫的口气,便有些不耐,“一个妇人,知道些什么?国政大事,无需你多嘴!若无事,便退下吧。”

    韩淑妃默然看了唐焕一阵,随即一叹拜下道:“妾既然劝不动陛下,还请陛下应承,准妾同行!”

    闻言,唐焕有些意外地看着韩淑妃。

    这还是韩氏第一次向自己请求,从前外出游猎,她都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随行。如今,很可能要面对危险,她反而愿意随行?

    “宫中之事,托付于德妃亦是一样。”韩淑妃接着道:“德妃八面玲珑,胜过妾数倍,陛下可安心。”

    唐焕道:“此次出征,可能会有危险……”

    韩淑妃顿首,“请陛下允准。”

    眼见韩淑妃执意,唐焕也不想再多言,“罢了,依你。”

    “谢陛下。”说完,韩淑妃便自动退去。

    看着韩淑妃远去的身影,唐焕第一次有些发怔。
1...9899100101102...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