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忙完了这些后,赵琇再把建南侯府上下的庶务再整顿了一遍,终于能松口气了。离家超过一年,大管家们都跟着南下了,侯府中居然还能井井有条,乌来兴看来颇为能干呢。她素来喜欢提拔有才能的人,立刻就升了乌来兴做二总管,在汪福来手下做事,看得其他小管事们眼红不已。

    但再眼红,他们也没有话说。乌来兴不但是老郡公身边资历最老的忠仆之子。本身也才能出众,手段、人缘都没什么可挑剔的,只是做个二总管,绝对当得起。等到汪福来年迈请退,他就是接手的人了。一时间,找上门去巴结讨好乌来兴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夫妻倒是很把持得住。关门谢客。一门心思扑在差事上,没让赵琇失望。老乌头




分卷阅读805
    夫妻都很满意,私下夸了他好几回。

    赵琇心中同样满意。见乌来兴的老婆也挺能干,而且为人本份,心思也正,便有意识地将内宅的事务转一些给她负责。外宅事务有能干的管家在。哥哥赵玮也有能力,因此赵琇并不担心。可内宅的事。在卢妈离开后,便只有她一人独领了,心下还觉得负担挺重。如今可好,她终于又有了帮手。当然要使劲儿使唤才行了。

    等忙完这些,她又开始了翻译传教士日记的工作。先前画好的世界地图已经被高桢带走了,说是要献给皇帝。也不知这时候献了没有。她果然听说了宫里派人将广平王与高桢接进宫,一住几日。连叶大夫也跟着进宫去了,也不知现在如何。赵琇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既觉得宫中肯定会有更好的药物与条件去治疗广平王的眼睛,又觉得皇帝对广平王早就心存猜忌,会不会不乐意让他双眼恢复光明呢?

    刚回京后的第二天,为了给经历过一段辛苦旅程的祖母张氏请平安脉,她与哥哥赵玮又下帖子请了太医院中最为相熟的江成过来。可是江家人却说,江成入宫当值,从昨天傍晚得了急召开始,就不曾回过家了,也不知在做什么,听闻太医院里好几位出色的太医,此时也都在宫里呢。

    赵琇想起广平王进宫,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难不成江成是在为广平王治疗吗?可是广平王的主治医师却是叶大夫,太医院的人真能派上用场?太后与皇帝明明知道太医院的人几年都没治好广平王,广平王下一回江南,叶大夫就让他看到光了,谁才是真正能帮到广平王的人,不是一目了然吗?太后与皇帝为什么又叫太医院的人出动了?

    赵琇不是信不过江成,这几年里,广平王的身体一直是他在照看,若论对广平王身体状况最了解的人,除了他就没别个了。宫里若只宣他去,也就罢了,可把其他太医也请了去,难道就不怕他们给叶大夫添乱吗?

    赵琇心里乱得象一团麻,这时候,曹家却送了帖子过来,邀她祖孙去赏梅。

    赵琇心里正烦闷,不是很想赴约,可是张氏与曹太夫人交好,不想驳了对方的面子,已经抢先一步答应下来了,还替赵琇应了邀请。

    来送帖子的婆子依旧是曹大力家的,她是个爽直的人,也不知是不是看出了赵琇脸上的犹豫,大咧咧地笑道:“我们姑娘可想赵姑娘了,这一年里就没少念叨。这回是她做东,邀了京中几家姑娘来赏梅作诗,早一个月就定好了,知道赵姑娘回了京城,立刻就命小的来补上帖子,还说她恨不得今儿就开诗会,好早日见到赵姑娘。”

    赵琇想起曹萝素日的温和友爱,心里一软,就笑着回答:“我也想她得很,平日里玩得最好的朋友,除了她,其他几人我在路上都见过了。原本早就想着要去看她的,连日忙着整理行李,倒混忘了,难为她特地送了帖子来。请妈妈替我回去告诉她一声,就说那日我必到的。”

    曹大力家的顿时笑开了。

    赵琇把从江南带回来的东西挑拣了一番,寻了四匹上等松江布,另有若干洋行售卖的小玩意儿,以及几样自家制的果脯果干,做了两个礼盒,就当作是给曹萝的礼物了。曹家其他人另外还有,她帮着张氏一样样备下了,不必详提。到了诗会当日,她就穿戴着今年新做的一身冬衣,跟在祖母张氏身后,带着礼物上了马车,往柱国将军府曹家去了。

    到了曹家,曹家已经来了几位客人。看来他家今日宴客,是早就筹备下了的。张氏与赵琇,都是补的请帖,一进门看见的,倒有一半是熟人,另一半虽然不算熟。却也有不少是打过照面的,彼此知道是什么身份来历,只是平日几乎不曾打过交道罢了。

    张氏与曹太夫人见过礼,两人寒暄过后,前者刚提了一句:“太后身体可好?已给宫里递了牌子,不知几时能蒙召见?”旁边就有人插话,笑吟吟地说:“我久闻郡公夫人气度不凡。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哪。令孙如今也十分有出息,在外头有好大的名头。令孙女是头一回见,小小年纪也是才貌双全。郡公夫人真个好福气呀。”

    张氏过年的时候,经历过南边各家亲友、同乡、世家、官眷们的连番试探,心中早已警惕了许多。听这妇人一张口就是奉承的话,哪怕张氏觉得句句属实。也免不了猜疑这人的用意,便不动声色地听她讲下去。

    谁知这妇人翻来覆去。说的只有奉承话,还略有些试探的意思,想知道张氏的孙子孙女是否已有婚约。这跟张氏在南边遇到的那些人是一个用意,她心中冷笑。便淡淡地,没把话说死,但也没有表现出有兴趣谈论的意思。却略带儿不耐烦。她是这个反应,那奉承的妇人比赵家母子与卢三姑娘可有眼色多了。便也住了嘴,聊起了别的话题。

    曹太夫人懒得理会上门的客人心里有什么盘算,她只拉着张氏说话,问上海府慈贤会的事。曹太夫人如今在这个组织里头也挂了名,还捐了二百两银子,却不是很清楚它能做什么。京中的慈贤会,虽然跟上海府的是一个组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组成后除了每月在贫民区施粥,给鳏寡孤独的人家送点银子,也没做什么了,反而成了京中贵妇们搏取好名声的工具。每次做了一丁点儿好事,就总有人宣扬得满城皆知,还出了好几位“善良”、“仁慈”、“菩萨心肠”的好姑娘、好太太。曹太夫人深知其中关窍,只觉得厌烦,因此才会格外关心,上海府那一个是不是也同样如此?

    上海府那边的慈贤会,虽然也没少给慷慨解囊的贵妇人、娇小姐们搏取美名,但实事并没少做,比京中的要稍微好些。张氏介绍了几条,见曹太夫人吐嘈京里的慈贤会,便尴尬地笑了笑。

    京中的慈贤会,如今是太后娘娘做的会长,怎么好说慈贤会的不是?况且,不管那些姑娘太太们是不是有心沽名钓誉,好歹她们也是真金白银地拿出来,并不是无中生有的。长期稳定的施粥,也能对贫民们有所帮助,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她们既出了力,得些名声也没什么要紧。张氏想到自己孙女在江南的好名声,也是这么来的,就不在意了。

    曹太夫人经她一番劝说,气也顺了许多,勉强道:“也罢,她们确实是出了银子的,虽说是用心不良,但能帮到人就行。横竖如今有这等贤名的女子多了,渐渐的就变得寻常,倒也没什么要紧的。”她冲赵琇笑了笑,“我可是听说了你家大姐儿在上海府的事迹,心中很是佩服呢。大姐儿实在是能干。”

    赵琇在旁陪着,闻言笑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她其实不大喜欢陪着老



分卷阅读806
    太太们说话,只是到人家家里做客,不好要求太多罢了。她只奇怪,曹萝听说她来了,怎么也不露个脸呢?

    说曹操,曹操到。赵琇正念叨着曹萝,曹萝就出现了,欢欢喜喜地拉着赵琇的手说:“可把你盼回来了!蒋家姐姐与方家五表妹先后给我写了信,说是你南下时看她们去了,我心中实在羡慕,偏你到这时候才回京城,真叫我望眼欲穿呢。”

    赵琇听得直笑。

    曹太夫人道:“你们女孩儿有自己的消遣,萝姐儿就带了你赵妹妹过去吧,让我们老太婆们好好在这里说说话。”

    曹萝大喜,拉了赵琇就要告别。赵琇也盼着离开好久了,行了礼便退出来,随曹萝去她的院子。

    她以前就曾经去过那里赏梅,想必今年也是在那里举办诗会吧?

    没想到曹萝到了外头,就露出了几分忧色,愧疚地对赵琇说:“有一件事,我对不起你,今日诗会,我……我……王大姑娘也过来了。”l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合群

    王大姑娘在京城众多闺秀中,并不是什么出挑的人物。因她父亲是当朝工部尚书,深得皇帝信重,因此别人也愿意给她几分脸面。

    可她自诩是文官人家的姑娘,就觉得比别人斯文有学问了,总爱端着个架子,眼里瞧不起人,平日只与书香世家的女孩儿结交。偏她父亲是耕读人家出身,家世只能说不算清贫,娶的妻子却是土财主、暴发户。王尚书平日忙于公务,只盯着儿子读书就算了,女儿的教养统统交给了妻子。王大姑娘虽也跟着学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什么的,可样样都不拿手,不过是摆了个虚架子,实际上没沾到多少书香,倒是学会了外祖家的作派,行动间透着俗气。书香世家的女儿没几个瞧得上她的,偏又碍着她父亲的权势,有什么聚会,都要算上她一份。

    曹萝今天办诗会,原是早就定下的,赵琇却是刚回京城,临时补的帖子。曹萝原本请了王大姑娘,并不出奇,也万没有为了后来的客人,就把前头的客人撵出去的道理。

    赵琇心里明白,并不以为意,就笑着对曹萝说:“不妨事,我跟王大姑娘虽有些旧怨,但也都是小事,我心里早就忘了。只要她不来惹我,我才不会跟她计较呢。”

    曹萝闻言,心中的不安稍减了几分,笑着说:“那就好,你离她远着些,别搭理她——咱们其实也不爱搭理她,她总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叫人听了,笑也不是,驳也不是。今儿还有几位新结识的朋友。你应该都没见过,一会儿我介绍给你认识。”

    赵琇便笑吟吟地与她手拉手,往后院里去了。

    曹萝院子里的红梅花,开得比往年更艳更好。赵琇一进院门,就被吸引住了,赞叹了一番,屋里的人已听见动静。迎了出来。

    聚会的成员有许多熟人。冯秀琴与刘家姐妹都来了,方家几位旁支的姑娘也来了,看来方慧珠和离一事。倒是变相让曹方氏与娘家族人的关系有了改善,两边也恢复来往了。

    不过回想起过去诗会时的情形,赵琇心中忍不住暗叹。那时候方家来了多少位姑娘呀,除了方慧珠、方仁珠以外。方二姑娘、方四姑娘与方六姑娘都在。如今方慧珠和离远走;方仁珠随父在济宁任上;方二、方四因父亲卷入逆案身死,抄家落败后。陪同母亲兄长一同返回原籍去了;方六姑娘的父亲方三老爷倒是在济宁,她本人却被外祖家接了去住,已多时未见了。

    即使是出现在诗会上的姑娘,也不知道还能悠闲多久。听闻冯秀琴与刘大姑娘都说定了人家。顶多再过一两年,就要出嫁了。到那时候,这诗会上还有多少人能剩下?

    不过今日来的人里。也确实如曹萝所言,有几位陌生的新成员。赵琇在曹萝引领下。与她们一一见礼。她们各自的父兄职位有高有低,有些是久闻大名,从前却未曾有机会得见的;也有曾经在某些场合里照过面,却没有交谈来往过的;也有新近从外地入京的官员之女,瞧着似乎个个都是书香人家出身,斯文有礼。第一次接触,只觉得她们的表现也颇为温和好相处。实际上如何,就只有日子长了才知道了。

    陆陆续续又有别的姑娘来了,其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赵琇感到惊喜的是,蒋家六姑娘与李家姑娘李善文也来了。她本以为这两位是勋贵皇亲圈子里的,跟诗会这一帮姑娘不是一路人,没想到如今也凑进来了。

    曹萝与她们似乎颇为相熟,欢欢喜喜地迎上去,亲亲热热地接进门,有说有笑的,还拉着她们与几位表姐妹认识。

    书香人家的姑娘虽然大都清高,但也不是个个都眼高于顶的。蒋家六姑娘与李善文虽然不是她们这个圈子里的一员,却是本朝顶级豪门显贵家的千金。能与这样的姑娘结交,自然也有好处。大家略带了几分拘谨与她们说话见礼,但见她们态度温和友善,并不摆架子,便也渐渐放松下来了。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性情活泼着呢,不一会儿,已经有说有笑。

    屋里十分热闹,有不想凑近贵族千金的姑娘们,就坐得稍远些,也不会露出什么酸样儿来,只微笑着彼此聊着天,说些近日看的书,作的诗文,倒也自得其乐。

    偏有一位王大姑娘,与书香人家的姑娘合不来。素日与她合得来的那两位,今日偏又不曾出现。见了蒋家六姑娘,她还想凑上去讨好一番,人家把她与旁人一视同仁,甚至因为她说不出什么有趣的话题,就转头去跟别人说话了,她便觉得蒋六姑娘小看了她,心里憋闷得很。

    她是尚书千金,比这里一屋子的姑娘都要高贵些。蒋家六姑娘的亲爹还没她父亲品级高呢,不过是仗着有个姑母在宫里做太后罢了,凭什么小瞧她?

    她心中忿忿,也不理人,独个儿往窗边一坐,就冷笑着睨向其他人,下巴抬得高高的,只等着有个人发现她,过来与她搭话,她好借机奚落屋里其他人一番。

    还说是书香名门的淑女呢,一个个都是势利眼,见着太后的侄女就围上去了,半点没有读书人的风骨。象她这样书香名门的女孩儿,最看不上这种行为了!

    蒋家六姑娘与李善文哪里知道这屋里还有个王大姑娘,心里存着这样的念头?她们平日也被人奉承惯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是假斯文,谁是真势利,她们心里门儿清。今日聚会,她们本是为了曹萝才来的,其他姑娘大都没怎么见过,认识一下也不是坏事。平日里大家就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今日过后能否再见都很难说,她们也用不着做得太过面面俱到了,只凭心意行事。

    在人群中,她们发



分卷阅读807
    现了久别多时的赵琇。都十分惊喜。李善文高高兴兴地对赵琇说:“赵大姐姐几时回京的?四姑姑真是的,怎么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我们也好为赵大姐姐接风洗尘。”

    赵琇笑着回答:“才回来几日,刚安顿下来而已,还没歇口气,就接到曹姐姐的帖子了。路过天津的时候,因遇着大风雪,我们滞留了几日。倒与蒋四姐姐好好聚了一聚。后来见天气好了。又赶忙上路。蒋四姐姐兴许有心要送信来,只是没来得及。”

    蒋六姑娘笑道:“这就是了,她在天津。每月初一、十五必要送家书回来的,如今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怪不得不见四姐姐的信。四婶与四姐姐可好?四叔如何?好些时日不见了。前儿祖母还念叨呢,不知他们今年回不回来过年。”

    赵琇回答:“他们气色都好。我走的时候,蒋四姐姐还嚷着要做新衣裳,预备回京过年时穿,却不知京中如今流行什么花样。正烦恼呢。”

    蒋六姑娘听得乐了:“这个容易,明儿我打发人给她送一大本花样子去。”

    李善文抿嘴道:“还要什么花样子?那回四姑姑叫人送回来的,说是天津港口上西洋商人叫卖的法兰西蕾丝花边。就极精致,拿那个给衣裳镶边。又省事又好看,太后娘娘还夸呢。让四姐姐多带几条法兰西花边回来就好了。”

    蒋六姑娘屈起手指刮她的脸:“我看是你想要那花边儿吧?倒打着太后的旗号哄人了。”李善文被她说得脸红,拿帕子遮了脸吃吃地笑。

    她们说得热闹,周围的姑娘们里头,也有搭得上话的,比如曹萝,她就不缺西洋玩意儿,还能跟李善文讨论花边的式样,又有冯、刘两家的姑娘,以及另两位外地来京的官家千金,都对穿衣打扮与西洋玩意儿颇为了解,凑在一处聊得火热。赵琇笑着听她们说话,并没有插嘴。而别的姑娘即使插不上话,也兴致勃勃地听着,实在没兴趣的人,自个儿到一旁去看书、说话、赏梅,也不碍事。

    只有王大姑娘,独坐半日,竟然没有一个人留意到她,她下巴抬得太久,肩膀都有些酸了,便把脸拉得老长,忍不住重重冷哼了一声。

    聊得正兴趣的姑娘们没听见,倒是有一位坐在离她不远处的姑娘听见了那声冷哼,诧异地抬头望过来,温柔笑笑,又低下头去继续看书。

    王大姑娘好不容易等到有人有回应了,怎么可能放过?连忙坐了过去,矜持地点点头,说:“姑娘也觉得有些人实在不象话吧?咱们书香人家,讲究的是风骨,是学问!哪儿能成天惦记着穿衣打扮呢?”

    那姑娘一脸古怪,干笑着起身走开了。她不过是爱清净罢了,可没打算得罪人。这王大姑娘也太没眼色了些,就算要议论,也该回了家再说,别在人家家里做客时,如此大声讽刺,实在太无礼了。

    王大姑娘的声音确实大了些,这次,就连蒋六姑娘与李善文都听得分明。曹萝、冯秀琴等人一阵尴尬。虽然觉得王大姑娘这话太无礼,但她们也知道,以自家的教养,确实不该太过注重打扮的。

    没想到王大姑娘见众人反应,只觉得自己得计,越发板着脸,冷声教训:“今日既是诗会,怎么不提写诗的事,反而聊起那些不中用的东西了呢?我看你们都叫权势迷昏了头,只想巴结讨好贵人去了,倒忘了今日的来意。”
1...302303304305306...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