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念头,等祖母回来,看到她把家里管得妥妥当当的,会不会夸奖她呢?她有好多事想告诉祖母呢。

    一想到这里,赵琇心里就有些美美的,发了一会儿呆,才清醒过来,一扭头,发现卢妈在一旁有些心不在焉的,不由得好奇:“卢妈怎么了?”

    卢妈醒过神,连忙笑笑:“没事,我就是在想,老夫人会带谁回来?”

    赵琇脑子里一转,就知道她的心事了:“说不定就是卢大哥呢。那边宅子原本除了你一家,也没什么人剩下了,后来才陆陆续续买了些人,这些人带不带回来都在其次,但卢大哥和父母弟妹分离好几年,也该让你们一家团聚了。祖母既然带了人,多半就是带了他。”

    卢妈心里也是这么希望的,只是嘴上还要念叨几句:“我自然是想着他回来的,只是京中宅子里没个可靠的人看着不行,即便老夫人把那些值钱的东西拿回来了,还有好些家具杂物呢,虽不值什么钱,也都是老东西,若是叫人糟蹋了,也太过可惜。有大寿在那里看着,我们在家里也放心,若是老夫人为了我们夫妻,把他给带上了,那京里的宅子交给谁呢?”

    赵琇不以为然:“不是说鲁先生和秋叶姐姐会帮忙看着么?祖母心里有数的,若她真的把卢大哥带了回来,你也别念叨了,只管安安心心享受天伦之乐就是。”

    卢妈听得忍不住露出了喜色,向赵琇行了一礼:“既如此,我就承姑娘吉言了。”

    过了几日,卢昌秀从嘉定赶了回来。这一次他在外头待了好些天,不但是为了送礼。也是为了绕路松江一带,帮赵琇打听露香园水蜜桃的事。他向赵琇回报说:“姑娘,那露香园在前明末年就已经被分开转卖了,后来又叫崇明水师占了去,如今倒是有主人,但并不姓顾,园子也小了许多,桃园更是不见了踪影。至于水蜜桃,倒是有个叫黄泥墙的地方,有几座桃园。出的桃子很有名气。许多人都往那里买桃。眼下正好是桃子成熟的时候。我就买了一篮子回来,姑娘不妨尝尝味儿,看是不是您说的那一种?”

    赵琇只知道露香园的水蜜桃有名,是上海水蜜桃的发源地。却不知道露香园在这个时代已经败落了,但只要有地方引种,就不愁找不到水蜜桃,既然卢昌秀买了桃子回来,自然是要尝一尝的。

    碧莲洗干净几个桃子,剥皮切成小块,用碟子盛了上来。赵琇看着,只觉得这桃子果肉上还带着层层红晕,颜色很漂亮。尝了一块,甜美多汁,果然是水蜜桃的味道。她又让碧莲拿了两个没剥皮的桃子过来看,每个都有成人拳头大小,已经熟得有些破皮了。散发出清新甜润的香气。

    她让卢妈、卢昌秀和碧莲他们都尝了一块,卢妈笑道:“这果子怪甜的,往年我们竟不知道,不然早些买了来,给老夫人和玮哥儿尝尝,不是远胜过别的果子?”又抱怨丈夫:“怎么只买了这一篮子?该多买些的。”

    卢昌秀道:“今年多雨,黄泥墙那边的桃子出产也不多,许多果树都泡坏了,就这一篮子,还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呢。”

    说起这个,赵琇也有些奇怪,祖母和卢妈都是松江人,应该知道水蜜桃的,既然一直都有人种植来卖,怎么她们会没吃过呢?

    难道是因为产量太小了,祖母又早早随父兄去了京城,因此不知?不过两位舅公如今已迁回家乡,想必是吃过的,只是这东西不好保存,不到两天果子就已经有些熟过头了,所以舅公也没往这边送过。

    赵琇嘱咐卢昌秀:“想法子打听打听,看黄泥墙那边是否有果树苗可卖,要是能找到懂得侍弄这种果树的人,那就更好了,多花点钱也没关系,一定要把人请过来。”

    卢妈笑问:“姑娘是决定了一定要种这果子?是在游小爷卖的那三十亩地上种么?那块地可不小,若要种满,少说也要上千株果树呢,怕是要花不少银子。”

    卢昌秀也道:“姑娘可要三思才好,黄泥墙那边几个园子加起来,通共也不过是千多亩桃树,今年只因雨水多了些,几个园子都损失不小。姑娘如今一时兴起,就要种桃树,万一明年雨水还这样多,那怎么办呢?”

    赵琇道:“谁知道明年的天气会怎样?我只是要先做好准备,知道果苗要去哪里买,还要有专门懂这个的人手,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当然要等祖母回来了再说。”

    卢昌秀无法,只得道:“若果真如此,那最好先在那三十亩地上挖好树洞,再挖许多排水的沟渠,还得把那里的土地垒高些,免得桃树轻易被水泡了才好。”

    赵琇见他说得有理,就让他在家歇两日,然后赶着办去。她对种桃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能种出好的水蜜桃来,根本就不愁销路,说不定也能成为小二房的一个收入来源。

    等卢昌秀在那三十亩地上做好了准备工作,前去松江打听水蜜桃果树苗买卖事宜的人也回来了,知道了哪家桃园愿意卖苗种,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

    赵琇终于收到了祖母张氏派家仆送回来的第二封信,她和赵玮一行已经坐船到达了苏州,最多两三天就能到家了。

    第八十六章 归来

    赵琇有些心急地站在城门口处,时不时踮高了脚眺望远方,看祖母与兄长坐的马车是否已经到了。

    她在城门处从清晨等到将近午时,还不见家人的踪影,心里也有些着急了。卢妈便劝她:“姑娘,外面日头晒,你还是到轿子里坐着等吧?”

    赵琇摇头,太阳虽然晒,但她有人打伞,还有椅子坐,也没累到哪里去,只是祖母和哥哥怎么一直不见人影?算算日期,他们应该早就到了呀?

    这个念头刚刚在她脑海中闪过,就有提前派出去前方打探的家丁飞跑回来报说:“来了来了!老夫人和哥儿他们到了!”赵琇闻言精神一震,连忙向他跑来的方




分卷阅读123
    向飞奔过去。卢妈碧莲等一众男女仆妇连忙跟上。

    几辆马车与数骑随行之人出现在大路的尽头,赵琇一眼就认出骑马走在前方的,正是自家兄长赵玮,几个月不见,他皮肤黑了些,但整个人十分精神,还添了几分稳重。赵琇大喜,挥手高声喊:“哥哥!哥哥!”

    赵玮远远看见妹妹迎了过来,也露出了大大的笑容,立刻翻身下马,跑了过来:“妹妹!”

    兄妹俩终于会合了,赵玮激动地拉着妹妹的手:“你怎么出城来接我们了?这么大的日头,要是中了暑气怎么办?”

    赵琇笑说:“我身体可好了,哪一天不出门晒一晒太阳?才没那么弱不经风!”又看向他身后的马车:“祖母好么?哥哥好么?这一路辛苦了吧?在京城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受欺负?”

    赵玮笑了:“哪儿能呢?祖母和我都好着呢。路上就是有些累,不过不怎么辛苦。说来也巧,我们在扬州遇上了正要前来上任的奉贤县令陶大人,就和他一起走了,一路上连琐事都有人打点,我们轻松着呢。不过下船后,他听说奉贤刚刚遭过灾,急着去衙门报道,便与我们分道而行了。”他回头指了指马车队列后方的两骑随从:“那是他派来护送祖母与我的,我们原是本地人。无须护送,但他担心我们一行人女眷多,我又是个半大少年,若是遇上不长眼的会吃亏,坚持要派人护送,祖母与我也只好受了他的好意。”

    新任奉贤县令?赵琇惊讶了,前几个月整个赵氏宗族都在关心新县令会是谁,性情人品如何,但雨灾一来,就顾不上了。没想到祖母与哥哥会在回乡的路上遇上他。看起来哥哥对这个人印象不错。想必不难相处。赵氏宗族应该可以稍为松一口气了。

    想到这里,她便笑道:“这位陶大人似乎是个好人呢,一会儿我们跟璟大哥说一声,让他代我们去向陶大人致谢。”

    这是给赵璟一个与新任县令拉关系的机会。他是赵氏一族宗子,又是与小二房关系最亲近的男性晚辈,赵玮尚未成年,由他出面应酬,是合情合理的。赵玮点点头,也答应了,还说:“一会儿我去跟璟大哥说,同行多日,我对陶大人的喜好还是知道一些的。”

    张氏的马车走近了。赵玮拉起妹妹的手走了过去,兄妹俩齐齐上了车。赵琇在阔别数月后,终于再次见到了祖母张氏。不知怎么的,看到祖母慈爱的面容,她眼圈忽然就红了。觉得自己仿佛忽然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人,不必再自己撑着了,便直接抱住了张氏哭:“祖母,您可算回来了,我好想你!”

    张氏愣了愣,眼圈也微微发红,摸着孙女的头发柔声道:“成天说自己是大孩子了,不是小娃娃,今日倒撒起娇来。”

    马车外传来卢妈等人请安问好的声音,张氏看着卢妈脸上那洋溢着喜气的笑容,心情有些复杂,微微笑道:“这几个月你们都辛苦了,先回家去吧,有话一会儿再说。”

    卢妈连忙屈膝应声,又笑道:“家里都准备好了,老夫人和哥儿回去了先用饭吧,一路走来,想必都饿了。”

    张氏微微点头,卢妈便派了人跑回老宅去报信,自己带了碧莲等人跟着马车慢慢地走。

    张氏抱着孙女,问她这几个月里过得如何。赵琇便将自己每日做的事简明扼要地做了个汇报。等到他们抵达老宅时,张氏已经知道孙女带动了宗族更改了好些族规,添了不少新规矩,还买了几十亩地,并让人打听水蜜桃苗种等事了。

    张氏心里有些复杂,她问孙女:“水蜜桃固然是好东西,可你怎么会想到要种它呢?”

    赵琇便说:“本来也没想做点什么,只是同情赵游,才买了他手上的地,后来我又发现那块地上的野果树长得不错,果子也好吃,虽然现在泡坏了不少,但也足以证明那块地是适合种果树的,比起重新开垦了种稻或是种棉花都要方便,种果树不是很好吗?露香园的桃子好,我是从书里看到的,一直想知道是什么味道,那日卢大叔买了几个回来,我吃着好,就想种了。”

    “是么?”张氏不知怎的,总觉得孙女这话并不完全是实情,但见她一脸坦率,也不再问下去了,笑着说,“也罢,本就是偶然得来的地,不过三十亩罢了,由得你折腾去。”

    赵琇有些好奇地问她:“祖母,您不是松江人么?这水蜜桃是松江特产,为何没听您提过?”

    张氏微笑道:“我小时候也吃过这个,只是我的父亲不爱吃,家里很少买,后来去了京城,就忘了这东西了。”

    赵玮在一旁插嘴:“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味道?我还没吃过呢。”

    “你想吃,叫人给你二舅公送信,让他送一筐过来就是。只是这东西不耐放,几日就坏了,需得用冰镇着,麻烦得很。”说到这里,张氏又不免说孙女两句,“你吃着这果子好,就想种上三十亩,怎么不想想,等种了出来,也得几年后了。到时候果子太多,吃不完怎么办?拿到外头卖么?万一卖不掉。白烂在那里,不够亏钱的。真想种了自己吃,有几棵树就够了。”

    赵琇不以为然,她种桃子难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当然是想给自家增添一个收入来源,只不过祖母看不上做生意的事,所以她先不提。但桃子种出来了,自然能卖掉,松江黄泥墙那边的水蜜桃可是供不应求的。几年的时间,足够她组建一个销售渠道了,大不了叫外六房帮忙。有生意做。有钱可赚。还怕东西没人帮着卖么?

    祖孙三人进了老宅,卢昌秀带着下人迎了上来,给张氏磕头:“老夫人一路辛苦了,午饭热水均已备好。老夫人是想先用饭,还是先洗漱?”

    张氏看着他,又是暗叹一口气:“先回房梳洗吧,这一身风尘仆仆,吃饭也没胃口。老卢,秀菊(卢妈闺名),不瞒你们说,我这回把大寿和他媳妇也带回来了。”见卢妈面上露出惊喜之色,卢昌秀却一脸愕然。她又皱了皱眉:“不过你们暂时别去见他们,也别跟他们说话。他们很好,只是这回犯了错,才被我带回来教训的,等我吃过饭。再与你们细说。”

    卢妈脸上浮现忧色,但她素来忠于张氏,绝不会对张氏的话有半点质疑:“是,老夫人,我侍候您回房吧。至于我那个孽子和不争气的媳妇,胆敢做出违了老夫人规矩的事,您要如何罚,都是理所应当的,我绝不会有半句怨言,还要帮着您骂他们呢!”

    张氏点点头,她对卢妈的信任并不会因为卢大寿的所作所为而有所减少,心里还有几分歉疚,若不是因为她的命令,卢妈也不至于长年与儿子分离,没能把儿子教好了。她认定了卢大寿犯错是缺少教养的关系,不然怎不见他的父母弟妹会做出这种事来?

    卢妈扶着张氏回房,张氏



分卷阅读124
    走到半路又停了下来,回头对赵琇道:“我还带了一个人回来,在后头马车里,让你哥哥带你去见一见,看还认不认得。”

    赵琇心中讷闷,但张氏已经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转身看到卢昌秀指挥下人搬运行李,脸板得直直的,面色不大好看,赵玮在旁盯着他不说话。她便上前去拉了拉兄长的袖子:“哥哥,祖母让你带我去见谁呀?”

    赵琇收回视线,重新露出笑容:“一个你想不到的人,你猜呀?”

    赵琇哪里能想到?便丢下他独自跑到了马车那边,已经有下人将车上的行李卸了下来,满满当当地摆了一个院子,又有丫头婆子等下了车,加入到整理的行列当中,只有一辆不大起眼的小马车,落在最后,似乎没有人从车上下来,却有一对下仆夫妇站在车前,一人牵马,另一人轻声问着车里的人:“要紧么?还会不会头晕?能下车么?”

    赵琇不认得这对夫妇,只觉得眼生得很,会是京中小宅新买的人吗?车上的人究竟是谁?看这马车的外表,又不象是什么亲戚之类的,反而更象是仆人。既然是坐着马车,多半是女子,但听那仆妇的问话,也有可能是位病人。

    就在赵琇心中疑惑不解的时候,车帘被掀开了,钻出来一个男孩子,瘦瘦的,脸色带点儿不健康的青白,身上穿着不大合身的布衣,头发发黄,迎面看见了赵琇,就吓了一跳,脖子往后一缩,似乎有些怕生。

    “冬生,怎么了?”车里传出一个有些虚弱的女子声音,接着一张瘦弱苍白的脸就望了出来,看到赵琇时,先是怔了怔,很快就红了眼圈:“大姐儿?是大姐儿么?”

    赵琇看着这张脸,记忆瞬间回到了那个冰冷而血腥的夜晚:“珍珠嫂?”她眼眶一热,顿时冲了上去:“奶娘!”

    第八十七章 质问

    赵琇抱着珍珠嫂哭了一场。这位奶娘可以说是她穿越初期与她相处最多的人了,虽然对方有时候的言行举止让她恼火不已,但对她是真心关怀的,即使在翻船落水的危急时刻,也没忘记抱紧了她,还是在为了她去求助时,才遇险失踪的。赵琇本以为对方已经死了,没想到她居然还活着,怎能不感到喜出望外呢?

    等哭完这一场,赵玮说出了他们找到珍珠嫂的经过,赵琇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张氏与赵玮跟过临清,想到赵焯夫妻就是在这里亡故的,便停留下来祭奠一番,接着又是山东大旱,临清一带百姓生活困苦,张氏起了恻隐之心,就多留了几日,捐钱捐物救济穷人。她想着横竖要在此时逗留几日的,就一边派人送信回奉贤,一边派人去了从前建南侯府在附近高唐县的田庄,去找庄头,打听涂三阳夫妻的下落。

    涂三阳兄弟拖家带口地从京城赶过来,就是投靠这位庄头去的,张氏派去的人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涂三阳夫妻。而涂三阳在得知他的来意后,立刻就让他回报了张氏一个惊人的消息——珍珠嫂还活着!

    当年珍珠嫂被赵炯命人用船桨打了几下,就沉入了水中,看似遭遇了不测,实际上涂三阳当时就在甲板上,认出了姨甥女。他们夫妻没有孩子,就把大姨子的女儿当成亲生女儿一般,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看着她去死?涂三阳见珍珠嫂沉入水中,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他本是个寻常杂役,不怎么显眼,船靠了岸就会派许多人到陆地上忙这忙那的,他自然也就有了机会下船,凭着出色的水性,火速摸黑入水救起了姨甥女。珍珠嫂当时都快断气了,若再迟一点,这条小命就绝对救不回来了。

    说来也是涂三阳走运。当时在几艘船上执役的侯府仆从当中,有不少是他的熟人或亲故,都是在侯府当差多年的。看到小二房的惨状,他们也是吓了一跳,就算他们是小长房名下的仆人,但张氏也是管了多年的中馈,曾经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待他们还算宽厚和善的,除去一部分赵炯与牛氏的死忠之外,他们都对小二房的几位主人没什么敌意。见到赵炯要赶尽杀绝。心里都难免要嘀咕几句。只不过不敢出声罢了。他们只是普通的仆役,比不得那些护院打手有本事,就算心中不忍,也不敢去救人。发现涂三阳救起了一个。还是他甥女,暂时没人发现,他们也就当作没看见了,无一人向上告密。

    涂三阳趁机将珍珠嫂掩藏在死人堆里,借着运送部分仆从尸体到高唐庄子上的时机,把她给送走了。等到了高唐,他怕消息走漏,也不敢跟庄头——也就是他亲弟弟的丈人提起,而是在庄子附近赁了间屋子。给珍珠嫂休养。她在水中泡得太久,还受了伤,雪上加霜,就病倒了。为了给她请大夫抓药,涂三阳把身上的钱全都花光了。还借了亲戚几两银子,好不容易才让她的身体有了起色。
1...4647484950...363
猜你喜欢